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卷 人民版必修2考试专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3115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卷 人民版必修2考试专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卷 人民版必修2考试专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卷 人民版必修2考试专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卷 人民版必修2考试专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卷 人民版必修2考试专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卷 人民版必修2考试专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卷 人民版必修2考试专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卷 人民版必修2考试专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卷 人民版必修2考试专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①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②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之间的矛盾 ③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④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八大明确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④正确,故选D。

5.(2018·

浙江押题卷)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漫画,材料信息反映了(  )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A.我国农业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B.我国当时处于“大跃进”运动时期,浮夸风现象严重

C.我国当时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解析 从漫画中的“大麦穗”“大玉米”需要用火车来运送得出,这应该是“大跃进”运动时期,浮夸风造成的现象,而非我国农业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据此可知A错误,B符合题意。

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50年代”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是指1966~1976年这一时间范围可知,C错误。

D项从漫画中无法得出,故排除。

6.(2017·

普陀学考仿真测评)在新中国的某个时期,农村出现了“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现象。

该现象出现是由于(  )

A.进行土地改革运动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掀起“大跃进”高潮D.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领导和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变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故A项错误;

1958年,全国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

1958年,掀起“大跃进”高潮,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

农业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项错误。

7.(2018·

浙江课改联盟学考评估)某学生搜集了以下相关资料: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召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你认为他整理的主题是(  )

A.政权巩固B.曲折探索

C.改革创新D.盛世华章

解析 从题目中涉及的内容来看,既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正确探索,如“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和中共八大召开,也包括重大的失误,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因此,他整理的主题是曲折探索。

8.下图是我国安徽凤阳县1975~1982年粮食产量变化图。

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是(  )

凤阳县粮食产量变化图

A.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力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安徽凤阳县1975~1982年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这得益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D项正确。

9.下列图片可以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图一      图二     图三

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

答案 A

解析 分析材料中的图片信息,可直接排除B、D两项。

三个时期的变革都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所有权没有变化。

从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故选A项。

10.(2018·

金华一中期末)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

以下是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踢得好,砸得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②“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 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D.④①②③

解析 ①“踢得好,砸得对,一村一个革委会”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

②“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

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的时间是21世纪;

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是改革开放初期的顺口溜。

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②①④③,选C项正确。

11.(2018·

浙江课改联盟学考评估)2016年9月在杭州举行G20峰会。

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的一个城市——杭州对外开放始于(  )

A.1978年左右B.1980年左右

C.1985年左右D.1990年左右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对外开放始于1985年。

12.(2017·

杭州期末)1990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

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

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

据此,中央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建立上海经济特区

B.设立上海为沿海开放城市

C.在上海设立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上海开放的具体表现为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故D项正确。

13.邓小平曾经九上《时代》周刊封面,其中1992年出现在封面上时,《时代》周刊这样介绍:

“……‘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D.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

解析 题干中关键信息“……‘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反映了1992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因此选B。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当时尚未完成,排除A;

C、D都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

14.(2018·

嘉兴期末)199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这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三万亿大关,比上年又增长百分之十四。

这一成就得益于(  )

①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②中共十四大相关决议的指导 ③现代企业制度的广泛建立 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中“1993年”“这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三万亿大关,比上年又增长百分之十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1993年11月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这些与题干中的“1993年”“得益于”不符,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15.(2018·

浙江十校联盟联考)如下图所示,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得出这一认识是在(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南方谈话”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

解析 中共十五大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承认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D项正确。

A、B、C三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16.(2018·

浙江押题卷)1912年9月8日《申报》称:

“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对此现象解读较为准确的是(  )

A.这一时期中国服饰中西合璧

B.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C.中国人的着装没有统一的标准

D.这一时期流行西装和汉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解析 题干中只提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并未涉及中西合璧和“着装混乱”据此排除A、C两项;

从题干中的“1912年”可知,这一时期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故B项符合题意。

从题干中的“西装东装,汉装满装”无法得出这一时期流行西装和汉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故D项错误。

17.下图分别展示了20世纪70到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政策因素是(  )

A.外来文化的影响B.服装业迅猛发展

C.改革开放的实施D.穿着品味的变化

解析 抓住设问中关键词“政策因素”和图片中我国流行服饰从单调到多彩的变化。

18.(2018·

衢州学考评估)社会各阶层的饮食和服饰绝不是无关紧要的,一时期的饮食、服饰能反映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思想等。

以下衣、食信息对应反映的经济状况或社会思想不正确的是(  )

A.长袍马褂——文明开放的社会心理

B.中山装——民主共和的政治追求

C.粮票——计划经济时期物质匮乏

D.购物卡——改革开放后商品丰富

解析 长袍马褂是传统中国的象征,不能体现文明开放的社会心理,故答案选A项。

其他选项呈现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

19.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换去娘娘的小脚鞋。

这一社会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时期B.中华民国初期

C.新中国成立初期D.改革开放时期

解析 这一社会现象是废除缠足。

鸦片战争时期还未废除缠足,故A项错误;

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等活动,故B项正确;

新中国成立初期已经废除缠足,不是“最早出现”,故C项错误;

改革开放时期妇女缠足早已经废除,故D项错误。

20.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

“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有所谓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

”这种现象反映了(  )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解析 题目反复强调女子参加各种活动,这与古代女子受到束缚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再结合“1913年”的时间界定,可以反映出辛亥革命后女子的地位得到提高,也反映出当时男女平等的趋势。

21.1919年6月,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女子沈佩贞致函国会,陈述了她与议员魏肇文的婚姻情况,对魏肇文登报毁婚表示不满,希望通过法庭解决家庭纠纷。

这件事在当时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

对材料理解比较全面的是(  )

A.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B.民主法治,深入人心

C.妇女解放,潮流涌动

D.社会观念,碰撞转型

解析 材料既反映了女子思想的解放,也可以看出旧的婚姻观习俗依然存在,故D项正确。

22.(2018·

杭州学军中学检测)如图所示为中国近代一则自行车广告,中有“同昌飞马牌女车,注册商标,谨防假冒。

乘脚踏车有益体育,女体育家宜提倡之。

电报(有线号码、无线号码)……电话(号码)……”等字样。

该广告反映出(  )

A.自行车已成国人的主要代步工具

B.自行车成为女性锻炼身体的首选

C.自行车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

D.19世纪末广告宣传方式日趋多样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自行车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并未体现出主要代步工具、锻炼身体的首选等方面的信息,所以选项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只是反映自行车广告而未体现出广告宣传方式的多样性,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C。

23.(2018·

温州适应性测试)1905年的一首歌谣中唱道:

“卢沟桥,汉口岸,消息流通流不断,快马如飞轻舟似叶,哪及火轮一寸铁,祝我帝国好好好,祝我铁路早早早,一时勤劳百世安,从今不歌行路难。

”这首歌谣反映了(  )

A.通信工具飞速发展带来的便捷

B.交通工具的进步加速了社会交流

C.卢汉铁路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

D.出行难的问题已经得到完全解决

解析 “快马如飞轻舟似叶,哪及火轮一寸铁”可知交通工具的进步加速了社会交流,故选B。

24.(2018·

浙江押题卷)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反映了(  )

A.中国近代通讯手段发生巨大变化

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C.西装传入推动中国服饰改革

D.社会风俗体现出中西合璧

解析 “别肠转如轮”把传统的意境与火车的车轮转动加以联系,“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表明了随着交通工具的近代化,近代交通工具开始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故B项正确。

25.1881年12月25日《申报》有诗云:

“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

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

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

”该诗赞颂的文明成果是(  )

A.电灯B.火车C.电报D.电影

解析 由诗中“从此千里争片刻”“声气相通快胜箭”“地角天涯连一线”等句可以推断,此种新事物是有线电报,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2018·

浙江押题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个工业秩序下,传统的家庭制度与传统社会都是无法立足的。

基于技术化、机械化的需要……一种“身份取向性”必然要转向“契约取向性”。

所以,(近代)中国家庭制度已日渐变质……大多数的老百姓已参与到“庞大的沟通网”中,人们对政治的传统的冷漠态度已渐减少,而不知不觉间被“政治化”了。

每一个分子都自觉到是国家的一员,而形成“国家的认同感”,从而“国家”的意识出现了,“民族主义”成为一庞大的政治动力。

——摘编自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

材料二 在想象之中,人们广泛地认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传统的家庭目标将让位于个人的自我实现、为社会服务以及把大型集体利益置于优先地位等观念。

不过,中国人发展了与此颇不相同的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概念。

……1949年以前,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是现代化的一个障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差不多30年之后,已经形成了领导避免使用行政高压来改变家庭结构,以便和群众相安共处的局面。

……准许家庭从事有益的私有生产并使之与集体发展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个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家族主义和地方主义的传统组织原则。

——摘编自王跃生《社会变革与当代农村婚姻家庭变动研究的回顾和思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家庭观念的主要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改造“传统的家庭结构”的主要经济措施。

1979年后中国对“家庭结构”的改造理念有何转变?

(4分)

答案 

(1)变化:

家族认同感减弱,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增强。

原因:

工业文明的冲击;

民族危机的加深;

政治运动的推动;

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西学东渐,思想解放不断深入。

(2)措施: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开展“大跃进”运动,建立人民公社。

转变:

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将家庭的自主性与集体利益相结合。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在理解“身份取向性”和“契约取向性”含义的基础上回答;

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回答。

(2)问,第一小问联系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前,强调“大型集体利益”,在经济措施上体现为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等;

第二小问联系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体现出“私有生产……与集体发展……相互依存”的理念进行作答。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

——《孝经》

材料二 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了剃发令,规定“京城内外限旬月,直隶各省地方,至部文到日亦限旬月,尽令剃发。

遵依者,为我国之民;

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

——蒋良骐《东华录》卷五

材料三 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

——张枬《论辫发原由》

材料四 60年光阴荏苒,中国女性的发式变化越来越丰富,从建国之初流行的长长、粗粗的系着红绳或者彩带的麻花辫,经过了齐耳短发的“刘胡兰头”……到如今兼容并包、变化多样、与世界时尚同步的各种美丽发型。

中国女性越变越美丽,发型成为女性打造自我魅力的重要的一环。

——《中国女性60年发型变迁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人从什么角度、又是怎样看待自己身体的?

(2分)

(2)据材料二、三,在辫子问题上有哪两种不同的认识?

有何相同之处?

(3)据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女性发型变化的趋势怎样?

说明促使这一变化的原因。

答案 

(1)人伦(亲缘、血缘)角度,爱惜自己的身体发肤就是孝。

(2)认识:

剃发留辫就是归顺清王朝;

剪辫就是支持排满革命。

相同:

将辫子问题政治化。

(3)由单调到丰富多彩,由从众到个性化,与世界时尚同步。

社会的开放,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自由,社会生活水平提高。

解析 第

(1)问,由“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可知,从人伦角度对身体发肤不敢损伤。

(2)问,注意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尽令剃发。

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得出两种认识。

第(3)问,把“中国女性的发式变化越来越丰富……”等信息具体化来回答发型变化的趋势,变化原因可联系时代变迁来考虑(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

面我代表信管1201班委进行工作总结。

  班级的基本建设情况在之前的风采展示和答辩中已有说明。

今天我们着重根据班内出现的一些问题讲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班级活动方面:

班级活动班委要积极参加,比如上学期开始的辩论赛,由于我和班长一直在忙关于团课的事以及其他事,并没有太关注,所以,整个辩论赛的从前期准备到真正比赛都是由班里的辩手独自完成的,所以最后成果不是很好。

  组织活动要计划周全。

比如开学话剧表演、还有元旦日租房活动,由于只计划了前半夜,而后半夜计划不是很周全,导致到零点以后大家没什么可玩的,基本上都是睡觉或是玩手机,这样很容易使大家对班级活动丧失信心与兴趣。

还有就是春游,正是由于一直没有周详的计划也没写好策划书,所以一直都没进行。

  学习方面:

要考虑到班里每个同学学习上不同需求和习惯,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以偏概全,认为比较适合一两个同学就一定会适合所有同学。

比如上学期高数课上占座,以为大家的积极性能提高,但实际不然,可能有些同学就是习惯坐在后面,这样效率才高,要是让他坐在第一排,反而影响学习。

还有组织集体晚自习,因为有些同学的高效的学习时间和习惯可能有差异,所以即便是统一自习了,效果可能也不是很理想。

基于这种现象,本学期实行了有弹性的自习,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上自习,既不耽误时间,又不影响效率。

  班委要带头营造良好的学风。

  班委工作:

懂得理解是前提,还要做到耐心沟通,真心付出,只有理解同学了,同学才能理解你,耐心沟通才能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而且要相信只要我们真心付出了,同学们就看在了眼里,一定会有回报的。

在一些班级活动中比如团日活动,一些同学不参加班级活动,团支书与同学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耐心沟通,同学们对于班级的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很多。

还有一点,就是班长支书一定要在获得荣誉时犒劳大家,这样大家不仅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也促进了同学们对班级活动的积极性。

  班委工作的开展要靠全体班委的努力,我们班将宿舍长也加入了班委,这样在开展活动时,班内就会有半数以上的同学支持,更利于开展工作

  出现问题,不让问题一直留着,而是去积极解决问题,这是信管1201一直坚持的原则.

  整个学年,获得12项集体荣誉,20项个人荣誉。

总体来说,班级建设工作开展的较为成功。

  进行班级工作总结时,突然回忆起入学时我们大家被选为临时负责人,导员给大家开的第一次回忆,那时大家做的自我介绍,大家所在的班级还没什么区别,如今,大家多了许多沉着,做的是班级介绍,而每个班也有了各不相同的风格。

这一年里,我们在探索中成长,在历练中坚强,在挫折中进步,或许这就是我们收获的。

  【篇二】班委学期总结范文  大学生活在我们指尖流过了四分之一。

从天南地北来的三十三个人所组合成的集体,也在一起度过了三百多个日子。

这段时间,有各种感情的调味料充实着,初始的新鲜,出游的新鲜,聚会的开心,球赛的热情,考试的紧张……我们一起分享。

  班上的同学是亲密的朋友。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他们都会让你感动不已。

我依然记得一次下大雨,我打电话到108寝室之后彭中中同学冒雨给我送伞;

不和同班同学住一起的汤丹在生日那天收到全班同学签名的生日卡片。

在最平凡的日子,让我最感动,感觉最亲切的,总是他们。

  我们班级的活动,同学们也是一直积极出谋划策和热心参加。

开学第一次团会和特团,因为大家都是新手,就算有学长的指导,我们仍然比较茫然。

此时周雨沁同学我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重阳敬老”的节目排练时期更是班级总动员,大家都是自发来一栋讨论哪些节目好,哪些节目合适;

文艺委员蒋曼在我们班女生资源少的情况下排出六人舞蹈;

而为了最后的大合唱《同一首歌》,全班同学更是一起集中练习了好几个晚上。

  今年的森林公园素质拓展和以读书为主体的团会,也是在团支书李玉杰的主持下,彭中中,李柏林,陈颢等同学积极筹办的。

这两次活动同学们的参加热情更高。

特别是平时比较喜欢安静的同学此刻站在大讲台上,风度翩翩,当谈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时,更是口若悬河。

在场的同学因此也享受了一次来自身边的文化大餐。

而素质拓展也让我们在学习紧张之余一起分享快乐与欢笑。

素质拓展时的一个游戏让我很欣慰。

游戏是这样的:

写下你心中的班级是怎样的。

几乎是所有的同学,都把这当作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温暖的家,一个避风的港湾。

 新员工入职,我们是需要为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