届高三新课标生物配套月考试题五生物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2560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新课标生物配套月考试题五生物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三新课标生物配套月考试题五生物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三新课标生物配套月考试题五生物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三新课标生物配套月考试题五生物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三新课标生物配套月考试题五生物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新课标生物配套月考试题五生物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高三新课标生物配套月考试题五生物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新课标生物配套月考试题五生物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新课标生物配套月考试题五生物试题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下面的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属于一个种群

B.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

C.当丙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

D.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2时刻,此时可适当捕获

5.【2012·

温州二模】右图表示达到稳态的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个体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图中A~L间隔时间相等,一个种群是另一个种群的唯一的食物来源。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B.种群②可能属于食物网的第一营养级

C.种群②B-C段与I-J段的增长率基本相同D.种群②的个体平均体重比种群①小

6.【2012·

琼海一模】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

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C.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

D.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7.【2012·

安庆质检】在群落的自然演替过程中,不同物种的取代顺序是可以预测的,如弃耕地上可预测的演替序列为:

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早期演替树木→晚期演替树木→顶级群落。

这可以利用“资源比假说”来解释:

该假说认为物种优势是由光和营养物质这两种资源的相对利用的有效性决定的。

下图显示了一块弃耕地上物种从A到E的取代顺序,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演替期间,营养物的有效性随枯枝落叶的积累而增加,光的水平因遮荫而减弱

B.最先进入的物种多为一年生杂草,它们对土壤营养物的要求低但对光有最高需求

C.后来替代物种相对前面被替代的物种较为高大,且耐荫的能力也较强

D.顶级演替后若发生火灾,可预测其后的次生演替时间和过程与初生演替基本相同

8.【2012·

福建卷】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9.【2012·

德州期末】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吸出培养液计数且没有振荡试管

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10.【2012·

南昌一模】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②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标志重捕法

③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概念模型

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研究过程和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过程均用到了假说演绎法

⑤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浸泡法处理时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沾蘸法则正好相反

⑥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发病率时,最好要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1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部分代谢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能进行①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能进行②或者③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C.分解者不能进行①过程

D.分解者可以进行②或者③过程

12.【2012·

合肥二模】下图为某人工松林18年间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统计(单位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能量Q”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无需人工能量投入该松林就可维持其稳定性

C.18年间该松林中分解者获取总能量是285×

1010

D.动物的存在加快了人工松林的物质循环

13.农田中存在水稻、螟虫、青蛙三种生物,其生物量的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是水稻,乙是螟虫,丙是青蛙

B.从第一年到第五年,生态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C.第六年,由于大量捕捉青蛙,三种生物量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D.假如第七年适量喷洒农药,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水稻减产

14.【2012·

衡水期末】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根据下图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①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

②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b的数量增加有关

③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态系统

④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⑤图中少一个箭头,异养生物a指向无机环境,异养生物b的代谢类型不一定相同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15.【2012·

山东考前冲刺】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2007年的800余只。

朱鹮的食物1/3是小鱼,2/3是泥鳅,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链如下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B.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若朱鹮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37.5kg(干重)

D.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16.【2012·

浙江卷】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

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

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17.【2012·

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B.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C.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种间关系,“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主要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

D.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18.【2012·

无锡二模】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稳定性)。

下图甲表示草场载畜量对生产者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

图乙表示自然种群大小对生殖数量、死亡数量的影响。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图甲可知,载畜量超过C点后将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 

B.由图甲可知,适度放牧有利于提高并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 

C.由图乙可知,F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若图乙表示某草场羊的种群,则控制其数量在E点比较适宜

19.【2012·

江苏百校一模】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方面

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表现为固定太阳能、调节气候、吸收分解污染物等方面

C.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物种灭绝速度远超过自然物种形成

D.保护生物多样性也要根据“S”型曲线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20.【2012·

江南十校第二次联考】下图是同学们绘制的某地区种植大豆和玉米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同学们关于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分析,正确的是()

A.大豆和玉米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就是流经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通过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在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

C.把仍含有能量的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也能够循环利用

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一部分,对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起到重要作用

卷(非选择题共60分)

21.【2012·

山东卷】

(14分)如图所示,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1)图中曲线________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

当曲线Ⅲ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________保护的措施。

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

(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_______。

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功能。

(4)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

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________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

22.【2012·

南昌一模】

(14分)右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

(1)丙代表,它是(填序号)。

①原核生物②真核生物③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

(2)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通过调节。

(3)写出右图中存在的食物链(网):

(4)B和D之间的信息传递的种类可能有。

(5)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C灭绝,请回答:

①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才逐渐趋于稳定,是由于此生态系统。

②请用箭头和文字(字母)表示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的呼吸耗能不做要求):

23.【2012·

郑州一质检】

(16分)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

J/cm2·

a),请回答下列各题:

(1)如图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由固定的太阳能,图中A代表。

(2)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有(J/cm2·

a)传递到肉食性动物体内。

(3)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

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最好采用法。

(4)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

(5)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三个方面的功能。

(6)建立“桑基鱼塘”,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体现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

实现了对能量的。

24.【2012·

茂名一模】

(16分)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

请据图回答: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芦苇、绿藻、黑藻属于成分,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结构。

(2)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除了以上生物群落外,还必须有成分。

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能量来源的不同之处是:

多了。

(3)人工湿地可以净化生活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要加以控制,其生态学依据是生态系统的是有限的。

该人工湿地的建立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

(答一点)等。

(4)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以下是该人工湿地碳循环未完成图解(部分),请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完成该图解。

2013届高三新课标原创月考试题五(B卷)

课标生物答案和解析

1.D【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图中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而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表明在6个月内可能没有新的个体出生,所以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对。

天敌的迁入,主要捕食到该种群中“老、弱、病”的个体,会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B对。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月份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会有变化,表明种群的年龄结构会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对。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造成性别比例失调,从而会对种群的密度造成影响,D错。

2.C【解析】图形中a代表某种因素对甲作用会造成的结果有b、c。

对农田害虫施用农药会造成害虫的抗药性增强,而不是抗药性变异增强,害虫种群数量减少也只是短期效应,故A项错;

血浆渗透压下降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也不会产生渴觉,故B项错;

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故C项正确;

诱捕雄虫会导致棉铃虫种群性别比例失调,种群密度下降,故D项错。

3.B【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关知识及识图能力。

据图分析a点为K/2,此时增长速率最大,而蝗虫作为害虫,对它的防治应该越早越好,在它的增长速率很小的时候防治才更有效,A正确;

a~b段增长率在减小而种群密度在增加,B错误;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改变性别比例,使出生率下降,那么就可以防止种群数量在波动时出现很高的峰值(c点),C正确;

将蝗虫的种群数量控制在很低的水平,可以减少蝗虫对植物的危害,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4.C【解析】题图1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一个营养级,而不是一个群群。

调查图1中的戊(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庚(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

当丙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一段时间内,由于食物充足,没有天敌(营养级最高),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J”型曲线)。

图2中b点(K/2)对应的是图3中的t1时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可适当捕获。

5.D【解析】从直方图中两种群个体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知,两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是同时增加或减少,表现为互利共生的关系,A选项错误。

从B-C段,种群②的个体数量呈上升趋势,从I-J段,种群②的个体数量呈下降趋势,可见种群②在B-C段的增长率大于I-J段,C选项错误。

不难看出,种群②的个体数量相对种群①的个体数量多,依题意推知,种群②是种群①的唯一的食物来源,故种群②的个体平均体重比种群①小,D选项正确。

6.C【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

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选项错误。

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势必造成物种丰富度减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D选项均错误。

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使物种数目增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抗干扰能力更强,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C选项正确。

7.D【解析】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在演替序列上基本相同,但初生演替一般需要经历一个极其漫长的土壤形成过程,而次生演替是在原有较好的土壤条件下进行的,因此速度快,时间短,过程简明。

D选项错误。

8.C【解析】人工纯茶园的物种单一,其抵抗力稳定性最差,容易产生暴发性虫害,A错误。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10月份的杉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多,但并不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多,B错误。

分析曲线也可以看出,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多,这样,其营养结构最为复杂,因为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体现物种的丰富度。

人类活动会对茶园的群落结构造成影响。

9.A【解析】该题考查种群数量的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群落中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属于常规实验的考查。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鲤鱼身上标志物脱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到的标志个体减少,根据公式标记比例不变,所以求得的该种群生物总数变大,故A选项正确;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时,从试管上层吸出培养液计数且没有振荡试管会导致酵母菌沉在试管底部的个体被忽略,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比实际结果偏小,故B选项不符合要求;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开灯会导致捕获到的动物种类减少,最终使实际结果偏小,故C选项错;

用样方法求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数,导致统计的个体数减少,种群密度比实际结果偏小,故D选项错误。

10.C【解析】②中应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③属于物理模型;

⑥最好选取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

①④⑤正确。

11.B【解析】过程①属于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指自养型的生物,其既包含营光能自养的生物——绿色植物和光合细菌,又包含营化能自养的生物(如硝化细菌)。

过程②属于有氧呼吸,过程③属于无氧呼吸,能进行②或者③过程的生物包括细菌,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

营腐生异养的分解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但一定能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12.D【解析】A选项中,有部分能量是未被利用的能量,总能量不仅包含能量Q,还应包括植物呼吸散失的热能等。

B选项中,人工松林作为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人类利用强度较大,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保证其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例如控制病虫害、灌溉、施肥等,题干中的“人工能量投入”既包括人工输入松林生态系统的能量,如引种松树树苗等;

也包括人工维护所付出的能量。

C选项中,18年间分解获得的能量高于285×

1010,因为树木主干的能量也有些要进入分解者中去。

13.C【解析】由不同生物的生物量对比可以判断:

甲、乙、丙分别为水稻、螟虫、青蛙;

由三种生物的生物量变化可知,前5年生态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由第6年生物量的变化情况可知:

青蛙的减少是稻田施用农药的结果,若第7年再施用农药,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水稻减产。

14.B【解析】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吸收CO2的能力就越强。

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和植被的减少。

异养生物a是消费者、异养生物b是分解者,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能量依次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该图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异养生物b分解者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来进行的,因此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其中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却是兼性厌氧型。

故②③错误。

15.B【解析】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能导致环境容纳量(即K值)减小,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A正确。

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但也不可能使朱鹮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而呈“S”型增长,B错误。

若朱鹮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

1.5×

5=37.5kg,C正确。

日照时间属于物理信息,D正确。

16.D【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识图及理解、分析能力。

旅鼠捕食植物、旅鼠的天敌捕食旅鼠,它们之间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A对。

题干中说明该生态系统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则这些生物的数量也相对稳定,处于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B对。

从图中得出旅鼠的种群数量和植物数量及其天敌的数量相关,属于外源性因素调节,C对。

植物数量增加,旅鼠数量随之增加,但旅鼠的数量增加却使植物数量减少,这是负反馈调节,D错。

17.C【解析】“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主要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18.C【解析】F点时,种群的生殖数量与死亡数量相等,此时的年龄结构应该为稳定型。

19.D【解析】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部分,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表现的是千千万万的生物种类,A选项正确。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又称为生态价值,因此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如制造氧气、净化空气、固定太阳能、调节气候、吸收分解污染物等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选项正确。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口的数量就在增长,人口增加后,必须扩大耕地面积,满足吃饭的需求,这样就对自然生态系统及生存其中的生物物种产生了最直接的威胁,C选项正确。

保护生物多样性确实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不能根据“S”型曲线加以控制,D选项错误。

20.D【解析】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种植的农作物是生产者的主体,但并不是全部,杂草等也是生产者,它们也是一些昆虫等动物的食物,因此,大豆和玉米固定的能量并不是流经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选项错误。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主要是把本来要被分解者分解散失的能量利用起来,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而不是提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选项错误。

含有能量的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是要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才能被植物利用,此过程中能量已经散失了,能量没有被生产者利用,C选项错误。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一部分,利用无生命的有机物产生沼气作为生活能源被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D选项正确。

21.【答案】

(14分,每空2分)

(1)Ⅰ 就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基因频率

(2)增加 种间(竞争)(3)信息传递(4)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及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点。

(1)种群对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越严重,种群的数量下降越严重,据此结合曲线图判断曲线Ⅰ所示种群对环境的破坏最轻;

当生物种群数量几乎降低到0,说明环境已不适宜其生存,故不适宜进行就地保护;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图中物种与该营养级其他物种间的关系是竞争,该物种的数量下降,对其他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流向其他物种的能量增多。

(3)动物随着青草的变化发生变化,这说明青草把信息传给了动物。

(4)要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就要降低人口增长率,在J型增长中增长率是(λ-1)×

100%。

22.【答案】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