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卷15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68494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卷15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卷15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卷15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卷15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卷15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卷15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卷15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卷15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卷15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从对国民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

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

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

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5.0%)。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

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5%,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

(《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3日01版)

附图:

材料三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人们不是不阅读,是阅读的方式在变,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阅读方式造成巨大冲击,习惯了网络“浅阅读”的民众,难有耐心阅读“大部头”,从阅读纸质书变成电子书、微博、微信。

但带来的问题是,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要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需要时间和耐心。

(摘自央视网《中国人正面临“阅读危机”?

2014年4月25日)

1.下列针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的观点是绝大多数国民认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持续增长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很重要,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

B.相对于材料一而言,材料二更侧重于报道,纸质图书阅读方式仍然受到大多数成年国民的青睐和纸质图书的阅读主体是未成年人。

C.材料二则认为大多数成年国民更倾向于纸质图书阅读;

而未成年人是数字化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

D.相对于材料二而言,材料一更侧重于报道,社会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很重要,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的主体。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的数据分析:

A项中“绝大多数国民认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持续增长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很重要”错误,“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很重要”的应是“当今社会阅读方式的持续增长”。

C项中“未成年人是数字化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错误,应为“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

D项侧重于报道的是“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持续增长”,而不是“社会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很重要”。

故选B。

2.下面针对三则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

A.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共同阅读状况是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呈上升趋势,报刊和期刊的阅读量呈下降趋势。

B.材料三认为“浅阅读”虽然“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而没有时间和耐心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但这种阅读方式是可取的。

C.三家媒体发布关于阅读现状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文明中国”的诉求。

这说明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全民。

D.三者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中国面临的阅读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阅读状况有可能变得越来越好。

E.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的阅读危机问题,而且都认为是新媒体的兴起带来了阅读形式的改变,造成了危机。

答案 AE

解析 B项中张宝义对浅阅读是持反对态度的,故B项是错误的。

C项中所指的三家媒体中,只有新华社才可以称之为“国家的喉舌”。

故C项是错误的。

D项中所指的三者都暗示“中国人的阅读状况有可能变得越来越好。

”错误,第三则材料是说明浅阅读的表现和危害的。

并没有这方面的暗示。

所以此题应选AE。

3.浅阅读是当前社会的一种很普遍的阅读现象,对这种阅读形式的看法不一,谈谈你的观点和认识。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略

解析 要求考生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只要能够基于自己的观点,结合自身的体验,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但要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言之有理即给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10月17日7时30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期间,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一次自动交会对接,2名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组合体内进行了为期30天的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13时1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出返回指令,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开启了重返地面的“回家”之旅。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二

随着神舟十一号在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LM313雷达(代号“回收一号”)的回收跟踪测量任务也宣告结束。

“回收一号”雷达用于飞船返回段测量,从载人飞船突破大气层奔向地面的那刻起,“回收一号”就密切“注视”着它,搜索返回路径,捕捉目标,告诉地面等待的人们,神舟十一号回家了。

至今,“回收一号”已连续11次执行“神舟”飞船回收任务和“和平号”空间站返回测量任务,均圆满完成任务。

它还接过“嫦娥”回家,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可谓一个“老司机”。

11月18日中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着陆回收任务开始了,“回收一号”静静地立在回收场里,目光如炬。

当返回器距地面一定公里时,雷达屏幕上开始出现捕获范围内的第一点。

此后的时间,回波捕获持续、稳定,直到神舟飞船安全着陆。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材料三

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之后,还要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

“天宫二号”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携带太空机械臂上太空。

天宫二号最核心的作用是:

宇航员在太空中和机械臂如何进行配合,为将来天舟货运飞船把不同荷载包括小型舱段运输上太空后,航天员和机械臂互相配合将其装配到空间站上做“训练”。

如同我们盖高楼大厦,需要一个塔机来运送建筑物资一样,可以简称其为“太空塔机”。

60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人飞行到太空行走,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着航天科技的奇迹,到现在的航天科技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华儿女见证着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选自“中国红河网”,有删改)

材料四

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探索太空的脚步又迈出了关键而坚实的一步,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航天人充分发扬航天精神的重要体现。

航天人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付出的心血,甚至牺牲自我的奉献,才成就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长足进步,使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神州航天工程,是一个系统工作,必须在设计、制造、试验、测试等各环节,把工作做深、做细、做透、做到极致,控制一切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100%成功。

仅对接器而言,框里就有100多个测量动作、位置、温度的传感器,近300个传递力的齿轮,1万多个紧固件,数以万计的导线、接插件、密封圈和吸收撞击能量的材料等。

(选自“长江网”,有删改)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详细报道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预定区域成功着陆的消息以及重大意义。

B.材料一侧重于整体方面的报道,而材料二和材料三更倾向于对某个部分的介绍,比材料一更具精度。

C.从材料二中的内容看,“回收一号”雷达对于飞船返回段的测量非常准确,为飞船的成功着陆立下很大功劳。

D.三则材料围绕这次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的中心事件,通过介绍中国与太空强国的对比情况,让我们普通民众对此次发射活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答案 C

解析 A项,“重大意义”并没有详细报道。

B项,“比材料一更具精度”表述不当,两则材料报道角度不同。

D项,“与太空强国的对比情况”并没有涉及。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

A.材料一有关神舟十一号的报道,无论是飞船发射的时间还是着陆时间都精确到分钟,直接体现了“回收一号”雷达的准确性。

B.材料二中“它还接过‘嫦娥’回家”使用拟人、比喻手法,准确表述了“回收一号”的重要作用;

而词语“老司机”的使用,使新闻显得活泼、俏皮。

C.材料三分为两段:

第一段主要介绍天宫二号携带太空机械臂的重要意义;

第二段主要介绍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变化,歌颂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D.依据材料三的报道,“太空机械臂”其实就是一个“太空塔机”,是负责运输不同荷载包括小型舱段的。

E.三则材料分别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从多个角度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既有对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的介绍,也有对航天精神的歌颂。

答案 CE

解析 A项,直接体现的应是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也从侧面体现了“回收一号”雷达的准确性。

B项,没有比喻。

D项,偷换概念,“太空塔机”指的是“天宫二号”。

6.结合材料一、二、三的具体内容简要概括中国航天人精神的内涵。

答案 ①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航天人景海鹏、陈东在太空中为期30天的驻留,充满着各种变数,如果没有奉献、牺牲精神,就没有如今的成功。

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无论是神舟十一号、天宫二号还是“回收一号”,它们之所以能顺利完成任务,都与航天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分不开。

③建设航天强国的不懈追求精神。

6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都凝聚着航天人坚持不懈的精神。

解析 回答这个问题,要注重两个方面。

第一,要分析三则材料中具体的人物、事件体现的航天人精神,比如神舟十一号的制造、发射以及航天员在太空的工作等。

第二,把握这些具体的人物、事件体现的精神品格等,比如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主要体现的是航天人的奉献和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材料三的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国航天人的不懈追求。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1962年美国正式投入使用第一台电子可编程序的工业机器人,标志着第一代机器人诞生,从此机器人开始进入人类生活领域。

有人认为机器人是引领全球经济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它可能极大程度地改变甚至颠覆人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如工业机器人造就了“黑灯工厂”,即不需开灯的全机器人工厂;

医学上,达·

芬奇机器人已经能帮助医生完成更高质量、低创伤的手术,且能进行远程操作;

家庭生活中,多款家庭机器人已经能够帮助看家、与人聊天、陪小孩学习。

机器人正逐步实现智能化,以满足人类更高层次的需求。

微电子、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机器人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摄像头、传感器感知外部环境变化,凭借强大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和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获得超强的运算处理能力,甚至模拟人类解决问题的能力,机器人正从依赖嵌入程序或输入指令执行命令向自主学习、自主决策和自主作业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谷歌、微软、亚马逊等信息技术企业大举进入机器人产业,带来强大的信息网络技术,进一步推动了机器人的智能化。

此外,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

谷歌旗下波士顿动力公司的阿特拉斯类人机器人身高1.9米,重150公斤,能够两足行走,上肢举起和搬运重物。

日本软银公司的人形机器人拥有自己的表情且“健谈”。

(2)机器人概念从传统的机械臂扩展到更广泛的范围。

随着中央处理器、传感器的微型化和产品的智能化、联网化,多台机器人间能实现数据共享和协作,汽车、家电、手机、住宅、无人机等产品也具备了机器人的特征。

(3)人类协作新时代来临。

传统上工业机器人往往被铁栅隔离以防止伤及工人,新一代机器人与人在同一个空间内紧密接触、密切配合,安全地并肩工作。

例如库卡轻型智能工业助手机器人在接触到人体时,受力传感器会及时限制机器人的运行力量,自动与人保持安全距离。

(4)机器人成本持续下降。

随着机器人数字化零部件的增加,兼之技术和工艺日益成熟,其成本比雇佣工人低的拐点正在到来。

(取材于《迎接机器人时代的到来》)

材料二 自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之后的几十年里,工业机器人在日本得到极大的推广和迅猛的发展,日本逐渐成为工业机器人产量和拥有量较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工业机器人研究起步较晚,但也逐渐进入了自主研发阶段。

按照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发展过程,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可分为三代。

第一代是示教再现机器人,主要由机器人本体、运动控制器和示教盒组成,操作过程比较简单。

第一代机器人使用示教盒在线示教编程,并保存示教信息。

当机器人自动运行时,由运动控制器解析并执行存储的示教程序,使机器人实现预定动作。

这类机器人通常采用点到点运动、连续轨迹再现的控制方法,可以完成直线和圆弧的连续轨迹运动。

由于操作容易、可视性强,所以在当前工业领域应用最多。

第二代是离线编程机器人,该机器人编程系统是采用离线式计算机实体模型仿真技术,首先建立起机器人及其工作环境的实体模型,再采用正逆解算法对实体模型进行控制和操作,在离线的情况下进行路径规划,然后通过编程对实体模型进行三维动画仿真,以检验编程的正确性,最后将正确的代码传递给机器人控制柜,以控制机器人运动,从而完成相关工作。

第三代是智能机器人,它除了具有第一代和第二代的特点以外,还带有各种传感器,这类机器人对外界环境不但具有感觉能力,而且具有独立判断、记忆、推理和决策的能力,能适应外部对象、环境协调工作,能完成更加复杂的动作。

在工作时通过传感器获得外部的信息,并进行信息反馈,然后灵活调整工作状态,保证在适应环境的情况下完成工作。

随着科学的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不断得到拓展,也越来越胜任日趋复杂的工作。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汽车业和摩托车制造、金属冷加工等制造行业,已经可替代人工完成装配、焊接、浇铸、喷涂、打磨、抛光等复杂工作。

近几年来,许多工业机器人已经应用到教育、科研、航空等领域,辅助科研人员创造了很多的研究成果。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2005~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为9%,同期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达到25%;

2014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年装机量超过日本,达5.6万台,约占世界总量的1/3,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不过,中国的机器人密度仍然较低,2012年仅为25台/万人,而当时世界平均水平为58台/万人,可见中国的机器人化和工业高级自动化仍然任重道远。

(取材于孙英飞《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研究》)

材料三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搭载着“玉兔”号在月球湾着陆区着陆,开展科学考察和探测。

“玉兔”号是中国研发的第一辆月球车,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化、低耗能、高集成和高智能的空间机器人。

“玉兔”号上携带着多种先进的敏感器,配套齐全,不仅可以眼观六路,还可以耳听八方。

它有三双“眼睛”,即全景相机、导航相机和避障相机,每双眼睛都是一对立体相机,能拍摄月面立体的图像。

为了看得更远,“玉兔”有一根可以高高竖起的桅杆,导航相机和全景相机就安装在桅杆的顶端。

全景相机看得最远,用来观察巡视区周围的三维地形地貌;

导航相机和避障相机用来获取近处的三维地形地貌信息,指引“玉兔”号在月面上行走。

“玉兔”号月球车前安装有机械臂,能辅助其末端的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伸到感兴趣的位置进行月壤探测,不仅增加了探测范围,还提高了探测的灵活性。

“玉兔”号车后安装着三根全向天线,桅杆上安装的则是锅形的定向天线。

全向天线不仅可以用来接收地面的指令和向地面传回自身状态的信息,还可以随时与着陆器保持联络。

定向天线可在桅杆的辅助下指向地球,传输相机拍到的图像数据。

“玉兔”号月球车不仅能独立自主地工作,还能在地面遥控操作的控制下开展测量。

下面以遥操作为例来看“玉兔”号是如何行动的。

首先,地面控制“玉兔”的导航相机对周围环境进行成像,并下传到地面;

地面接收到数据后进行处理,完成路径规划并生成相应控制命令,确定月球车前进的路线。

接着,地面将控制命令发给“玉兔”,“玉兔”接受后按照规划的路径移动到达目标点。

在“玉兔”号开始移动时,如果车前光线好,就由避障相机对车前的月面进行成像,确认车前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但如果“玉兔”号处在背向太阳的状态,由于月面是真空环境,不存在大气对光线的散射,车前将一片漆黑,此时就需要激光点阵器工作,在车前打出一组激光点,避障相机通过对激光点进行成像,就可以根据打在月面上的激光点阵的实际形状判断车前的环境是否满足形势要求。

此外,“玉兔”号上还携带了惯性测量单元和太阳敏感器等姿态测量设备,在月球车姿态出现异常时,能有效地控制月球车下一步的运动,确保安全。

(取材于望舒《“玉兔”成长记》)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和材料二关注的视角倾向于机器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而材料三却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解读,讲解更为详细、具体。

B.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看,相对于美、日等发达国家而言,中国机器人研究起步较晚,但已能胜任日趋复杂的工作,工业高级自动化水平位居前列。

C.机器人在医疗、家庭生活、航天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改变和颠覆了人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D.目前的智能机器人已经具有了独立判断、记忆、推理和决策的能力,能完成更加复杂的工作。

如“玉兔”号月球车能独立自主地开展测量。

答案 A

解析 B项,“工业高级自动化水平位居前列”错,从文中看“中国的机器人化和工业高级自动化仍然任重道远”。

C项,“改变和颠覆了”表述不当,源信息在材料一中,原文是“它可能极大程度地改变和颠覆人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D项,“‘玉兔’号月球车能独立自主地开展测量”错,仍然需要在地面遥控操作的控制下开展测量。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

A.三段材料来源不一,但都是谈的机器人这个共同话题,第三则材料尽管说的是“玉兔”号,但其本质上就是一个高智能的空间机器人。

B.机器人正逐步实现智能化,其成本比雇佣工人低的时代已经到来,且已从传统的制造业向航空航天等科学考察和探测领域进军。

C.中国2014年装机量超日本,从“玉兔”号月球车来看,机器人个体在小型化、低耗能、高集成、高智能等方面也完成了全面超越。

D.尽管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要晚,但相对于美日等机器人应用的先进国家,中国也已进入了机器人智能时代,“玉兔”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E.依据三则材料所介绍的内容,机器人在工业制造、航空航天科技领域取代人类已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答案 AD

解析 B项,“成本比雇佣工人低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已经”表述不当。

C项,“全面超越”错,以偏概全。

E项,“取代人类”于文无据。

9.材料一说“机器人正逐步实现智能化,以满足人类更高层次的需求”,中国机器人的发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简要概括。

答案 ①都具有先进的传感器、相机等部件,对外部环境具有感觉能力。

②都具有独立判断、记忆、推理和决策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

③都能适应外部环境或外部对象协调工作。

即能获取外部信息,并进行信息反馈,灵活调整工作状态。

④都不断拓展人类应用或探测领域和范围。

如:

制造行业、教育科研航空领域、月球探测等等。

⑤都能胜任日趋复杂的工作,有成效。

完成装配工作、科研工作、月球探测工作等。

解析 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先选定相关文字,再分类、组合、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