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地质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78136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86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工程地质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水利工程地质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水利工程地质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水利工程地质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水利工程地质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利工程地质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水利工程地质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工程地质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利工程地质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玄武岩:

气孔状构造或杏仁状构造,呈黑、灰绿及暗黑色,深色;

闪长岩与安山岩

闪长岩:

浅灰至灰绿、肉红色,等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安山岩:

灰、红褐或浅褐色,斑状结构,块状或气孔状、杏仁状构造;

正长斑岩与闪长玢岩

正长斑岩:

多为浅灰或肉红色;

闪长玢岩:

灰色、灰绿色;

1-9试述火成岩中的流纹构造与变质岩的片理构造及沉积岩的层理构造的区别。

流纹构造:

是由不同颜色的矿物、玻璃质和拉长气孔等沿熔岩流动方向作定向排列所形成的一种流动构造;

片理构造:

是指岩石中矿物定向排列所显示的构造,是变质岩中最常见、最带有特征性的构造;

层理构造:

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成层的现象。

层理是沉积岩最重要的一种构造特征,是沉积岩区别于又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

1-10:

指出下列各组岩石的主要区别:

①片麻岩-片岩;

②千枚岩-页岩-片岩-板岩;

③片麻岩-花岗岩;

④石英岩-石英砂岩-大理岩;

⑤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

片麻岩-片岩

片麻岩:

中粗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

片岩:

鳞片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

千枚岩-页岩-片岩-板岩

千枚岩:

千枚状构造,片理面具有明显的丝绢光泽;

页岩:

有明显的薄层理,能沿层理分成薄片;

片状构造;

板岩:

板状构造。

片麻岩-花岗岩

片麻状构造

呈肉红色、浅灰色。

石英岩-石英砂岩-大理岩

石英岩:

块状构造,呈粒状变晶结构。

具有脂肪光泽;

石英砂岩:

含磨圆度高分选性好的碎屑;

大理岩:

与盐酸反应起泡,具有可溶性。

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

石灰岩:

常有鲕状结构、生物结构和碎屑结构;

白云岩:

风化面上有刀砍状溶蚀沟纹;

泥灰岩:

岩石致密,呈微粒状或泥质结构。

1-12:

试述风化作用及其基本类型和特征。

岩石风化作用:

分布在地表或地表附近的岩石,经受太阳辐射、大气、水溶液及生物等因素的侵袭,逐渐破碎、松散或矿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甚至生成新的矿物的现象,称为岩石的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

是岩石受风化因素侵袭后,只产生单纯的机械性破坏,而不发生化学成分变化的风化作用。

引起物理风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变化和水的冻胀等。

化学风化:

1-14:

如何让对岩体风化进行分带?

各带特征及主要区别是什么?

根据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坚固性和破碎性,以及水理性质(软化、崩解、渗透)等来划分。

特征:

残积土:

岩石风化的最终产物,多为含砂砾的黏性土,常分布在风化岩层的最顶部。

外观看不出原岩结构特征,分辨不清是由何种岩石风化而成。

承载能力很低,一般在0.1-0.3MPa之间;

全风化带(剧风化带):

未扰动时保持原岩结构的外观,扰动后呈土夹砂砾堆积。

允许承载力一般在0.2-0.6MPa之间。

孔隙率较大,压缩性中等,崩解性强,抗冲刷能力低;

强风化带:

分化最不均一的一个带,其中强风化的岩石所占比例最大。

在较宽的裂隙中,常有全风化的岩屑或黏土充填,故渗透性很强。

强风化岩石的孔隙率、吸水率较高,抗压强度低,允许承载力为0.5-1.0MPa之间。

中等风化带(弱风化带):

常沿裂隙风化较严重,可有全、强风化带的夹层、槽或带分布。

微风化带:

物理力学性质比新鲜岩石稍低,仅沿裂隙面有风化浸染现象。

但沿断层带、节理密集带可形成风化严重的槽、带。

三大类岩石的

P96:

:

2-1:

地质历史如何划分?

熟记代、纪、新生代的世和主要构造运动的名称、顺序。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地壳发生过多次强烈的构造变动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岩层、不同的地质构造形迹以及有不同的生物繁衍生息。

地质年代单位:

宙、代、纪、世、期(从大到小)

地层单位:

宇、界、系、统、阶(从大到小)

代、纪、新生代的世和主要构造运动的名称、顺序见附表。

2-3:

何谓岩层产状的三要素?

三要素:

走向、倾向、倾角。

2-4:

试述褶皱形态的分类及主要特征。

按轴面和两翼岩层产状分类:

(1)直立褶皱。

轴面直立,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等。

(2)倾斜褶皱。

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相等。

(3)倒转褶皱。

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同,倾角相等或不相等,一翼岩层层位正常,另一翼层位倒转。

(4)平卧褶皱。

轴面和两翼岩层近水平,一翼层位正常,另一翼倒转。

(5)翻卷褶皱。

为轴面弯曲的平卧褶皱。

按枢纽产状分类:

(1)水平褶皱。

枢纽水平,两翼岩层走向大致平行并对称分布。

(2)倾伏褶皱。

枢纽倾斜,两翼岩层走向不平行,在平面上一端收敛于转折端,另一端撒开,岩层“之”字形分布。

按岩层弯曲形态分:

(1)圆弧褶皱。

岩层呈圆弧状弯曲,一般褶皱较宽缓。

(2)尖棱褶皱。

两翼岩层平直相交,转折端呈尖角状,褶皱挤压紧密,故也称紧密褶皱。

(3)箱形褶皱。

两翼岩层近直立,转折端平直,整体似箱形,常有一对共轭轴面。

(4)扇形褶皱。

两翼岩层大致对称呈弧形弯曲,局部层位倒转,转折端平缓,整体呈扇形。

(5)挠曲。

水平或缓倾岩层中的一段突然变为较陡峭的倾斜,形成台阶状。

穹(6)隆和盆地构造。

在水平面上看,岩层向四周倾斜称穹隆构造,向中心倾斜称盆地构造。

按褶皱的组合分:

(1)复背斜。

一个大的背斜构造的两翼,由若干个较小的褶皱组成。

(1)复向斜。

一个大的向斜构造的两翼,由若干个较小的褶皱组成。

2-5:

在野外如何识别有无褶皱现象的存在?

垂直地层走向进行观察,当地层重复出现并对称分布时,便可肯定有褶皱构造。

2-6:

构造节理有几种类型?

主要特征是什么?

(1)剪切节理:

由剪应力所形成的破裂面,剪应力来自构造运动时所产生的压力、拉力或力偶。

①节理面平直光滑,产状稳定,可延伸较长(数十米),在砾岩层中常平直切穿坚硬的砾石;

②呈闭合状,裂隙本身的宽度很窄小,通常仅1-3mm,但受后期地质作用的影响,也可裂开并充填以黏性土或岩屑;

③成组成对出现,即多余节理常互相平行排列,并且其间距常大致相等。

在同一作用力下形成的两组共轭剪切节理,也称X形节理,它们互相交叉切割,使岩层形成菱形或方形,方形者也称棋盘格状构造。

④呈羽状排列,有时主剪切面是由多条互相平行的微小剪裂面组成,微小剪裂面呈羽状排列,故称羽状剪切节理,羽状节理也可有共轭两组。

⑤沿剪切节理面的抗剪强度往往很低,在边坡和坝基岩体中易形成滑动破坏面。

(2)张节理:

由拉应力所形成的破裂面,拉应力可以使来自构造运动的各种力。

①节理面起伏不平、弯曲粗糙,产状不稳定,延伸较短,在砾岩层中常绕砾石而过,不切穿砾石;

②多为张开的裂隙,横断面可呈扁豆状、透镜状,其中常充填有呈脉状的方解石、石英(热液凝结而成)。

也可充填有未胶结的黏土或岩屑等。

③张节理常沿嫌弃形成的X形节理发育而成,故多呈锯齿状延伸,通常称为追踪张裂。

有时也有一条张节理是由数条小张裂隙大致平行错开排列组成(侧列)。

张节理的尾端有时有树枝状分叉现象。

④张节理有时呈雁列状。

受力偶或剪切作用所形成的张节理常呈雁行排列。

⑤沿张节理面的内摩擦角φ值较剪切节理高,但若有黏土等物质充填,测抗剪强度受充填物控制。

张节理透水性强,常是地下水或坝基、库岸的良好渗透通道。

当岩体垂直于张节理受压时,可产生较大的压缩变形。

(3)劈理:

是指岩层中大致平行、密集、微细的构造节理,其间距一般为几毫米至几厘米,若大于几厘米则应称为节理劈理可使岩石劈开成薄板状或碎片状。

2-10:

试述断层的分类及各种断层的主要特征。

(1)正断层:

上盘相对下移,下盘相对上移;

(2)逆断层:

上盘相对上移,下盘相对下移;

(3)平移断层:

两盘产生相对水平位移

2-11:

在野外如何识别断层?

(1)地层的重复或缺失;

(2)岩层中断;

(3)断层破碎带与构造岩;

(4)断层擦痕;

(5)牵引褶皱;

(6)伴生节理;

(7)地貌突然变化及断层三角面:

(8)泉呈线状分布。

2-19:

何谓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和设防烈度?

如何鉴定一个地区的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I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地震烈度的大小不仅决定于震级,还和震源深度、距震中的距离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深埋)等多种因素有关。

地震基本烈度:

是指某个地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一般场地条件和一定超越概率水平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设防烈度:

是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也称设计烈度。

它是综合考虑建设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基本烈度、活动性断裂构造等)、工程建筑物本身的特点和可承受的地震风险等因素而确定的。

鉴定地震烈度:

根据人的感觉、建筑物破坏程度和自然环境破坏程度的等三个宏观标志,和用仪器测地震峰值加速度ɑmax和地震峰值速度Vmax。

P142:

3-2:

河谷地貌由哪些部分组成?

绘图说明。

河谷由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组成。

谷底通常包括河床及河漫滩。

河床是指平水期河水占据的谷底,或称河槽;

河漫滩是河床两侧洪水时才能淹没的谷底部分,在枯水时期则露出水面。

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

谷坡下部常年洪水不能淹没并具有陡坎沿河平台叫阶地。

谷肩(谷缘)是谷坡的转折点,它是计算河谷宽度、深度和河谷制图的标志。

1-河床;

2-河漫滩;

3-谷坡;

T1-一级阶地;

T2-二级阶地;

T3三级阶地

3-4:

河谷阶地有几种类型?

其特征和成因如何?

(1)侵蚀阶地:

其特点是地面上基岩直接裸露或只有很少的残余冲积物;

(2)基座阶地:

其特点是上部的冲积物覆盖在下部的基岩之上。

它是后期河流的下蚀深度超过原有河谷谷底的冲积物厚度,切入基岩内部而形成的,分布于地壳上升显著的山区。

(3)堆积阶地:

堆积阶地完全有冲积物组成,反映了在阶地形成过程中,河流下切的深度没有超过冲积物的厚度。

堆积阶地在河流的中、游最为常见。

堆积阶地又可进一步分上叠阶地和內叠阶地两种。

3-6:

潜水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据潜水等水位线图可了解哪些情况?

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连续、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潜水的主要特征:

(1)潜水面以上无稳定的隔水层存在,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可直接渗入补给,成为潜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2)潜水自水位较高处向水位较低处渗流。

根据等水位线图可了解以下情况:

(1)确定潜水的流向及水力梯度。

垂直于等水位线,自高等水位线指向低等水位线的方向即为流向。

在流动方向上去任意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间在平面上的实际距离,即为此两点间的平均水力梯度。

(2)确定潜水与河水的相互关系。

潜水与河水一般有如下三种关系:

①河岸两侧的等水位线与河流斜交、锐角都指向河流的上游,表明潜水补给河水;

②等水位线与河流斜交的锐角在两岸都指向河流下游,表明河水补给两岸的潜水;

③等水位线与河流斜交,表明一岸潜水补给河水,另一岸则相反。

(3)确定潜水的埋藏深度。

潜水面的的埋藏深度等于该点的地形标高减去潜水位。

(4)确定含水层厚度。

当等水位线图上有隔水层顶板等高线时,同一测点的潜水位于隔水层顶板标高之差即为含水层厚度。

3-7:

承压水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据等水压线图可了解哪些情况?

承压水是指存在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

根据等水压线图可以确定:

承压水的流向,并可以计算其水力梯度;

承压水位的埋深;

承压水含水层的埋深;

承压水的水头大小及含水层的厚度等。

3-11:

岩溶现象的常见形态有哪些?

①溶蚀漏斗:

是一种上大下小的漏斗状或碟状凹地,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和深度一般均有数米至十余米;

②落水洞:

是地表水流入地下的通道;

③溶蚀洼地:

是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的封闭盆状凹地,四周低山围绕,底部较平坦,其上覆盖着黏性土或碎石:

④溶隙和溶孔:

溶隙是水流沿岩石的裂隙溶蚀而成,宽度一般小于50cm,形态极不规则,延伸较长且具有方向性。

溶孔是孔径大于2cm的的溶蚀空隙,多呈蜂窝状或网格状;

⑤溶洞:

是地下水对可溶性岩层进行溶蚀和侵蚀而形成的地下洞穴;

⑥石钟乳、石笋、石柱及残积红土:

石钟乳、石笋、石柱是岩溶洞穴化学堆积的产物。

其中石钟乳生长于洞顶,石笋生长于洞底。

当石钟乳和石笋连成一体时,即为石柱。

残积土是碳酸盐岩溶蚀后残留的富含Al2O3和Fe2O3的粘性土。

⑦盲谷、伏流与干谷:

岩溶地区地表河流有时注入地下河谷的末端总是为陡崖所阻挡,这种河谷称为盲谷。

⑧峰丛、峰林、孤峰与残丘:

山体顶部呈锥状,底部相连的溶蚀蜂群叫做峰丛。

当山峰上部挺立高大,底部几乎不相连接时,称为峰林。

耸立于岩溶地区平原上的孤立山峰称为孤峰。

山体顶部呈浑圆状,相对高差较小的溶丘叫做残丘。

⑨溶沟、石芽和石林:

溶沟是发育在石灰岩表面的沟槽,沟槽之间凸起的脊称为石芽。

形态高大,坡壁近乎直立,成群发育,远观宛若森林的石芽叫做石林。

3-12:

岩溶的类型有哪些?

(1)裸露型岩溶:

可溶岩出露于地表,仅洼地中有零星小片第四纪松散堆积物覆盖:

(2)覆盖型岩溶:

可溶岩上部大面积覆盖有较厚的(一般为几十米以上)第四纪松散堆积物;

(3)埋藏型岩溶:

可溶岩大面积埋藏于非可溶岩以下,岩溶发育在地下深处,甚至深达千余米的碳酸盐岩中。

3-17:

岩层渗透性指标的定义及用途是什么?

岩层渗透性指标

表征岩层渗透性的指标有二个,即渗透系数和透水率。

这二个指标是评价坝、库是否渗漏或估算渗漏量时的重要参数,也是地基防渗处理设计的水文地质依据。

3-18:

主要的防渗方法和措施有哪些?

①堵洞;

②围井或隔离;

③铺盖;

④截水墙;

⑤灌浆帷幕;

⑥排水

1、松散岩层的防渗措施

垂直截渗

1)截水墙

适用于坝基下面松散岩层透水性强,分布深度不大的情况。

墙体必须砌置到不透水岩层。

截水墙根据材料不同,有粘土截水墙和混凝土防渗墙。

前者多用于土石坝,后者用于刚性材料的坝体(如混凝土重力坝等)。

2)帷幕灌浆

当砂砾石地基太厚、开挖截水墙有困难时,可采用灌浆的方法防渗,即通过钻孔向透水的岩层中压入水泥浆、粘土浆等胶结材料的浆液,将岩层中的孔隙或裂隙填塞,并使之胶结起来。

坝基下的防渗灌浆,常是沿坝的横剖面布置2-3排灌浆孔。

灌完后形成一个形似帷幕的防渗层。

在砂砾石层中,一般采用的材料有水泥、粘土的混合料。

灌浆帷幕的深度,最好达到砂砾石层下部的不透水岩层。

3)水平铺盖

在坝上游或水库的某一部分,以粘土或钢筋混凝土板做成铺盖,覆盖漏水区,以防止渗漏。

当砂砾石层厚度很大时,作截水墙防渗比较困难,且又无条件采用帷幕灌浆时,铺盖防渗是简单易行的常用方法。

当坝上游河谷底部覆盖的土层较厚,其渗透系数又小时,可以利用它作为天然铺盖。

4)排水减压

坝基排水设施分为水平排水和减压井两种型式,其目的是将渗漏水流导出,以减少渗透压力,防止渗流时对坝基产生破坏作用。

2、裂隙岩层的防渗措施

(1)帷幕灌浆

在坚硬岩层中帷幕灌浆是普遍采用的是最主要的防渗措施。

灌浆材料

大多采用水泥浆,但也有时采用丙凝、丙强等化学材料。

(2)防渗井

适用于处理断层破碎带。

断层破碎带虽然岩石极为破碎,但是,有时含

泥较多,可灌性很差,采用灌浆处理起不到良好效果,故常采用防渗井。

防渗井就是将断层破碎带的物质挖出,回填混凝土。

有时防渗井和帷幕灌浆结合使用,效果更好。

3、岩溶地区的防渗措施

(1)铺盖法

是处理库内呈面状或带状分散渗漏的一种常用方法,一般在坝上游或水

库的渗漏部位,填筑粘土铺盖或混凝土盖板,将漏水地段铺盖起来。

(2)堵塞法

是处理集中渗漏通道如落水洞、竖井、漏斗、溶洞、地下暗河等的有效

办法。

在查明它们的情况之后,在其进口或通道的咽喉部位加以堵塞。

堵塞材料可采用块石、砂、粘土和混凝土等。

(3)截水墙或灌浆法

当相对隔水层埋藏较浅时,可采用开挖截水墙法,切断浅层岩溶通道;

当岩溶透水层埋藏较深,则可采用帷幕灌浆。

(4)围井或隔离法

其方法是,在反复泉或落水洞的周围修筑围井。

水头不高时,围井可用粘土修筑;

水头较高时,围井则需要用混凝土或浆砌条石砌筑。

围井的高度应高出水库最高水位。

隔离法。

用隔堤把渗漏地带与水库隔开。

P164:

4-2:

简述结构面及结构体的概念,何谓岩体的结构特征?

结构面:

岩体经常被节理、断层、层面及片理面等所切割,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结构的多裂隙体。

一般把切割岩体的这些地质界面称为结构面,这些界面经常是开裂的或易于开裂的,它导致岩体力学性质的不连续性、不均一性及各向异

性。

岩体在工程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与破坏,主要受各种结构面性质及

其组合关系的控制。

结构体:

结构面在空间按不同组合,可将岩体切割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块体,这些被结构面所围限的岩块称为结构体。

岩体的结构特征:

就是指岩体中结构面和结构体的形状、规模、性质及其组合关系的特征。

4-3:

结构面的成因类型如何划分?

结构面的特征有哪些?

成因类型

原生结构面

次生结构面

沉积结构面

火成结构面

变质结构面

内动力形成的结构面

外动力形成的结构面

综合形成的结构面

 

地质类型

层理、层面、沉积间断面、沉积软弱夹层

原生节理、多期岩浆岩之间的接触面、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面、流纹和流层面

板理、片理、片岩软弱夹层

节理、断层、坡劈理、层间错动面(剪切带)

风化裂隙、卸荷裂隙、爆破裂隙、次生充填软弱夹层

泥化夹层

结构面的特征:

(1)方位:

即结构面的产状;

(2)间距:

指相邻结构面间的垂直距离,通常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的划分是指一组结构面的平均间距;

(3)延续性:

它是表征结构面延伸长度和展布范围的指标:

(4)结构面的形态:

结构面的平整光滑程度不同抗剪程度也不同,结构面的形态有平直的、波形的、锯齿状的、台阶状的和不规则状的五种;

(5)结构面侧壁强度:

它可以反映结构面经受风化的程度,用施密特回弹仪或点荷载仪测定结构面侧壁的强度;

(6)张开度:

指结构面两壁间的垂直距离;

(7)充填物:

结构面内常见的充填物有砂、黏土、角砾、岩屑及硅质、钙质、石膏质沉淀物。

(8)渗流:

结构面内有无渗流及流量的大小,对结构面的力学性质、有效应力的大小及施工的难易程度等均有重要的影响;

(9)节理组数:

节理组数是指交叉节理系统的节理组数目,节理组数的多少,决定了岩石块体的大小及岩体上午结构类型;

(10)块体大小:

由数组结构面切割而成的岩石块体,一般称为结构体。

4-9:

试述岩体天然应力的组成、分布规律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一)天然应力的组成:

①自重应力;

②构造应力。

(二)天然应力分布规律:

(1)地应力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地应力在绝大部分地区是以水平应力为主的三向不等压应力场,三个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是随着空间和时间而变化的,因而它是个非稳定的应力场;

(2)实测垂直应力基本等于上覆岩层形成的重力。

在深度为25~2700m的范围内,σv呈线性增长,大致相当于按平均重度

等于27KN/m3计算出来的重力

H;

(3)水平应力普遍大于垂直应力;

(4)平均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少,但在不同地区,变化的速度很不相同;

(5)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也随深度呈线性增长关系;

(6)最大水平主应力σh,max和最小水平主应力σh,min之值一般相差较大,σh,man与σh,mix比值一般为0.2~0.8,多数情况下为0.4~0.8;

(7)地应力的上述分布规律还会受到地形、地表剥蚀、风化、岩体结构特征、岩体力学性质、温度、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地形和断层的扰动影响最大。

(三)天然应力对工程的影响:

低应力地区:

岩体松弛、易漏水、风化带深

高应力地区:

(1)基坑底部隆起、剥离破坏:

在大坝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卸荷引起应力释放,当初始的水平应力较高时,会造成基坑底部岩层呈水平状开裂。

(2)基坑边坡的剪切滑移:

边坡滑动的原因是残存的水平构造应力大于软弱夹层的抗剪强度,在开挖切穿软弱夹层后,就造成了沿软弱夹层向临空面的滑动。

地应力释放后位移逐渐停止,是一种减速变形。

(3)地下洞室产生大的收敛变形:

在高应力地区开挖洞室时当洞室轴线与最大的水平应力方向垂直时,边墙会产生特别大的收敛变形,尤其是软岩地区更为显著,甚至可以使软岩向洞内挤出,产生“吐舌头”现象。

(4)地下洞室施工过程中产生岩爆:

在高地应力地区坚硬完整的岩体中开挖地下洞室时,由于应力的突然释放,产生的洞壁岩石爆裂、剥落或岩片弹射出来的现象称为岩爆。

P190:

5-10:

提高坝基岩体稳定性的措施有哪些?

提高坝基岩体稳定性的措施有清基、岩体加固及防渗排水。

一、清基

就是将坝基表部的松散软弱、风化破碎及浅部的软弱夹层等不良的岩层开挖清除掉,使坝体放在比较新鲜完整的岩体上。

二、岩体加固

建基面以下的岩体,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裂隙、孔隙及断层破碎带等,为提高坝基岩体的稳定性,可以采取一些加固措施,这样也可以减少基坑开挖量。

通常有下列一些措施。

(一)固结灌浆:

通过在基岩中的钻孔,将适宜的具有胶结性的浆液(大多为水泥浆)压入到基岩的裂隙或孔隙中,使破碎岩体胶结成整体以增加基岩的强度,提高坝基岩体稳定性。

(二)锚固:

当地基岩体中发育有控制岩体滑移的软弱面时,为增强岩体的抗滑稳定性,可采用预应力锚杆(或钢缆)进行加固处理。

其方法为先用钻孔穿过软弱面,深入坚硬完整的岩体,然后插入预应力钢筋或钢缆,再用水泥砂浆灌入孔内封闭。

(三)槽、井、洞挖回填混凝土:

当坝基下存在有规模较大的软弱破碎带时,如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泥化层、囊状风化带、裂隙密集带等,则需进行特殊处理。

(1)高倾角软弱破碎带的处理

①混凝土塞:

沿破碎带挖成倒梯形断面的槽子,挖除至一定深度后回填混凝土,以提高地基的强度,提高坝基岩体稳定性;

②混凝土梁或拱:

当软弱破碎带岩性疏松软弱,强度很低且宽度较大时,若采用混凝土塞的办法开挖和回填方量很大,则可采用混凝土梁或拱的结构形式,将荷载传至两侧坚硬完整岩体上

(2)缓倾角软弱破碎带的处理

埋藏较浅时可全部挖除,回填混凝土

若埋藏较深时则需采用洞挖(平洞或斜洞)。

深部开挖可配以竖井

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