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趣味动手实验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3546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3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趣味动手实验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趣味动手实验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趣味动手实验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趣味动手实验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趣味动手实验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趣味动手实验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生物趣味动手实验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趣味动手实验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趣味动手实验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前言

高中生物课的内容比较抽象,有些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理解有困难,而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学生不够重视,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将知识点很好的链接起来,我想到了重视课外知识的拓展。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科学,学生是很有兴趣的,但鉴于课本中实验的趣味性低,让学生的兴趣大打折扣,学习的热情不高,所以利用生物课外实验对课堂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在实践中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通过这些课外实践,既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热爱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尚情操,同时使他们对生物这么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书以高中生物有趣动手实验为课题,包括了动手制作和生活中的科学动手两大块的内容,让学生走近比较浅显易懂易操作的科学,如叶脉书签制作,腊叶标本制作,琥珀制作,还有苹果上长照片,蛋壳生根,花儿流血等等。

这些趣味无穷的实验都将在本课题中得到展示,带同学们进入多彩的生物世界。

所有这些实验操作简单,工具和材料在我们身边,不用费心去搜寻。

让同学们在动手实验中玩得开心,体会到动手动脑的乐趣,而且恩能够学习到蕴涵的科学道理和自然规律,开拓同学们的视野,启发同学们非凡的智慧,培养同学们探索自然规律的习惯。

综上所述,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趣味教学可活跃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拓展学生视野。

它寓教于乐,让课堂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在趣味中教,学生在趣味中学!

一、标本制作

1.1植物标本……………………………………………………………………1

1.1.1叶脉书签……………………………………………………………… 

2

1.1.2腊叶标本……………………………………………………………… 

3

1.2动物标本……………………………………………………………………4

1.2.1琥珀制作……………………………………………………………… 

5

1.2.2骨骼标本……………………………………………………………… 

7

二、游戏制作

2.1橘子火花……………………………………………………………………9

2.2牙齿杀手………………………………………………………………… 

10

2.3清洁力比赛……………………………………………………………… 

11

2.4温室效应…………………………………………………………………12

2.5树叶流汗…………………………………………………………………13

植物标本制作

目前通用的植物标本制作方法有干制和浸制两大类:

1.植物标本的干制对含水量较少,易于干燥,干燥后又不易变形的植物材料可采用真空干燥、冰冻干燥、微波干燥、硅胶干燥和吸水纸压制等物理方法进行强制性脱水。

也可以首先进行必要的化学处理,然后再进行脱水干制。

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干标本的制作方法可分为以下3种:

①腊叶标本制作。

备齐足量的吸水纸(多用表芯纸代替),纸的规格以28×

42厘米为宜,将纸铺在特制的植物标本夹上,洗净后的标本要放到表芯纸上,用镊子在纸上进行姿态纠正,然后盖上一份表芯纸,纸上再放置标本,标本上再覆盖表芯纸,这样一层层叠起来夹到标本夹里,用绳子将标本夹勒紧或在标本夹上压一重物,以便表芯纸更快地吸干植物体中的水份。

其间要及时换纸,最初每天换1~2次,而后可隔2~3天换一次(换下的纸要晒干,以备下次再用,一直换到标本干透为止)。

干透的标本要装贴到台纸上,台纸的大小一般为26×

36厘米,台纸的右下角应贴上标签,最后粘贴半透明的护盖纸。

②原色复膜标本制作。

先将绿色的枝叶和花朵分离,对绿叶和不同颜色的花朵采用不同的化学方法处理。

绿色枝叶的处理:

向浓度为50%的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铜制成醋酸铜的饱和溶液,取一份饱和溶液加4份水稀释,然后将植物材料放到稀释液中加热,使温度保持在75℃~85℃之间。

此时绿色枝叶逐渐变黄,要继续加热使其恢复成原来的绿色后,立即停止加热,然后将标本从溶液中取出,用清水洗净,放到表芯纸上,置于标本夹中加压,并要注意及时换纸。

也可将标本夹放入真空干燥箱中抽真空。

同时可加热到75℃左右。

各种花色的处理:

红色花可在2%的酒石酸溶液中浸10~20分钟;

紫色花可在2%的硫酸铝溶液中浸10~20分钟。

浸过的花朵从溶液中取出后要洗净、脱水。

脱水方法与枝叶相同。

干透的枝叶、花朵要及时装贴到台纸上,并在台纸的右下角贴上标签,最后送到护卡机里进行高温复膜。

③原色立体标本制作。

取带有花的植物枝叶装入容器里,用粒度为20~50目的硅胶颗粒将其全部埋没,约10天左右标本干透,即可从硅胶中取出,立即密封到盛有少量干燥剂的标本瓶中长期保存,也可将标本封铸到无色透明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中保存,无论哪种保存方法都不能受日光曝晒。

2.植物标本的浸制对那些柔软多汁,不易干燥或干燥后易变形的植物材料,多采用浸泡的方法制作标本。

浸制过程包括固定和保存两个步骤,根据植物材料颜色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制作方法;

①绿色标本的制作。

将绿色植物材料洗净后浸在5%的硫酸铜溶液中,直到材料由绿色变为黄色再由黄色变为绿色为止。

此时可取出材料洗净,然后浸到5%的福尔马林液中保存。

②红色标本的制作。

某些红色的果实如番茄等洗净后要先浸在用4毫升福尔马林、3克硼酸和400毫升水配成的处理液中,约1~3天后果实即变成褐色,此时可取出果实向里面注射少量用20毫升10%的亚硫酸、10克硼酸和580毫升水配制而成的保存液,随后将果实长期浸泡在这种保存液中,逐渐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③紫色标本的制作。

紫色葡萄等果实洗净后要先在250毫升福尔马林、500毫升氯化钠饱和溶液再加4350毫升蒸馏水配制成的处理液中浸2~3个月,取出后洗净,放入1%~2%的福尔马林液中长期保存。

④白色标本的制作。

将白色的花与块根等洗净后放在1%~4%的亚硫酸溶液中,然后长时间置于日光下曝晒,直到标本晒漂成雪白色为止。

以上说的药品普通的化学试剂店一般都有的

叶脉书签

叶脉书签是选择叶形美丽的树叶,经化学方法处理后去掉叶肉部分,保留完整的叶脉,经染色后制成的一种书签。

制作方法:

1、选择叶片。

选择叶脉粗壮而密的树叶。

一般以常绿木本植物为好。

如桂花叶、石楠叶、木瓜叶、桉枝叶、茶树叶等。

在叶片充分成熟并开始老化的夏末或秋季选叶制作。

2、用碱液煮叶片。

碱液的配置:

按1升水计算,碳酸钠(大苏打)70克,氢氧化钠50克(以上两种药品化学品商店有售),也可用石灰水代替碱液,在搪瓷杯或沙锅内将配好的碱液煮沸后放入洗净的叶子适量,煮沸,并用筷子轻轻拨动叶子,防止叶片叠压,使其均匀受热。

煮沸5分钟左右,待叶子变黑后,捞取一片叶子,放入盛有清水的塑料盆中。

检查叶肉受腐蚀和易剥离情况,如易分离即可将叶片全部捞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塑料盆中,再逐片进行叶肉与叶脉的分离。

3、去掉叶肉。

将煮后的叶子放在手掌上或玻璃板上,用旧牙刷柄光滑处在叶面上轻轻擦试,受腐蚀的叶肉即可被擦掉,然后在水龙头下面冲洗,继续擦试,直到叶肉全部去掉。

4、漂白叶脉。

将刷洗净的叶脉放在漂白粉溶液中漂白后捞出,用清水冲冼后夹在旧书报纸中,吸干水分后取出,即可成为叶脉书签使用。

5、染色、绘图、写字。

用红、蓝墨水或其它染色剂染成你所喜爱的颜色,

腊叶标本

(1)压制

将采回的标本压入带有吸水纸的标本夹内,最初的两三天内要勤换纸(即每天应该换2~3次吸水纸,把换下来的吸水纸及时晒干)。

以后几天,每天换纸一次,经7~10d就可压干。

换纸的过程也是整理标本的过程。

初换纸时要用镊子将花、叶展平,并且整好叶序、叶基等的形态,同时根据需要,在每张标本上都要压一两片背面向上的叶片,以便观察叶背面的附属物。

切忌叶片重叠。

如叶片过多,可剪去少量多余的叶片,保留叶柄和叶基,用以表示叶序和叶基的形态。

如果花的数量多,也要压有反面朝上的花。

一些肉质植物,在压制期间可长期不死,甚至在标本夹内继续生长。

对于这样的标本,应先用开水浸烫一下,再做标本,但不要烫它们的花。

有些裸子植物的标本也应浸烫一下,否则压制过程中容易落叶。

一些鳞茎、块茎、块根或球茎,可以先用开水烫一下,再纵切半个进行压制。

(2)上台纸

压制好的标本应及时上台纸。

台纸是一种厚的自纸,常用较好的白板纸,通常将白板纸裁成8开,约长38cm、宽27cm。

标本上台纸时,先将标本在台纸上摆好位置(注意在右下角留空,以便贴标签),然后用小尖刀在标本适当位置的台纸处切出数对纵向刀口,把宽约2cm的白纸条从切口处穿人,再用手从背面拉紧,将纸粘贴于背后,用以固定标本。

待鉴定后加贴标签。

动物标本制作

标本是再现死亡动物形象的一门工艺,标本一词的英文来源于古希腊语,意为"

运动着的皮张"

,实际上就是利用工艺将死去动物的皮毛、羽毛和头骨进行加工处理后,安放在人造的身体模型上面,重塑它们活着时的形态,既让它们栩栩如生,同时又能永久保存。

现代标本制作术是一门将艺术、木雕、化工和模具铸造等不同学科和技术融合在一起的精微工艺。

标本制作术发展简史

几千年前人类第一次捕获到野兽作食物时,他们发现兽皮可以用来遮衣蔽体、挡风御寒,当他们在狩猎前举行宗教仪式时,把兽皮披在用石头和泥巴堆成的动物形象上用于祭祀,这可能就是最早的动物标本雏形。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保存皮张的技术得到改进,对皮张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兽皮剥制加工者已成为当时部落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

随着对皮张质量要求的提高,皮张的处理工艺也越来越精细,18世纪时几乎每个小镇都有熟制毛皮的作坊。

到了19世纪,猎手们开始把兽皮拿到家具装饰店去加工,在店里,工匠们先把兽皮缝起来,再把毯子、棉花等填充物塞进去,现代标本制作术正是从这种"

填充式"

标本演化而来的。

填充式标本由于工艺所限,制作出的标本大都似是而非,面目狰狞,给标本制作业带来很坏的影响。

直到今天标本制作师们一提起填充式标本,仍然心有余悸,怕影响他们的名声。

我国目前的大多数标本制作仍停留在"

阶段。

进入二十世纪,在一些标本制作艺术大师的带领下,标本制作术有了质的飞跃,他们塑造出了具有准确动物解剖学形象的各种动物模具,能清晰地勾勒出动物的肌肉与筋脉,把死动物变成了活艺术;

把普通狩猎者的业余爱好,变成了大众时尚和高雅艺术。

现代标本制作已成为一门综合艺术,包含了木工、模型、铸造鞣制、化工等,同时还要求制作者有艺术才能,如绘画、雕刻、色彩等。

比如,制作一个鹿头标本,除了角和皮是自然的,其他部分均可人造,眼睛是玻璃的,眼帘是用粘土雕刻而成,鼻子和嘴的组织用环氧树脂或蜂蜡制成.假体用聚胺脂泡沫制作.也有的艺术家完全不用动物身上的任何部分制作标本.目前,标本已广泛用于博物馆、教育机构、商业、餐厅、家庭。

标本制作其实并不神秘,从十八世纪初,欧洲基本上每个小镇都有毛皮作坊,就有狩猎者将他们的猎物拿到作坊希望复原成活的状态,那时作坊只是剥下皮,简单处理,然后里面塞入稻草、棉花,缝合,做出来的标本面目狰狞且有毒,让标本制作给人留下了恶劣的印象。

在20世纪早期,有carlE、Akeley、williamT、Horneday、colomanJonas和LeonPray等伟大的标本艺术家作为领导者,开始发展现代模型技术,它是用现代模型技术解决动物的每一个细节问题--记录下动物的每一块肌肉和动态--进行艺术的再造。

他们发明了一些新技术,让他们得以创造出不常见的生动形态,他们用实际动物的尺寸创作很多精彩的造型,将标本制作从粗糙的、狰狞的状态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琥珀标本制作

昆虫被松树流出的新鲜树脂包住后因某种原因埋入地下,经过千万年的演变,最后形成了琥珀。

要想得到一块真正的琥珀是很难的。

但是,自己动手做一块人造琥珀却不难。

一、工具与材料

酒精灯、三角架,烧杯,石棉网,玻璃棒。

特级白松香,酒精,白卡纸,小型鞘翅目昆虫。

二、活动过程:

1.用白卡纸折一个5厘米X3厘米X3厘米的纸盒。

 

2.在盒子内壁涂一层薄薄的凡士林或食用油。

把事先处理好的小型鞘翅目昆虫固定在盒子正中。

3.把松香放人烧杯中,再加上少量酒精(10份松香加1份酒精)。

放在酒精灯上慢慢加热,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直到松香熔化。

待烧杯中酒精蒸发完后,取下烧杯稍稍冷却 

4.把松香慢慢地浇人事先放好昆虫的纸盒内,以免生气泡。

浇制最好一次性完成,以免产生层次交界的痕迹。

5.当松香凝结变硬后,小心去掉纸盒,用快刀削去标本四周的多余松香。

这时,琥珀标本仅上面一个面是光滑透明的,其他五个面均呈粗糙半透明状。

6.用手指蘸少许酒精快速地把五个面分别摩擦到透明为止。

三、说明与延伸:

1.松香包埋标本在夏季应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因为松香的熔点较低,室温超过35℃时容易变形。

2.除了可用松香制“人造琥珀”标本外,还可用脲醛树脂进行包埋,做成各种姿态和形状的包埋标本。

经过修整后,可作为工艺品收藏。

但是,脲醛树脂是甲醛与尿素经化学反应后形成的,制作时应特别小心。

骨骼标本制作

1条件

(1)制作时间:

每年的5~9月最佳。

如果温度和湿度适宜,全年均可;

(2)适宜温度:

10~25℃;

(3)适宜湿度:

空气湿度50%~80%,玻璃缸内环境湿度保持在80%以上

2材料准备

(1)采集青蛙(或蟾蜍);

(2)招引鼠妇(也称潮虫,无脊椎动物门,甲壳纲,鼠妇科。

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杂食性动物),饲养起来,备用;

(3)用具:

玻璃缸、沙土、碎布条;

(4)药品:

0.5%氢氧化钠(或汽油、乙醚)、0.5%~1%过氧化氢(或1%~3%漂白粉水溶液)、透明漆(或白胶)。

3制作方法

(1)处死青蛙:

用探针彻底破坏青蛙(蟾蜍)脑和脊髓,随即按自然蹲坐姿态整好型,再放置4h左右。

(2)鼠妇啃食:

把整好型的青蛙(蟾蜍)放在盛有湿沙土的玻璃缸内,在其上放些湿的碎布条,向玻璃缸内投入100只左右的鼠妇成虫或幼虫,让鼠妇自然啃食青蛙(蟾蜍)的皮肤、内脏、肌肉大约10~12天。

在此期间注意让碎布条和沙土保持湿润。

10天后开始注意观察,如皮肤、内脏、肌肉已被鼠妇啃食干净即可。

(3)整理标本:

除去青蛙(蟾蜍)骨骼上剩余的肌腱等。

(4)脱脂、透明、涮漆、装架、贴签(按常规操作)。

4注意事项

(1)用玻璃缸便于给鼠妇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利于保湿,防止鼠妇爬出。

(2)整型后应放置一段时间,让青蛙冷却,使已经整好的型态保持固定

(3)处死青蛙时勿用麻醉剂,以免毒死鼠妇。

(4)用新鲜的青蛙(蟾蜍)材料易被鼠妇啃食,而且啃食时间短。

游戏中的生物科学

这里呈现了无穷的游戏,带给同学们的是神奇的科学世界。

从生物的角度引导青少年朋友用自己的双手化平凡为神奇,亲手揭开自然科学的神秘面纱,探索自然世界中的奥秘。

所有这些小游戏操作起来都非常简单,游戏中所用到的工具和材料就在我们的身边,不用费心思去搜寻。

不过,这些看起来简单易行,妙趣横生的小游戏可都蕴涵着不简单的科学道理和自然规律,不但可以让同学们在游戏中玩得开心,真正体会到动手动脑的乐趣,而且能开拓同学们的视野,启发同学们非凡的智慧,真正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探索自然规律的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同学们在操作游戏时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

此外,为了让同学们更加准确操作游戏,认识并掌握科学原理,让同学们能在游戏中尽情体验一场全方位的游戏盛会。

美丽的橘子火花

这个小实验极其简单,只需要橘子皮、蜡烛及打火机就可以了。

先剥了一个橘子,留下橘子皮待用。

用打火机点燃蜡烛,关掉屋子里面的灯。

再用双手拧橘子皮,然后将橘子皮靠近蜡烛火焰。

不一会就听到劈劈啪啪的声音,橘子皮上还冒出了火花。

实验做完了,屋子里还飘着一股橘子皮独有的味道,挺好闻的。

原理:

橘子皮中含有丰富的植物油,这种植物油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当橘子皮靠近蜡烛火焰时,挥发油就会猛烈燃烧,发为爆裂声,并且迸发出火花来。

牙齿杀手:

拿一面小镜子、张开嘴,照照你的牙齿,上面有没有蛀洞?

如果有的话,你知道你的牙齿为什么会被损坏吗?

1)工具百宝箱:

一颗动物的牙齿、一杯可乐;

2)游戏DIY:

把牙齿放在可乐里浸泡;

1个星期以后,将牙齿从可乐中捞出来。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牙齿已经开始腐蚀了;

3)高糖和高碳酸饮料会影响牙齿的健康。

在这个游戏中,可乐中的糖和酸会和牙齿坚硬的珐琅质和表面的保护层发生反应,最终将把牙齿腐蚀掉。

清洁力比赛:

如果没有洗衣粉的帮忙,人们洗衣服会很辛苦。

你知道洗衣粉是如何将衣服洗干净的吗?

洗衣粉、4根白色的绳子、水、一把汤匙、两个玻璃杯;

在一个玻璃杯里加入洗衣粉,然后加入适量的水,用汤匙搅拌均匀;

在另一个玻璃杯中装上清水。

两把准备好的细绳子各放两条到两个玻璃杯中;

结果,你会发现在装清水的杯子里,绳子会浮在水面上。

而在有洗衣粉的杯子里,绳子却很快沉到了杯底;

3)游戏中的科学:

洗衣粉由许多分子组成,这些分子的一端很容易和水混合,被称为“亲水端”;

另一端很容易和油混合,被称为“亲油端”。

它们与油污相遇后,亲油端紧紧抓住油污,亲水端则从外面把油污围住,从而很快浸湿、浸湿衣服,衣服也容易被洗净。

温室效应:

你知道温室效应是怎么一回事吗?

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一个透明塑料袋、两支温度计;

把一支温度计放进透明塑料袋时,封好塑料袋,放在有阳光的窗台上;

10分钟后,可以发现塑料袋里温度计的温度比另一支高出几度;

阳光可以轻易地透过塑料袋,然而一旦进到袋里,阳光就会转化为热能,就不会轻易出来了。

因此,塑料袋里的温度比外面的温度要高。

阳光也可以同样的方式穿透地球的大气层,当阳光转化成热辐射时,就无法再轻易散发出去了。

它被地球表面吸收,使得地球像温室一样,温度上升。

有些科学家认为,油和煤等工业燃料所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会增加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会吸收热辐射,因而把阳光辐射回地球,而不是让它们散到太空。

这样就使得地球温度越来越高,可能就会改变整个气候形态。

树叶也“流汗”:

树叶竟然也会“流汗”,不信你就试试!

一根新鲜的植物枝条、橡皮泥、两个透明的空玻璃瓶、一根钉子、一张纸巾;

根据玻璃瓶瓶口的大小把橡皮泥捏成一个瓶塞的形状;

在其中一个玻璃瓶中加水(水位到瓶颈即可),用橡皮泥瓶塞塞住瓶口,让“瓶塞”的一部分露在瓶子外面,然后用钉子在橡皮泥瓶塞上戳一个洞;

把新鲜的植物枝条插进“瓶塞”上的洞里,让枝条下面的茎泡在水中,再把另一个瓶子倒扣在第一个玻璃瓶上,罩住枝条上面的枝叶;

大约1小时,你就可以观察到倒扣着的玻璃瓶的瓶壁内侧出现了一颗颗的小水珠;

游戏中的科学:

在游戏中,虽然植物叶片被倒扣着的玻璃瓶罩住了,但是叶片仍然是在进行蒸腾作用,仍然在向外散放水分,这些水分以水蒸气的形态存在于瓶子里面,遇到温度较低的瓶壁发生液化,就会在瓶壁上面凝结成小水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