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理考点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98342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地理考点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海洋地理考点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海洋地理考点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海洋地理考点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海洋地理考点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洋地理考点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海洋地理考点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地理考点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洋地理考点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

大陆架:

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

大陆坡:

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

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2、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

大洋底部地壳是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地壳的诞生处,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的,形成六大板块。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很少发生变形,板块边界则是全球最活跃的构造带。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洼的地方——海沟。

如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如亚洲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

在陆地上会形成海岸山脉,如北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

如果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都比较坚硬,则形成高大的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产生的。

3、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

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一软一硬,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

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

第2讲海水温度与盐度

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

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

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1、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右图,有解析)

海洋表层的温度状况是低纬度海区的水温高,高纬度海区的水温低;

在同一海区,夏季的水温高些,冬季的水温低些;

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高些,有寒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低些。

(解析:

①A:

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天气稳定而干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海洋表面盐度最高。

②B:

赤道地区,虽然气温较高,蒸发量也不小,但由于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

③C、D:

高纬度海区,气温降低,蒸发量逐渐减小,盐度逐渐降低。

高纬度海区蒸发量降低,又有一定量的降水,加上融冰的影响,盐度最低。

④南北纬40°

~60°

附近海域盐度的比较,北纬40°

-60°

海域附近的海域盐度低,主要是由于北纬40°

附近的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广阔,有较多的陆地淡水汇入海洋,因而盐度较低。

⑤B:

赤道附近海区,盐度最低的海区位于赤道偏北,这是因为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带不在赤道上,而位于赤道偏北。

2、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

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3、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盐度按纬度呈“马鞍形”分布的规律,即赤道附近低,南北回归线附近最高,中纬度海区又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到高纬度海区最低。

概括地说,亦即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第3讲海—气相互作用

海一气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1、海气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海-气间的水分交换过程:

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

大气中约86%的水汽是由海洋提供的,因此,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份交换。

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

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所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海-气间的热量交换过程:

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

海洋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

可以说,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

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

与陆地相比,海洋增温慢,冷却也慢,从而调节着大气温度的变化。

一方面,海洋的气温变化有滞后效应。

例如,海洋对太阳辐射季节变化的影响要比陆地晚一个月左右。

另一方面,海洋使大气的温度变化比较和缓。

海洋影响较大的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较小。

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海—气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了运动方向基本一致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2、厄尔泥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南美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延伸至赤道太平洋向西至日界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

厄尔尼诺的发生机制正好相反,当赤道太平洋信风持续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表面暖水被吹走,深层的冷水上翻作为补充,海表温度进一步变冷,从而形成拉尼娜。

拉尼娜常与厄尔尼诺交替出现,但其发生频率要低于厄尔尼诺。

例如,80年代以来仅发生了3次拉尼娜,是厄尔尼诺发生频率的一半。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

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岛南美西岸则多雨。

许多观测事实还表明,厄尔尼诺事件通过海气作用的遥相关,还对相当远的地区,甚至对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环流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

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

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要高于拉尼娜。

第4讲海水运动

波浪、潮汐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水的波浪运动,就能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的地球内能或热带风暴引发的海啸,也有其能量来自天体引力使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波。

然而,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风浪。

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

遇有巨大的风浪袭击时,应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渔、抛锚等措施。

由月亮和太阳的引力驱动,以及地─月─日系统转动和地球自转的影响,海水呈现周期性的上下波动,这种波动称作潮汐。

潮汐对航海等海上活动以及近岸生态有着直接影响。

洋流的主要成因:

风海流主要是受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

密度流是由于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形成。

补偿流是由相邻海区海水的盈亏形成的,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渔业:

寒暖流交汇区形成大渔场

航运:

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

污染:

范围扩大,净化加快

(强化知识:

洋流规律)————————————

1.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图与洋流分布图见课本

2.洋流的分布规律总结

(1)中低纬度海区。

①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②北半球顺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逆时针方向运动。

③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寒流,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暖流。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①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②逆时针方向运动。

③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暖流,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寒暖。

(3)南极大陆外围:

40°

S附近形成自西向东环球的西风漂流,其成因为风海流,其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

形成季风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3.洋流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第5讲海岸与海岸带

海岸类型及其特点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1、海岸类型及其特点

海岸具有多种类型,根据海岸的物质组成,可将海岸分为四种类型:

基岩海岸、沙质海岸、淤泥海岸和生物海岸。

基岩海岸:

独特的岬湾地形,沿岸有众多的岛屿,常在海湾一带形成海阔水深、利于避风的天然良港。

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是进行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

沙质海岸:

主要由砾石和沙子组成,往往形成沙堤、沙坝、沙丘等地貌,海滩多宽阔平坦,常形成天然的优质海滨浴场。

淤泥海岸:

海岸带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大多数淤泥海岸土质肥沃,适宜开展滩涂养殖。

生物海岸:

红树林海岸具有很强的抵御风浪侵蚀的能力,又是鸟类及潮间带动物的栖息地,物种丰富。

因此,红树林海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和海洋防灾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

热带基岩海岸边缘常发育珊瑚礁海岸。

珊瑚礁对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起到良好作用。

2、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以滩涂资源开发、港口建设及其相关产业为主,涉及渔业、港口运输、水产养殖、旅游开发等许多方面。

第6讲海平面变化

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应对海平面上升的主要措施

1、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两极冰川融化、上层海水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也是温室效应增强的表现。

海岸带是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最强烈的地区,特别是沿海国家和一些海岛国家,受海平面上升的危害更甚,如荷兰、孟加拉国及热带大洋上的一些小岛国。

海平面上升会直接淹没一些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尤其是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低洼地带和滩涂资源等;

加剧风暴潮、洪涝等灾害的威胁,引起海水内侵、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上升;

影响海岸带地区的渔业资源,破坏珊瑚礁、红树林、海岸沼泽和湿地等生境。

江苏海岸带利用:

渔樵猎采—煮海造盐—废灶兴垦—海上苏东—沿海产业带

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的影响:

海面上升:

土地减少、海岸侵蚀、风暴潮、水利工程、土壤盐碱化等。

2、应对海平面上升的主要措施

通过技术措施,减小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

适应气候变化改变农作物的种类与品种

削减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量

第二单元海洋开发

第7讲海水资源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洋水资源利用通常是指海水的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

海水的直接利用,就是用末经淡化的海水代替淡水来利用。

如,在农业利用上,用低盐度海水灌溉农田;

在生活利用上,将海水用于公厕冲洗、消防用水等;

在工业利用上,海水主要用作工业冷却水。

大型海水淡化厂主要分布在三类地区:

一类是沿海干旱、半干旱地区;

二类是淡水供应困难的岛屿或矿区;

三类是沿海城市。

海水淡化是海洋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

目前海水淡化因成本较高,尚未普及。

第8讲海洋化学资源

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洋被称为“液体矿山”“盐的故乡”,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

目前形成工业规模的主要有食盐、镁、溴等。

海盐不仅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中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我国的主要盐场分布及形成原因?

第9讲海底矿产资源

了解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底矿产资源分滨海砂矿、油气资源和多金属结核三大类。

海底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是一项主要高投资、高技术、高风险的工程。

目前,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油气资源为主。

第10讲海洋能

潮汐能、波浪能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的前景

1.了解潮汐能、波浪能的特点。

潮汐能发电需一定的条件:

一是潮差足够大;

二是海岸能够储蓄大量的海水并可以进行土建施工。

波浪能的优点:

在最耗费能源的冬季,可以利用的波浪能量最大;

海面极少平静,波浪随时可以利用。

波浪能主要集中在南北纬40-60度之间的西风带海区。

2.列举世界及我国著名的潮汐发电站,说明潮汐能、波浪能的开发前景。

世界上最大的潮汐能电站在法国朗斯。

我国陆续在广东的顺德和东湾、山东的乳山、上海的崇明等地,建立了潮汐能发电站。

海洋能发电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有些技术也趋于成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洋能必将成为重要能源。

第11讲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列举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海洋生物资源主要产业是海洋渔业,另外还有少量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开发。

舟山渔场的成因。

2.海水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浅海大陆架海域。

世界主要渔场有北太平洋渔场、西北大西洋渔场、秘鲁沿海渔场、东南大西洋渔场和东北大西洋渔场。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过度捕捞,处于食物链较高营养级的优质鱼类出现资源危机。

珍稀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种类已几乎绝迹。

(2)沿海滩涂围垦和人工填海造陆等,导致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滩涂和沼泽资源减少,引起海洋生物物种种群减少。

(3)海洋污染及某些海洋工程造成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减。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环境污染,加强海洋管理;

(2)合理捕捞,捕养结合,由单纯的天然采捕向海洋农牧化转变,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12讲海洋空间

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1.了解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对于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举例说明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主要方式。

目前人类对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大到生产、居住、通讯、储藏和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而且开发利用的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断进步。

第13讲海洋旅游

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1.了解海洋旅游开发的意义。

海洋波澜壮阔,海岛景色优美,海滨气候宜人,这些都是发展海洋旅游的有利条件。

按空间范围可分为海岸带旅游、海岛旅游、海上旅游和海底旅游;

以距陆域的远近为标准,可分为滨海旅游、近海海上旅游和远洋旅游。

2.简述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以丰富的滨海资源为依托,滨海地区已经成为当今最发达的全球性旅游带。

随着世界滨海旅游的迅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

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多样的海岸类型,滨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形成许多著名的旅游区;

加之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充满活力,因而沿海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第三单元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第14讲海洋自然灾害

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1.了解海洋灾害的不同类型。

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赤潮

2.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

风暴潮是由强风引起的剧烈增水现象,致使海面异常升高,造成大量海水漫溢,席卷码头、仓库、城镇街道和村庄。

风暴潮可分为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两大类。

海啸是太平洋沿岸国家最猛烈的由地震引起的海洋灾害。

以孟加拉湾为例,说明为什么在这里风暴潮在这里比较严重。

3. 

阐述风暴潮、海啸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有计划地加固和修建防潮工程、完善全国海洋灾害预警系统

第15讲海洋污染与环境保护

海洋主要污染源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1.运用资料,说明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海洋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集中分布在大型港口、工业城市及河口附近。

海洋污染物特别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不仅危害海洋生物,也能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损害人类自身。

2.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都会导致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海岸工程建设和海岸带的开发,破坏了海岸湿地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

红树林和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受损,使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

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不断减少,一些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导致海洋生境不断恶化,赤潮等生态灾害频繁发生。

3.简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海洋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保护海洋是全球共同的责任。

海洋环境保护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

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约束海洋和规范海洋开发者的行为;

加强污染源控制,禁止向海洋倾倒有害废弃物;

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

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对特定区域进行环境保护;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等

第四单元海洋权益

第16讲海域划分

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1.了解海洋权益的定义。

海洋权益是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的总称。

2.区别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的范围及享有的权利。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全球144个沿海国家除拥有12海里的领海权外,其管辖海域面积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在此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1海里=1.852公里,即千米)。

由此可知,我国管辖海域面积为473万平方千米,约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2,因此,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显得日益重要。

第17讲我国海洋国情

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1.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树立中华民族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认识我国的海洋国情,维护海洋权益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职责。

人类共有一个海洋,保护海洋环境,加强海洋国际合作,让海洋更好地造福人类是全球共同的愿望和追求。

2.了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制定对建立国际海洋秩序的意义。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新的海洋法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扩大了沿海国家的管辖海域面积和管辖权力,确认沿海国家对于管辖海域的海洋资源享有主权权利。

国家管辖海域按其法律地位的差别,可分为内海、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这四种主要区域。

从先例资源主权权利方面讲,国家管辖海域可以被视为海洋国土,这些管辖海域中的海洋资源应当与陆地国土一样,得到重视和开发。

第18讲国际海洋秩序

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为建立国际海洋法律新秩序迈出了重要一步。

但是,因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要兼顾各个国家的利益和要求,还有许多不完善和不明确之处。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例如,在封闭或半封闭的海域,周边国家主张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就可能存在着重叠,还有一些岛屿主权争议和渔业资源分配等问题,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相邻国家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国际冲突的新的因素。

因此,相邻国家间管辖海域划界和海洋权益,要求有关国家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予以公平合理的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