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最美军人家庭事迹材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63092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队最美军人家庭事迹材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队最美军人家庭事迹材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队最美军人家庭事迹材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队最美军人家庭事迹材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队最美军人家庭事迹材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队最美军人家庭事迹材料Word格式.docx

《部队最美军人家庭事迹材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队最美军人家庭事迹材料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队最美军人家庭事迹材料Word格式.docx

现任兰州市文明办未成年人道德处副处长。

她是2006年7月1日建党节那天,和她的爱人杨波结为夫妇。

她的家庭,是一个温馨、和谐、幸福,三代同堂的六口之家。

她的家庭和大家一样,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过着平淡的日子。

唯一不同的是,她是一名军嫂。

她除了每天上下班以外,还要精心呵护自己的“小家”,而且每天与丈夫保持着电话上的精神联系,用实际行动默默地支持丈夫安心做好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心中有家,懂得去爱家是温馨的港湾,爱是无私的奉献。

人民子弟兵的爱是大爱,我们爱自己的家,更爱我们国家和人民。

大爱无言、大爱如山。

丈夫作为一名共和国的忠诚卫士,她很自豪,也很理解与支持。

作为一名军嫂,她深知一声军嫂来之不易,这一称谓意味着真情服务。

只有怀着对军人的特殊情感,对国防事业的赤诚奉献,把对国防的爱延伸到、扩展到、升华到支持对象的身上,才能保国家为小家。

十多年来,她总是满怀深情地想:

“支持国防事业是她应尽的责任,服务军人是她永远的义务”。

她和丈夫工作繁重,为了让国家安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她们夫妻两常年各守一方,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大家舍小家”。

尽管如此,她们夫妻仍能心心相印,恩爱和睦,一起承载工作、生活的重压。

生活上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工作上相互理解、相互扶持。

在这个家庭里,始终夫妻恩爱,尊重长辈,长辈更是关心爱护子女,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共同建造着一个温馨、和谐、向上的党员国防家庭。

无怨无悔,甘当后盾她的丈夫杨波从军19年来,大大小小换了很多岗位,长期在远离兰州的地区工作,现任甘肃省永昌县人武部副部长。

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质,丈夫常常因为工作繁忙陪不上她和孩子,基本上都是两三个月才回家一趟。

而且每次回家,她们都是聚少离多。

作为一名军嫂,苏娟深知丈夫工作责任的重大和艰辛。

苏娟同志常常暗暗地告诫自己,苏娟啊苏娟,你可不能自私的让丈夫经常回来,你是一名军嫂,既然是军嫂,那你就得舍得,就得为国防牺牲奉献。

去年冬天,妈妈骨折住进了医院,苏娟同志知道丈夫那段时间正好参加竞赛性考核,就一直没有告诉丈夫,一个人医院、单位两头跑,有的时候连饭都来不及吃,只能把方便面带到单位来吃….但她依然是笑呵呵的!

正是这种无怨无悔、甘当后盾的信念支撑着她和丈夫大步前行。

结婚10多年来,身边的朋友也给苏娟说,别让你老公干了,让他早点自主择业回来吧,苏娟同志总是嘿嘿一笑,说没事我还能顶的住。

她从不言苦,从不叫累,在工作和生活上一直无私的奉献着、默默地支持者丈夫的国防事业。

因为她深知只有照顾好自己的小家,才能让丈夫全身心地投入到部队的工作中去。

在她的鼎力支持下,杨波同志多次被省军区、金昌军分区表彰为报道先进个人、军事训练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全省征兵工作先进个人,她丈夫一次次的先进,都是苏娟同志默默无言的支持更是首长和同志们的一致肯定与好评。

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作为一个女人、一名儿媳、一个妻子,只有勇挑生活的重担才能让丈夫安心服役,对于双方的老人,她和丈夫对双方父母都十分尊敬和孝顺,不仅在生活上予以照顾,而且积极创造条件让老人们享受晚年之福的乐趣,家中大小事都要征询三位老人的意见。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总是抽出时间,给公公买上营养品和衣服去探望,特别是婆婆走了之后,便常常和公公谈心、陪公公散步…不仅在生活上关心、体贴老人,而且在思想上关心老人,让父母生活的快乐、健康。

公公的朋友们都说:

你这个女儿真好!

为了教育好女儿,她带领女儿从小学习国学,从2岁至今,4年时间学习了《大学》、《中庸》、《论语》、《易经》、《道德经》等经典,重视从小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育她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今后做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

在夫妻俩的言传身教下,女儿从小就非常懂礼貌,尊重长辈,健康活泼,小小的年纪就常常为大人着想,在学校经常得到学校老师表扬。

在这样健康和谐的环境中,一家人在一起从未红过脸,从未发生过争执,与邻里相处和睦,还积极主动为他人排扰解难,善待左邻右舍,是邻里公认的模范家庭。

勤勉好学,爱岗敬业苏娟同志不仅在生活中柔肩挑重担,在本职工作中更是勤勤恳恳,表现突出。

作为兰州市文明办未成年道德处副处长,她总是把岗位职责记在心头,一心扑在工作上。

每年因为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能走在全省乃自全国的前列,她总是把自己当成小黄牛,经常是加班加点,特别是这几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期间,她连续加班好几个月,大把大把的掉头发,晚上经常是想着第二天的工作就睡不着了…..即便是这样,她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细致入微的修订和完善各种国家测评资料。

正是有了这种向雷锋同志一样的螺丝钉精神,2013年兰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全国测评中,在题名测评城市中排名第5位。

这一殊荣的背后是她默默工作的最好体现。

她自西固区文明办调至市委文明办以来,每一次一遇到工作任务,只要一接到通知,哪怕是节假日,她会立即放下手头的任何事情,赶回办公室。

她熟练的业务能力,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任劳任怨的牺牲精神得到了领导与同事们一致认可,被评为2014年度优秀公务员。

部队最美军人家庭事迹材料唐山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表彰首届唐山“最美拥军人物”的通报多年来,我市双拥工作在全市军民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成果,已连续六届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市各部门、各行业涌现出了许多拥军典范。

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要求,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拥军力量,营造浓厚的拥军氛围,推动我市拥军事业深入、广泛开展,为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给力鼓劲,市双拥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首届唐山“最美拥军人物”评选活动。

经社会各界层层推荐,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综合评定,决定授予常玉珍等10名同志首届唐山“最美拥军人物”称号,并予以通报表彰。

常玉珍等人来自全市各地不同行业,既有多年来致力于爱国拥军事业的老典型,也有在普通岗位上默默付出的新典型;

既有热心拥军的企业家,也有无私奉献的普通群众。

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一颗爱国拥军的拳拳之心,都在用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着社会拥军,都在用大爱传播着爱国拥军的正能量。

希望受表彰的先进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全市广大军民要以受表彰的先进个人为榜样,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更加深入、更加扎实、更加有效地做好双拥工作,在巩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为建设靓丽、繁华、宜居、和谐唐山作出新的贡献。

首届唐山“最美拥军人物”名单常玉珍唐山市常记功臣养老院院长董配永北京华夏董氏兄弟集团董事局主席潘秀荣滦南县光荣院院长秦郁文遵化市党峪镇尚店村医生刘文福迁西福珍全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俊来唐山钢源冶金炉料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韩守君河北众邦光伏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苗树财乐亭县马头营镇捞渔尖村村民郑立新唐山市金凤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田金芳唐山市路北区缸窑街道明华楼社区居民1.革命功臣的好女儿常玉珍常玉珍,女,1947年11月出生,河北唐山人,初中文化程度,现为唐山常记家居董事长,唐山市常记功臣养老院院长,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她热心拥军优属,无偿赡养革命功臣,收养孤残儿童,是全国“爱国拥军模范”。

她深深懂得,创业致富的成功来源于党的好政策,来源于军队保卫的和平环境。

因此坚持一个信念:

“爱国先拥军。

”1995年,在公司经营急需资金的情况下,毅然拿出460多万元,建起了常记功臣幸福院,并寻找在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时期立过功的孤寡老人,请他们入住常记功臣幸福院,并像对待自己亲生父亲一样照顾每位老功臣,倾注满腔爱心。

为了让每一位功臣有一个完美的人生,享受幸福的晚年,她用优厚的条件为老人们征婚,1995年以来,先后为幸福院的60位老功臣举行了婚礼,无偿赡养97位在革命战争年代立下战功的孤寡老军人和14位烈军属。

她不仅关心功臣幸福院的每位老人,心里也惦记着保江山的新一代官兵,近年来,先后为爱国拥军事业投资达上亿元。

她致富不忘报国、爱心奉献社会的事迹带动了许多单位、企业和群众参与到爱国拥军中来。

从1997年至今,先后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中华孝亲敬老楷模”“第二届中华慈善人物”“全国十大爱国拥军人物”等多个荣誉称号。

2.热爱国防,崇尚军人的企业家董配永董配永,男,1963年9月出生,河北滦县人,大专文化程度,现为华夏董氏兄弟集团董事局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其父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受其父辈的影响,国防意识和拥军情结非常浓烈。

2012年,在集团下属的滦通商贸公司、唐山马家沟煤矿等多家子公司成立武装部和民兵营。

2011年以来,先后捐资1000多万元用于拥军优属。

多次走访慰问黑龙江省漠河、珍宝岛、兴凯湖等边防哨所。

每年“八一”期间,坚持走访慰问现役官兵及家属、荣立二等功以上复转军人和生活比较困难的复转军人。

近年来,先后走访12000多人,捐献绿色有机面粉133吨、大米35吨,豆油4吨,酱油、醋4000多瓶。

唐山爱国拥军促进会成立之初,个人捐资100万元并担任该会副会长。

同时,他积极鼓励所属企业员工子女入伍参军,退伍后再回到企业就业。

2000年以来,集团安置复退军人80名,退伍军人中在集团及所属各公司担任高管的有7人,担任中层领导的有26人。

3.光荣院里的好闺女潘秀荣潘秀荣,女,1961年4月出生,河北滦南人,大专文化程度,现为滦南县光荣院聘任院长。

潘秀荣18岁就到了滦南县光荣院,一干就是36年,被孤老的革命功臣和烈属称呼为“好闺女”。

36年来,她无私奉献,奋发进取,用挚爱和亲情把光荣院营造成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为了让革命老人体验家的温馨,她效仿家庭养老模式,用爱和亲情实现与老人心与心的交融,除正常的工作日外,平均每个月值20个“孝心夜班”。

为了让老人享天伦之乐,她选择合适的年轻服务员,给老人当儿女。

她用“孝敬”这把钥匙耐心打开一个个性情孤僻老人的“心锁”。

她体贴、照顾卧床不起马振东老人的老伴3年如一日,让爱挑毛病的马振东老人惭愧地说:

“以后再也不刁难你们了”。

刘翠兰老人右手不慎被开水烫伤,为了减少老人的痛苦,在驱车去医院途中,她一直端住老人的胳膊,50里路不放手。

一件件的实事,让老人们非常感动。

她在光荣院大力推行“孝道”文化。

把老人们的生日写在牌匾上,每次老人生日都是全院联欢、共同祝贺。

节日里,按照传统习俗安排饮食和娱乐,尤其是春节,从农历大年二十九到正月初五,每天都为老人包饺子,大年初一,带着工作人员挨个给老人们拜年。

老人们总对她说:

“等我们死了你再退休!

”。

为了让孤寡老人老来有伴,她用心寻找,先后有9对老人喜结连理。

老人临终之时,她给老人当“亲闺女”,为临终的老人整容、守夜。

老人白顺安去世,生前没有任何亲眷,她手捧骨灰盒,送老人回故乡安葬,感动得老人村里的上百人加入到送葬队伍中。

村民们感慨地说:

革命功臣没有白当!

就这样,她先后“送走”了40多位革命老人。

为了给老人们改善生活条件,她带领光荣院大力开展“以副补院”,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当院长10多年,休假总计不到1个月,15年没有回家过春节。

如今的光荣院居住条件实现了公寓化,颐养环境实现了公园化,休闲娱乐实现了多样化,院内有花园、有果园,当地百姓羡慕地说:

光荣院简直就是个“世外桃源”!

她个人先后获得“全国拥军优属先进工作者”“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河北省爱国拥军十大杰出人物”等多项荣誉。

4.编外老军医秦郁文秦郁文,男,1937年10月出生,河北遵化人,高中文化程度,现为遵化市党峪镇尚店村医生。

二十年来,他一直义务为驻地官兵看病治病,被官兵们亲切地称为“编外军医”。

其父是遵化市党峪一带知名大夫,解放前,经常给八路军看病却分文不取。

他从小就蒙发了学习医术,像父亲一样义务为解放军战士看病的想法。

1984年,他报考了石家庄中医函授学校,并凭着刻苦学习顺利考取了中医师证,1990年在尚店村开了一家卫生所。

他便开始带着营业执照和药品箱为距家8公里的雷达兵部队官兵义务看病义诊。

雷达兵部队官兵常年驻扎在高山,患腹泻、皮肤病、风湿病的战士特别多,由于交通不便,部队药品经常“青黄不接”。

最初他坚持每月带药品上山一次,后改为每月两次,再后来做到每周一次。

由于医术高明,经验丰富,逐渐得到广大官兵的信任,义诊范围由原来的雷达兵部队扩大到了50公里以外的部队,甚至许多官兵家属也慕名来找他看病。

20多年来,他往返部队的路程累计一万多公里,为官兵诊病治疗2000多人次。

熟悉秦郁文的人都知道,他的“吝啬”是出了名的,家里居住的是三十年前的旧房子,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唯一值钱的一台彩色电视机还是大儿子给买的。

但他对部队战士却非常慷慨,为战士们看病从来都是分文不取,而且还尽可能地多带些药品留给部队。

据估算,20多年来,他为部队送去的药品总价达20多万元。

个人先后获得“河北省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唐山市拥军优属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5.致富不忘拥军优属的慈善企业家刘文福刘文福,男,1953年1月出生,河北唐山人,大专文化程度,现为迁西福珍全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多年来,他致富不忘拥军优属,累计捐款捐物5600多万元。

当年,小女儿刘延珍到了应征入伍的年龄,他就鼓励女儿报名参军。

别人说,你家产丰厚,又何必让女儿去部队吃苦受累。

他说,部队是个大熔炉,好钢不怕千锤百炼,想清清闲闲难成才。

他叮嘱女儿,在部队一天,就要当一天的好兵。

在父亲的鼓励下,女儿严格要求、刻苦训练,历练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通信班班长,多次立功受奖。

复员、退伍军人就业安置是一个大难题,他的企业对复员退伍军人却优先录用。

从二炮部队退役的迁西滦阳镇老战士刘印武,身体常年患病,孩子因车祸去世,生活非常困难,他得知后,专门为其安排了门卫工作。

几年来,先后有50多名退伍军人在他的企业找到了新的工作。

刘文福说,今天的好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过好日子的时候,不能忘了那些老军人、军烈属。

2005年以来,每年八一建军节、中秋节、春节,他都会去光荣院慰问老人。

2012年春节,他为全县406名军烈属、重点优抚对象每人送去1台液晶电视,为全县特困群众送去价值60万元的米面。

2013年春节,他通过迁西县民政局、迁西县慈善协会定向为军烈属、重点优抚对象和困难群众捐款捐物100万元。

他尽管业务多,社会活动多,但每到“八一”,他都要看望驻地子弟兵,为他们送去慰问品。

迁西武警中队的官兵们说,刘董事长是我们敬爱的长辈,他没有老板的架子,但有一颗火热的拥军之心。

刘文福先后当选唐山市人大代表、河北省人大代表,先后获得“中华十大信义人物”“唐山市慈善家”“唐山市爱国拥军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6.身在厂房不忘国防的民营企业家杨俊来杨俊来,男,1970年6月出生,河北唐山人,研究生文化程度,现为唐山钢源冶金炉料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杨俊来常说:

“没有国防哪有厂房”,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饮水不忘思源,致富不忘国防,努力践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2009年8月,依托公司成立河北省唐山市民兵装备保障营,并担任营长,投资30多万建立“国防教育展室”“民兵活动室”“民兵器材室”,使民兵装备保障营成为了一支“汛期能抢险、平时能维稳、战时能保障”的生力军,先后参加抢险救灾、道路抢修等活动10余次。

为支持广大官兵安心服役、卫国戍边,旗下子公司开业,他不搞庆典,而是将节约下来的30万元全部捐献资助唐山市开平区武装部用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向唐山市爱国拥军促进会捐款50万元。

他的企业与驻地部队建立了军企共建协议,优先录用退伍士兵。

个人捐资10余万元用于部队营区改造,免费为驻唐部队订阅《中国双拥》杂志。

每年组织开展“爱心献功臣”和救助特困优抚对象活动。

近几年,他先后为拥军事业捐款累计达300余万元,个人先后获得“全国民兵工作先进个人”“河北省爱国拥军先进个人”“唐山市爱国拥军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7.关爱烈属,不忘本色的退役老兵韩守君韩守君,男,1964年1月出生,河北遵化人,高中文化程度,现为河北众邦光伏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韩守君80年代曾在部队服役,退役后先后创办多家企业,形成拥有职工300余名,年实现利税1200多万元的工贸一体化企业集团。

韩守君一直有着浓厚的军人情怀,他的企业优先录用退役士兵,先后安置100多人。

2008年以来,每到“八一”,他都要组织战友到遵化市甲山烈士陵园祭奠烈士。

当看到山路崎岖,行走不便,烈士陵园年久失修时,他决定自己出资改造道路,修缮陵园。

他联系施工队,研究整修方案,从自己的企业里调用铲土机、装载机等设备,展开施工。

历时1个多月,修通一条长公里、宽4米的水泥路,建好一个占地5亩的停车场。

修缮烈士陵园时,他亲自设计方案,从选墓碑、建底座、护栏、墓碑刻字,到陵园小博物馆的相框、音箱,无一不精挑细选。

2014年8月1日,投资200多万元的甲山烈士陵园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眼前,接受人民群众对烈士们的缅怀。

韩守君出资修建烈士陵园的义举,在遵化市广大群众中传为佳话。

他非常关爱驻地子弟兵,当了解到驻守卫弹药库的官兵生活艰苦,就送去一车的猪肉、水果和棉被等慰问品,改善官兵们的生活条件。

他还为驻地雷达兵部队送过空调,出资请地方演艺团体到部队进行过慰问演出,受到广大官兵交口称赞。

8.拥军十年如一日的“苗叔”苗树财苗树财,男,1949年7月出生,河北省乐亭县人,初中文化程度,现为乐亭县马头营镇捞鱼尖村村民。

他家里的墙上,挂满了部队赠送的锦旗,还有他和官兵的合影。

一面面锦旗、一张张照片,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连续十年,他尽一切努力为前来演习驻训部队提供帮助,被广大官兵亲切地称为“苗叔”。

苗叔家位于距渤海滨海岸直线距离不足100米的捞鱼尖村,近邻旅游“三岛”码头和景区。

近年来,随着海岛开发和游客增多,老苗开办了农家院特色饭店旅馆,由于经营有道,每年旅游旺季有数万元的收入。

但由于农家院特殊的地理位置,每到部队驻训期,他的农家小院,就被一个又一个野营帐篷占据而无法营业。

驻训官兵感到非常内疚,提出要给部分补偿。

他却平静地说:

“苗叔不赚钱没事,只要是你们训练,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部队每年夏季进行驻训演习,一晃就是10年,10年里,农家院因部队驻训歇业,经济损失达20多万元,不少亲戚朋友都说他傻。

他却说:

“账不能这么算。

老百姓想过好日子离不开部队,能为部队做点事情值。

”部队一驻训就一个多月,每次他都主动为部队提供服务。

有些战士训练出现情绪,他就当起辅导员,跟战士拉家常做工作。

部队训练任务重时,他就义务当起勤杂员,给部队整理卫生、看守物资。

一次大雨,野营帐篷进水,他与官兵们一起“救灾”,避免了训练物资损失。

驻训部队因条件限制日常伙食比较单调,他又向部队领导主动请缨,当起了炊事员。

他一方面联系副食送货商家,及时将新鲜的蔬菜、蛋肉以最低价送到驻训部队,另一方面发挥自己的烹饪特长,给战士们做饭炒菜,调济伙食。

一次某部执行驻训任务,出现了饮水难、吃饭难、洗衣难等生活问题,苗叔就动员全家利用三天时间为官兵搭建了活动板房食堂,还花钱买来1000米水管,接在自家水龙头,供应官兵洗澡做饭,自己家里都是等部队用完水后再接着用,有时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而一家人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却毫无怨言。

一件件小事实事让他一家人与部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次部队驻训任务完成,都要送锦旗表示感谢。

9.坚持文化拥军的女企业家郑立新郑立新,女,1967年生,唐山市唐海县人,大专文化程度,现为唐山市金凤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近年来,她始终把爱国拥军当作企业的一件大事,关注国防和军队建设,安置退役退伍军人,关心支持部队文化事业,在全社会产生了良好影响。

郑立新被驻唐部队官兵亲切地称为“拥军大姐”。

她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对军人有着特殊的情怀。

随着事业的发展,她就经常思索如何做好新时期拥军工作,一条“文化拥军”的思路渐渐在她脑海中清晰起来。

2006年,经过精心筹备,金凤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唐山市委宣传部、唐山军分区政治部的指导下举办了第一届“金凤桐之约”军民联欢大型慰问演出。

随后的几年,公司逐步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高演出质量。

如今,公司已无偿连续举办了五届军民联欢会,成为唐山市每年建军节的“固定科目”,被部队官兵视为“‘八一’节的‘春晚’”。

特别是2011年承办的以“军旗飘扬,军歌嘹亮”为主题的庆祝建军84周年暨第五届“金凤桐之约”军民联欢会更是异彩纷呈、军味十足。

不仅邀请了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朱迅、张泽群主持,还请来了总政、空政文工团、东方歌舞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国内、军内知名院团的阎维文、刘媛媛、刘和刚等多名知名歌唱家登台献艺。

强大的演出阵容、精彩的歌舞节目,健康向上的演出内容,让军民陶冶了情操,密切了关系。

多年来,她坚持送文化进军营,为部队建起了3个图书室;

与唐山的知名艺术家联系,邀请艺术家一同到军营传经送宝,为部队义务送去了120多幅字画;

2009年底,她为驻唐某部数百名即将退伍返乡老战士赠送了1000册实用图书。

唐山市爱国拥军促进会成立,她就积极申请入会,成为爱国拥军促进会的首批个人会员。

她还把自己的事业与富国强兵的大业联系在一起。

如今,公司员工中60%是复转军人,其中既有师、团级领导干部,也有退伍多年的战士。

10.感恩解放军的唐山大地震孤儿田金芳田金芳,女,1961年8月出生,河北唐山人,高中文化程度,现为路北区缸窑街道明华楼社区居民。

她是一名唐山大地震的孤儿,是解放军冒着生命危险,扒了一天一夜将她扒出来,又将军帽戴在了还在流血的田金芳头上。

从此,这顶军帽伴随她成长。

为了寻找救命恩人解放军,从1977年“八一”建军节开始,带着这顶军帽开始了漫长的寻亲、报恩、拥军路,一走就是37年。

为了报恩,她拼命创业挣钱,摆过地摊、卖过菜、卖过服装、卖过塑料盆,开过饭店。

为了拥军,千辛万苦,自费投资30万元组建“田金芳拥军艺术团”。

37年来,排演了各类不同喜闻乐见部队题材的文艺节目,270多个作品,深入到各部队演出500多场。

风里来、雨里去,把快乐和温暖、把歌声和舞姿,留在战士们的心中,把一件件慰问品送到战士手中。

37年来,自费拥军款已达200余万元,帮助过的解放军官兵有3000多人。

因多年的劳累,她不幸患上了两种癌症,前后做过七次大手术,一次次与死神较量,是拥军的信念,支撑着她活到现在。

一些人对她自费拥军不理解,甚至产生误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