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认定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3713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认定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关于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认定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关于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认定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关于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认定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关于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认定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认定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关于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认定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认定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认定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2.案例概述

2.1.公司基本情况

2.2.公司合并财务报告的编制方法与编制情况

2.3.公司财务会计人员的分工及责任描述

2.4.公司合并财务报告的审计情况

3.案例分析

3.1.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3.2.问题的成因

 3.3. 解决问题的方案

4.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认定的分析

4.1.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认定的理论依据

4.2.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认定的方法

4.3.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认定的设想

5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较为清晰的界定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能够使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达到互补与完善

的促进作用。

5.2.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对课题进行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询问法、观察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习单位(上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具体情况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程序与审计业务的情况,使用本科学习中学得的理论知识,将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高度分析其原因,得出结论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2.技术路线

如下图所示:

预期结果:

通过案例分析的表现形式,表达出较为清晰的界定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能够使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达到互补与完善的促进作用的最终结论。

从而提高企业会计人员账务处理的操作水平与职业素质,增强审计人员与企业的良好沟通,尽量规避审计能力的局限造成的审计失误与审计舞弊,提高财务报告编制与审计的质量,最终增强有效沟通,减少审计纠纷与诉讼事件的发生。

进度计划按照XX级本科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填写,与XX-1级有很大不同,提醒指导老师和同学注意。

进度计划:

1.第7学期第12周-第18周查找中文文献,完成外文文献翻译

2.第7学期第12周-第8学期第1周对调研对象进行调查,搜集相关调查资料进行会计师事务所阶段实习,了解审计程序与审计重点阅读相关文献并进行理论研究与学习,完成文献综述

3.第8学期第1周-第2周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与总结,明确研究方向与写作思路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4.第8学期第1周-第2周参加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

5.第8学期第4周-第7周提交论文详细提纲,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论文撰写,完成初稿

6.第8学期第7周-第8周完成毕业设论文中期检查表—学生自查表

7.第8学期第9周-第14周修改毕业论文,完成全部毕业论文撰写

手签。

时间:

201X年12月20日-24日,在指导教师时间之后。

201X年12月20日-24日

8.第8学期第16周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系部意见:

审查结果:

□同意□不同意

系主任签名:

二、阅读文献目录

序号

文献名

文献出处

文献发表时间

1

《浅论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谢盛纹,《审计与经济研究》,1998年第5期

1998年

2

《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界定》,

王卉,《经济界—审计广角》,2009年6月

2009年

3

《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比较》

宋华,《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8年第5期

2008年

4

《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法律辨析》

杜贵军,《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年第5期

2007年

5

《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比较》

张久茹、王笑蕾,黑龙江:

《科技信息》

6

《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混同的原因分析》

张乃峰,《经济管理》,第16卷第3期,总第89期

7

《界定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几点体会》

尹世梅、肖玉燕,维普资讯

8

《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界定与规范研究》

喻婷,《审计监督》,2009年第1期

9

《刍议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区分》

郑明亮,《集团经济研究2007.3月下旬刊》

10

《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难以界定的原因分析》

张玉平,《财政金融》,2007(33)总第944期

11

《小议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之争》

张小明、王琬雯,《新西部》,下半年-2008年8期

12

《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李文祥,《财政监督》,2008年第4期

13

《会计责任、审计责任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界定》

封桂芹,《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6期

14

《关于上市公司报表审计的几点分析》

李锋,《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

15

《上市公司合并报表的编制》

唐赛月,《时代经贸》,2008年10月

16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陈玉荣,《会计之友》,2005年08B期

2005年

17

《财务报表审计要点与系那个管法规》

于延琦、林英士,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8

《审计学》

陈力生,立信会计出版社

19

《最新合并财务报表理论与任务(第二版)》

赵治纲,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

《浅议合并报表的编制方法》

张明霞,《中国外资》,2009年6月总第195期

21

TheResponsibilitiesofAccountants

RonaldF.Duska,ContemporaryReflectionsonBusinessEthics,SpringerNetherlands

22

Accountabilityandqualityassurance:

newissuesforacademicinquiry

ElaineEl-Khawas,GeorgeWashingtonUniversity,USA,InternationalHandbookofHigherEducation

3、

文献综述标题为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文献综述

注意:

学生阅读文献后,必须写出3000字左右的综述,作为开题内容之一。

(可增页)

——以**公司合并财务报告的编制与审计为例

1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理论研究

1.1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1.1.1会计责任的理论追溯

会计责任的理论追溯主要历经了两个历史阶段的演变:

首先是伴随会计产生的会计本质上升到会计目标的进化,其次是会计目标到会计责任的演变。

会计是一个管理活动。

这一点,可以从管理的定义以及会计职能的发展来证实。

所以会计从近乎于原始的结绳记事开始,发展至现代会计,职能伴随着管理形式的发展不断拓宽,涉及到预测、计划、决策、监督、控制、激励等各领域,致使会计不是被动地适应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而是通过提供会计信息,能动的影响决策的行为。

所以,对会计责任的研究从会计产生之初的会计本质上升到了会计目标的研究。

会计行使其职能,是为了达到以下目标:

①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②为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信息;

③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

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根据事先确定好的标准来编制财务报告,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报告并由审计证明其公正性,以提供给社会公众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从而会计应向公众负起财务责任。

会计活动,在对过去和现在进行记录的同时,提出预测的指导方针用以影响未来经济活动,保护各种资源得到经济有效地利用,从而导致了会计的管理责任。

所以,会计责任是会计作为管理活动应承担的,与会计目标相对,而会计活动应承担的责任是保证会计目标的实现。

因此,对会计责任的认定研究从会计目标上升到了对会计活动承担责任的直接会计责任的研究。

现今,在审计过程中,被审单位的会计责任主要针对会计目标展开:

①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有效运营;

②向企业外部各方提供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

③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承担起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监督的责任。

1.1.2审计责任的理论追溯

独立审计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一定时期的社会生产水平、政治体制、法律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其中经济环境的变化又是审计行为演进的直接动因,而审计责任的理论研究正是建立在独立审计行为的演进基础上。

1721年至20世纪初,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使经营者对所有者负有直接的受托责任。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直接导致了独立审计的产生。

在这一时期,审计的目标主要是差错防弊,通过对公司会计科目的详细审计来评价受托经济的完成情况。

审计的外部关系人主要是股东。

因此,审计责任也主要针对审计目标的实现展开。

20世纪初至30年代,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渗透,使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复杂化,责任对象既有股东,也有债权人。

因此,审计目标是判断信用状况。

在审计方法上,引入抽样审计,对企业资产负债表进行审计,其外部关系人也发展为股东、债权人。

因此,外部经济环境对审计行为的影响取决于一定阶段经营者受托责任的特性,从而审计责任伴随着审计行为的发展理论研究也不断得到深化。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沉重的经济危机使全社会承受了巨大损失,从而,对经营者的受托责任更加关注。

在会计、审计人员看来,审计信息失真、审计质量低下,是导致1929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所以,审计目标变为对报表的可信性发表意见,要求不仅对资产负债表,而且要对利润表进行审计。

审计方法发展为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抽样审计。

因此,审计责任主要围绕此阶段的审计目标发表可信性意见。

20世纪30年代至今,经济国际化趋势加剧,跨国公司空前发展,使经营者受托责任进一步复杂化,审计的外部关系人已经发展为全社会。

审计目标是对报表的合法性、真实性、公允性发表意见,利用制度基础审计、EDP审计等多种方法,对全部报表进行审计。

国际审计准则已出现并逐步趋于完善。

由此分析可知:

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环境的变化引起受托经济责任的变化,是推动审计行为演进的根本原因。

审计的目标在于评价受托经济责任。

实施审计是为了审查评价受托方所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从而确定或解除其应负的受托经济责任,以确保其确实履行。

如何实现审计目标则是审计责任。

现阶段,审计责任是针对注册会计师而言的,是注册会计师应对其依照独立审计准则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注册会计师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照独立审计准则对被审单位的会计核算及会计报表是否公允地表达了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出具审计报告表达审计意见。

注册会计师既要对被审单位负责,又要对政府负责,同时也要对投资者等社会公众负责。

1.2近期研究动态

参考大量文献,阅读了解了相关文献对此课题的研究,以现有的成果来看,以江西财经大学谢盛纹教授的观点最具代表性。

他引入了受托经济责任理论进行研究,指出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二者分别是对受托经济责任的反映和评价。

从审计风险的细分、再归类和现代审计的局限性两方面论证了会计责任对审计责任的影响。

另一些对此课题的研究学者认为两责任混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会计人员、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道德水平不高,这一观点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也有学者否定这一观点,认为此观点有待商榷。

他们承认有此现象的存在,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各层次会计、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同相应层次的要求是基本适应的。

会计、审计人员也是理性经济人,他们会通过各种努力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要面临“肚子”与“面子”的激烈冲突与矛盾,仅仅要求会计、审计人员要有崇高的道德水平,自觉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对社会负责等等,这不能解决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界定问题。

环境与法律因素也是造成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难以界定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大环境下的资本市场、经济政治和法律的走向、公众的认识度,也有小环境下的公司治理机制与管理层的有效管理。

研究此课题的学者大都提到了要完善法律和管理监督机制与各方对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认识理解上的分歧。

1.3两责任混同原因的分析

1.3.1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密切联系

王卉、宋华、杜贵军、张久茹与王笑蕾等人都认为:

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密切联系是造成两责任混同的主要原因,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密切联系主要表现为:

①工作目标的一致性。

不论被审单位还是审计单位的工作都是经济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都以会计信息作为其工作对象。

②客观基础的同一性。

不论被审单位还是审计单位都是根据同一企业已经实现了的经济活动履行各自的职能。

两者反映和监督的都是同一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③两者在业务上存在高度的依赖性,相互影响。

无论是会计还是审计,其业务的顺利开展都要利用对方的某些资料,然而,人们不得不面临一个窘境,那就是对于利用对方资料所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到底是资料使用者,还是资料提供者的责任?

高度的依赖性使两责任相互影响。

会计责任对于审计责任的影响在于:

若被审单位充分履行了其会计责任,重大错报风险充分降低,审计责任的总风险也就容易控制,便于审计责任的充分履行,减少审计人员可能承担的法律风险。

反之,会计责任无疑将牵连审计责任。

审计责任对会计责任的影响在于:

预防和威慑作用,起到监督的责任。

被审计单位知道其财务报表将接受审计将促使其规范操作,否则,可能面临的是审计调整或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

另一个是纠正和改善作用。

通过审计过程,可以对审计单位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重大错报、漏报提请调整以及就其内部控制方面的重大缺陷提出管理建议书,可促进被审单位充分履行会计责任。

1.3.2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的经济后果性

张乃峰认为,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的经济后果性造成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混同。

现在会计和审计同现代社会的财富中心——资本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们的“产品”——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对股价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牵涉到各相关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相关利益集团遭受损失时,往往不去理性的区分责任,即使责任在于自身,也会以各种理由指责会计和审计。

另外,尤其针对上市公司,公司的股东可能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公司的股价大幅度下跌乃至破产倒闭,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巨大,造成了政府和法院出于稳定社会和平衡利益的考虑也有让会计和审计承担连带责任的动力,从而造成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界定的不清。

1.3.3公司内部因素

总结张乃峰、宋华、尹世梅及肖玉燕等人观点,得出公司内部因素也是影响界定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主要原因。

公司内部原因主要存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公司管理层的会计造假动机和压力。

公司管理层或多或少存在粉饰报表的动机,有为发行股票及获取配股的资格,有为获取信用、业绩考核、仕途晋升、减少纳税等。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公司治理机制失效,内部控制不严。

随着股权的高度分散,公司控制权实质上转移到管理当局甚至公司负责人手中,引起权利制衡机制的失效,在现阶段审计市场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企业管理当局实际上支配着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权、续聘权、报酬支付权,成了企业管理当局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自己并向社会公众报告自己的问题,形成了“花钱买人找茬的监督悖论”,影响了审计独立性,也就必然影响了二者的严格区分。

1.3.4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喻婷在《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界定与规范研究》一文中指出,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相对比较落后,我国现行的职业道德规范只有《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但准则只是职业道德准则体系的总纲,是关于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执业能力和职业责任的一般要求和基本规范,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和其他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不均匀,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足,实务经验和风险意识欠缺,这使得其难以作出恰当的专业判断,从而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审计风险。

银广夏就是一个典型的审计人员丧失基本职业道德,为上市公司制造发布虚假信息提供了方便的案例。

审计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执业准则,未尽应有的职业谨慎与关注义务,主观上故意或过失地出具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报告,尤其是现阶段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从事审计为主的传统业务,竞争比较激烈,风险比较高,会造成有些事务所不惜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争揽业务,为了保持适当利润,在执业过程中可能会减少一些程序而降低审计成本或是勾结被审计单位。

这也是造成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难以清晰界定的又一主要原因。

1.3.5审计能力的局限性

张乃峰在分析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时,认为:

由于现代审计自身能力及制度安排等原因造成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混淆与界定不清。

在审计技术方面,传统审计基于企业规模小、业务少而进行详细审计,现代企业规模逐步变大,业务复杂繁多,且公司普遍都建立起内部控制制度以防弊查错,现代审计是以测试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象审计。

内部控制可能因企业相关人员上下串通、内外勾结,导致内部牵制机制失效;

抽样技术有其科学基础,但样本数量不等于总体数量,样本特征与总体特征可能存在偏差造成审计意见的不当。

在审计人员方面,注册会计师要不断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人员、业务,以及层出不穷、精心设计、不断创新的舞弊和操作手段;

在审计过程中,要随时运用专业判断,保持高度职业怀疑态度。

这一过程没有清晰的衡量标准难免会出现失误与差错,也就造成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模糊。

审计过程中也要严格控制审计成本与审计时间。

基于成本效益原则也就决定了审计范围、审计人员的安排,这将会影响到审计质量。

审计时间的限制也是一大影响因素,财务报表必须及时提供决定审计报告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出具,时间紧迫涉及审计程序的安排。

1.3.6各方认识理解上的分析

总结张乃峰、郑明亮、张玉平等人的观点:

学术界、企业界、注册会计师大多都不愿意承担责任,处于自身职业或利益有意无意地相互推卸责任,很好的诠释了责任是一把“双刃剑”。

而且对于这二者责任,企业、会计执业界(注册会计师职业界)和法律界三方在理解上存在分歧。

首先是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歧。

会计界认为:

①审计之后的会计资料就是真实、合法、完整的;

②既然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已由被审计单位保证,那么还要审计干什么呢?

审计界认为: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合理保证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弊和合法公允。

其次是会计执业界(注册会计师职业界)的分歧。

①职业界坚持“程序真实说”,认为在审计过程中,只要严格遵守了审计准则,即使审计报告失实,也不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界坚持“结果真实说”,认为审计报告只要与事实有出入,就属于虚假。

实际上,法律界相对于高度知识密集的现代审计来说,是非专业人士,他们的认识比较直观,不论审计报告失真的原因是什么,对于他们都没有意义,他们并不关注,也没有能力关注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的过程,往往以结果为判断标准。

在此情况下,作为部门规章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权威性受到了质疑。

②审计责任的局限性多为法律界所诟病,法律界的理由是:

审计的局限大多是主观原因造成的,不具有客观性,是可以消除的,是审计界试图推卸责任的借口;

审计界认为,审计局限是实际存在的,是现阶段的审计理论和实务无法消除和回避的,强调“合理保证”,而非“绝对保证”。

1.3.7法律上的不完善

阅读了大量的文献,总结王卉、张玉平等人的观点:

造成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混同的又一主要原因在于法律的不完善。

首先,会计准则对许多交易及事项采用可选择的会计方法,这种选择性以及准则外业务的会计处理,是诱发会计与审计责任不清的动因。

会计准则具有不确定性。

其次,我国现行准则中,对审计人员责任对象无明确规定,也没有相关的法律对企业管理当局的会计责任对象明文规定。

最后是职业判断无明确依据,审计过程经常运用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在区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时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2合并财务报表的研究

2.1理论的产生

合并财务报表的使用最早出现于美国。

在19世纪末,由于美国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了美国企业的资产大重组,产生了美国企业第一次并购浪潮,其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诞生了一些左右美国经济的巨型公司,从而孕育了合并财务报表的产生与运用。

1901年在新泽西州成立的美国钢铁公司编制的合并报表,则正式确立了合并报表的模式,使合并报表在美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合并浪潮不是由个别独立的公司所进行的,而是涉及到许多集团公司,它影响了整个商业和产业活动。

而在英国,合并财务报表和控股公司出现得比美国迟,合并财务报表最早出现于1910年,控股公司则直至第二次合并浪潮时才成为公司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

1929年英国对《公司法》进行全面修订时,并未将合并报表列为正式的法律条文。

尽管伦敦证券交易所在1939年规定发行新股必须披露合并报表,但合并报表仍未普及。

直到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正式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集团报表(通常要求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合并报表第一次以立法形式出现在英国。

此后,前会计准则委员会(ASC)在1985年4月发布的第23号标准会计实务公告(SSAP23)《购买合并和兼并的会计》,以及1985年、1989年公司法和1992年7月由会计准则理事会(ASB)公布的第2号财务报告准则《对子公司的会计处理》,共同规范了合并会计报表的要求。

合并财务报表在欧洲大陆的起步更晚,西德是在1965年,法国直至1985年才出现。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欧盟第七号指令的贯彻实施,欧洲大陆国家的合并报表才比较普遍发展和应用。

日本于1976年颁布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

而在其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