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07099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暨Word文档格式.docx

《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暨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暨Word文档格式.docx

2.专家“签名”栏中必须本人签字,不得由他人代签。

3.填写内容涉及到外文名称,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字母。

经费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小数点后取两位。

4.各栏不够时可以自行加页。

本报告书中,凡无需填写的条款,在该条款填写的空白处划(/)表示。

5.本报告书应一式三份,按规定日期报送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

一、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与完成情况

项目建设之初,根据实际要求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团队,包含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文稿策划与撰写,摄影与摄像,后期编辑与包装的成员,拟定了较为详细的实施计划,具体实施工作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文稿策划与撰写(2013年9月-11月)

1.聘请重庆当地著名学者和本院专业人员担纲文稿创作。

2.召开了两次论证会,专家组对文稿进行论证,撰稿人根据论证会意见进行修改;

3.根据实地资源采集情况,制片组和导演组提出建议,撰稿人根据视频素材再次修改;

4.稿本通过专家组论证,制片组和导演组对稿本进行影视语言转换,撰写分镜头剧本,并提供完备的拍摄计划;

5.专家组对分镜头剧本和拍摄计划论证,提出修改意见,制片组和导演组进行修改。

(二)资源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7月)

1.根据文稿内容和分镜头剧本制定资源采集路线图;

2.重庆市文化委向本项目相关文化主管部门寄发资源采集协拍函;

3.摄制组赴现场实地采集资源。

摄制组分别到武隆、酉阳、石柱、渝北、江北、渝中、巫山、巫溪、奉节等地进行了实地拍摄,一是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组织当地的老船工重现了川江船工拉船唱号子的真实劳动场景;

二是对掌握了较多川江号子的高龄船工进行了采访和号子的采集;

三是根据专题片的需要拍摄了三峡地区的空镜头。

共收集到原始素材近30个小时。

(三)资源加工(2014年8月-10月)

1.对实地拍摄的视频素材和前期已经收集到的相关素材进行筛选采集整理;

2.根据文稿进行配音;

3.按照配音进行初剪;

4.进行细致的剪辑;

5.添加特效;

6.根据剪接的画面和文稿进行配乐;

(三)资源验收(2014年11月-12月)

1.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重庆市分中心验收组验收,提出修改;

2.根据验收组提出的意见,先后进行了三次修改。

(四)数据整合包装

成品打包,制作光盘,提交国家中心。

二、项目建设的资源内容与特色

《生命之歌—川江号子》是重庆三峡及江河流域地区船工们拉纤、摇橹、推桡时唱的劳动歌。

是川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

《生命之歌—川江号子》是长江水路运输史上的文化瑰宝,是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用热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传承历史悠久、品类曲目丰富,具有曲调高亢激越、一领众和和徒歌等特征。

它的存在从本质上体现了自古以来川江各流域劳动人民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粗犷豪迈中不失幽默的性格特征。

同时,在音乐形式和内容上,其发展也较为完善,具有很高的文化历史价值。

《生命之歌—川江号子》专题片分集主题初拟为歌从川江来、走向大舞台、情系号子声、传承弘扬颂、号子音诗画1、号子音诗画2。

共6集视频专题片,每集21分钟。

第一集:

《歌从川江来》本集主要讲述川江号子的产生,发展历史,原生态川江号子的文化内涵,基本特征。

川江号子作为一种民间歌谣形式,产生于船工们的拉纤、摇橹和推桡等劳动生产之中,川江号子的形成首先与三峡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关。

巴渝境内,江河纵横、山峦重叠、险滩密布、礁石林立、水流湍急,且历来是长江上游水运交通之要冲。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视川江航道为畏途,行船十分危险。

古往今来,不少诗人过往三峡时,对该地区的滩多舰险、水急难行的状况多有描述:

“滟预堆前十二滩,滩声破胆落奔湍。

巴人缓步牵江去,楚客齐歌行路难”(元・周巽);

永安宫外是层滩,滩上行人多少难。

蜀道愁述百八滩,滩滩险处觉心寒。

骇人最是三峡石,乱掷金钱乱打宽”(清・龚维翰)。

在这些险滩中,最著名的险滩是崆岭滩。

有民谣云:

“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崆岭滩”原名空滩。

空,即空船。

指这里航道狭窄、水流湍急,只有空船才能通过。

木船过滩要拉纤;

有时还须先卸下船中货物,空船过滩之后,再装货上船前行。

有的地方岸上还没有绞关设备,由七八个乃至十数个人一齐用力才能绞船上滩。

无论是拉纤、摇橹,还是推桡、绞滩,船工们在与凶滩恶水的殊死搏斗中,为了十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人步调一致,协调动作,保证一齐用力,以确保木船逢凶化吉,顺利前行,他们高喊号子,或协调用力,或鼓舞情绪,或消除疲劳。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川江纤夫“脚蹬石头手扒沙,风里雨里走天涯”,坚硬的石头上留下了纤绳磨砺出来的一道道深深的纤痕。

而纤夫负重前行喊出的一声声号子成了著名的川江号子,高亢、豪迈而有力,在峡江之中久久回荡,成为飘荡在峡江上的生命之歌。

其次,川江号子的形成与三峡人能歌善舞的习俗有关。

三峡人素有好歌喜舞的娱乐传统。

巴渝舞、巴人歌是三峡“地区民俗民歌之源头”。

再次川江号子的形成与三峡地区人直率、豪爽的性格有关。

从历史文献的记载看,川东人多是“刚悍生其方,风谣尚其武”(巴地)。

所以“人们在情感表现上追求酣畅淋漓、无所羁绊的文化心态”。

川江号子这种民歌,又俗称“喊歌”喊起来声调高亢,山呼水应,情绪昂扬,折射出船工们直率豪爽的性格。

第二集:

《走向大舞台》本集主要讲述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几代人通过不懈努力把原生态川江号子这一川江船夫的生命之歌,通过成百上千次的再加工,搬上舞台的艰辛历程,和无数次熠熠闪光的荣耀时刻——川江号子获得在波兰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参加法国阿维尼翁世界大河歌会,参加日本广岛世界民间音乐交流,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群星奖金奖,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乐盛典,获得全国渔歌号子邀请赛一等奖,获得全国首届山歌大赛银奖,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展示演出,参加2010上海世博会重庆周开幕式,参加2012(重庆)世界大河船歌会,参加2005亚太市长峰会开幕式文艺晚会……。

第三集:

《情系号子声》本集主要收录了为收集整理,继承发扬,推陈出新作出重要贡献的川江号子代表性传承人,理论研究者,歌唱家,词曲作家,讲述了他们情系川江号子的一些故事。

第四集:

《传承弘扬颂》本集主要讲述川江号子在当代中的传承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整治内河航运,川江流域各条江河炸毁暗礁,疏通河道,兴修电站,那些曾经激发出川江号子的急流险滩,已成为川江的历史。

川江水域机动船逐渐代替了木船,使古老的木船航运业逐渐失去其竞争能力和生存空间,昔日拼急流、闯险滩、手爬岩石肩拉纤的川江船工的身影和那动人的号子声声也渐渐离人们远去,川江号子面临濒危困境。

抢救、保护川江号子,让它代代传承,对于丰富、发展中国水系音乐文化乃至世界水系音乐文化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2006年5月20日,川江号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继承发扬传统优秀文化,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第五、六集:

《号子音诗画》本集以音视频形式(DVD)展示比较有代表性10首以上川江号子作品。

第五集:

川江号子是中国民歌中劳动号子类的一种号子音乐。

它具有一般劳动号子的本质和属性—因劳动而产生,与劳动而相伴。

这就是说在川江流域,自从有舟楫和船夫驾船以来,便有川江号子的存在。

它由驾船劳动而产生,又为川江驾船的劳动服务。

原生态川江号子曲谱,按照船工劳作状况划分,可以分为上水号子曲谱、下水号子曲谱、靠船和开船号子曲谱、其他号子曲谱四个小小类;

按照号子构成形态划分,可以分为单曲曲谱和联曲曲谱两个小类。

这些小类中又包括若干中号子曲谱,每种号子曲谱中还包括若干个具体的单个号子曲谱。

原生态的川江号子

1.《十二月想家》(数板号子)曹光裕

2.《有位二嫂生得汰》(快二流数板号子)曹光裕

3.《数城门》(二流橹号子)陈邦贵(03)

4.《十二月歌》(懒大桡数板号子)陈邦贵(05)

5.《白龙滩不算滩》(鲢巴浪号子)陈邦贵(15)

6.《孟姜女千里寻夫》(落魄腔数板号子)陈邦贵(11)

7.《二月里来龙抬头》(龙船号子)曹光裕

8.《一根竹儿嫩悠悠》(二流数板号子)吴秀兰

9.《嫁人莫嫁拉船郎》(数板号子)吴秀兰

10.《说江湖》(数板号子)吴秀兰

11.《忠孝传奇》(数板号子)吴秀兰

第六集:

艺术化形态的川江号子

1.川江船夫号子陶鹏

《川江船夫号子》是由《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和《下滩号子》等八首不同的号子联缀而成的一个既统一、又有变化对比的大型号子联套。

2.号子联唱川江号子传习所(曹光裕演唱)

3.川江号子组歌(丰都传习所)

4.曹光裕峰会演唱

三、项目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经验与存在的不足

项目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有:

一是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专题片中吸收了一些前人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从目前尚存的老船工中再次收集到第一手的重要资料,尤其是还有部分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料,挖掘和记录了川江号子的演唱曲目,这些老船工多数已年逾古稀甚至有过耄耋之年的,再隔数年,他们都已作古,这些资料将会成为绝版的口述记录,弥足珍贵,也将为专家研究和传承川江号子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是大力宣传和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川江号子不仅是长江水系音乐文化瑰宝,就是在华夏乃至整个人类水系音乐文化中也是佼佼者。

它始于川江流域的人类使用独木舟之时,传承至今已有千年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旋律、歌词和文化内涵。

专题片《生命之歌—川江号子》以深入浅出的形式,丰富精彩的画面向世人展现了川江号子的历史变迁、表现形式、传承脉络,让世人更了解号子,喜欢号子,为川江号子的传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经验主要有:

一是详细的拍摄计划和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拍摄川江号子场景重现之前,项目组作了很多的调研工作,这种场景重现至少需具备三个条件:

1、有滩险浪急的水域;

2、有保存完好的木船;

3、有可以拉纤喊号子的船工。

三峡工程的实施改变了长江水域的情况,也为条件1的寻找带来很大困难。

经过项目组多方的联络和实地调研查看以及当地政府及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最后确定了酉阳、武隆、石柱三个地点作为场景再现的地方,租用了旧式的木船,酉阳邀请了20名左右的船工,武隆、石柱邀请了10名左右的船工来现场拉纤唱号子;

二是专家团队的加入为专题片增光添彩。

项目组聘请的专家包含有历史、文学类的教授学者,还有在民族民间音乐领域有所建树的研究人员,他们为节目的拍摄提供了宝贵的建议,有些还身体力行地加入了采访和拍摄工作;

三是做好素材的分类和管理。

这个项目的资源采集时间长,数量多。

在后期剪辑调用素材时就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前期资料收集时就做好了分类的工作,每次采集素材的时候按类别进行存放和整理,就会相对减轻在后期剪辑时查找素材的工作量。

存在的不足有:

一是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要完全重现旧时川江上的闯滩、激流勇进的场面非常困难,而从前留下的影像资料也非常少,没能充足的展现船工与川江搏斗,在血盆里讨生活的艰险;

二是由于拍摄的周期有限,受某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计划赶不上变化。

比如到了现场采访老船工,但是老船工年事已高抱病在身无法接受采访,或者采访的效果不是很好,令人感到很遗憾。

四、资源内容的验收指标

(一)专题片

名称

生命之歌—川江号子

总时长

(分钟)

126

分集数量

(集)

6

格式

AVI、MPEG

版权情况

自有版权

(二)多媒体资源库

资源数量

视频

图片

(幅)

文本

(篇数、字数)

库容量

(GB)

其他说明

数据编目

元数据

包含项(个)

元数据条数

资源加工

软件

硬件

发布平台

五、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及使用情况

支出项目

金额(万元)

资源建设费

1)资源创作费

6.3

2)拍摄制作费

20

3)资源素材版权费

11.5

4)资源加工费

3.5

5)专家咨询费

1.1

6)调研费

7)其他

3.3

小计

46.8

软硬件及其他

1)设备费

6.05

2)支撑软件费

0.5

3)其他

1.65

8.2

合计

-------------

55

预算如有调整的、实际支出与预算存在差异的,应在本栏内予以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