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说课稿集锦五篇Word下载.docx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集锦五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分配律说课稿集锦五篇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25×
6×
47×
8×
52×
3×
50
课件设计可以使学生看得清楚,也是为了让学生想说、敢说、抢着说,激发他们早点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五一就要举行艺术节的比赛了,为了这次艺术节,教师和同学们都花了很多的精力,老师正利用星期天,去为舞蹈组的小演员们挑选漂亮的演出服呢?
创设这样一个充满现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并主动积极地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课堂。
(课件出示商店场景,出示的衣服是上衣、下衣,主要是要求学生进行搭配)
【创设情境,师生比赛。
出示一组题中选取两道谁能一眼看题目说出得数。
(40+4)×
2537×
45+55×
37
68×
32+68×
68(80+8)×
125
比赛的结果:
老师算得快,学生算得慢,学生心里就想老师怎么你算得那么快?
这时老师导入,刚才的比赛老师比较快,是因为教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你们想知识吗?
此时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高潮,老师告诉学生乘法的又一法宝是:
乘法分配律。
板书课题进入新知。
】
(现代数学论指出:
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
“温故知新者,可以为师矣”。
可见从古到今都在重视新、旧知识间联系。
因此,通过复习旧知,可以起到搭桥铺路、分散难点的作用。
)强化学生说理,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探索新知,初步感知
第一步,探索新知
我会提出要求: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买这些些服装,老师一共要付多少元钱呢?
你能用两种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吗?
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引发思考,有旧知导入新知。
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要求列式,教师巡视,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接下来是,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列式,得出板书
板书:
65×
5+45×
5(65+45)×
5
请学生生交流解题思路,并比较哪种解法更简便。
通过计算,会发现这两种解法虽列式不同,但是结果一样,都能解决问题。
那么我们在这两个算式之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得数是相等的呢?
第二步,类比展开,通过变式,感知规律
提出类比问题:
如果施老师选择选择的是另两种服装,买的数量都是6件或8件的,你还能用两种方法来求一共要付多少元吗?
32×
6+65×
6(32+65)×
6
8+65×
8(32+65)×
8
6+45×
6(32+45)×
8+45×
8(32+45)×
让学生列式计算,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概括出规律。
从而得到乘法分配律:
(a+c)×
b=a×
b+c×
b
以及其逆运算:
a×
b=(a+c)×
(三)巩固练习。
我将布置课本上的习题试一试,第一题,以及填一填第一题,巩固所学过的乘法分配律。
练习的设计不仅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而且注重练习的层次和坡度。
基本练习形式多样,达到了双基训练扎实的效果。
由于刚刚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为使学到的知识能更好地纳入到原有的已有知识体系里,必须进行一定量的、针对性强、有实效的基本练习。
在这个环节中,将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
并通过比较、感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四)小结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主动回答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学以致用。
(五)布置作业
在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有层次的习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五、说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a+b)×
c=a×
c+b×
c
a×
c=(a+b)×
教学设想:
板书简单,思想清楚,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篇2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教学是在已学习了乘法、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出现的,学习乘法分配律是为简便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难点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目标定位】
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法运用】
为了实践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我组织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去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并且学习数学的热情比较高,在课堂上喜欢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为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优势,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获取新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依据学情,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三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环节:
比赛激趣、启迪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进行新课教学之前,我设计了男女生计算比赛活动。
(放录像及课件)通过创设这样的计算比赛活动,学生初步感知了简便计算的一些规律,把学生置身于矛盾冲突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迫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环节:
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时,我先出示书上的准备题。
(出示课件例题)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结果。
接着引导学生对照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
我们来听听学生是怎么说的。
(放录像)学生感受到了两组算式结果相等,但运算顺序不同,对这一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为了验证这一现象不是巧合,我再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写出几组类似这样的等式并计算是否相等。
(放录像)学生写完后汇报,我将等式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等式两边算式,去领悟思考,寻求规律。
(放录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认识,我接着设计了一道连线题。
(出示课件与录像)学生先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同学之间说一说,议一议,当学生发现问题后我们一起来看学生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放录像)这样使学生在辨析与争论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猜测与验证,逐步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接着我又出示“找朋友”的游戏题。
(放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使学生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因素的作用;
同时课件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反运用。
再告诉学生们这种规律数学上我们把它叫作乘法分配律,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同学间互相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放录像及课件)我们一起来看学生们是如何总结乘法分配律。
(放录像)尽管学生说的不是很完整,但他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总结,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过程。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我再揭示乘法分配的定义,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以便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边放课件)
第三环节:
拓展延伸、应用规律
定律发现后,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体验规律的应用价值,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
抢答题,必答题,自创题,风险题,让学生大胆尝试,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抢答题和必答题以基础题为主,体现正逆两方面,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变形练习,让每个学生特别是潜能未开发的学生能体味到成功,有成就感;
自创题是让学生自己相互当小老师,围绕乘法分配律出题目,相互进行检测;
风险题是为了体现分层教学的要求,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把题目加深加难,激起优秀的学生求知欲望。
第一题有的学生是这样说的,他发现算式里有相同的数139,把它提出来再乘剩下的几个数的和;
第二题学生是这样理解的,199个25加1个25就是200个25。
学生的回答是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发,这种发散题也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
这样就保证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评价反思】
纵观这堂课,我认为这节课我在这几个方面把握得较好:
一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上课伊始,我设计一个比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主动探究是学生的天性。
课堂上,我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如出示连线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乘法分配律时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
二是珍视课堂动态生成,实现没有预约的精彩。
课前在设计激趣这个环节时,只考虑到学生用简便算法计算速度快,没想到演板时会出错。
面对这一情况我冷静处理,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简便计算不仅速度快,而且正确率高。
三是设计分层练习,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
新课标明确指出:
要观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
因此我设计由易到难的练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是借助媒体演示,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
教学中我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演示:
连线题、“找朋友”、乘法分配律字母公式等。
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些未尽人意的地方。
如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只是老师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没有让学生自我评价或生生评价;
如果教师再多一些对学生的情感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我想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们,“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在数学教学这块花园里,我愿勤奋耕耘,虚心学习,进一步提高我的教学水平。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章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中的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目的,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到达新知识的制高点。
其中适当的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和坡度,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法指导
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采用观察、比赛、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让学生都能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回顾前面学习过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用字母来表示。
2、师:
(指导观察主题图,理清图中的数学内容)同学们植树多么认真啊!
他们为绿化祖国做出自己能做的事。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探究关于其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同事们能够有兴趣解决吗?
(复习旧知识,孔子曰:
学而时习之。
时下正是植树节,以这样一个情境引入新课比较自然)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教学例3。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A、要求生在练习本上列综合算式算,然后小组里交流。
生汇报。
B、让一学生上黑板写。
(4+2)×
25
=6×
=150(人)
师:
你是怎么想的?
C、师问:
还有同学有不同的列算式方法吗?
生:
上黑板写。
4×
25+2×
=100+50
=150(人)
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理清解题思路,与其他同学共享)
师引导学生对比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小组里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
1、(4+2)×
25=4×
2、第二个算式比第一个算式简便。
3、师适时引导总结出乘法分配律
。
。
谁能给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起个名字?
(乘法分配律师板书)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到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观察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
翻开课本齐读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课本上用符号来表示乘法分配律,但是没有写完整,你能补充完整吗?
(师巡视指导)
师板书:
(a+b)×
c+b×
D、你能例举出类似的例子来吗?
在练习本上写,然后师指名说一说。
(由于前面学习交换律、结合律的时候都有这些环节,所以这部分内容学生很熟悉,放手让学生做。
E、师在黑板上板出乘法结合律的式子。
(用字母表示)让学生对比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对比它们的异同,让学生说一说。
(在这一章内容里学习了好几个运算定律,学生很容易搞混淆,所以要让学生区别它们。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第36页“做一做”。
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56×
(19+28)=56×
19+28()
(7×
3)=32×
7+32×
3()
64×
64+36×
64=(64+36)×
64()
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计算:
101×
1340×
65
指名两生上黑板做,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甲:
13生乙:
40×
=(100+1)×
13=40×
(60+5)
=100×
13+1×
60+40×
=1300+13=2400+200
=1313=2600
(这部分的练习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运用能力,可能当时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老师的巡视指导。
表扬鼓励学生。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新的运算定律?
你会将它叙述一遍吗?
它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六、说板书:
乘法分配律
(a+b)×
(简洁,一目了然)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三)《大纲》要求
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二)智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在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采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学、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
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三)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第一步我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25X825X4
25X6X47X8X52X3X50
课件设计可以使学生看得更清楚。
也是为了让学生想说、敢说、抢着说,激发他们早点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创设情境,师生比赛。
出示一组题从中选取两道,谁能看一眼题目就能说出得数。
(40+4)X2537X45+55X37
68X32+68X68(80+8)X125
老师算得快学生算得慢。
学生心里就会想:
老师怎么你算得那么快?
这时老师导入:
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你们想知道吗?
此时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了高潮。
老师告诉学生乘法的又一法宝就是乘法分配律。
板书课题,进入新知。
二.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新知。
本环节先用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
1、什么叫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如何表示?
2、应用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用?
3、什么地方用乘法分配律?
4、例7的两道计算题有什么特点?
如何计算?
学生依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64·
65页的内容。
要求学生用6、7分钟的时间掌握学习目标中的内容。
学生欲望值高,所以学生会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想尽办法去记忆新知识。
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老师要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生掌握新知识。
此环节即使有个别同学不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可他为了在测验环节中取得较理想的成绩,也会用心的去掌握乘法分配律。
三.互相交流,加强记忆。
老师相信,经过自主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乘法分配律。
下面同学们就根据学习目标把自己认识的乘法分配律为大家介绍一番。
由于上一环节学生学会了乘法分配律,这时他一定会特别想把自己的看法、见解告诉大家。
这时就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师生间、生生间互相交流,合作学习,加强记忆。
四、当堂测验,检验学习效果。
(幻灯片出示下面各题)
在巩固练习阶段,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
并通过比较,感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设计练习时,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本教学理念。
附:
板书设计
(a+b)Xc=aXc+bXc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篇5
一、说课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54—55页的内容
二、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重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过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进一步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整数范围内的基本运算律,而且有利于他们更灵活地解决计算问题,通过用两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比较列出的两道算式,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再让学生照例子列举出同类算式,分析共同特点,并用字母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材有意识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与交流中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积累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感受不完全归纳法,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符号感,进一步感受数学表达的严谨与简练。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能联系现实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尘埃,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