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担保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9171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担保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我国担保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我国担保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我国担保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我国担保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担保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oc

《我国担保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担保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担保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oc

我国担保公司竞争战略研究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但在银根紧缩的大背景及其自身存在的种种因素影响下中小企业陷入了融资难的发展瓶颈。

此时担保行业便登上了舞台,据统计2010年全国5547家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户数同比增长30.6%,增速提高20个百分点:

注册资本金合计3306亿元,同比增长58.4%,2010年当年共为37万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0796亿元,受保企业同比增长60.8%,担保业务增49.5%。

另一方面,我国担保行业刚开始起步,正处于成长期还存在诸多不足。

本文通过对担保公司的现状剖析,借鉴国内外的已有经验理论找出行业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swot分析及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确立担保公司应当采取的竞争战略,提出对担保行业有建设性意义的想法,促进我国担保行业的良性竞争发展。

关键词:

担保公司,竞争战略,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第一章绪论

1问题的提出

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各地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中小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是中小企业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主体,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已经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中小企业提供了近80%的就业岗位。

二是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其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O完成了我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可以说改革开放后中小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GDP的增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但同时在中小企业的规模和信用水平低下,融资能力差,缺少可供担保抵押财产等内因,及金融机构体系及资本市场存在缺陷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外因影响下,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却是极不相称的,融资难问题是众所周知的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瓶颈。

F国家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15.8%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亏损,同比增长0.3%,亏损额度增长率高达22.3%。

而目前,随着金融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产生了大量金融衍生行业,民间借贷也愈加红火,而担保则是民间借贷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保公司是指个人或企业在向银行借款的时候,银行为了降低风险,不直接放款给个人,而是要求借款人找担保公司为其做信用担保。

担保公司会根据银行的要求,让借款人出具相关的资质证明进行审核,之后将审核好的资料交到银行,银行复核后放款,担保公司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

2010年3月8日,银监会等七部委组成的“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签署下发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中国担保业的规范整顿工作正式拉开帷幕,同年上海于8月9日连续出台了《上海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试行办法》、《关于本市加快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进一步支持和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若干意见》,伴随国家及地方对担保行业的愈加重视,以及担保公司对于经济发展的依托性,全国担保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中国银监会融资性担保业务工作部统计,2011年全国纳入监管体系的融资担保机构已达6030家,资本金在1亿元以上的有1892家。

融资担保余额为8930亿元,其中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为6894亿元,占77%。

我国担保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巨大,因此对于我国担保行业现状分析及竞争战略的研究是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通过对担保公司的现状剖析,找出行业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内外的已有经验理论,结合我国市场的特点,提出对担保行业有建设性意义的想法,促进我国担保行业的良性竞争发展。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理论研究综述

2.1.1担保决定贷款利率理论

该理论是由巴罗在1976年提出的,主要说明了担保对贷款利率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担保方担保品价值与贷款方贷款价值之间有些许差异,因此在谈判阶段不管对借款人或对贷款人对他们的估算预期具有不准确性性,唯有企业违约不能偿还贷款,通过相关途径使担保品实现价值后,才能体现担保品价值与贷款人提供的贷款价值之间的差距。

“巴罗理论的一个假设条件是担保品的价值对贷款者而言始终比借款者低,这种差异反映了担保的市场成本,或执行把违约借款者的财产权移交给贷款者的相关成本,巴罗系统分析了信贷市场中贷款者的预期利息回报、改变利率对贷款的影响、改变担保均值对贷款的影响等理论”C

2.1.2逆向选择担保理论

该理论以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和违易斯为代表,他们的观点是担保市场存在逆向选择,该理论有两点假设条件

(1)借款者只承担有限责任,贷款者无法区分不同类型风险的借款者

(2)贷款者考察了担保的作用。

该理论主要运用市场均衡和风险偏好等经济学原理,从信贷配给的分析中提出了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理论。

他们认为如果按照市场均衡原理,当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时,商品价格会下降,引起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最终会出现达到供求量和供求价格的平衡,按此原理,当供求出现偏离时,市场上总有力量,最终达到市场均衡状态。

Meyer和

但是由于担保及借款者风险偏好的存在,使得在通过提高或降低担保条件来调节担保市场均衡的方式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在没有借款者风险偏好的前提下,当担保市场需求大于供给时,通过提高担保价格,会引起担保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最终通过市场调节,使担保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2.1.3传播机制理论

1997年Kivotaki和Moore提出并系统分析了担保的传播机制。

他们认为贷

款人只有在得到担保人保护的前提下才能迫使借款人归还债务,而由于借款人往

往是用其赖以生存的土地、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等资产作为担保办理贷款,因此对

于借款人而言,这些资产具有作为生产要素和担保(以申请贷款)的双重作用。

样一来,担保资产的价格将影响借款人的担保能力和借款能力,并进而使其信贷

受到限制;同时,借款人所受到的这一信贷限制反过来又影响了这些资产的价格。

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动态的传播机制,使经济波动的影响被放大和扩

散。

该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当经济滑坡或萧条时,担保资产潜在购买者的资金出

现紧张,导致担保资产的清算价值下降,借款人当期的偿债能力和举债能力降低,

此时借款人不得不收缩投资规模,进而导致下一期的产出减少,经济状况进一步

恶化,如此循环。

而且,担保的放大作用非常有力,即使一个小的、暂时的经济

波动也可能引起产出和资产价格出现巨大、持续的波动。

D

2.2国内理论研究综述

中国担保行业起步较晚,理论研究也相对较少。

在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潍坊市中心支行课题组从担保公司赢利能力差、风险收益不对称和缺乏风险转移退出机制等约束条件出发,分析了政策性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的上海案例和中科智案例,得出“坚持以政策性、互助性担保为主体发展担保体系”和“围绕合理分配,协调担保公司与出资人的利益”的结论。

在如何控制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方面,李俊丽等从信息不对称、受保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自身以及信用担保机构与政府部门、协作银行的关系等方面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风险存在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与控制风险的对策

;陈革章等强调了再担保的重要性,建议设立中国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惟一的一家全国性再担保机构,以再担保方式支持各地担保机构,发挥其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H陈志莲等采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判别方法,建立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的信用担保风险综合评审模型G

2.3小结

我国担保行业还处于发育成长阶段,无论理论还是实践方面相较于国外都有所欠缺:

信用担保市场体系不健全、行业监管法规缺失、担保风险的分散转移机制不完善、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等等。

但同时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持有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已成为第一大贸易国和外国直接投资的目的地之一。

相信在中国经济不断增长的环境下,根据国情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知识,担保行业肯定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担保行业历史追溯

3.1政策性担保机构

担保业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作用日益被政所重视,除了增加对担保公司的补贴和税收优惠,各级财政还出资设立了大量的政策性担保公司。

政策性担保一般来说是指国家财政进行的,配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特定的群体如:

中小企业进行担保,非盈利为目的的担保,同时作为政府弥补市场缺陷、调节资源分配、维护社会公正、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工具之一。

日本最早于1937年成立了地方性的东京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证协会,1958年成立全国性的日本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和全国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联合会,形成了中央与地方共同承担风险、担保与再担保相结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其次是美国、德国|加拿大,分别于1953年、1954年和1961年开始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成立于1988年10月的亚洲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是首个有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方面的区域性组织。

各国和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按实施主体分为两类:

1、政府直接操作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即由政府负责操作,大部分直接由负责中小企业的部门操作,也有的在主管中小企业的部门中专设一个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部门。

采取此类体系的国家和地区有:

美国(联邦中小企业管理局)、加拿大(联邦工业部中小企业贷款管理局)、英国(贸工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办公室)、香港(特区政府工业署与出口信用管理局)等。

2、市场公开操作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其特征是:

设立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法人实体进行操作,政府部门不得直接从事和干涉具体担保业务。

采取此类体系的国家和地区有:

日本(中小企业信用保险中央公库和52个区域性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台湾地区(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德国(区域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公司)、法国(国家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意大利(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奥地利(国家担保银行)等。

3.2商业性担保机构

商业性担保是相对于政策性担保而言。

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完全以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控制的原则运行,发生亏损需要用自有资金来弥补。

商业性担保由市场促生,政策性担保由社会发展因素促生。

相对的商业性担保机构是指开展盈利性担保业务,由商业机构出资为主体,按照完全场机制进行运作的担保机构。

国外商业性担保公司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演变。

最早出现的作为保证人而成立的公司在18世纪末的英国,向上流社会提供仆人的忠诚担保。

美国19世纪后半叶成立的早期担保公司也是以公务员担保和忠诚担保为启动业务,后来延伸到工程担保。

20世纪初工程保证担保业务逐渐得到发展,到二战后四五十年代的建筑高峰使合同保证担保变成担保业的主业之一。

商业担保机构的发展始终与银行的进行竞争与合作,在此过程中,通过担保品种的创新和增加,不断的加强与融资担保业务的关联。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大,担保品种的增加,商业性担保正逐渐变成担保的主体。

商业性担保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地域性,担保品种以及运作方式也有明显不同。

比如成立于1857年的加拿大北美担保公司是加拿大最大的担保机构,主业是工程保证担保业务,兼带少量的税赋担保、付款担保以及雇员忠诚担保等。

成立于1890年的F&D公司是美国担保业的先驱,其保费收入长期位居全美前5名,工程保证担保和雇员忠诚担保是其主要担保费收入来源。

B全球的商业担保机构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美国和加拿大,另一类是其他国家地区。

各国对担保的法律条款是引起业务差异的主要原因。

在美国,只允许保险和担保机构开展担保业务。

而在欧洲则主要由银行提供类似的担保业务,开展相似业务的保险则只占有不到20%的市场份额。

在英国、西班牙和德国,保险商和银行机构的担保业务比例大概为1:

9;在法国,银行基本上垄断了担保业务;而在意大利,银行和保险商之间的担保业务比例基本上为五五开。

4担保公司的作用

4.1经济助推器的功能

4.1.1提供资金

根据2010年3月8日七部委颁发的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