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装施工记录DOC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3156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梯安装施工记录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电梯安装施工记录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电梯安装施工记录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电梯安装施工记录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电梯安装施工记录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梯安装施工记录DOCWord文件下载.docx

《电梯安装施工记录DOC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安装施工记录DOCWord文件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梯安装施工记录DOCWord文件下载.docx

电梯主要使用功能测试记录

17

隐蔽工程质量记录

18

设计(技术)变更洽商记录

1、开箱缺件记录

年月日

品名规格

箱号

件号

应发数量

缺少

破损

其他

备注

建设单位代表:

厂家代表:

施工单位代表:

2、土建验收确认记录

工程名称

安装地点

安装合同号

梯号

土建单位

项目负责人

监理单位

监理代表

执行标准

1、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310

2、机房井道布置图

验收确认项目

验收确认结果

机房内部(如有)、井道土建(钢架)结构及布置

主电源开关设置

底坑下有容人空间时需建的实心桩墩

所有层门预留孔必须设符合要求的安全保护围封

相邻两层门地坎间距大于llm时其间必须设井道安全门

进入机房的通道应畅通、安全

机房内永久照明设置

机房地面高差>

0.5m时应设台阶(或梯子)和防护栏

进入机房起电源零线和接地线应始终分开

井道尺寸偏差

同一井道装2台及以上电梯的安全隔障设置

底坑平整、无渗漏;

有进入底坑的永久方便安全装置

验收确认结论:

参加验收确认单位

工程土建单位

工程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

电梯安装单位:

项目负责人:

监理代表:

3、安装样板架放线记录

放线日期

单位

mm

样板放线示意图:

(对重后置)

A—轿厢宽;

B—轿厢深;

C—对重导轨架距离;

D—轿厢架中心线至对重中心线的距离;

E—轿厢架中心线至轿底后沿;

F—开门宽度;

G—轿厢导轨架距离;

H—轿厢与对重偏心距离

1—铅垂线;

2—对重中心线;

3—轿厢架中心线;

4连接铁钉

(对重侧置)

符号

部位名称

放线尺寸

A

轿厢宽度

D

轿厢中心与对重中心

轿厢导轨间距

G

轿厢导轨支架距离

对重导轨间距

C

对重导轨支架距离

F

门口净宽

门口工作线与轿厢中心

上样板对角线

下样板对角线

放线人

施工员

验收人

4、轿厢导轨安装质量记录

左导轨

支架

最大垂直间距

水平度

顶面间距误差

铅垂度

接头

B

修光

台阶

局部缝隙

右导轨

标准

≯2500

≯1.5%

0~+2

每5m≯0.6

≥300

≯0.05

≯0.5

检查结论:

自检

班组长

日期

注:

以人站在候梯厅,面对层门判别轿厢导轨的左右。

A为顶面、B为侧面。

单位:

5、对重导轨安装质量记录

0~+3

每5m≯1.0

≯0.15

≯1.0

以人站在轿顶,面对对重判别对重导轨的左右。

6、曳引机安装质量记录

曳引机型号

曳引机编号

部件名称

检查项目

要求

检查结果

承重梁

埋设

埋入墙深度

超过墙厚中心20mm,且≮75mm。

相互水平度

平行误差≯1mm,以梁中心为准≯3mm。

钢绳孔

每边间隙、

圈框高度

绳不碰擦孔边,间隙尽可能小。

四周圈框高度≥50mm

曳引机

底座

固定

双螺母锁紧(螺母应在上面)

不设减振垫时,≯2‰

减振

胶垫位置、数量及压实,防跳螺栓、顶压板

曳引轮

位置垂直

前后方向≯±

2mm,左右方向≯±

lm

导向轮

复绕轮

3mm,左右方向≯±

1mm

曳引轮、导向轮(复绕轮)

垂直度

空载或满载时均≯2mm

平行度

≯±

曳引轮、飞轮

限速器轮

色标

轮缘外侧面应为黄色

电动机或

飞轮上

运行方向

标志

上应有与轿厢升降方向相对应的标志

油标、油位

密封

曳引机的油杯、油标齐全,油位清晰适中,除蜗杆伸出处外均不得漏油

电动机

风机

工作

工作正常

曳引绳上

平层标记

划出轿厢在各层的平层标记,并将其识别图表挂在易观察的墙上

制动器

销轴、销钉

档圈齐全,闸瓦、制动轮工作面清洁

动作灵活

可靠

闸瓦紧密贴合在制动轮工作面上

松闸时

同步离开,其四周间隙平均值两侧各≯0.7mm

线圈铁芯

吸合不撞击,其间隙、弹簧压力符合产品要求

松闸扳手

漆成红色,挂在易接近的墙上

7、对重装置安装质量记录

对重装置

与轿厢最小距离

≮50mm

对重块

可靠固定

固定式

导靴

与导轨顶面

间隙之和

2.5±

1.5mm

上左

上右

下左

下右

弹性导靴

伸缩范围

≯4mm

滚轮导靴

压力

压力均匀、不歪斜中心一致

上下导靴

在同一直线上

不歪斜偏扭

对重

反绳轮

挡绳装置

齐全可靠

防护装置、润滑

下撞板

底部距地500mm,顶距地1700mm

井道防护隔障

对重隔障

应采用刚性隔障保护,该隔障从底坑地面上不大于0.30m处,向上延伸到离底坑地面至少2.5m的高度,宽度足够。

装有多台电梯的井道隔障

隔障应当至少从轿厢、对重(或平衡重)行程的最低点延伸到最低层站楼面以上2.50m高度,宽度足够。

如轿厢顶部边缘和相邻电梯的运动部件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0.5m,隔障应当贯穿整个井道。

8、轿厢安装质量记录

轿厢底盘

≯2/1000

四边

轿架立柱

≯1.5mm

左:

右:

开关碰铁

≯1/1000,≯3mm

正:

侧:

门刀

门侧轿壁

≯1/1000

轿门

中分门缝间隙

≯1.0mm

上:

下:

对中心

轿顶

侧面与梁间隙

差值均≮1.0mm

防护、挡绳、润滑

斜拉杆

双螺母锁紧

轿底

活轿底

定位螺栓

满载间隙1~2mm

均匀、中心一致不歪斜

安全钳楔块

与导轨侧面间隙

2~3mm

相互差值≯0.5mm

安全钳口

与导轨顶面间隙

≮3mm

护脚板

垂直高度

≮750mm

轿顶护栏

护栏组成

100mm护脚板、中间栏杆、扶手、警示标识

扶手高度

≮0.70m(≤0.85m时)

≮1.10m(>

0.85m时)

距轿顶边缘距离

护栏固定

最大为0.15m之内,

固定可靠

以人站在候梯厅,面对层门判别立柱的左右。

9、层门安装质量记录

层/站/门

开门方式

开门宽度

门扇数

型式试验合格证书号

有效期

层站

门口水平

位置偏差

啮合长度

电气联锁

活动、固定锁钩

对中心线状况

自闭

功能

紧急开

锁装置

层门地坎

1、层门活动锁钩、固定锁钩的中心线应重合,如有偏离则≯3mm。

2、啮合长度的左右以层门数多的一侧规定为左。

3、电气联锁的主副以主门电气锁规定为主,副电气联锁为副。

10、井道机械设备安装质量记录

限速器

铭牌

铭牌完好;

制造厂名、整定速度,型式试验标志、试验单位内容齐全且与资料相符。

铅封

封记完好无损,标明安全钳动作相应方向

可接近性

完全可接近;

若在井道内应能从井道外接近或可远程操作;

安装位置

安装位置正确,运转平稳,润滑良好

底座牢固,当与安全钳联动时无颤动

钢丝绳

运行情况

正常运行时不触及夹绳钳

距导轨两个方向差

与导轨顶面≯10mm

与导轨侧面≯10mm

绳端固定

绳卡数、间距、压板方向等符合工艺规定

限速器张紧装置

底部距底坑

地面(mm)

轿厢

0.25~1m/s

1.5~1.75m/s

2~3m/s

400±

50

550±

750±

补偿装置

端部固定

固定可靠、螺母锁紧、销钉齐全,有二次保护

防干涉

不得与井道内任何部件碰擦,并有消音措施

距地距离

在任何时候,补偿装置距底坑地面≮100mm

张紧装置

防跳装置

工作正常,电气装置动作可靠。

缓冲器

标明制造厂名称、型号、规格参数及型式试验机构标识,且铭牌内容与资料应当相符;

缓冲器应当固定可靠

偏差

撞板与缓冲器的中心偏差≯20mm,同基础两缓冲器顶与轿底距离差≯2mm。

液位

复位开关

耗能型缓冲器液位应当正确;

验证柱塞复位的电气安全装置工作可靠。

缓冲器距

大于极限开关动作距离且满足轿顶或底坑空间尺寸要求。

永久标识

对重缓冲器附近应设永久性明显标识,标明最大允许对重缓冲器距离。

11、悬挂装置安装质量记录

悬挂装置种类

□钢丝绳□其他悬挂装置

钢丝绳安装质量记录

项目

结果

制造标准

应符合GB8903电梯用钢丝绳的规定

外形

无打结、死弯、扭曲、断丝、松股、锈蚀等,洁净。

内应力

已自然悬挂消除内应力

绳头联接

工艺方法

巴氏合金应一次与锥套浇注饱满,绳股弯曲、外露长度应符合安装工艺要求

锥套联接应符合安装工艺要求

其他工艺方法应符合相应的要求

固定器件

螺母锁紧、弹簧、销钉开口、防扭钢绳完好齐全

安全可靠

张力

弹簧压缩

各钢丝绳的弹簧压缩量应基本一致。

各绳张力平均值偏差不大于5%

其他悬挂装置安装质量记录

悬挂装置

按设计规定

端部联接

均匀

12、电气装置安装质量记录(1/3)

检查内容及规范樯标准要求

电梯主

开关

数量为每台电梯单独装设主开关

位置应当易于接近和操作

具有稳定的断开和闭合位置,并且在断开位置时应能用挂锁或其他等效装置锁住

容量应具有切断电梯正常使用情况下最大电流的能力

接线不应切断与照明/通风,插座及报警电路有关的电源

同机房各台电梯的主开关应有明显易于识别的标识

无机

房电梯主开关还应满足

主开关应当安装在控制柜内,如果控制柜安装在井道内,主开关应当设置在紧急操作屏上。

如从控制柜处不易直接操作主开关,则该控制柜应设置能分断主电源的断路器。

在驱动主机附近1m之内,应设易接近的主开关或符合要求的停止装置,且能方便操作。

机房照明及插座

应设置永久性电气照明,在靠近入口(或多个入口)处适当位置应控制机房照明开关,地面照度≮200lx。

应至少设置一个2P+PE型电源插座;

应在主开关旁设井道照明、轿厢照明和插座电路电源的开关

轿厢电源

电源由非经主电源开关进线侧获得

通风电路

应装设照明装置,或设置安全电压的电源插座

轿顶照明及插座

轿顶检修220V电源插座(2P+PE型)应设明显标志

电源宜由机房照明回路获得,在机房入口处,设置保护开关

接地保护

从进机房起,保护线与工作零线始终分开,保护线采用黄绿双色绝缘导线。

TN-S系统应保护接地,TN-C系统应保护接零。

所有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应可靠接地或接零

保护干线的截面积不得小于电源相线的1/2,支线采用裸铜线时不得小于4mm2,绝缘导线不得小于1.5mm2

各接地保护端应易识别,不得串联接地

电梯轿厢可利用随行电缆的钢芯或不少于2根芯线接地

控制柜

位置应易观察主机运行,固定可靠,基础高出地面50~100mm。

垂直度偏差≯1.5/1000

正面距门窗、维修侧距离≮600mm、距机械设备≮500mm。

同机房各控制柜应标明显易于识别的标识

12、电气装置安装质量记录(2/3)

线路敷设

各台电梯的供电线应单独敷设或采取隔离措施

机房、井道内应使用金属电线管槽,严禁使用可燃性的管槽。

电线管槽

与轿厢、钢丝绳的距离:

机房内≮50mm、井道内≮20mm。

管槽敷设应横平竖直

均应可靠接地或接零,但线槽、软管不得作保护线使用。

轿厢顶部电线应敷设在被固定的金属电线管、槽内。

电线槽

在机房地面敷设时,其壁厚≮1.5mm。

安装牢固,每根线槽不应少于2点固定。

接口严密、槽盖齐全平整,便于开启。

出线口无毛刺,位置正确。

电线管

应用卡子固定,间距符合工艺要求。

与线槽、箱盒连接时,固定应可靠、管口应光滑并装设护口。

暗敷设时,保护层厚度≮15mm。

金属软管

用于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分支线路,长度≯2m。

不得损伤和松散,与箱、盒设备连接处应使用专用接头。

安装平直,固定间距≯1m,端头固定距离≯0.1m。

弯曲半径≮金属软管外径的4倍。

接线箱、盒

安装位置正确、平整,盖板及固定螺丝齐全、固定牢固。

召唤盒

显示盒

盒体安装位置平整、固定牢固,盒口不应突出装饰墙面。

盒体面板安装后与墙面贴实,不得存在明显变形和歪斜。

召唤盒底边距地1.2~1.4m,盒边距层门边0.2~0.3m。

并联电梯的共用召唤盒装在两梯中间位置

并列电梯各召唤盒的高度偏差≯2mm

各召唤盒距层门边距离偏差≯10mm

相对布置的电梯各召唤盒的高度偏差≯5mm

消防开关

设在基站召唤盒的上方,其底边距地面高度为1.6~1.7m

12、电气装置安装质量记录(3/3)

导线敷设

应使用额定电压不低于500V的铜芯绝缘导线

动力线和控制线应隔离敷设,抗干扰线路按产品要求,电线管、槽内无积水、污垢。

出入电线管、槽的电线应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