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下册《人生的境界》word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70110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人生的境界》word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人生的境界》word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人生的境界》word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人生的境界》word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人生的境界》word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人生的境界》word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人生的境界》word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语文基础下册《人生的境界》word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人生的境界》word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

境界说:

(1)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3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晏殊《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柳永《凤栖梧》)

“众里寻她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辛弃疾《青玉案》

(2)中国的禅宗认为成佛需经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是寻找禅的本体而不得的阶段。

第二种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是似已悟道而实未悟的阶段。

第三种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是描写悟到了瞬间即永恒,刹那成终古的心态。

引入人生境界说。

二、作者简介: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著名哲学家,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即河南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

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

1948年末至1949年初,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

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1952年后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人生的境界》是对作者在《新原人》一书中所提出的人生境界学说的进一步阐释。

冯友兰先生哲学意义上的境界,并非指外部客观世界,而是指由人对宇宙人生的觉解而得到的宇宙人生的意义。

哲学的任务就在于帮助人获得对宇宙人生的觉解,从而提高人的人生境界。

三、学生默读课文,认真思考:

1、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2、请理清全文的段落层次。

第一层(1段):

提出问题,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第二层:

(2-7段):

人生分为四个境界,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第三层(8-12段):

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3.请说明全文的结构特点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分——总)

4、找出自然境界的人、功利境界的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的特点。

5、请再找出第二至第七自然段中的关键句。

四、课堂小结:

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从哲学的角度把人生划分了四层境界,这四层境界也非常清晰的给哲学教育提出了任务。

五、作业:

1、思考:

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贯串了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而决定了人生的境界。

请问它是哪个词?

学生活动

学生补充作者相关信息:

其女宗璞,为当代著名女作家,另外其胞弟冯景兰为中国当代著名地质学家,其胞妹冯沅君为现代著名女作家,学者等。

1、首段的第二句便是主旨句。

中国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

4、自然境界的人:

对自己所做的事,没有觉解,也没有很多的意识觉醒。

功利境界的人:

只有利己的活动,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社会有害没有害。

道德境界的人:

脱离功利,以利他人、社会为重。

天地境界的人:

除了认识到社会外,还认识到整个宇宙天地的利益,并能完全理智处事。

5、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

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第2课时

1、大概了解中国哲学的一些特点,如它既是人世的也是出世的,它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2、体会文章思路明晰、内涵丰富、说理简明、语言平实的特点。

素质教育依然是语文教育的重点。

一、导入: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二、重点解读

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贯串了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而决定了人生的境界。

2、“觉解”是什么意思?

“觉”者,悟也,就是觉悟,明白。

觉解,就是觉悟,了解。

3、 

请依旧下面两个语句对“觉解”—词作出自己的解释。

 

①……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②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地正在做他所做的事。

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三、重点句子的理解

1、为什么生活在功利境界的人,“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后面一句说,“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这就是说,他单有利己的动机,至于行为的社会效果,他是不想的,实际情况有两种可能,可能是有害于他人,也可能是有利于他人。

有害,不道德;

有利,说明他并非不道德。

这里所说的利己的动机,跟损人利己还是有区别的。

2、社会上有人道德败坏乃至违法犯罪,他们的人生境界作何解释呢?

文章说,功利境界中人“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这句话也意味着还有一类人是不道德的、只有生活在道德境界的人,他的行为才能真正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

只知道功利意义,只知道利己,很容易滑到损人利己、损公利己的地步,功利境界中人是容易分化的

3、儒家所提倡的“正其义不谋其利”,将“义”与“利’完全对立起来,冯友兰先生又将这一套奉为道德境界的要义,是否合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不是把义和利结合起来,求得二者的一致才现实?

把义和利绝对对立起来,认为“正其义”就绝对不能“谋其利”,反而使某些人嘴上一套心里一套,口是心非,导致人格分裂。

还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说得合情合理:

“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币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4、“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这里所说的“宇宙”是个什么概念?

还有“宇宙的利益”,又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就是,宇宙这个更大的整体,既包括人类社会这个整体,又比人类社会大得多。

即使只说地球吧,社会整体之外,还有自然界,而地球在宇宙之中,又只是一个小小的整体。

从“天地境界”这个概念中,可以看出,作者所说的宇宙是包括地球在内的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宇宙的利益”,包括社会利益而又不限于社会利益。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宇宙之中,除了社会利益之外,确实还有自然界的利益,宇宙的利益是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是什么意思?

“人应该成为的人”又是什么意思?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自然的产物。

没有受过道德教育、哲学教育的人,就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

所谓“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意思就是没有受过教育就如此的人。

所谓“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意思就是应该把成为贤人、圣人作为自我修养的目标,应该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

6、怎样理解中国的圣人,中国的哲学“既入世而又出世”?

既然向来如此,为什么说未来的哲学才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既入世而又出世,意思是,既投身到社会里,又能超越人世。

这跟宗教不一样,宗教是一味追求出世,而逃避现实。

也不像西方哲学那样;

讲究入世而不能超脱人世。

中国的圣人,如孔子孟子,都置身于社会斗争之中,又以天地境界为自己的人生境界,意识到自己是宇宙的一员,是“天民”,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正是既入世又出世的表现。

这里说的“未来的哲学”是指世界未来的哲学。

作者认为,世界未来的哲学很可能走中国哲学的方向,这样,中国哲学就可能对世界哲学的重构有所贡献。

四、课文小结:

人生境界的划分的标准,就是对人生的觉解。

而哲学的任务就是把人从自然境界、功利境界提升到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写出四种不同人生境界的各自的表现。

1、觉解。

它在文中共出现了十三次。

3、“觉解”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

第3课时

1、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

2、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认识

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

我们知道人生的境界是分为几个层次的,各人对人生觉解的不同,也就表现不同的境界。

二、讨论:

1、“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

” 

请联系生活实际解读文中的这句话。

示范:

一名儿童趴在地上现看草间的昆虫,一名昆虫学家也同样地俯伏在地上观看草间的昆虫。

一名房产商在建造一楼群时对部下说:

“等楼群完工后,希望大家能记住是我把原来的一块荒地变成了一群高楼。

”另一名房产商也在建造一楼群,他对部下说:

“等楼群完工后,希望大家能为一块荒地变成了一处景现而感到高兴。

显然,儿童是顺着本能做事,对他所做的事并无觉解,属于自然境界,而昆虫学家则是在进行观察和研究,是在为社会的利益做事,属于道德境界。

第一个房产商是功利境界,而第二个则是道德境界,尽管他们的语言表达仅有细微的差别。

2、.“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体验谈谈对此话的理解。

提示:

今天的青少年正处在精神贬值、道德滑坡的社会环境之中,这决非理想的成长环境。

在一个充满功利刺激和诱惑的社会中,人的自然属性会受到刺激而充分显露,而要做到富有精神的追求就比较困难了。

在过去“突出政治”的年代,精神曾被抬到吓人的高度,虚幻为海市蜃楼,这是一个极端,而现在又走向了另一极端。

让学生谈成长体验,就是要使其明白在生活中不可随波逐流,而是要有汲取人类一切宝贵精神财富的博大襟怀,并用它们来养育自己、充实自己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4.“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

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

这是课文中的精彩之笔。

请用辩证的观点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引出一点为人处事的哲理。

《荀子》中有一句话:

“涂之人可以为禹。

”(路上随便哪一个都可以成为像禹那样的圣人。

课文中的这段话就是对这一哲学思想的演绎。

崇高寓于平凡,平凡蕴含崇高。

追求崇高要从平凡甚至琐屑的事情开始做起,崇高的境界往往体现于日常细节之中。

一个没有权势和财富的人可以是圣人,而一个居高位者或巨富者也可能是一渺小之人。

是追求内心的“觉解”,还是注重外在的“表演”?

这也是需要我们认真思索的。

在今天这个注重包装的时代,很容易作秀于外在形式而忽略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小结:

通过对一个词语和三处文句的解读,我们也许可以认识到人生境界的获得,需要对客观世界和自我的认识有一个升华。

当一个人有了哲学的觉解之后,他才可能对所做的事情赋以不凡的意义。

三、发散训练

1、课文里说,达到道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哲学上的觉解使他们的行动和生活有了道德的意义,使他们达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

中国历史上涌现过无数这样的志士仁人,请列出一些这样的人物,同时写出浓缩了他们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

例: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示范:

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蔺相如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林觉民 

为天下人谋永福 

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诸葛亮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文天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谭嗣同 

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们的人生境界已如一道道风景,或雄奇,或峭拔,或清逸,或壮美,或险峻

四、教学总结:

《人生的境界》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德一篇文章,课文的题目为“人生的境界”,这对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学生来说,是颇有吸引力的,但文章的内容比较深奥,语言又平实,所以学生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切不可在学术概念上兜圈子,那样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方能激发兴趣、搞活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