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化学实验热点》包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07596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化学实验热点》包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化学实验热点》包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化学实验热点》包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化学实验热点》包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化学实验热点》包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化学实验热点》包含答案Word下载.docx

《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化学实验热点》包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化学实验热点》包含答案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狂练《化学实验热点》包含答案Word下载.docx

Cl2>

I2

B.图乙所示的实验,根据小试管中液面的变化判断铁钉发生析氢腐蚀

C.图丙所示的实验,根据温度计读数的变化用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测定中和热

D.图丁所示的实验,根据试管中液体颜色的变化比较Cl2、Fe3+、I2的氧化性强弱

7.用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装置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用图2所示装置检验溴乙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产生的乙烯

C.用图3装置制备氢氧化亚铁

D.利用图4装置证明酸性:

CH3COOH>H2CO3>苯酚

8.工业上用洗净的废铜屑作原料来制备硝酸铜。

为了节约原料和防止污染环境,宜采取的方法是(  )

A.Cu+HNO3(浓)―→Cu(NO3)2

B.Cu

CuO

Cu(NO3)2

C.Cu+HNO3(稀)―→Cu(NO3)2

D.Cu

CuSO4

9.大胆、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

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

A.探究SO2与Na2O2反应可能有Na2SO4生成

B.探究Na与水的反应可能有O2生成

C.探究浓硫酸与铜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的黑色物质中可能有CuS

D.探究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通入Cl2,酚酞红色褪去的现象是溶液的酸碱性改变所致,还是HClO的漂白性所致

10.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或者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加热法测定胆矾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若在空气中冷却会使结果偏低

B.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先将氯化铁溶于较浓盐酸,再用蒸馏水稀释并加入少量铁粉

C.将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即可提纯甲烷

D.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

11.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已知Cu2O+2H+===Cu2++Cu+H2O,氢气还原氧化铜后所得红色固体能完全溶于稀硝酸,说明还原产物是铜

B.用蒸馏水、酚酞、BaCl2溶液和已知浓度盐酸标准液作试剂,可测定NaOH固体(杂质仅为Na2CO3)的纯度

C.实验室中的CCl4含有少量溴,加适量的苯,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去CCl4中的溴

D.取一定量水垢加盐酸,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水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3、MgCO3

12.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图1所示装置可制备氢氧化亚铁

B.图2所示装置可电解食盐水制氯气和氢气

C.图3所示装置可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

D.图4所示装置与操作可除去苯中的苯酚

13.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高锰酸钾的紫红色是Mn

的颜色,而不是K+的颜色,他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请你判断下列方案与本实验目的无关的是(  )

A.观察氯化钾溶液没有颜色,表明溶液中的K+无色

B.在氯化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未见明显变化,表明锌与K+不反应

C.在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紫红色褪去,表明Mn

为紫红色

D.将高锰酸钾晶体加热分解,所得的固体质量减轻

14.下列实验方案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15.同学们在做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反应后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

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

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

A.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16.下列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及解释均正确的是(  )

A.向漂白粉中滴入70%的硫酸,立刻产生黄绿色气体,说明硫酸具有还原性

B.久置的酚酞试液变浑浊(末变质),加入少量酒精,沉淀消失,说明酚酞易溶于酒精

C.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KI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四氯化碳振荡,四氯化碳层呈紫色,说明白色沉淀为CuI2

D.向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微热,再加少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无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未水解

17.下述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8.铝碳酸镁[AlaMgb•(CO3)c•(OH)d•eH2O]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称取3.01g铝碳酸镁样品,溶于50mL2mol•L-1的盐酸(过量),收集到气体112mL(标准状况);

往所得溶液中加入40mL3mol•L-1的NaOH溶液,过滤,将所得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1.74g;

再将滤液稀释到100mL,测得溶液中OHˉ的浓度为0.1mol•L-1.由计算可以确定e的值为(  )

A.4

B.5

C.7

D.8

19.实验室用含有杂质(FeO、Fe2O3)的废CuO制备胆矾晶体,经历了下列过程(已知Fe3+在Ph=5时沉淀完全).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A.步骤②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2Fe2++H2O2+2H+=2Fe3++2H2O 

B.步骤②可用氯水、硝酸等强氧化剂代替H2O2 

C.步骤③用CuCO3代替CuO也可调节溶液的pH 

D.步骤⑤的操作为:

向漏斗中加人少量冷的蒸馏水至浸没晶体,待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

20.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1图2图3图4

A.用图1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

B.用图2所示装置可除去NO2中的NO

C.用图3所示装置可分离CH3COOC2H5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D.用图4装置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21.汽车尾气中含有NO2、NO和CO等有害气体,现取标准状况下22.4L汽车尾气,研究发现该气体通过催化转化器后,上述三种有害气体可被完全转化为无害的N2和CO2,再取等体积尾气通入0.1mol/L50mLNaOH溶液中,其中的NO2和NO恰好被完全吸收.则尾气中CO的体积分数可能为(说明:

汽车尾气中其它成分气体与CO和NaOH溶液均不反应)(  )

A.0.4%

B.0.8%

C.2%

D.4%

22.在实验室里进行物质制备,下列从原料及有关试剂分别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C

CO

CO2Na2CO3溶液

Cu(NO3)2溶液Cu(OH)2

C.Fe

Fe2O3Fe2(SO4)3溶液

D.CaO

Ca(OH)2溶液

NaOH溶液

23.下列实验设计能完成或实验结论合理的是(  )

A.证明一瓶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二氧化氮,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B.铝热剂溶于足量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未出现血红色,铝热剂中一定不含铁的氧化物

C.测氯水的pH,可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纸上,待其变色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

D.用新制氢氧化铜鉴别乙醇和丙三醇

24.有镁、铝混合粉末25.5克,将它完全溶于600ml5mol/L的盐酸溶液中,若要使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值,则需加入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

A.1000ml

B.500ml

C.1500ml

D.100ml

25.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xCuCO3•yCu(OH)2•zH2O,为测定其中CuCO3的质量分数,称取ag样品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充分加热样品,用碱石灰吸收逸出气体,增重bg

B.加热至样品质量不再发生变化,称得其质量为bg

C.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用排水法收集逸出气体bmL气体

D.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到足量Ba(OH)2溶液中;

过滤、洗涤、烘干,得bg固体

26.测定Cu(NO3)2•nH2O的结晶水含量,下列方案中肯定不可行的是(  )

A.称量样品→加热→冷却→称量CuO

B.称量样品→加热→冷却→称量Cu(NO3)2

C.称量样品→加热→用已知质量的无水氯化钙吸收水蒸气并称量

D.称量样品→加NaOH→过滤→加热→冷却→称量CuO

27.为测定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含杂质碳酸氢钠),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对实验方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称量所需要的仪器是托盘天平

B.样品放在蒸发皿中灼烧

C.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0.76

D.如果灼烧后的样品放在空气中冷却,会造成实验结果偏大

28.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

29.下列实验对应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①能组成Zn-Cu原电池

B.②能证明非金属性Cl>

C>

Si

C.③说明反应2NO2(g)

N2O4(g) ΔH<

D.④白色沉淀为BaSO4

30.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C项,向AgCl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发生沉淀的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gCl+S2-===Ag2S+2Cl-,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

A项,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会生成Fe(OH)2白色沉淀,Fe(OH)2被氧化为Fe(OH)3,反应过程中出现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B项,由于氯水显酸性,先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后由于HClO具有氧化性,使红色溶液迅速褪色,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D项,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发生的反应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NO被氧气氧化生成红棕色的NO2,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2.【答案】B

【解析】A正确,使用沸腾炉使原料充分燃烧;

B错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将会使氯气剩余,不利于保护环境,而应该是首先在反应器中将氢气点燃,然后通入氯气进行反应,在氯气和氢气的反应过程中,有毒的氯气被过量的氢气所包围,使氯气得到充分反应,防止了对空气的污染;

C正确,使用热交换器使能量充分利用;

D正确,氮气和氢气循环使用,原料充分利用。

3.【答案】D

【解析】过滤时玻璃棒下端应紧靠过滤器中三层滤纸一侧,A错误;

固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炸裂,B错误;

洗气时应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C错误;

制备乙酸乙酯时试管口向上,导管不能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D正确。

4.【答案】A

【解析】A正确,NH3是碱性气体,干燥氨气用碱石灰,NH3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时用向下排空气法,NH3极易溶于水,吸收时要防止倒吸;

B错误,乙醇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不能作为萃取剂;

C错误,乙醇具有还原性,挥发出的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从而产生干扰;

D错误,Fe作阴极,因此不会有Fe2+生成,应将Fe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

5.【答案】C

【解析】①中信息可知,加入盐酸开始没有气泡,到第25滴时产生气体,所以一定没有HCO3-,又因为气体无刺激性,所以一定没有SO32-,这样就一定有CO32-离子;

而①中加入了盐酸即引入了C1—离子,所以不能确定原来溶液中是否含C1—离子。

因此C选项正确。

6.【答案】B

【解析】图甲中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氧化剂为高锰酸钾,氧化产物为氯气,氯气与KI反应,氯气是氧化剂,I2是氧化产物,故氧化性:

I2,A项正确;

食盐水浸泡过的铁钉发生的是吸氧腐蚀,B项错;

图丁通入氯气时,下层先变为紫红色(I-被氧化为I2),然后上层变为黄色(Fe2+被氯气氧化为Fe3+),D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A错误,两个装置之间没有盐桥,是断路;

B错误,挥发出来的乙醇也有还原性,会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正确,氢氧化亚铁容易被氧化,上层植物油和伸入溶液的胶头滴管都可以起到防止的作用;

D错误,挥发出的CH3COOH也能使苯酚钠溶液中出现浑浊。

8.【答案】B

【解析】A、C生成氮氧化物,浪费原料且污染环境,D项生成二氧化硫、BaSO4,浪费原料且污染环境。

9.【答案】B

【解析】由水生成O2,是H2O中的O被氧化,而金属钠只能作还原剂,该猜想违背科学道理,无意义。

10.【答案】A

【解析】A、用加热法测定胆矾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若在空气中冷却会导致无水硫酸铜吸收空气中的水重新形成结晶水合物,导致结果偏低;

应该放在干燥器中冷却,因为在干燥器的底部放有干燥剂,不让水分进入,正确;

B、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先将氯化铁溶于较浓盐酸,再用蒸馏水稀释,目的是防止Fe3+水解,但不能加入铁粉,会反应生成Fe2+,发生反应:

2Fe3++Fe═3Fe2+,导致氯化铁变质,错误;

C、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将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将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来提纯甲烷,应分别通入溴水和碱溶液中,错误;

D、测定溶液的PH时,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湿润,会引起误差,氯水的漂白性是生成具有氧化性的次氯酸,能使试纸中的显色指示剂氧化,使它们失去显色能力,错误。

11.【答案】B

【解析】Cu和Cu2O都能溶于稀HNO3,A项错误,应改为稀H2SO4,BaCl2与Na2CO3反应生成BaCO3,反应方程式为:

BaCl2+Na2CO3===BaCO3↓+2NaCl,过滤后,用标准浓度的盐酸可滴定测出溶液中NaOH的量,B正确;

CCl4也能溶于苯,无法用苯萃取CCl4中的Br2,C错误;

D项中结论错误,只能说明水垢中含有CO

但不能说明一定有MgCO3。

12.【答案】B

【解析】A正确,溶液上方有一层苯,胶头滴管伸入溶液中,都可以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

B错误,Cu作阳极,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得不到氯气;

C正确,氨气极易溶于水,将使平底烧瓶内的气压急剧下降,气球迅速膨胀;

D正确,苯中的苯酚遇到NaOH溶液将会生成苯酚钠而进入水溶液中,与苯分层,利用分液的办法可以除去。

13.【答案】D

【解析】证明高锰酸钾的紫红色是Mn

的颜色,而不是K+的颜色,可选择其他离子的钾盐溶液,观察颜色,与其他物质能否反应,再选择Mn

观察颜色,与其他物质反应后观察颜色,只有选项D与本实验目的无关。

14.【答案】A

【解析】放置在烧杯的水中的试管冷却水蒸气,收集蒸馏水,A项正确;

NO2可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项错;

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需要加热,C项错;

D项中试管口应向下倾斜,D项错。

15.【答案】A

【解析】为验证溶液呈绿色是c(Cu2+)大小引起还是因溶有NO2引起,可采取的实验方案应只改变其中的一种影响因素,不能同时改变c(Cu2+)大小与NO2的量。

A项加入水,c(Cu2+)变小,同时水也会与溶液中可能溶有的NO2反应生成HNO3,故不能得出溶液呈绿色的原因;

B、C项操作都是赶出溶液中可能溶有的NO2,对c(Cu2+)大小无影响,方案可行;

D项向无NO2的硝酸铜溶液中通入NO2后,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可得出结论,方案可行。

16.【答案】B

【解析】A项,发生反应:

Ca(Cl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说明ClO-具有氧化性,A错;

C项发生反应2Cu2++4I-===2CuI↓+I2,C错;

D项在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前应加入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D错。

17.【答案】D

【解析】食盐水浸泡过的铁钉发生的是吸氧腐蚀,A项错误;

铁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而被腐蚀,B项错误;

由电石产生的乙炔中含有的PH3、H2S等气体也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对乙炔的检验有干扰,C项错误;

CH4与Cl2在光照时发生取代反应,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气体颜色变浅,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试管内液面上升,D项正确。

18.【答案】A

【解析】加入的盐酸中含有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

n(HCl)=2mol/L×

0.05L=0.1mol,则反应后的溶液中n(Cl-)=0.1mol,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n(CO2)=

=0.005mol,根据C原子守恒,3.01g样品中含有0.005molCO32-;

由于反应后氢氧根离子过量,则1.74g沉淀为氢氧化镁的质量,则氢氧化镁的物质的量为:

=0.03mol,根据质量守恒可知,3.01g样品中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3mol;

40mL3mol•L-1的NaOH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3mol/L×

0.04L=0.12mol,反应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n(OH-)=0.1L×

0.1mol•L-1=0.01mol,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NaAlO2、NaOH,根据离子电荷守衡:

n(Cl-)+n(OH-)+n(AlO2-)=n(Na+),则:

n(AlO2-)=0.12mol-0.1mol-0.01mol=0.01mol,根据质量守恒,3.01g样品中含有铝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生成0.05mol二氧化碳需要消耗氯化氢0.1mol,0.01mol铝离子转化成偏铝酸根离子需要消耗0.04mol氢氧根离子,生成0.03mol氢氧化镁沉淀需要消耗0.06mol氢氧根离子,设3.01g样品中含有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x,则:

0.1mol-0.01mol-x=0.12mol-0.04-0.06mol-0.01mol,解得:

x=0.08mol,则3.01g样品中含有水的质量为:

3.01g-27g/mol×

0.01mol-24g/mol×

0.03mol-60g/mol×

0.005mol-17g/mol×

0.08mol=0.36g,该水的物质的量为:

=0.02mol,所以a:

b:

c:

d:

e=n(Al3+):

n(Mg2+):

n(CO32-):

n(OH-):

n(H2O)=0.01mol:

0.03mol:

0.005mol:

0.08mol:

0.02mol=2:

6:

1:

16:

4,即:

a=2、b=6、c=1、d=16、e=4。

19.【答案】B

【解析】由实验流程可知,样品与足量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加入过氧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铁,然后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使Fe3+水解而生成Fe(OH)3沉淀,得到硫酸铜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步骤②为亚铁离子与过氧化氢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为2Fe2++H2O2+2H+===2Fe3++2H2O,A正确;

步骤②可用氯水、硝酸等强氧化剂代替H2O2,引入杂质氯离子、硝酸根离子等,难以除去,B错误;

CuCO3和CuO都与溶液中H+反应,起到调节溶液pH的作用,并不引入新的杂质,C正确;

步骤⑤为洗涤固体,固体具有吸附性,过滤时表面有可溶性物质,则操作为向滤出晶体的漏斗中加少量水浸没晶体,自然流下,重复2﹣3次,可洗涤晶体,D正确。

20.【答案】C

【解析】A错误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法收集气体;

B错误二氧化氮溶于水且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不能将杂质除去;

C正确,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D错误,铁应连接电源正极,才能制得Fe(OH)2。

21.【答案】B

【解析】发生反应:

4CO+2NO2═N2+4CO2,2CO+2NO═N2+2CO2,尾气通入氢氧化钠反应时,NO2和NO恰好被完全吸收,发生反应:

NO2+NO+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由元素守恒可知:

钠原子与氮原子物质的量相等,即n(NO2+NO)=n(NaOH)=0.05L×

0.1mol/L=0.005mol,故V(NO2+NO)=0.005L×

22.4L/mol=0.112L,尾气通过催化转换器时,发生反应:

4CO+2NO2═N2+4CO2,2CO+2NO═N2+2CO2,由方程式可知:

全部为NO2时,CO的体积最大,CO体积最大为0.112L×

2=0.224L,故CO体积分数最大值为

×

100%=1%;

全部为NO时,CO的体积最小,CO体积最小为0.112L,故CO体积分数最小值为

100%=0.5%;

故CO体积分数范围介于0.5%~1%之间。

22.【答案】D

【解析】A项中制取Na2CO3溶液的步骤繁琐,且生成的CO不便收集,故A项不正确;

B项涉及贵重试剂,不经济,故该项不正确;

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物是四氧化三铁,故C项不正确;

D项制取NaOH溶液所用试剂经济易得,原理正确,步骤简洁,故D项正确。

23.【答案】D

【解析】A项中溴蒸气与二氧化氮均可与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作用,使试纸变蓝色(NO2溶于水生成HNO3也可将I-氧化为I2);

B项中即使有Fe2O3,也会因发生3Fe3++Al===Al3++3Fe2+而使B项操作不出现血红色;

C项中新制氯水具有强氧化性,可漂白有色物质,故不能用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

24.【答案】C

【解析】要使产生的沉淀的质量最大,则沉淀为氢氧化镁与氢氧化铝,此时溶液为NaCl溶液,根据钠离子与氯离子守恒可知:

n(NaOH)=n(NaCl)=n(HCl)=0.6L×

5mol/L=3mol,

所以需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1.5L=1500mL,

选C.

25.【答案】D

【解析】A、充分加热样品,用碱石灰吸收逸出气体,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法求出CuCO3的质量,错误;

B、加热至样品质量不再发生变化,称得其质量为bg,该固体为氧化铜,但氧化铜来自CuCO3和Cu(OH)2的分解,无法求出CuCO3的质量,错误;

C、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微溶于水,不能为用排水法收集,无法求出CuCO3的质量,错误;

D、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来自CuCO3与盐酸反应,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到足量Ba(OH)2溶液中;

过滤、洗涤、烘干,得bg固体,可根据碳酸钡的质量求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