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新课标语文八上 第五单元评价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人教新课标语文八上 第五单元评价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新课标语文八上 第五单元评价检测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译文: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打开窗户观看,(便看到)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2)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3)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盖/大苏泛赤壁云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珠/可历历数也
【解析】选C。
正确的朗读节奏停顿应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5.下列常识的叙述,不当的一项是(1分)( )
A.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故称“诗史”。
B.《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东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C.“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于苏轼的《后赤壁赋》。
D.“铭”“说”都是古代的文体,“铭”一般是用韵的。
戴圣是西汉人。
6.按要求默写。
(1) ,家书抵万金。
(2)天明登前途, 。
(3)杜甫的《春望》一诗中,感伤时事、抒发离别之情的诗句是:
,
。
(4)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应该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守本真,洁身自好,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的那样,要“ , ”。
(1)烽火连三月
(2)独与老翁别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4)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7.(2014·
日照中考)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6分)
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人们手写汉字的能力越来越退化,针对汉字手写危机,2013年,中央电视台强势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电视节目,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也相继热播。
汉字书写的问题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股“汉字热”在中国悄然兴起。
(1)汉字不仅字形优美,还意蕴丰富。
请仿照示例,说说“舒”字的意蕴。
(2分)
示例:
“值”:
“人”站得“直”,身价才高;
告诉人们为人要正直。
舒:
“舍”得给“予”,得到的是愉快;
告诉人们懂得舍弃和给予,才能过得舒服。
(2)你认为,人们手写汉字的能力越来越退化的原因,除了上述材料中的
外,还有 。
答案(示例):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 对汉字缺少敬畏之心(“汉字书写的基本功训练不够”或“对汉字的内涵认识不足”等)
(3)学校准备组织一次汉字书写大赛,请你为这次大赛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个字。
答:
书写汉字魅力,传播民族文化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古诗词鉴赏。
8.(2014·
雅安中考)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
C.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诗歌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
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解析】选D。
诗歌最后两句不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而是诗人的愿望,希望有朝一日,一定要登顶,俯视天下。
(二)(2014·
毕节中考)阅读《桃花源记》,完成9~12题。
(12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便要还家 ( )
(2)遂与外人间隔 ( )
(3)寻病终 ( )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1)通“邀”,邀请
(2)于是,就 (3)随即,不久 (4)妻子儿女
10.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老人和小孩都怡然自得,无比快乐。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和晋两个朝代了。
11.下列句中“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项的一项是(2分)( )
A.渔人甚异之 B.具答之
C.忘路之远近 D.闻之,欣然规往
该项为助词,其他三项为代词。
1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
描绘了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自由、快乐的社会。
(三)(2013·
重庆中考(A卷))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3~16题。
(15分)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节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斯是陋室 ( )
(2)可以调素琴 ( )
(3)陶后鲜有闻 ( )
(4)宜乎众矣 ( )
(1)这
(2)调弄,文中指弹(琴) (3)少 (4)很多
1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
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5.【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抓住作者对陋室的环境描写、与主人交往的人物以及主人每天所做的事情,结合文章最后一句进行体会即可。
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16.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解析】此题考查对对比手法的理解。
细读文章,从文中找到对比的地方即可。
【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2014·
资阳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7~19题。
(10分)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①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②上。
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听已,辄默记。
暮归,亡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③。
父怒,挞④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⑤映长明灯⑥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⑦。
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⑨。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⑩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①诸暨(jì
):
县名,今属浙江省诸暨市。
②陇:
通“垄”,田埂。
③蹊田:
践踏田地。
④挞:
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⑤执策:
“策”通“册”,拿着书。
⑥长明灯:
佛像前昼夜不灭的灯。
⑦狞恶可怖:
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狞:
凶恶。
⑧韩性:
绍兴人,大学者。
⑨通儒:
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⑩被:
通“披”,穿。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父命牧牛陇上 ( )
(2)亡其牛 ( )
(3)或牵牛来责蹊田 ( )
(4)门人事冕如事性( )
(1)放牧
(2)自己(他)的 (3)责怪 (4)对待
18.选文第1段写了王冕哪两件事?
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在陇上放牛,溜进学舍听读书。
佛像腿上,伴长明灯夜读。
表现了他渴望读书、刻苦读书的品质。
(意近即可)
1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1)夜晚,(王冕)偷偷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映照在佛像前的长明灯下诵读,(书声)琅琅地读到天亮。
(2)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这孩子与众不同,(将他)收为学生,(他)于是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
附【译文】
王冕是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晚上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有人牵了王冕家的牛来责怪牛踩了庄稼。
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王冕仍是这样。
王冕的母亲说:
“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
”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夜晚,(王冕)偷偷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映照在佛像前的长明灯下诵读,(书声)琅琅地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这孩子与众不同,(将他)收为学生,(他)于是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韩性死后,他的门人侍奉王冕就像侍奉韩性一样。
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赡养。
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归还老家,王冕就买牛来架母亲的车,自己亲自穿着古代的衣服帽子跟在车后。
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自己也笑。
三、写作(40分)
20.(2014·
雅安中考)生活中,感动无处不在。
一个人,一件事,一次经历,一本书或一处美景,往往都让我们感动不已。
快乐的,我们热血沸腾;
苦痛的,我们潸然泪下……感动给我们心灵以巨大冲击,给我们灵魂以深度触动,它让我们终生难忘。
请你以“感动”为题目作文。
要求:
①立意自定,中心明确;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④文中不得涉及任何个人信息(如个人姓名、所在学校、带有暗示性的地域特点);
⑤用规范汉字书写,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感动”是他人的感情故事与本人的感情思想相遇所产生的感情共鸣。
这一命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关注自我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大胆地吐露自己的心声。
行文之前,可以用小标题的形式把写作范围缩小,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构思时可以选择这样的几个思路:
思路一:
写成记叙文文体。
“感动”是着眼于自身体验的领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我们可写某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为此,他付出了常人不可想象的努力,他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有良知的国人,更深深地感动了“我”,从此,“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做有用的人,将来帮助更多的人,让自己的行为感动更多的人。
思路二:
写成议论文文体。
在当今追求经济至上的社会,很多人一心追求经济利益,而对周围的人、事漠不关心,心态冷淡。
老人摔倒,讹人;
孩子处于危境之中,冷漠。
我们的社会需要博爱,有了爱,才会有感动,人生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最后,呼吁更多的人关注社会,关注周围的人,让“感动”感染我们每一个人,让“感动”永远传递下去。
行文时,要注意巧妙地安排线索,可以设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
明线以事件为载体,透过事件的发展,表达感动之情。
暗线以情感为线索,这里的情感要围绕文章标题而动,不能脱离文章主题。
写作中,要饱含情感,感情真挚、感人,这样才能“感动”读者,激起读者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