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一手资源网上很难找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2630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阻尼器一手资源网上很难找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阻尼器一手资源网上很难找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阻尼器一手资源网上很难找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阻尼器一手资源网上很难找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阻尼器一手资源网上很难找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阻尼器一手资源网上很难找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阻尼器一手资源网上很难找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阻尼器一手资源网上很难找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阻尼器一手资源网上很难找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保守地说,如果有3-5次这种满负荷的循环试验,阻尼器在地震中的表现应该是可以保证的。

因此,这种达到最大受力荷载的动力测试在一

定周期下的循环次数并不需太多。

美国土木工程协会HIETC中最多做过10次这样的循环,美国ASCE-7-05规范中要求作5次。

再多,对于普通抗震用阻尼器没有必要。

现在世界上生产的这种抗震阻尼器循环的次

数多了,也会因阻尼器过热而受不了破坏。

美国Enidine公司就在HITEC的10周循环试验中破坏了。

破产的法国Jarret阻尼器在三个动力循环后阻尼力就急速衰减达不到要求。

据我们所知,目前世界上要想让

阻尼器达到60次以上的产品只有美国泰勒公司设计生产的无摩擦金属密封阻尼器。

它是一种阻尼器内部

热量高度平衡的装置,价格昂贵[12]。

忽略了这一点就会产生错误。

我国2001年“建筑设计规范”中对阻尼器的测试要求“阻尼器在最大设计允许位移情况下往复循环60圈后消能器性能衰减量不应小于10%”。

这里没有说明循环振动的周期,是其含糊

不清之处。

新规范也应一并考虑。

美国ASCE-7-05抗震规范中对于该项最大地震荷载下的循环测试要求测试的频率按结构第一周期的倒数,

循环次数取为5次。

6.3风荷载循环试验

同是《行业标准》6.2.4.2阻尼器耐久测试中当以风振控制为主时的疲劳性能试验方法提出:

输入位移

风荷载疲劳循环测试,每次200次,累计10000次。

该项试验主要是检验阻尼器在连续循环试验中的散热能力和抗疲劳性能。

间断多了就失去试验的目的。

6.4频率相关测试

为了检测阻尼器在不同频率荷载的作用下的工作能力。

阻尼器要作不同频率下的最大阻尼力的动力试验。

《行业标准》6.2.4.3中规定加载频率分别为0.1Hz~2.5Hz中6个选项。

这是没有反映结构自身的动力

特性。

我们知道,结构无论在风振和地震中主要的振动周期应该是结构的基本周期T1。

阻尼器的振动也主要按基本周期振动。

国际规范中频率测试范围取在1/T1~2.5/T1,当然就科学多了。

况且,像《行业标准》的取值办法就很可能进入无法试验甚至无法生产的区域。

如:

云南昆明某重要建筑

工程,设计的阻尼器是1500kN,?

400mm,这样的参数,对一个大型隔震结构,是在合理的范围内。

是,如果我们按《行业标准》取2.5Hz的频率测试,其测试速度V应该是:

(2)

其中f为振动频率,A为振动幅值。

要知道,目前世界上最大能力的美国圣地亚哥大学动力测试设备也仅可达到1800mm/s[11],也足够用了。

这种测试要求出在我们的国标中不是太离谱了吗?

下面我们还介绍阻尼器最重要的三个关键测试。

《行业标准》中均未提到。

6.5基本性能测试

1/6

我们所生产的阻尼器是否真能符合设计要求并符合公式

(1)的计算结果,是我们生产出的阻尼器

每个都要验证的最重要的要求之一。

通常我们按设计要求的阻尼系数和速度指数绘出“速度-力”和允许误差范围相关曲线。

再将我们的试验结果填入,鉴定它是否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15%允许误差)。

6.6不同温度环境测试

《行业标准》中对粘滞阻尼器的测试中没有提及不同温度测试。

实际上温度的敏感性是阻尼器质量最为重

要的测试之一。

国际上很多阻尼器的主要问题就是温度稳定性差,在温度变化中不能保证阻尼器的性能一

致性(?

甚至导致阻尼器的破坏[11]。

6.7阻尼器的慢速检测

阻尼器的内部摩擦是引起阻尼器漏油破坏的重要因素,必要的慢速检验,将阻尼器最大受力控制在设计最

大力的10%以内。

是鉴别阻尼器质量的一个必要测试。

也是ASSHTO规程的测试规定。

6.8误差控制

《行业标准》给出不同的测试误差控制标准。

其中阻尼力是?

15%,阻尼系数和阻尼指数是?

20%。

从公式

(1)中介绍的关系等式,这显然是个不符合误差计算的基本理论、不能实现的误差范围。

公式中阻尼力的

控制误差不可能小于式中单项因素的误差。

在其它疲劳和频率测试项目中,编者都给出了?

20%的误差范围。

大家知道,阻尼器是我们结构分析一个重要部分,它可能使我们的计算在地震分析中减少10%甚至50%的受力和位移,但因为内介质油体的不稳定性,?

15%以内的误差是国际标准中所允许的。

无论美国

ASSHTO和ASCE-7-05等各种规范都控制各项误差在?

15%以内,这是目前国际水平的体现。

《行业标准》多项指标采用?

20%的误差允许误差范围,在编制者产品试验中还有?

25%(Ref[3]P5)的记录。

这种降低门槛,使其低于国际标准、纵容低水平的生产产品,不仅对我们抗震要求十分不利,也

不利于我国早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更谈不上已经赶上和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

该行标的编制者有意放宽了误差范围,再加上阻尼器不设置安全系数,会给我们的设计带来危险的结果。

如果一个要求最大出力为1000kN的阻尼器,它的实际出力能力可能只有800kN。

结构是不安全的。

而同样的情况,如果在美国,阻尼器的强度设计的安全系数是2倍以上、产品至少要求保证1.5倍的安全系数,?

15%的允许误差,订货的阻尼器至少能承受:

的受力,结构还是能做到安全可靠。

图1《行业标准》编者的阻尼器剖面图

2/6

图2美国泰勒公司的阻尼器剖面图

我们先用下表总结一下我们对该《行业标准》的主要置疑。

欢迎讨论。

粘滞阻尼器《行业标准》问题汇总

3阻尼器的循环测试

在《对“建筑消能阻尼器行业标准”的看法和意见

(一)》2.5.2地震循环测试中,我们已经说明:

实际地震中阻尼器最大阻尼力下的循环都在3个循环以内,,

美国ASCE-7-05中要求做到5个循环,

美国土木工程学会HITEC的循环试验做到10周,也是美国抗震阻尼器做过的地震荷载下的最大循环次数,

我们新编《行业标准》中要求地震荷载循环测试60次,

3/6

然而,在编者的产品介绍中的这一“阻尼器疲劳试验表”中,列出了高达5000次的惊人数字。

这个数字怎

么来的?

他们做过类似试验吗?

表3Ref[3]P5

4阻尼器的测试内容

编者《产品样本》中的表1.10(表4)阻尼器力学性能试验方法一节中,应该是他们生产的阻尼器实际

做过的试验。

我们能看得清的几个院校、机构的测试项目也是这几项。

我们看看这个表中的5个测试内容。

前面两个是允许位移和极限位移。

如我们在本文第一部分所谈,允许位移的试验是没有意义的。

而极限位

移的静力位移试验证明阻尼器有足够长的变形空间。

只要阻尼器的设计正确,这个空间很容易保证。

唯一有意义的测试是最大输出阻尼力的测试。

然而,这和本文第一部分的2.5.4频率相关测试有同样的问

题。

在这个动力测试中,我们希望在最大运动速度下阻尼器出力能达到最大值,也达到最大阻尼器的冲程。

采用固定的频率1Hz的荷载,是不可能达到这一指标的。

还拿云南某工程的阻尼器为例。

如果按表5中,频率为1Hz的荷载,阻尼器虽然可以达到最大值1500kN,但在该情况下的阻尼器振幅仅有?

29mm(第1行)。

远远不能达到最大振幅。

在频率1Hz荷载的情况下,如果要想达到阻尼器振幅的最大值,阻尼器的运动速度必须高达2513.27mm/s,阻尼器出力要达3296.19kN(第2行)。

这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表4Ref[3]P10

4/6

表5云南某工程阻尼器性能表

对这个例题,如果我把测试频率改为0.07(第三行),阻尼器就可以在最大阻尼力和最大冲程两项在一个试验中同时达到最大值。

这才是我们要作的期望试验。

如果他们的阻尼器仅做过这几种检测,怎么能保证它安全可靠的工作。

5阻尼器的连接构造

阻尼器的《行业标准》内并没有谈到其连接构造,但它相对应的《建筑结构消能减振构造详图》技术条件

和该公司的样品小册子中都有不可原谅的连接构造错误。

生产阻尼器的人都应该知道,阻尼器是个直线上

双向拉压受力构件,要确保阻尼器内部不能有任何弯矩的产生。

这种弯矩会引起活塞杆变形,活塞杆与密

封装置之间位置的变化,这都非常容易引起阻尼器的漏油及其它破坏。

通常我们做成阻尼器两端球铰和一

端球饺及远端铰接来确保阻尼器内没有弯距产生。

图3两端固结的阻尼器示意图(P6,P8Ref[2])

5/6

让我们看看以下几种连接方式。

图3所示的这种连接方式中,如果在采用加长管后的两端都设有万

向球铰,阻尼器内没有弯距,应该可以采用。

但在施工现场加设球铰几乎是不可能的。

远端两端固接和一

端球铰另一端固结的办法都会在阻尼器内部产生弯距而不能采用。

即便两远端都用铰接,支撑体系可能在

振动中存在的任何出平面位移都会引起阻尼器内部的弯矩。

这样的连接方式也是不可取的。

图4不可取的连接方式(P15Ref[3])

图4中阻尼器的一端固接,远端也没有铰接。

阻尼器内部明显存在弯距,是有致命错误的连接。

美国泰勒公司的阻尼器一般作出两端万象球铰。

如果为了加长阻尼器两端的连接距离,阻尼器的一端也一

定要是万象球铰,另一端靠法郎盘连接钢杆件,钢杆件的远端还一定要用铰接。

这些都是要确保阻尼器内

部没有弯距产生。

6.结束寄语

产品标准是个全国性的指导标准,对全国有强有力甚至法律上的指导作用。

作者提出这些问题是希望编制和管理者能多看一些国际相关标准,事实求是,认真的讨论我们提出的问题,

早日编制出与世界抗震水平接轨的合理行业标准。

为我国地震工程的发展和建设起到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建筑消能阻尼器》JG/T209-2007;

[2]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东南大学,“建筑结构消能减振构造详图”技术条件;

[3]丹普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产品介绍;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07

[5]AASHTOSection32,ShockTransmissionUnitsAASHTOLRFDBridg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2002InterimEdition.

[6]ASCE7-05MinimumDesignLoadsforbuildingsandotherStructures[S]Foundation(CERF):

“SummaryofEvaluationFindingsfortheTestingofSeismicIsolationandEnergyDissipatingDevices”,

CERFReport#40404July1999

[7]PrestandardandCommentaryfortheSeismicRehabilitationofBuildings,FEMA356,Nov2000;

[8]HighwayInnovativeTechnologyEvaluationCenter(HITEC)ofAserviceCenteroftheCivil

EngineeringResearchFoundation(CERF):

“SummaryofEvaluationFindingsfortheTestingofSeismic

IsolationandEnergyDissipatingDevices,CERFReport#40404July1999;

[9]陈永祁,工程结构用液体黏滞阻尼器的漏油刨析。

《钢结构》第9期2008,53-58;

[10]陈永祁,工程结构用液体粘滞阻尼器的结构构造和速度指数,《钢结构》第9期2008;

[11]马良喆,陈永祁,对液体粘滞阻尼器动力性能及测试要求的研究及探讨,《建筑结构》第6期,

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