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71330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文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文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文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文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文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第二节深入推进节能减排28

第三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29

第七章发展社会民生事业,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供给29

第一节办好优质均衡教育30

第二节大力推进科技进步31

第三节完善医疗卫生服务32

第四节推进体育事业全面发展34

第五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35

第六节促进人口均衡发展36

第七节提高公共管理水平37

第八章实施文化引领工程,提升发展软实力38

第一节构建核心价值体系38

第二节促进文化繁荣发展39

第九章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有效增强发展动力40

第一节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40

第二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41

第三节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42

第四节加快经济管理体制改革42

第十章构筑内外联动开放格局,促进开放合作43

第一节深入推进“内外互动”43

第二节着力提升招商选资水平43

第三节全面加强区域合作44

第十一章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深化投资带动战略44

第十二章强化要素支撑,保障规划全面落实46

第一节强化交通保障46

第二节强化能源保障47

第三节强化土地保障47

第四节强化资金保障48

第五节强化人才保障48

第六节强化供水保障49

第七节强化信息保障49

第八节强化执行保障49

附件:

1、文成县“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评估表51

2、文成县“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表52

3、文成县“十二五”“十大建设工程”项目表53

4、文成县“十二五”“十大民生工程”项目表54

5、文成县区位分析图55

6、文成县县域综合交通体系示意图56

7、文成县县域空间开发结构示意图57

8、文成县县域主体功能分区示意图58

9、文成县域中心城市开发结构示意图59

10、文成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60

11、文成县“十二五”“十大建设工程”项目分布图61

序言

《文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文成县委关于编制文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省委“两创”总战略、指导我县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责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其他各类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及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

“十一五”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宏观环境重大变化,面对发展中资源环境制约加剧、社会矛盾增多等种种压力,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克难攻坚,不断开拓创新,保持了全县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20个主要指标,除工业总产值、外贸出口总额等外,多数指标顺利完成。

预计GDP完成40亿元,人均GDP达到1600美元。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预计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4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2.4%。

财政总收入达到4.74亿元,年均递增2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48亿元,年均递增23.5%,县域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

——产业培育成效显现。

生态农业加快发展,粮食生产趋于稳定,主要农产品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扶持发展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各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159个。

通过实施工业发展“55工程”,生态工业基地建设有序推进,生态环保型工业、绿色农产品加工业、水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加工业和绿色建筑业等生态工业保持快速发展。

预计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1亿元,是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6.6%。

以生态旅游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预计2010年旅游总人数21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5亿元;

商贸流通、金融、房地产业加快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基础建设不断改善。

全力实施固定资产投资“668”工程,预计“十一五”时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77.7亿元,是“十五”实际投资总额的2.7倍,年均增长25.2%。

57省道暨文青公路、文泰线峃口至珊溪段等重大项目建成通车,56省道花园至西坑段改建工程等一大批事关文成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区位发展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城镇功能不断提升,文成中学迁建工程、人民医院门诊楼、56省道县城段绿化景观工程、县城污水处理厂等城镇基础设施项目投入使用。

“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和乡村康庄工程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等级公路通村率达100%,通电率达100%。

——社会事业扎实推进。

教育资源布局得到调整和优化,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通过实施“校安工程”、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危旧校舍改造工程,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推进,科技进步综合评价位次不断提升,争取和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33个,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促进作用不断增强。

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人口工作成效明显,保持了稳定的低生育水平。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刘基文化、畲族文化、华侨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在培育中弘扬。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平安文成”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工作得到加强,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明显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预计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83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40元,“十一五”年均增长分别达到8.4%、14%。

城乡居民储蓄稳定增长,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全县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低保对象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城乡合作医疗、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等工作有效推进,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资助和医疗救助制度全面推开。

扶贫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累计实现下山移民5957户22116人。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积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通过抓生态环境整治、抓生态产业发展,积极构筑生态屏障、生态产业、生态家园“三位一体”的生态建设模式,积极推进垃圾填埋场、集镇垃圾中转站、镇级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等项目建设,县城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试运行,建成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大力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4%,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茅。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十一五”以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审批环节和办事程序进一步简化和优化,政府职能不断转变,执政能力明显增强。

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全面实施目标考核责任制,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凡进必考”的人事管理制度积极推行,人事、财务、资源管理进一步规范。

国有企业改制、农村综合改革、教育收费、土地征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等配套改革不断推进。

结合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和“内外文成人互动”工程,招商选资工作不断加强,五年实际引进外资990万美元,实际引进内资15.6亿元。

专栏1“十一五”规划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完成情况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规划

2010年

目标值

5年年均增长(%)

预计值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38

13%以上

40

12.4%

三次产业比例

10.8:

33.2:

56.0

2

人均生产总值

10000

13%

10600

14.1%

3

工业总产值

50

28.3%

31

16.6%

农业总产值

5.23

4%

6.7

9.3%

4

财政总收入

3.66

15%

4.74

21.1%

地方财政收入

2.13

12%

3.48

23.5%

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7

20%

21

25.2%

五年累计投资总额

60

77.7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6

19

16.8%

7

外贸出口额

万美元

6200

10%

2900

-5.5%

8

初中升高中率

%

85%以上

1.92个百分点

93

9

千人口拥有医生数

1.62

8.6%

1.31

2.4%

10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17200

7%

18300

8.4%

1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100

6140

14%

12

人口出生率

11.5

13

总人口

万人

37.76

小于0.7

37.5

0.56%

14

城市化率

2.08个百分点

34

“十一五”时期是文成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

认真总结五年发展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对于牢牢把握发展大局,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从文成尚处于欠发达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中心,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二是必须坚持生态发展、集聚发展的理念,把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城乡之间协调发展,不断强化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等支撑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保障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是必须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

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切实履行政府管理社会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效能。

四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十一五”规划力图解决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我县作为温州水源保护区和全省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面临生态环境保护和加快发展的双重任务。

二是重大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的滞后仍然是制约文成今后五年跨越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是作为山区县功能布局不优,城市化推进步伐不快,投资拉动力度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

四是社会事业发展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和人才短缺仍然突出。

五是以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的改革成效还不十分明显。

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十二五”时期需要继续着力加以解决。

第二节“十二五”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来临,催生了以低碳、新能源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合作向新的领域和区域拓展;

国内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使低成本比较优势难以为继,扩内需、惠民生、调结构、促转型将成为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国家基本的政策取向;

浙江加快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省内城市格局孕育新变化。

我县作为欠发达县,又是温州水源保护区和全省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面临生态环境保护和加快发展的双重任务。

展望“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

一是国家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为我县加快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生态农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契机。

二是国家、省市关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新一轮扶持重点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政策措施,为我县充分利用国家及省市相关政策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实施民生工程、增强发展内生功能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三是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对地方政府考核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产生重大影响,为文成发挥生态优势,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有利条件。

四是温州市委提出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战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为文成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善发展环境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五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文成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正从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向人均3000美元目标迈进,初步具备了跨越发展的物质基础。

根据上述发展环境判断,“十二五”将是文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关键时期,是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建设时期,是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提升时期,是社会民生改善全面推动时期,更是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并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历史新时期。

“十二五”时期是文成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既耽误不得、更失误不起。

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既要充分估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利因素及可能遇见的挑战,更要紧紧抓住基础设施条件继续改善带来的机遇。

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谋求文成跨越发展。

要注重发挥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华侨资源以及处于温州大都市区的区位条件优势,坚持干在实处,切实解决好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提高集聚发展水平;

要着力构建项目带动、平台推动、城乡联动的发展新格局,以“干部提神、建设提速、工作提效”的姿态,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努力缩小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二章“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我县“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温州西部产业带开发建设为契机,以加快城市化进程为龙头,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加快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着力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把文成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宜游宜居生态小康县。

“十二五”时期文成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把握好以下五大原则:

——坚持集聚发展。

进一步优化县域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围绕产业布局和城镇建设,有效集中土地、资金、科技、人才、教育等要素资源,实现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要素资源的良好结合,带动规模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集聚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

突出区域特色,充分发挥山水优美、文化灿烂、生态优质、特产丰富的优势,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谋发展,走清洁、低碳、高效发展道路。

强化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在节能环保中实现经济增长,促进环境、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借力发展。

用足用活中央、省、市扶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海内外文成人优势,深入挖掘区位优势,借宏观政策之力加快发展。

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找准自己的功能定位,主动接受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主动融入温州大都市经济圈,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借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之势加快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营造敢闯敢试、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追求卓越的创新环境。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的有机统一。

——坚持和谐发展。

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更加注重改善民生,着重解决城乡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专栏2“十二五”重点推进的6大工程

城市化推进工程

把握温州大都市副中心建设和“中心镇培育工程”的历史机遇,实施“小县大城”战略,以新区开发为核心加快推进县域中心城市建设,以产业、人口、要素集聚为目标,全面推进珊溪—巨屿、百丈漈、南田、西坑、黄坦、玉壶、峃口等县域副中心发展,积极培育39个中心村。

基础设施提速工程

以基础设施网络化为目标,加大交通、能源、信息以及城镇基础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

生态产业提升工程

以米斗山(百丈漈)生态工业基地建设为核心,以巨屿生态工业基地整合提升为重点,以樟山生态产业基地有序开发为支撑,加快发展生态工业;

通过主导产业示范区及特色农业精品园、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具有文成特色的绿色有机生态农业;

以旅游业为龙头,全力推进“旅游配套十大中心、景区开发提升八大工程”建设,带动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

特色文化引领工程

积极推进刘基文化、畲族文化、华侨文化等历史文化、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工作,大力促进文成特色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社会民生改善工程

高度关注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事业,抓好医疗卫生和人口计生工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监管,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创建平安文成。

内外文成人互动工程

发挥华侨及在外文成人的资本、市场网络、人才和社会人际资源优势,出台系统性的支持政策,吸引华侨、在外文成人回乡投资创业,促进文成产业开发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奋斗目标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将突出抓好生态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增强、人民生活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化推进等方面的工作。

到2015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

——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获得新提升。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经济持续保持健康较快发展,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工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

力争到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比2010年翻一番。

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70.5亿元,人均GDP突破1.8万元;

财政总收入达到8.7亿元,年均增长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4亿元;

工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5:

32.5:

60。

——城乡建设和城市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项目带动投资拉动战略深入推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城乡建设不断加快,“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确保完成175亿元,年均增长17.7%,年均投资率达到60%以上,力争突破230亿元,年均增长27.5%,年均投资率达到80%;

城市化战略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区域空间结构更趋合理,经济、人口、资源环境更加协调,到2015年城市化水平达50%以上。

——公共服务和居民生活得到新改善。

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社会事业体系不断完善,布局合理、城乡共享的公用设施体系加快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全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到201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6800元和11300元,年均分别增长8%、13%。

——文化发展和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特色文化品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升区域文化竞争力。

生态文明建设“十大行动”扎实推进,万元GDP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土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体制改革和开放合作实现新突破。

新一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形成有利于政府、社会、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

内外文成人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文成人经济与文成经济实现互动发展,招商选资水平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新的拓展。

第三章调整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提高集聚发展水平

“十二五”期间,通过合理确定空间开发格局与开发时序,进一步优化县域空间发展框架,加快改变长期以来生产要素配置分散的局面,努力提高要素配置的集约水平。

第一节优化区域空间发展框架

从加快推进温州大都市副中心城市建设出发,加快县域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主要交通干线的贯穿连接作用,重组发展格局,构筑由“一主、七副、一区”组成的中等城市总体空间架构,优化空间开发结构,聚集各类要素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集聚发展”。

其中“一主”即建设县域中心城市核心区,由大峃、龙川、樟台为主中心,推进周壤、里阳、金炉同城化发展。

“七副”即建设珊溪-巨屿、百丈漈、南田、玉壶、黄坦、西坑、峃口等七个县域副中心,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向副中心布局,引导周边人口向副中心集聚。

“一区”即建设铜铃山生态旅游功能区,以石垟林场、叶胜林场为基础,整合岭后、下垟、石垟、黄寮、云湖形成特色生态旅游功能区。

“十二五”期间,以“一主”为增长极、“七副一区”为增长点,

以56省道及规划建设的龙丽温高速公路、青文泰公路(远期规划建设青文泰高速公路)“二轴”为增长带,促进全县人口与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产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逐步实现生产力的

图1文成县域空间开发结构示意图

集中集聚布局。

专栏3“一主、七副、一区”及其发展重点

县域中心城市

以大峃为核心,拓展龙川、樟台,整合周边的金炉、里阳、周壤等区域,形成以县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为主体,以生态产业、近郊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发展为特色的县域中心城市主中心。

珊溪-巨屿副中心

以珊溪-巨屿城镇群为基础,整合仰山、桂山等区域,形成以县域重点生态产业基地、山水生态旅游和革命历史文化旅游等生态休闲度假基地为特色的县域副中心。

百丈漈副中心

以百丈漈为基础,拓展二源,把百丈漈建设成为集产业、城镇、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县域副中心。

南田副中心

以南田为基础,整合十源等区域,形成南田历史文化旅游业与生态休闲农业互补发展的县域副中心。

西坑副中心

以西坑镇为核心,加快旅游设施和交通项目建设,把西坑建设成为以旅游集散为特色的县域副中心。

玉壶副中心

以玉壶镇为核心,整合周边的东溪、上林、金星、朱雅等区域,发挥侨乡优势,形成以侨乡为特色的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康居、休闲、旅游、生态特色县域副中心。

黄坦副中心

以黄坦镇为中心,整合富岙等区域,发展生态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