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高二《生物》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3924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5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0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高二《生物》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考点0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高二《生物》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考点0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高二《生物》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考点0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高二《生物》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考点0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高二《生物》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0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高二《生物》Word下载.docx

《考点0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高二《生物》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0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高二《生物》Word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点0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高二《生物》Word下载.docx

C.肾脏不是内分泌器官,其病变对内环境稳态的影响不大

D.只有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才会引起机体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答案】A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A、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内环境的稳态会遭到破坏,A正确;

B、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B错误;

C、肾小管和集合管可重吸收水,对水平衡调节有重要作用,C错误;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D错误。

故选A。

3.(2020·

山西迎泽·

太原五中月考)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答案】D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正确;

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pH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正确;

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正确;

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不在内环境中,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4.(2020·

安徽高二其他)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外界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B.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就是使血液成分保持不变

C.正常体温始终接近37℃,与气温变化关系不大

D.运动员在跑完马拉松全程时,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

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在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A、外界环境的变化不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因为机体具有调节作用,A错误;

B、内环境稳态的指标包括化学成分稳态和理化性质稳态,B错误;

C、健康人的正常体温始终接近37℃,与气温变化关系不大,是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表现,C正确;

D、运动员在跑完马拉松全程时,内环境稳态一般不会遭到破坏,D错误。

5.(2020·

安徽高二其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组织液是机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总是在不断变化的

体液即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外液约1/3,细胞内液约2/3。

A、单细胞生物没有内环境,可以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B错误;

C、组织液是机体内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错误;

D、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总是在不断变化的,D正确。

故选D。

6.(2020·

河南高三月考)2017年,科学家研制了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大塑料袋,并用它来抚育早产的羔羊。

羔羊在此人造子宫中待了4周。

足月后,研究者发现,它们与在母羊子宫中待到足月出生的小羊一样健康。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如果血氧交换系统发生障碍,羔羊也不会立即死亡

B.羔羊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但不发生细胞凋亡

C.如果将图中的电解质溶液换成蒸馏水,则羔羊不会存活

D.羔羊的代谢废物要经过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答案】B

根据题意分析,充满电解质的塑料袋模拟羊的子宫环境,羊羔在其中生活需要能从里面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并且将自身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并通过该系统排出去。

A、如果一段时间内氧气供应不足,羔羊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羔羊缺氧后也不会立即死亡,A正确;

B、羔羊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也发生细胞凋亡,B错误;

C、动物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吸水膨胀,甚至会引起细胞裂解,所以在蒸馏水中羔羊不会存活,C正确;

D、羔羊通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要通过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才能排出,D正确。

故选B,

7.(2020·

辽宁葫芦岛·

)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错误的理解是()

A.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

C.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D.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所谓相对稳定,是指在某一个较短的时间段内,生理指标是变动的,而在长时间的范围内,生理指标总体是恒定的。

A、该变化范围机体容许存在的波动范围,属于正常现象,不属于误差,A错误;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B正确;

C、内环境稳态是相对的,不是恒定不变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正确;

D、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正确。

8.(2020·

)下列有关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维持生物体pH的稳定

B.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C.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患病

内环境稳态概念: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意义:

①正常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

②血糖和氧水平正常;

③体温、pH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④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推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A、内环境稳态能维持生物体温度、渗透压和pH的相对稳定,A正确;

B、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紊乱,有可能导致疾病发生,B正确;

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正确;

D、血液的成分稳定是内环境稳态的一个方面,其稳定时,人也可能会患病,如遗传病,D错误。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意义,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9.(2020·

辽宁锦州·

高二期末)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B.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试题分析:

细胞代谢的场所在细胞内,不是在细胞外,内环境中,A错误;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B正确;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和血浆中的微粒数目有关,主要取决子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正确;

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组成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2020·

福建泉州·

高二期末)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

下表是某人的血液检查结果,有关此人健康状况的分析错误的是()

A.肝细胞可能发生了病变

B.肾的功能尚未出现异常

C.可能患有糖尿病,要定期检查

D.可能存在患心血管病的风险

由表中数据可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素氮、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均超过了参考范围。

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可能发生了病变,A正确;

B、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肌酐的测定值超过参考范围,可推测出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B错误;

C、血清葡萄糖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高于160mg/dL,出现尿糖,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患糖尿病,C正确;

D、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超过了参考范围,易引起高血脂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D正确。

故选B。

11.(2020·

高二期末)关于内环境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B.饭后血浆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导致红细胞失水皱缩

C.人体处于稳态时,组织液渗入血浆和淋巴的量相等

D.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时,人体就不会患病

内环境稳态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A、细胞一般在血浆或组织液中,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比如水、二氧化碳等),有些是内环境不可缺少的成分,因此细胞也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A正确;

B、葡萄糖浓度升高,机体会产生胰岛素降低血糖,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不会使红细胞失水皱缩,B错误;

C、当内环境相对稳定时,组织液进入血浆的量多于进入淋巴的量,C错误;

D、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稳态时,人体可能患病,如遗传病,D错误。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有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2.(2020·

吉林白山·

高二期末)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细胞外液的含量大于细胞内液的

B.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C.正常人的血浆pH为7.25~7.35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充要条件

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

内环境的作用是: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A、人的体液中,细胞外液约占1/3,细胞内液约占2/3,A错误;

B、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B正确;

C、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C错误;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错误。

13.(2020·

小店·

山西大附中高二月考)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

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

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细胞的代谢过程和内环境的稳态是互为因果的

内环境中各种理化性质和成分是相对稳定的,当内环境中的成分出现变化时,表明机体的组织或细胞可能出现了问题.本题中转氨酶在血浆中的含量是一定的,当转氨酶的量增多时,可作为肝炎的一个诊断依据。

A、内化境中各种理化性质和成分是相对稳定的,其稳态是存在的,A错误;

B、“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

”当血浆中转氨酶含量升高可判断肝脏发生了病变,这说明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得不出该结论,C错误;

D、题干并没有说明细胞代谢和内环境稳态的关系,D错误。

本题以转氨酶为素材,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明确内环境是相对稳定的;

能分析题文内容,根据题干信息“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

”准确判断各选项。

14.(2020·

山西大附中高二月考)如图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A、B分别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内环境的稳态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参与

B.C可表示渗透压,当饮水过少,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升髙

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主要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D.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作用的范围更广泛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分析题图: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A和B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内环境的主要理化特性包括温度、pH、渗透压,因此c和d可以为温度和渗透压。

A、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共同维持,A错误;

B、C可表示渗透压,当饮水过少,血桨渗透压升高导致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升高,而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器官是下丘脑,B错误;

C、血浆pH在7.35~7.45之间,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使其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C正确;

D、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作用的范围更窄,D错误。

15.(2020·

安徽高二其他)下列关于人体生理变化过程,以及内环境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运动导致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C.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与内环境的稳态有直接联系

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温度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A、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剧烈运动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A正确;

B、运动导致血液中CO2含量增多,刺激呼吸中枢,B错误;

C、粪便排出体外发生在体外的环境中,与内环境的稳态无直接联系,C错误;

D、尿液也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错误。

16.(2020·

琼山·

海南中学高三月考)随着科学的发展,稳态概念在不断发展。

人们发现,许多生命活动都有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B.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

C.在组织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

D.在宏观水平上,种群数量的消长存在稳态现象

A、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A正确;

B、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B正确;

C、心脏属于器官,不是组织,C错误;

D、在宏观水平上,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存在稳态现象,D正确。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对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7.(2020·

江苏常熟中学月考)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淋巴因子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②发烧时采用加盖棉被,增加排汗来辅助人体降温

③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周围组织液增加

④人体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A.一项B.二项

C.三项D.四项

1.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

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①淋巴因子由T细胞分泌,可存在于内环境中,①正确;

②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要增加散热来降温,而此时加盖棉被,不利于病人排汗,因此不利于病人增加排汗量来增加散热,从而达不到降温的目的,②错误;

③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③正确;

④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④错误。

18.(2020·

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二月考)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

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内环境的稳态是动态的,相对的,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图示概念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和内环境理化性质,对内环境的稳态,目前普遍公认的调节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因此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

A、由以上分析可知:

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A正确;

B、内环境的稳态需要各器官系统共同作用协调维持,B错误;

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来维持,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C正确;

D、内环境的稳态是动态的,相对的,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

19.(2020·

陕西安康·

高二期末)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浓度、体内温度、尿液浓度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人体内环境中的每种成分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C.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

D.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A、尿液不属于内环境,因此尿液浓度的相对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稳态,A错误;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人体内环境中的每种成分以及理化特性都处于动态平衡中,B错误;

C、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内环境中,随血液流到全身,C正确;

D、稳态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D错误。

20.(2020·

陕西莲湖·

西安一中月考)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④的成分中包括血红蛋白、氧气和胰岛素

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②③④

C.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③

D.细胞生活需要③的pH、渗透压、温度等处于稳态

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细胞内液,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④血浆,②③④组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A.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④血浆的组成成分,A错误;

B.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浆,即图中的③④,B错误;

C.新陈代谢的场所是细胞,即图中是①,C错误;

D.③组织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包括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21.(2020·

运城市景胜中学高二月考)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

D.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它的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A错误;

B、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C、呼吸酶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

D、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它的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22.(2020·

浙江高三其他)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代谢的主要场所,其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与外界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