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四上七八单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0354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语文四上七八单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人教语文四上七八单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人教语文四上七八单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人教语文四上七八单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人教语文四上七八单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语文四上七八单元Word格式.docx

《人教语文四上七八单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语文四上七八单元Word格式.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语文四上七八单元Word格式.docx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课文背景。

板书课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学生字

要求:

(1)8个生字读准字音。

(2)12个生字会读、会写,会组词。

(3)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组员互相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组员互相检查读,齐读。

(2)互相说一说比较难的字是如何记

字形的。

(3)会用生字组词。

理解词语:

焦点:

比喻引人注意的集中点。

这里指当时东北是帝国主义争夺在华利益的一个重点地区,是民族危机极其深重的地方。

耀武扬威:

课文中指巡警凭借帝国主义的势力在租界里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得意扬扬:

课文中指那个大个子洋人看到租界里的中国巡警不给受伤害的中国人撑腰而显得十分得意,神气十足。

铿锵有力:

这里指周恩来回答问题的声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

诸生:

这里是敬辞,总称教室里的所有学生。

“诸”是“众、许多”的意思,类似的用法还有“诸位”等。

胸怀:

胸襟。

这里指少年周恩来博大宽广的内心世界。

3、全班交流:

(1)(课件)读词语。

(2)说一说生字易错之处,记住字形。

“惩”:

声调是二声,不能读成三声;

“惩处”的“处”是多音字,在这里读chǔ。

“范、惩”:

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巡”字中的“”是撇点,不能写成半圆。

“嚷”字的右半部分应写得紧凑一些。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4)形近字组词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默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自己思考,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4、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作业:

1、生字、词各一行。

2、练习朗读课文。

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齐读课题。

自由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和字典进行独立学习。

1、读准字音。

崛帝范巡嚷惩铿锵

2、12个生字会读、会写,会组词。

帝义伯租振范闯凡巡嚷妇惩

1、(读生字)组员互相检查读,齐读。

2、互相说一说比较难的字是如何记

3、会用生字组词。

说一说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

1、各种形式读生字。

2、说一说生字易错之处。

学生到前边写一写、讲一讲。

义()伯()租()

议()柏()祖()

振()范()惩()

震()犯()征()

训()嚷()

巡()攘()

小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17个自然段)

周恩来少年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故事。

课文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

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

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质疑

2分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分

学生练习独立识字,提高识字能力。

6分

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合作意识和能力。

15分

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及掌握生字

理解词语,为学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辨析形近字,减少错别字。

13分

了解文章的内容,练习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养成质疑习惯,提高质疑能力。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环节意图

一、整体感知课文

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远大志向。

1、请大家回忆课文一共写了哪几件事?

12岁的周恩来到东北。

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

他在沈阳下了车,和伯父有一段对话。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1——6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读周恩来和伯父的对话。

思考:

你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应该怎样读?

“为什么?

”“那又是为什么呢?

3、画出周恩来产生疑问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

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4、从上面这句话你能感受到什么?

师:

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闯进了租界。

(二)学习第二部分(7、8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部分

周恩来在租界看到了怎样的一幕?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2、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情景。

(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

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3、请你们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这样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三部分(9——16自然段)

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的现实后,常常陷入沉思,大家都不清楚他在想什么。

同学们知道他在想什么吗?

(学生动笔写)

你是怎么解开这个谜的?

1、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2、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

3、你从周恩来小时候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四)齐读最后一段

1、思考: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三、课外延伸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

根据课文内容或课外资料回答。

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体会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

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体现出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

周恩来是一个善于观察周边的事情。

说一说,读一读相关的内容。

那位妇女哭着说:

()

中国巡警大声训斥道:

洋人说:

我想对()说:

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

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

他一定在想:

我要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

把侵略者赶出中华大地。

其他学生:

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

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可以体会到周恩来绝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在此之前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了远大志向,他的志向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学生进行表演进行体会

学生各抒己见

3分钟

整体感知课文

7分钟

理解文章内容

练习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8分钟

体会当时的社会现实:

贫穷落后,受到列强的欺凌。

引导学生去想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15分钟

在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体会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4分钟

1、摘抄好词好句。

2、阅读周恩来的故事。

板书设计: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与伯父对话

一连串疑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国妇女受欺

课后小结:

教学重分层次进行,学习第一件事,让学生说一说从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从中国妇女受欺,你有什么话要说?

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这样就使本来不太好理解的内容降低了难度,学生通过认真学习和思考,较好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11月30日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培养质疑习惯和质疑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读了课题,你觉得课文应该会写些什么内容?

二、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学:

(1)读准7个生字字音。

(2)13个生字会读、会写,会组词。

3、全班交流

[课件]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请你们小声朗读课文,

边读课文边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3、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7个)

荐删词洽昏晖楷

2、13个生字会读、会写,会组词。

篇荐翻帘页删词燥握洽昏厅糊

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

“昏”字的上半部分是“氏”,不能多加一点。

“荐”字的下半部分是“存”,不能错写成“在”。

篇()荐()翻()

遍()存()番()

词()燥()恰()

饲()躁()洽()

湖()

糊()

学生小声朗读

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10个自然段

第一件事讲叶老给“我”批改作文。

第二件事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

学生质疑。

2、练习朗读课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3、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4、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5、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6、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1、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2、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一、整体感知课文

这节课继续学习第26课,板书课题: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齐读课题)。

2、板书(板书:

修改文章;

请我做客。

3、请同学分部分朗读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1963年,我写的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获了奖,语文老师告诉我是叶圣陶老先生帮我修改的。

老师还告诉我什么?

(齐读老师的话)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1)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叶老修改作文特别仔细?

读一读相关的内容。

(第3、4、5自然段。

)写写批注。

(看一看资料袋的内容)

(2)“‘我’有什么感受”?

怎样理解“如春风拂面”?

2、全班学生交流

强调:

做人和做事。

3、进行朗读,读出对叶老的崇敬之情

4、分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看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以及后边资料袋中的批改稿,联系自己的个人实践,总结今后写作文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学习第二部分

一年暑假,叶老请我到他家里做客,为什么让我感到很意外?

齐读文中的句子。

“居然”是什么意思?

练习用“居然”说一句话。

1、默读第二部分

(1)哪些语句使你最受感动?

画一画,写写批注。

2、

(1)画出直接描写爬山虎句子,自己读一读。

(2)出示两个句子,指名读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描写爬山虎?

(三)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1、理解句子的含义:

“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2、结合上文,想一想:

表达作者对叶老什么样的感情?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

a)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b)说话练习:

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第一件事(1—5)讲叶老给“我”批改作文。

(分3层)

第二件事(6—9)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

学生自己思考,画出相应的句子。

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叶老认真、平和、温暖

学生朗读

发学生一张纸,一起进行归纳,利用实物投影在班中展示。

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作了仔细的推敲、修改,主要是从以下六个方面修改的。

(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3)把长句断成短句。

(4)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

(5)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体会叶老完全没有作家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第一处:

表明了我当时愉快的心情。

第二处:

突出了我受到叶老如此郑重、关爱地对待,获得了很多教益,此时我的心情是复杂的:

激动、感谢、愉快,也有感动和敬重。

再次体会叶老的为人。

(做事认真,待人平和。

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

崇敬

学生自由发言

了解文章写的两件事

20分钟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12分钟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进行语言训练。

5分钟

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1、写一写读了课文的体会。

2、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二选一)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文章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堪称楷模

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叶老对青少年的关心与爱。

另一个方面,还学习了如何运用修改符号修改文章,以便今后能够在修改自己的文章中加以运用。

12月5日

略读课

27《乌塔》

1、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地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4、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5、学习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她叫乌塔。

(板书课题)《27乌塔》

二、学习生字和词语:

1、学生自学生字。

读准6个生字的字音。

漱(shuù

)惬(qiè

)码(mǎ)逻(luó

)辑(jí

驳(bó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不懂得词语查字典。

组长负责,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各种形式读词语。

[课件]

(2)理解词语:

惬意:

这里是很满意、很舒服的意思。

语塞:

指不知怎样回答对方的问题。

(3)初读课文

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标出自然段。

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深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

2、再次默读课文

从课文的描写中哪些地方看出乌塔独立生活的意识?

在小组中交流找到的答案。

*学生自己学习,边学习边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分小组交流

老师巡视指导点拨.

(学生找到哪部分,全班就一起来学习.)

初次见面,乌塔做事有生活经验,从容不迫。

在地图上找乌塔旅游地点。

追问:

为什么不怕危险?

*分角色朗读对话进行体会

学生结合自己找到内容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4、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

“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

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

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

我不明白。

你的话不合逻辑。

五、小结

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想对乌塔说:

——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题

1、小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和字典进行独立学习。

3、各种形式读生字。

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举手读词语。

齐读词语。

洗漱惬意号码反驳逻辑语塞朦胧

举手说说词语的意思。

学生分段朗读

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

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生活独立有自主意识

这个14岁的女孩虽然独自在异国他乡,但是能在旅馆里“睡得正香”,她能自己安排一天的活动,自己收拾东西,按时外出游览,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乌塔做事很有经验、从容不迫。

一是和作者对比。

作者写了自己在青年旅馆里“筋疲力尽”“匆匆洗漱”“疲倦地回到旅馆”,而乌塔却可以在旅馆里“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

二是和中国孩子对比。

文中写了中国孩子的生活,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但父母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

而乌塔却在14岁的年龄独自一人游欧洲。

乌塔认为爱孩子和不让孩子单独出门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学生发言

1分钟

谈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养成合作的习惯。

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及掌握生字的情况。

理解词语的意思,为深入学习课文作准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整体感知

学生独立学习,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学会合作。

抓具体内容进行理解和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的特点。

延伸感悟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收集“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和格言。

27乌塔

热情、执着、有爱心、独立、有理想……

在教学本课文中,注意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足够的思考时间,足够的讨论时间,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了解这个14岁的女孩,虽然独自在异国他乡,但是能在旅馆里“睡得正香”,她能自己安排一天的活动,自己收拾东西,按时外出游览,从看出乌塔做事很有经验、从容不迫。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了独立生活、自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