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70538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病害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植物病害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植物病害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植物病害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植物病害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病害文档格式.docx

《植物病害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病害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病害文档格式.docx

变色:

黄化、花叶、褪绿、紫化、红化、条纹美人蕉花叶病

坏死:

斑点、叶枯、溃疡、立枯、猝倒、疮痂、穿孔法国冬青叶斑病

腐烂:

花腐、果腐、根腐,茎腐。

雪松根腐病

含水分较多的柔软组织多发生湿腐;

而含水分少且比较坚硬的组织则发生干腐。

萎蔫:

青枯、枯萎、黄萎桉树青枯病

畸形增生:

癌肿、丛枝增大:

徒长、根结减生:

矮缩、矮化、卷叶变态:

花变叶

霉状物霜霉、白霉、黑霉、灰霉、青霉、绿霉等

粉状物

粒状物

脓状物

 

植物病原菌物菌物,过去称之为真菌。

真核

1.解释名词:

菌物的生活史;

转主寄生和单主寄生;

2.菌物的无性繁殖?

无性孢子的类型有哪些?

3.菌物的有性繁殖?

有性孢子的类型有哪些?

菌物的主要特征:

有真正的细胞核;

无根、茎、叶的分化,没有叶绿素

典型的营养体为菌丝体;

细胞壁主要为几丁质或纤维素

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型;

通过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

吸器:

一些专性寄生菌物从菌丝上分化出来的旁枝,侵入细胞内分化成指状、球状或丝状,用以吸收细胞内的营养。

附着胞:

许多植物寄生真菌在其芽管或老菌丝顶端发生膨大,并分泌粘性物,借以牢固地粘附在宿主的表面,这一结构就是附着胞,附着胞上再形成纤细的针状感染菌丝,以侵入宿主的角质层而吸取营养。

(了解)菌丝组织可以形成菌核、子座和菌索等特殊结构

菌核由菌丝组成的紧密的耐久体。

形状大小各异,质地坚实。

菌核外部为拟薄壁组织,内部为疏丝组织。

有抵抗不良环境的作用。

菌索由高等真菌的菌丝纠结而成的一种索状物。

外部为拟薄壁组织,内部为疏丝组织。

有抵抗不良环境的作用,还有扩展的功能。

子座由菌丝组成的一种块状或垫状物,有时其内部还混有部分寄主组织。

通常在子座的上面或里面产生真菌的繁殖器官和孢子。

有抗不良环境和繁殖的功能。

菌物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

产生无性孢子

有性繁殖:

产生有性孢子

菌物产生孢子的组织或机构统称为子实体。

无性繁殖:

指菌物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直接从营养体上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所产生的孢子称为无性孢子。

无性繁殖方式:

a断裂;

b裂殖;

c芽殖;

d(原生质)割裂

无性孢子:

节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

节孢子:

由菌丝断裂而成,又称粉孢子或裂孢子。

游动孢子:

产生在由菌丝膨大而成的游动孢子囊内,以原生质割裂方式形成。

孢子通常为圆形、洋梨形或肾形,无细胞壁,具一根或两根鞭毛,能够游动。

为根肿菌、卵菌及壶菌的无性孢子。

孢囊孢子:

以原生质割裂方式形成于孢子囊内,有细胞壁,无鞭毛,不能游动。

为接合菌的无性孢子。

分生孢子:

是最常见的一类无性孢子。

可着生于已分化的分生孢子梗或具有一定形状的小梗上,也有些菌物的分生孢子就着生在菌丝的顶端,或产生在一定的产孢结构如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盘上或分生孢子器内。

为子囊菌、担子菌及无性型菌物的无性孢子。

厚垣孢子:

是由菌丝中间的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和细胞壁变厚而形成的休眠孢子。

无性孢子在一个生长季中,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重复产生多次,在病害传播和流行中起重要作用。

但其抗逆性差,环境不适宜很快失去生活力。

有性繁殖:

两个性细胞(配子gamete)或性器官(配子囊gametangium)的结合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所产生的孢子称为有性孢子。

a)质配:

两个性细胞结合,细胞质融合,成为双核细胞,每个核均含单倍染色体(n+n)。

b)核配:

两个核融合,成为二倍体接合子核,此时核的染色体数是二倍(2n)。

c)减数分裂:

具有双倍体的细胞核经过减数分裂,核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单倍体状态。

菌物的有性孢子:

休眠孢子囊:

通常由两个游动配子配合所形成的合子发育而成,具厚壁。

萌发时发生减数分裂释放出单倍体的游动孢子,如壶菌、根肿菌。

根肿菌纲菌物产生的休眠孢子囊萌发时通常只释放出一个游动孢子。

故它的休眠孢子囊有时也称为休眠孢子

卵孢子:

菌的有性孢子。

由两个大小不同的配子囊结合后发育而成,小型配子囊叫雄器,大型配子囊叫藏卵器。

它们均由菌丝分化而来,当雄器与藏卵器配合时,雄器中的内含物通过授精管进入藏卵器与卵球结合,随后卵球生出外壁即成为卵孢子。

接合孢子:

为接合菌的有性孢子。

由形态相同或略异的配子囊相接合而成。

子囊孢子:

子囊菌的有性孢子。

菌丝可分化为产囊器和雄器,然后二者结合形成子囊,再于子囊内产生有性孢子。

通常每个子囊中存在8个子囊孢子。

担孢子:

担子菌产生的有性孢子。

菌丝经过特殊分化和有性结合形成担子,在担子上形成有性孢子

菌物的有性孢子细胞壁较厚或有休眠期,有助于植物病原菌度过不良环境,往往成为植物病害的初侵染源。

菌物的生活史:

菌物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称为菌物生活史。

菌物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无性和有性两个阶段。

有些菌物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完成生活史,称单主寄生,大多数菌物都是单主寄生。

有的菌物需要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交替寄生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称为转主寄生。

根肿菌门及其所致病害:

引起十字花科根肿病白菜根肿病

卵菌门及其所致病害:

猝倒病、疫病、霜霉病

腐霉:

菌丝无隔。

产生游动孢子和卵孢子。

孢子囊长形。

喜欢潮湿环境。

能引起苗木猝倒病等。

疫霉

植物病原相关菌物6个门的主要特征门营养体无性繁殖有性生殖根肿菌原质团游动孢子囊休眠孢子囊卵菌无隔菌丝游动孢子卵孢子接合菌菌丝体,典型的孢囊孢子接合孢子没有隔膜子囊菌有隔膜的菌丝体,分生孢子等子囊孢子少数是单细胞担子菌有隔膜的菌丝体不发达担孢子半知菌有隔膜的菌丝体分生孢子等没有有性生殖,或单细胞但可能进行准性生殖

菌丝无隔;

产生游动孢子和卵孢子;

孢子囊梨形,常从植物气孔中伸出。

喜欢潮湿环境;

能侵染植物根部,引起各种植物疫病。

壶菌门及其所致病害:

玉米褐斑病

接合菌门及其所致病害:

种实腐烂

根霉属:

有假根和匍匐丝毛霉属:

不形成匍匐丝和假根

子囊菌门及其所致病害:

子囊大多产生在由菌丝形成的包被内,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子实体,称作子囊果。

外囊菌纲:

桃树引起缩叶病

白粉菌目(Erysiphales):

子囊产生在闭囊壳内,在植物表面寄生,产生吸器深入寄主组织吸取营养,在寄主表面产生一白色霉层。

属专性寄生。

担子菌门菌物及其所致病害:

无性型菌物及其所致病害:

叶斑病

疫霉白粉锈菌

一植物病毒

1.什么是植物病毒?

其增殖方式是什么?

2.植物病毒有哪些传播方式?

病毒是一类结构简单的、能够自我复制和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

主要由核酸和保护性蛋白衣壳组成,又称分子寄生物。

寄生植物的称植物病毒

植物病毒的结构(选择)

完整的病毒粒体是由一或多个核酸分子(DNA或RNA)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衣壳里构成的。

绝大多数病毒粒体都只是由核酸和蛋白衣壳组成。

植物病毒大多数是单链的RNA病毒,一般无包膜。

但植物弹状病毒粒体外面有囊膜包被。

植物病毒有两种基本结构方式:

螺旋对称和等面体对称

病毒粒体并无个体的生长过程,而只有其两种基本成分的合成和装配,即:

核酸复制+蛋白质合成=核蛋白(病毒粒体)

这种特殊的繁殖方式称复制增殖。

吸附

侵入与脱壳

增殖(复制与大分子的生物合成)

装配(成熟)

释放(裂解)

根据传播方式的不同,分为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两类

介体传播

蚜虫、叶蝉等刺吸式昆虫

线虫、螨类和真菌等

非介体传播

机械传播(汁液摩擦传播);

无性繁殖器官传播(嫁接,扦插等);

种子和花粉传播;

植物感染病毒后表现出三类症状

A.叶绿体受到破坏,或不能形成叶绿素,从而引起花叶、碎锦、黄化、红化等症状;

B.植株矮化、丛簇、畸形等;

C.形成枯斑、坏死等。

烟草花叶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TMV)为直杆状。

寄主范围广,属于世界性分布。

依靠植株间的接触、花粉或种苗传播,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

引起番茄、马铃薯、辣椒等茄科植物的花叶病。

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1.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主要有哪些?

细菌

2.植物细菌病害的症状和传播特点?

植物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为单细胞生物。

植物病原细菌均为杆状。

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没有荚膜。

植物病原细菌大多不形成芽孢。

植物病原细菌通常生有鞭毛,鞭毛一至多根,极生或者周生(用特殊的染色才能看到)。

细菌的繁殖为裂殖。

革兰氏染色反应:

(用结晶紫和碘液处理,后用酒精或丙酮冲洗,再用番红复染和冲洗,如菌体为蓝色,则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如菌体为红色,则为阴性。

可人工培养

植物病原细菌的致病特点

斑点

枯萎

肿瘤

腐烂

细菌的传播和侵染

细菌大多由雨滴溅洒传播,也可以昆虫(如梨火疫病由蜜蜂传播、油橄榄肿瘤病由橄榄蝇传播)、繁殖材料等传播。

细菌通常从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植物。

植物菌原体植原体不能培养对青霉素不敏感

枣疯病泡桐丛枝病

植物病原线虫

1.说出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

列出几种园林植物线虫病。

形态:

♀♂同型和♀♂异型

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水仙茎线虫病、仙客来等根结线虫病。

2.植物线虫的危害特点:

(a)危害根部的线虫

根部根结、腐烂等,地上部植物矮小、叶片黄化等

(b)危害地上部的线虫

顶芽和花芽坏死;

萎蔫:

松材线虫萎蔫病;

畸形:

瘿瘤、矮缩、茎叶扭曲等。

一般形态和构造

植物上的线虫大体分两类,一类雌雄成虫均为线形的;

另一类雌虫的幼虫为线形,雌成虫体形膨大为梨形。

线虫的生活史:

植物病原线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和成虫3个虫态。

卵常为椭圆形,半透明,产在植物体内、土壤中或留在卵囊内;

幼虫有4个龄期,l龄幼虫在卵内发育并完成第一次蜕皮,2龄幼虫从卵内孵出,再经过3次蜕皮发育为成虫。

植物病原线虫一般为两性生殖,也可以孤雌生殖

线虫的寄生性和培养

植物病原线虫大多寄生性较强,只能在活的植物组织中取食,为专性寄生物。

但松材线虫可以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大豆蛋白培养基)。

所以松材线虫不能看作为专性寄生物。

植物病原线虫大多可以取食真菌,所以在研究时可以用真菌培养线虫。

根结线虫病菊花叶枯线虫病松材线虫病

寄生性种子植物

1.何谓全寄生、半寄生?

各有何特点?

全寄生:

菟丝子(茎寄生)、列当(根寄生)。

半寄生:

桑寄生(茎寄生)、槲寄生(茎寄生)。

由于叶绿素缺乏或根系、叶片退化,必须寄生在其他植物上以获取营养物质的植物,称为寄生性植物。

全寄生:

指从寄主植物上获取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的寄生方式,如菟丝子、列当、无根藤等。

叶片退化,叶绿素消失,根系蜕变为吸根,吸根中的导管和筛管与寄主的导管和筛管相连,并从中不断吸取各种营养物质

半寄生:

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和矿物质的依赖关系

具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根系缺乏,以吸根的导管与寄主维管束的导管相,吸取寄主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盐。

如槲寄生、樟寄生、桑寄生等

非生物性病原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有哪些不同类型的病因?

营养失调水分失调温度不适光照不适有害物质

1、营养

1、缺氮:

植株矮小,黄化

2、缺磷:

叶片发紫、发红松苗紫化病

3、缺钾:

叶缘叶尖黄化——海桐缺钾性黄化葡萄缺钾症:

叶片尖端或边缘黄化,焦枯;

叶脉仍为绿色。

4、缺铁:

嫩叶黄化,老叶绿色樟树缺铁性黄化

5、缺硼:

抽梢粗短,芽肥大

6、缺锰:

褐色坏死斑

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1营养失调:

植物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有氮、磷、钾、钙、镁和一些微量元素(铁、硼、锰、锌等)。

缺素症:

植物缺乏某种元素或其比例失调。

(deficiencies)

A缺氮:

表现叶片黄化,植株矮小,生长不良等症状。

B缺磷:

主要表现为叶部变紫色或深绿色。

C缺钾:

植物叶片尖端或边缘黄化,焦枯;

D缺镁:

最初叶脉绿色,叶肉黄色;

引起黄化病。

E缺铁:

主要是土壤pH太高,可溶性铁变为不可溶性铁,植物不能吸收,所以防治时要增施有机肥。

植物缺铁时先在新叶表现症状。

多素症:

某些元素过量导致植物中毒,如粪肥害、药害、盐碱地。

2.水分失调:

即水分过多或过少。

水分不足或剧烈干旱可导致植物枯萎死亡。

水分过多,可导致土壤中氧气不足,使植物根部窒息形成变色腐烂或死亡。

木本植物中,悬铃木、合欢、女贞、青桐等易受涝害,而枫杨、杨树、柳树、乌桕等有较强的耐水性。

3温度的不适:

A高温伤害―可以在植物的向阳面引起溃疡,土表的高温可以使幼苗茎基部产生烫伤。

B低温伤害―冻害和霜害。

冻害是一年中的极度低温对植物造成的危害,植物的芽叶和新梢易受害枯死。

南方的花卉在北方种植容易发生冻害。

霜害是早、晚霜的危害,在秋季植物还没有进入休眠期易发生早霜害;

第二年春天,植物开始萌动,新芽抽出受到的霜害为晚霜害(倒春寒)。

4有毒物质的污染

大气中污染物种类很多,主要有硫化物、氟化物、氮氧化物等。

植物叶片受害后,产生褪绿,枯萎和坏死等症状。

雪松对SO2较为敏感,受害后针叶尖端坏死;

美人蕉、仙人掌类、丁香、山茶、桂花、广玉兰等有较强抗性

唐菖蒲对氟化物敏感,在叶片上形成焦枯症状;

杜鹃,蔷薇对氮氧化物(NO2)敏感等。

第3章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1.解释名词

寄生性

致病性

病程

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侵染循环

初侵染和再侵染

复合侵染与潜伏侵染

2.病原物的致病机制是什么?

3.什么是植物的抗病性?

抗病机制有哪些?

4.病程分为哪四个时期?

5.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有哪些?

6.病原物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7.什么是病害流行,病害流行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8.病原物的侵入途径有哪些?

影响病原物侵入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一、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

共生:

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的互利关系。

如豆科植物与其根瘤细菌之间

共栖关系:

有关双方虽然共存于同一环境中,但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益、害关系。

例如在植物的根围和叶围都有许多非病原微生物。

寄生:

一种生物依赖另一种生物提供营养物质的生活方式,提供营养物质的一方称为寄主,得到营养的一方称为寄生物。

寄生性是指病原物从活的寄主体内获得营养的能力。

按病原物从寄主获得营养能力的不同可分为4大类

专性寄生物兼性腐生物兼性寄生物专性腐生物

专性寄生物

只能从活的有机体中取得营养物质,因此又被称为活体营养生物(biotroph):

即寄主细胞死亡,它们也随着死亡;

人工培养基不能培养。

如病毒、锈菌、白粉菌、霜霉菌等。

兼性腐生物

又称强寄生物。

以寄生为主,具有一定的腐生能力。

可人工培养,但大多生长不良。

如外囊菌、外担子菌、黑粉菌等。

许多引起叶斑病的病原菌也属此类。

兼性寄生物

又称弱寄生物。

以腐生生活为主,在特定条件下,也能侵染活的寄主组织。

可侵染生活力弱的活体寄主植物或处于休眠状态的植物组织或器官。

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较好。

如杨树烂皮病菌污黑腐皮壳菌及立枯病菌、立木腐朽菌等。

专性腐生物

又称严格腐生菌或绝对腐生菌,只能在无生命的有机体上生存,不能侵染活的有机体。

易人工培养。

又称死体营养生物。

如木腐菌、鬼笔、地星等。

寄主范围

一种寄生物所能寄生的植物种的范围称寄主范围或寄主谱。

一般而言:

寄生性强的病原物寄生范围窄;

寄生性弱的病原物寄主范围宽。

生理小种:

专化型或致病变种内形态相似、但对同一寄主植物不同品种表现出不同致病性的群体

是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病变的能力。

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1胞外酶病原物产生的与致病性有关的酶很多,主要有:

角质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蛋白酶

许多病原真菌可以直接穿透植物表皮而侵入。

真菌能产生一系列降解表皮角质层和细胞壁的酶,直接侵入过程就是部分地或全部地通过这种化学穿透方式而实现的。

2生长调节物质a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亦称植物激素,许多病原菌能合成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严重扰乱寄主值物正常的生理过程。

b病原菌产生的生长调节物质主要有: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

c诱导产生徒长、矮化、畸形、丛枝等多种形态病变。

3毒素是指病原物产生的一类小剂量即可对寄主有明显损伤和致病作用的次生代谢产物。

它们可以是多糖、糖肽或多肽一类化合物或者是杂环类有机化合物等。

引起坏死、枯萎等症状。

4、夺取寄主的生活物质

各种病原物都具有寄生性,能够从寄主上获得必要的生活物质。

寄主体内或体表的寄生物越多,消耗的养分也越多,从而造成寄主植物的营养不良、黄化、矮化,甚至枯死等症状。

半寄生类对寄主的依赖主要是水分,因此对寄主的影响一般较少,危害较轻;

全寄生植物对寄主的损害极大,很快就使寄主黄化致死。

一般死体营养生物多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而活体营养生物寄主的破坏和毒害要缓和。

抗病性是指寄主植物抵抗或抑制病原物侵染的能力。

垂直抗病性:

一个作物品种只对病原物的某个或某些病原小种起作用的抗病性是垂直抗病性。

1、植物同病原物的关系是垂直的(如一些栽培品种);

2、抗病性较完全;

3、抗病性是由单基因或少数基因控制的;

3、当新的病原小种出现,或病原物出现变异时,容易丧失其抗病性。

水平抗病性:

作物的品种对所有的病原物小种均有一定抗性的为水平抗病性。

1、植物的抗病同病原物品系之间的关系是水平的(如一些植物的野生种);

2、抗病水平是不完全的或不彻底的;

3、抗病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

4、抗病性较彻底,不会因为新病原小种的出现而丧失其抗病性。

侵染过程(病程):

从病原物与寄主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连续过程。

也即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

侵染过程分为4个时期:

1、接触期

环境条件对接触期的影响

湿度:

大多数真菌需要在高的湿度下(相对湿度100%时),孢子才能萌发;

有的还必须在水滴中才能萌发。

温度:

在自然情况下,一般较高的温度,孢子较易萌发,芽管生长也较快。

空气:

在植物地上部分的表面,有足够的空气供给孢子萌发;

孢子在土壤内,如水分太多,孢子萌发会受到一定影响。

光照:

大多真菌孢子萌发不需要光的照射。

营养物质:

少数真菌孢子萌发不需要营养,但一定的营养物质可促进孢子的萌发。

自然界中叶表面的营养物质对真菌孢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接触期是病原物的较薄弱环节,在病害防治中,可抓着这一有利时期进行喷药,控制病害。

2、侵入期

各种病原物的侵入途径主要有伤口(细菌真菌病毒)、自然孔口(气孔、排水孔、皮孔、柱头、蜜腺)和直接侵入(线虫寄生性植物真菌)。

影响病原物侵入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湿度。

1、湿度决定孢子能否萌发和侵入。

大多数真菌孢子需在水滴中才能萌发。

白粉菌的分生孢子一般在低湿度条件下也能萌发,但高湿度对孢子萌发仍然有利,有的白粉菌在水滴中萌发反而不好。

2、温度影响孢子萌发和侵入的速度。

3、光照可以决定气孔的开闭,对于气孔侵入的病原物有影响。

3、潜育期

局部侵染:

病原物的分布局限在侵染点附近,引起局部感染。

如各种叶斑病

系统侵染:

病原物从侵染点向其他部位蔓延,甚至引起全株性的感染。

如丁香花叶病

4、发病期

潜伏侵染:

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以后,由于寄主或环境条件的限制,病原物暂时停止活动,但仍保持其生命力,待环境条件合适,病原物再重新扩展,使植物发病,这种现象称潜伏侵染(炭疽病和溃疡病往往有潜伏侵染现象)。

复合侵染:

某种植物病害的发生,是由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物同时或先后侵染而造成的。

而两种病原物单独侵染均不能造成危害。

如美国山核桃苗的根腐病(同时受线虫和腐霉侵染)。

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称作侵染循环

越冬和越夏场所

田间病株

病株残体

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

土壤和肥料

昆虫及其他传病介体

病原物的传播方式

主动传播

被动传播

真菌主要以气流和雨水传播

细菌多半是雨水和昆虫传播

病毒主要靠生物介体传播

寄生性种子植物可以由鸟类和气流传播

线虫主要由土壤,灌溉水以及水流传播。

气流(风)传播:

真菌的子囊孢子和担孢子主要靠气流传播。

雨水(水流)传播:

是真菌的分生孢子和细菌的主要传播方式。

昆虫等介体传播:

病毒和植原体由刺吸式口器的昆虫传播;

另外,梨火疫病由蜂传播,油橄榄肿瘤病由橄榄蝇传播;

松材线虫病由松褐天牛传播,栎枯萎病由小蠹虫传播等。

人为传播:

种子、苗木的调运;

农事操作等。

初次侵染:

病原物越冬或越夏后,在植物新的生长季节首次引起植物发病的过程称为初次侵染

再次侵染:

受到初次侵染的植物发病后,病原物在寄主体外或体内产生大量的繁殖体并传播至健康植物上,进行重复的侵染称再次侵染。

在一个地区的一定时间内,植物病害发生面积广,发病程度严重,造成损失巨大的现象称病害流行。

病害流行条件

大量致病性强的病原物大面积种植单一的感病寄主植物适宜的环境条件

病害流行三要素

①病原因素:

必须有大量的毒性强致病力强的病原物的存在,并能很快地传播到寄主体上。

对环境有广泛的适应力。

②植物因素:

易于感病的寄主植物大量而集中地存在是病害流行的必要条件。

栽培管理不善,环境条件恶化,使植物抗病性下降,也可以引起病害的流行。

③环境因素:

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的各种活动都受到环境条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