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册语文第七组阅读教学备课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58360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册语文第七组阅读教学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七册语文第七组阅读教学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七册语文第七组阅读教学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七册语文第七组阅读教学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七册语文第七组阅读教学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册语文第七组阅读教学备课文档格式.docx

《第七册语文第七组阅读教学备课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册语文第七组阅读教学备课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册语文第七组阅读教学备课文档格式.docx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你从每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2、自主合作。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读文,交流读文所得。

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以不同的方式(如:

齐读、轮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等)读文,自主学习中感悟文章情感,感知文章内容。

组内汇报**读文所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质疑。

学生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结果,并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老师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

  4、说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思。

  (三)诵读

  通过诵读,感受周恩来年少而志高远的胸怀和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分角色读文。

  (四)识字

  1、测读本课需认识的生字,尤其是黑板上学生不认识的字。

  2、同桌互测生字,全会读得两颗星,个别不会的得一颗星。

课下互相帮助。

               第二课时

  13岁的周恩来从小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这个真实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是中国人,要为我们的祖国强大而发奋学习,为祖国的明天尽一份力量。

这是一位伟人的满腔热情,你们能读读吗?

  

(一)交流

  再次感知课文。

  1、有感情朗读全文。

  2、学习了这篇课文,谈一谈你的感受,说一说你的志向。

  3、用“立志”造句。

  

(二)写字

  1、巩固字音,理解字义。

认读9个生字并扩词。

  2、交流识记方法。

  3、学习书写。

注意提示学生“且、顾、略、微”这几个字的书写要点。

  (三)练习

   1、与同桌读一读这些词语,再选择其中的5个听写下来。

     崛起 年龄 微笑 思索 恩情 其中 浓眉大眼 若有所思

   2、写一写:

为而。

  练习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读一读周总理的格言。

  板书设计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从小立志

  周恩来**报效祖国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⒈理解生字新词。

   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⒊引导学生初步思考“预习”与“思考.练习”,使孩子对本篇文章的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⒋读通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能在较短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读通课文。

  三、教学准备:

    ⒈投影片A、B

    ⒉投影片(课文插图)

  四、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㈠自读:

(第一轮)

  ⒈明确自学要求:

  ⑴默读:

①标出小节;

②用横线划出生字新词,并通过查字典将解释注在课文相应的词条旁。

  ⑵轻读:

①读时能听见自己的发音;

②先通读,读不顺的地方再反复读,直到通顺(达到“三不”)为止。

  ⒉学生自学。

  ㈡交流:

  ⒈校对小节数:

计11小节。

  ⒉读写生字词。

⒊解释词语:

步骤:

⑴读出词语所在的句子。

  ⑵解释(能联系上下文最好,但绝不强求。

  推荐:

推举,介绍。

  秘诀:

秘密的窍门、办法。

  删掉:

(演示)

  颠倒:

(举例)

  典雅:

优美不粗俗。

  融洽:

彼此感情好。

(谈得投机)

  和蔼: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蕴含:

包含。

  受益匪浅:

匪,不、非。

受益不浅。

  平易近人:

态度和气,使人容易接近。

  身临其境:

自己亲身经历。

  堪称楷模:

堪,可以,值得。

楷模,榜样,模范。

可以称为模范,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隔岸观火:

形容和自己关系不大,采取旁观的态度。

  ⒋通读:

  每生读一小节,师适当点拨。

达到不添、不漏、不错。

  ㈢自读:

(第二轮)

  ⑴审题质疑(自问自答与自问他答结合)

  ⑵初步思考解答“预习”题:

  ①在文中划出作者的姓名;

  ②划出作者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读一读。

  ③结尾句说明了什么?

  ⑶思考.练习:

  ①完成第一题。

  ②在文中划出第二题的句子,并读一读。

  ㈣交流。

  ⒈补充:

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⒉引导分段:

爬山虎的主人是谁?

写了主人的几件事?

  ⑴简介叶圣陶(1894─1988),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

我们曾学过叶老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爬山虎的脚》。

  ⑵第一段(1─4)修改作文;

第二段(5─10)应邀作客;

第三段(11)我的印象。

  ⑶课文讲了1963年“我”的一篇作文获奖,叶圣陶先生帮他修改作文并邀请作者到他家作客的事。

  ㈤作业:

  ⒈抄写生字新词。

  ⒉对文末句质疑并解答。

  ⒊附:

试改《一张画像》第四小节。

                  第二教时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2、从叶先生对<

<

一张画像>

>

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3、会用“受益匪浅”“堪称楷模”造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2、从叶先生对<

  

教学难点:

从叶先生对<

教学准备:

    肖复兴的书<

日子的回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学生齐读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吗?

(不是)对,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

A、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B、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1)读后评议

    

(2)出示填空,讨论填空

    文章主要讲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以及在这一年暑假请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

    (板书:

改作文做客)

    (3)课文哪几个小节写的是叶老帮作者修改作文?

第二课时

三、学习第一段(1-4节)

   1、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一段。

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出示多媒体课件,打出第一节字幕)这一节讲了两层意思,(打出分层号)请同学们速读第1节,用简洁扼要的两句话来概括层意。

(“我”的作文获奖了,老师告诉“我”是叶老帮“我”改的。

   2、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呢?

请同学们速读2、3、4小节。

   3、今天老师带来了修改稿的部分(出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议一议。

看了叶老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各抒己见)

   4、作者当初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有什么反应呢?

(指名读)

     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

(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写得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老竟改了那么多地方;

更没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细致地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

     改了哪些地方呢?

你能举例来说说呢?

     指导朗读“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或直线、曲线。

   5、的确,文章中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叶老都一丝不苟地进行了修改。

我们的感受和作者的相比,谁的感受更多更深些呢?

为什么?

    “我真的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

   6、“我”到底得到了哪些好处呢?

指名答出示重点句。

     这不仅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

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1)“气候”在字典里有这样几个解释:

①气象情况;

②比喻动向或情势;

③比喻结果或成就。

在这里句话里面,应该选哪一个解释?

    

(2)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句话讲了两个方面的感受,一是看到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认识到做学问应该有的态度:

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这两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比第一个方面更进了一步,所以用了“不仅……也……”这样的表达方法。

)(板书:

下大力气一丝不苟)

    (3)做文章,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要十分投入,化大力气,才能成功,否则一事无成。

    (4)指导朗读。

   7、是啊,我们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板书:

改 评),指名读(“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

  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

我"

叹服,让“我”受益匪浅。

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学生接读:

"

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8、“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

”(出示课件)

  

(1)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读?

为什么这样读?

  (“我”根本没有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地对“我”的作文进行指导,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我”十分地惊喜,十分地感动,并受到了巨大的鼓舞,或许由此产生了当作家的梦想。

  

(2)指导朗读。

(个别读、女生读、男生读、集体读)

  9、学生置疑。

  四、总结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好,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着重研究的。

  五、学习本课生字

   1、出示生字正音

   2、归类

   3、指导书写

  五、作业

   1、抄写词儿

   2、朗读课文

  板书:

           修改作文───改  一丝不苟

                  评  指点鼓励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人品作品堪称楷模

           邀请作客───亲切(认真、期待)

27乌塔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漱、萨、腊、逻、辑”。

   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具准备:

小黑板、地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感知课文。

   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

最远的到过哪?

看样去的?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

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2、检查词语的理解。

   3、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⑴分组通读课文,教师发现错误,及时引导学生纠正。

    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三、深入学习课文,集会文章思想。

  

(一)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

  

(二)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三)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四、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1、提出讨论的论题:

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2、初步了解学生的看法后,根据该和不该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在班级反馈。

   3、教师根据情况行当评价。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打工挣钱

    乌塔  周游欧洲 2.阅读书籍,了解各国

             3.懂得自保、自救

2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1课时。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

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

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

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

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

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

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

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

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

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

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

信的主要部分。

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

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

“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

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

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练习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

板书设计: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①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②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③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④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⑤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

 ●课前准备

   ①实物投影仪

   ②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①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

相信大家在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及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许多感想,今天就让我们在一起畅所欲言吧!

  ②阅读习作的三个提示,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③根据相同选题,组成若干个小组合作交流,注意倾听,互相补充、完善。

  A、成长的故事可以采用编演短剧或配乐讲故事等形式交流。

  B、“从《乌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经历与乌塔进行对比,着眼于乌塔的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评家长的束缚。

  C、围绕“如何与周围人交往”或“怎样才能过个有意义的生日”进行讨论,举行一场小型辩论会,搜集一些资料,用事实来说服人。

  ④按确定的方案进行演练。

  ⑤全班交流。

  ⑥共同评议。

  A、引导学生发现小伙伴的长处和进步,善意地提出问题和改进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评价。

  B、谈谈听了他人的成长故事后,自己有何打算。

              第二、三课时

  习作指导

  同学们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自主选择习作内容,把最有感触、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一、认真审题,写出特点。

  三项习作,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习作时要注意把特点体现出来。

  ①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

要求写得既有趣又能给人以启发。

写时还要把事情交待清楚,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对最能体现有趣和给人以启发处要写具体。

  ②“从《乌塔》想起的”中“想”的内容从何而来呢?

  A、“想”从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中来。

从《乌塔》中想到什么呢?

关键是逐字、逐句、逐段地读懂《乌塔》一课所反映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只有读得精,才能想得深。

  B、“想”从联系生活实际中来。

把《乌塔》所反映的成长中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用事实说话,不能空发议论。

  C、“想”从丰富的联想中来。

《乌塔》揭示了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由这些问题延伸出去,谈一谈在成长中遇到的其它问题。

  ③写回信应注意格式:

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五个部分。

回信的特点要表现在写正文时先要回答来信中的问题,再写自己想要告诉对方的事情。

回答问题时要情真意切,要用事实说话,少谈或不谈大道理。

  二、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三、放声朗读,进行修改。

  引导学生运用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中学到的修改方法。

  四、学生交流,互相评议。

  尊重同学,虚心听取意见。

  五、誊写作文。

  教师交代格式和书写要求。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

  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①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②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A、内容充实具体。

  B、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C、运用了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语句通畅。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①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②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③鼓励学生投稿。

              第五课时

我的发现

  ①各自轻声朗读小林、小东的对话,想想自己从中有何发现。

  ②指名朗读。

说说自己的发现。

  ③交流各自的发现。

  A、读书时,深入地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常常问个“为什么”,往往能发现问题。

  B、解决问题时可采用:

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实际情况等方法。

  ④扩展练习。

  A、谈自己怎样读书的实例。

  B、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读书方法。

  C、鼓励在今后的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法。

日积月累

  ①采取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名言。

  ②小组交流各自对名言的理解。

  ③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归会成功。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人要不断学习才能明白事理,完善自我成为国家的栋梁。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业上的精深造诣,出于勤奋,做事情成功在于多动脑筋、想办法。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时间一去不复返,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④背诵名言。

  ⑤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他名言,鼓励平时积累。

板报上专辟一角,每周一句名言。

  ⑥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自己随时看到的地方,鼓励自己。

  展示台

  ①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归纳展示内容。

  ②小组讨论展示内容、展示形式,提出建议,确定本组展示形式。

  ③班长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④举行“成长的故事”展示会。

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