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南省郴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湖南省郴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南省郴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每一句先问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
“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
”
巧得很,中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用最多,例如:
“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春去也,人何处?
人去也,春何处?
”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许要说:
够了。
不再有了。
就是有也不像从前那样美了。
中国诗人呢,他们都像拜伦《哀希腊》般地问:
他们在何处?
你在何处?
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
余下的,像哈姆雷特临死所说,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摘自钱钟书《谈中国诗》)
材料二:
“含蓄”是诗歌的一个基本要求。
真正好的诗歌,应如雾霭笼罩的美景,美就美在若隐若现欲语还休之间。
中国古代诗歌的含蓄特点的形成,有着深刻的艺术和社会原因。
无论是何种流派的诗歌,都格外注重“含蓄”二字。
因为只有含蓄,才不至于使诗歌味同嚼蜡,中国古代诗歌格外讲究诗歌的“味道”,自然对诗歌的含蓄性要求极严。
事实上,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佳作,大抵都是含蓄之作。
中国古代诗歌的含蓄除了艺术上的考虑与追求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传统社会文化。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决定了中国文人的含蓄气质,此外,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文化专制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迫使文人采用一种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因此,诗歌的含蓄性特点在中国的古代诗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有意境的诗,都是有“韵味”的诗。
一首诗要有隽永的诗味,就不能只有表象的简单含意,而是要有“韵外之致”,这就是说诗歌一定要含蓄,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例如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并没有很具体的形象,但因在其中表现了“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无穷时空感,透露出“壮志难酬”和“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深沉复杂心情,它的韵外之致就非常丰富,令人味之无穷。
至于李商隐以《锦瑟》为代表的“无题诗”,如他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更是通过既鲜明又朦胧的意象,曲折地表现了一种深层错综的情思,可算是韵外之致的典型之作了。
含蓄在古人的词作中也得到了集中地展现。
如这首李煜的《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写江南秋色,游子秋思,境界寥廓,意味深长。
而最妙的地方正在与作者没有直抒胸臆,直接写故国之思,而是通过对南国一片芦花,一叶孤舟,一缕笛声这些看似平常的事物的描述,勾勒出自己满怀无着处的愁绪。
愁苦之情不直接说出,反而更显出了愁之深,情之切。
含蓄的手法,在这里取到了曲径通幽的艺术效果。
含蓄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加了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感染力,使得诗词言简意远,余味无穷。
(选摘自杨鹏飞《浅谈中国古代诗歌的含蓄美》)
材料三:
炼字炼得好,可以丰富诗的意境,加深诗意的表达,获得耐人咀嚼的艺术效果,从而增强诗的含蓄味,如《泊船瓜洲》中的“绿”字,把春风的巨大作用活画了出来,大大增添了诗的动人色彩,很是够人玩味。
比喻手法用得巧妙,可以增添诗的意境的多层次色彩,从而形成诗的含蓄美。
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是作者在临近考试之期写的。
作者借闺房情事隐喻考试,把自己比作新娘,把主考官比作舅姑,问自己能否考中。
诗意的表达是很含蓄的,难怪历代都有不少人把这首诗当作写新嫁娘的诗来看,这是运用比喻手法创造的含蓄美。
典故本身的意思就是丰富的,而引用典故创造新意就形成了一种意境特别深远的含蓄美。
作者不直抒胸臆,而借助于这些典故来作委婉含蓄的表达,让读者去想象揣摩,从而收到发人深思,经久玩味的效果。
(选摘自赵彩琴《诗歌的含蓄之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确切”指最精细确定的形式,它能让读者产生无限的“空泛”,即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
B.中西方诗歌都喜欢运用“何处是"
这个公式,它的艺术效果是“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遥思远怅”。
C.一首诗要有隽永的诗味,就要有意境,这不是由表象的简单含意决定,而是由它的“韵外之致”决定的。
D.炼字手法的运用,可以丰富诗的意境,加深诗意的表达,获得很好的艺术效果,增强诗的含蓄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分析古代诗歌含蓄特点形成的社会原因时,主要是从儒家文化、文化专制政策方面入手。
B.引用莎士比亚、拜伦的话,是为了反面衬托,这种结尾发问的方式在中国诗歌中太多,以致让人生厌。
C.作者运用引用、举例论证来论证“诗歌的含蓄性特点在中国的古代诗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说服力强。
D.作者评价李商隐的诗,“既鲜明又朦胧的意象,曲折地表现了一种深层错综的情思”,暗合“空泛联接着确切”。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印证材料三的一项是(3分)
A.“润物细无声”中的“细”字,写出春雨脉脉绵绵,润物悄无声息的特点,更暗示自然造化发生之机。
B.“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慨叹人生的不可知性,充满了一种迷茫不可预测的哲学思辨。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言简意远,发人深思,收到了一种更加悲切、深沉的艺术效果。
D.“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句,寻访不遇,不知隐者何处去,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
4.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4分)
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概括诗歌创造含蓄美的手法。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高地
王刚
①谁也搞不明白,麻婶为啥要上马鞍山种地。
那也配叫地吗?
窄窄的一条,像一块长布匹,风大点就能吹起来。
这年头,还缺地吗?
自从长根带着媳妇儿子进城后,麻婶家的地都撂荒了。
长根说,荒就荒吧,能值几个钱?
长根是个孝子,隔三岔五给麻婶打钱,叫麻婶放开胆子用,啥也不要操心,想吃就吃,该喝就喝。
话虽如此,可麻婶坐不住。
长根说,坐不住也无所谓啊,可以种种花,唠唠嗑,一天的光阴不就混过去了?
对于老年人来说,混光阴没什么不好,相反,有福的老人才有资格混光阴呢。
换句话说,麻婶是有福的,可她身在福中不知福,她不愿混光阴,动不动往马鞍山那片瘦地上跑。
她经常提着锄头,背上背霓,别上镰刀,弯着腰,沿着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爬上马鞍山。
从后面望去,她佝偻的背影就像一只黑蜘蛛,咬着丝线一样的小路,摇摇晃晃往上爬。
风呼啦啦吹起来,人们不禁为她捏了一把又一把冷汗,担心被风吹起来,从山上飞落下来。
②村主任王大明看不下去,劝麻婶说,婶子,你闲得骨头生锈?
有福不享,天天往山上跑。
村里有那么多荒地,为啥非要去那么高的马鞍山?
麻婶听不进去,朝王大明笑了笑,转身向马鞍山走去。
王大明扯着嗓子喊她,她依旧往山上爬。
风吹动她的头发,像一棵开满百花的树。
王大明给长根打电话,叫他管管麻婶。
长根给麻婶打电话,叫她好生待着不要添乱,不要让村里人戳他的骨头。
长根越说越生气,批评麻婶死脑筋,过惯了苦日子,连享福都不会,以后不要再上山了,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睡就睡。
麻婶能说什么呢?
只会说好。
长根的口气越来越严厉,叫麻婶不要惹乱子,不要拖后腿,不要让他们分心,缺钱尽管说,需要什么尽管讲,不要越老越糊涂……长根说了一大堆,麻婶只会哦哦哦,好好好,嗯嗯嗯。
长根以为做通了麻婶的思想工作,满意地挂了电话。
他不知道的是,麻婶就是站在马鞍山上接的电话。
地中有块凸起的大石头,麻婶举着老人机,站在石头上面,望着天边的云,望着那条伸向村外消失在天边的路,不停地哦哦哦,好好好,嗯嗯嗯。
信号不太好,她张着嘴巴,对着手机大声喊叫。
风吹乱她花白的头发,使她看上去像一棵摇来晃去的树。
③站在大石头上,村庄就在脚下,看得清清楚楚。
稀稀疏疏的房子,大片大片荒芜的土地,几个蚂蚁似的老头老太。
麻婶闭上眼,想起几十年前的村子,有成片成片的庄稼,有拄着拐杖的老寿星,有山一般结实的汉子,水一样温柔的姑娘,叽叽喳喳的孩子,喔喔打鸣的鸡,汪汪乱叫的狗,哞哞长鸣的牛。
……那时的村子热腾腾的,像一个爱跳爱闹的年轻人。
不知从何时起,村子忽然安静下来,变成了沉默寡言的老人。
麻婶叹了口气。
④麻婶依旧往马鞍山跑。
王大明劝过多次,麻婶嘴上说好,可她依旧还去。
王大明拿她没辙,他只能眼睁睁看着麻婶黑蜘蛛一般爬上马鞍山,风中飘摇的背影让他心惊胆战。
为了阻止麻婶,王大明甚至动员村里的老头老太轮番上阵,给她做思想工作。
麻婶不争不吵,不管别人说什么,她总是微笑着,不停地说好好好,等他们走后,该干啥还干哈。
王大明很快发现,他们说的话不过是一阵风,呼啦啦从耳边刮过,对麻婶没什么影响。
无奈之下,王大明又给长根打电话,长根倒也配合,很快给麻婶回了电话,叫她好好待着,别到处乱跑。
长根甚至冲麻婶发了火,叫她不要老往山上跑,搞得好像活不下去似的,缺钱尽管说,需要什么尽管讲,不要越老越糊涂……。
说来说去,还是以前说过的话。
不管长根说什么,麻婶只会点着头说哦哦哦,好好好,嗯嗯嗯。
每次挂了电话,她握着手机站在石头上,看着天边的云发呆,看着那条伸向村外消失在天边的路发呆。
从远处看去,她就像一株矮矮的树,长在石头上似的。
⑤时间长了,王大明不再给长根打电话。
麻婶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王大明不管了,其他人更不会管。
他们都老了,连自己都管不了,哪里还管得了别人。
王大明不给长根打电话,长根也就不再给麻婶打电话。
他想当然地认为,既然王大明不打电话,那母亲肯定不再爬马鞍山了。
渐渐地,长根几乎忘了这件事,只偶尔在某个深夜,他会忽然想起母亲,心里掠过一丝不安。
⑥麻婶仍沿着那条陡峭的小路爬上爬下。
那块又长又细的瘦地挂在村子上面,像一条随风摇晃的飘带。
麻婶在地里种上玉米,荞子,高粱,洋芋,白菜,南瓜,天星米,西红柿,辣椒……每次上山,不过就是拔拔草,施施肥,在地里转来转去,看看她种的东西,跟它们说说话。
在那块地里,她收过玉米,高粱,洋芋,白菜,南瓜,天星米,西红柿,辣椒……进入冬天后,就只剩下白菜了。
麻婶的白菜长得好,她邀请村里人去山上采白菜,但没有人愿去,不就几棵白菜吗?
再说呢,一群泥巴埋到脖子的老家伙,谁爬得上去?
麻婶是好样的,那么高的山,她想去就去。
人们看着她灰黑的背影像一只蜘蛛,咬着丝线般的小路,晃悠晃悠飘上山腰,只能啧啧叹息。
入冬以后,麻婶经常提着提篮上山收菜,回来总提着一大篮子碧青鲜嫩的白菜。
麻婶不吃独食,总把白菜送给大家。
可以说,几乎家家都吃过麻婶的白菜,包括王大明。
(选自《南方文学》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村主任王大明多次劝说麻婶,劝说失败后又多次打电话给长根,表明他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干部。
B.麻婶不顾多方劝阻坚持上马鞍山劳作,并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而是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C.长根“隔三岔五给麻婶打钱”,但多次电话沟通效果不佳,后来“几乎忘了这件事”,长根的孝心显得片面而虚伪。
D.麻婶在高地上劳作,一方面是不愿混光阴,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过眺望来排遣孤独,寄托思念。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把麻婶爬马鞍山佝偻的背影比作黑蜘蛛,突出麻婶年老体迈,表明马鞍山地势陡峭难行,也从侧面表现了麻婶的固执。
B.文中两次描写长根打电话叮嘱麻婶不要上山的相似情节,看似赘笔,实则能更深刻地表现这对母子的隔阂。
C.文中描写马鞍山的那块高地“像一块长布匹”“像一条随风摇晃的飘带”,点明麻婶劳作的环境及众人反复劝阻麻婶的原因。
D.小说第三段插人麻婶对村庄过去的回忆,表现麻婶对过去生活的怀念,更加深刻地凸显了老人内心的孤独。
8.第①⑥段都描写了麻婶上山的情形,有何异同?
请简要分析。
9.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联系现实,简要谈谈应如何解决这种现象带来的问题。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呜呼!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梁,吾仇也;
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
“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欧阳修《(伶官传〉序》)
『乙』庄宗好俳优,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周匝对曰:
“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仇德源之力也。
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
”庄宗皆许以为刺史。
郭崇韬谏曰:
“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
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
”因格其命。
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
“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二人。
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
伶官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B.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C.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D.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人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庙,指宗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所。
下文的“太庙”也同此意。
B.牢,祭祀用的牲畜。
用一猪一羊为“少牢”,牛、羊、马三牲全备为“太牢”。
C.伶人,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
伶官,是宫廷中的乐官和授有官职的演戏艺人。
D.刺史,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12.下列对甲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讽谏后唐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B.第三段由叙事转入议论。
先以饱蘸感情的笔墨赞叹庄宗的成功,用“意气之盛”回应文章开头的“盛”字和“得天下”三字,并顺承第二段的叙事。
C.本文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D.本文叙事议论波澜起伏,对唐庄宗的扬和抑的对比度越大,便越能证明作者所要宣扬的“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
13.简要分析甲乙两文表达的异同。
(3分)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陈情表》)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杂诗十二首·
其二
陶渊明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笔四句,西阿东岭,万里空中,极写四方上下,光明澄澈,展现开一幅无限阔大光明之境界,这也是陶渊明襟怀之体现。
B.“风来入房户”是对自然的客观叙写;
“冷”字表面上写的是半夜时分睡觉的枕席让人觉得寒冷,实际上是写诗人心境的寒冷。
C.七、八两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气变”“时易”总括前六句,以“悟”和“知”引人到下文的抒怀。
D.李白“独酌无相亲”“对影成三人”诗句与陶诗“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内容、情感有相通之处,且两诗风格一致。
16.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表明“悲凄”,他为何“悲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明代的胡东皋,字汝登:
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一语。
清代的奚疑,字子复:
亦出自此文中“____________”一语。
(2)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宋荣子能够分清自我与外界的区别,辨清荣誉与耻辱的界限。
(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衰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11分)
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
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①___________,但多少民族创造了多少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的窗子“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
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
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②___________,就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他们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节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一段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已有二千年了。
B.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
C.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20.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文中比喻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我国知识产权事业不断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②全社会保护和尊重知识产权意识明显提升。
③当前,我国正在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
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全面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构建发展新格局。
⑤“知识产权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
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的多寡,反映着一个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强大。
"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易继明如是说。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5分)
2020年12月8日,中国、尼泊尔两国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
这一基于全球高程基准的珠穆朗玛峰雪面高程一经发布,便成为热门话题。
1975年,我国测量出珠峰的高程为8848.13米;
2005年,测得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
此次发布的珠峰高程是8848.86米。
从技术层面来说,由于珠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气候多变、环境复杂,精确测量珠峰高程也是一个国家测绘技术水平和能力的综合体现。
从政治和外交层面来说,珠峰是中尼两国界峰,也是两国友好的重要象征。
中尼两国共同宣布珠峰最新高程数据,必将进一步促进两国睦邻友好关系,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20年10月,第八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召开,发布了《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该报告显示,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突破九亿。
短视频以其独特的形式迅速占领市场,俘获用户的心。
短视频的流行,伴随着许多新现象产生。
人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表达自我,丰富了大众精神文化。
但与此同时,平台的管理缺失、商人的逐利本性、用户口味的同化,又让各种低俗内容层出不穷,乱象丛生。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对“短视频"
怎样的思考和感悟呢?
请以高中生的视角写一篇文章,向《青眼看社会》杂志的“热点时评”栏目投稿。
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B项“艺术效果"
是“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
C项关系理解错误,原文是“不能只有表象的简单含意”;
D项原文的表述是“炼字炼得好,可以丰富诗的意境”。
)
2.B(这种结尾发问的方式虽多,但每次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感觉,没有生厌的感觉。
3.D(A项对应炼字;
B项对应比喻;
C项对应用典。
4.
(1)首先提出“含蓄是诗歌的一个要求”的观点。
(或提出中心论点)
(2)然后陈述诗歌含蓄特点的形成原因。
(3)再从诗与词两方面具体论述诗歌的含蓄性特点。
(4)最后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5.
(1)静默不言,欲说还休;
(2)故说不知,不了了之;
(3)问而不答,以问为答;
(4)炼字创造含蓄美;
(5)运用比喻手法创造含蓄美;
(6)引用典故创造含蓄美。
6.C(“虚伪”错误。
7.A(“比作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