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2006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8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15.中国比纳智力量表的适用范围是()

 A、2-18岁  B、6-16岁 C、5.5岁以上到成人  D、10-18岁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途径包括心理素质教育、_____和_____。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一般用_____设计。

3.在团体辅导中,由特点相似的个体组成的团体称为______。

4.在团体辅导中,_____阶段的重点是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5._____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6.从性质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_____和_____两项基本任务。

7.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的定义包括: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______和道德健康。

8._____是指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智力正常又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

9.咨询过程中,咨询员指出当事人矛盾不一致的地方,称为______。

10.压力应付模式可以分为情绪定向应付和_______。

11.卡瓦纳曾把会谈中的沉默分为三种:

创造性的沉默、_______和_______。

12._______是指对测验分数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参考标准。

13.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称为_______。

四、简答题(每个6分,共30分)

(一)简述团体辅导的功能。

(二)简述同感反应技巧。

(三)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

(四)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五)简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五、论述题(每个12分,共24分)

1、试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2、试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原则和程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试题(第1套)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指通过良好人际关系,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协助当事人认识自己、接受自己以致克服成长的障碍,达到自强自立的过程。

3.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

4.智商:

智商是个体智力水平的数量化指标,用以衡量智力水平的高低。

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全的人格,增进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这种课程主要是以班级活动的形式而展开,有时又称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它面向全体学生,属于发展性的教育。

二、选择题

1.A2.A3.B4.C5.A6.B7.A8.A9.D10.B11.A12.B13.D14.D15.A

三、填空题

1.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治疗2.主题——单元3.同质团体4.定向5.效度6.发展性教育、补救性教育7.社会适应良好8.学习困难9.对质/面质10.问题定向应付11.自发性沉默、冲突性的沉默12.常模13.生活事件

四、简答题

答:

1、在互动中增进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

  2、经验与感受的分享:

在团体中,每个成员的问题被泛化与减弱了,这种经验的分担,具有治疗性功能。

  3、多元的价值观与信息的冲击:

团体成员有不同的背景、经验和观点,能相互启发。

  4、反馈的功效:

团体辅导能提供给成员丰富的接受反馈的机会。

  5、现实生活的实验室:

团体辅导提供成员在一个与真实生活类似的情境中,接受多元的刺激,来学习面对、处理自己的困难与问题。

  6、经济效益:

团体辅导节省时间和人力。

1、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事物和感受事物;

  2、投入地倾听当事人的叙述,注意和观察他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增进同感的准确性;

  3、跳出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把你从当事人那里知觉和体会到的东西做一番清理和理解,分清哪些是事实内容,哪些是情感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4、以语言或非语言方式把你体察所得到的东西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当事人;

  5、留意当事人的反馈,以调整自己下一步的行为。

1、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2、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

  3、认识心理异常现象

  4、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1、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2、悦纳教师职业;

3、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4、健全的教育意志;

5、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

6、教育环境的适应与改造;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

  2、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

  3、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4、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一)认知法

  这种方法主要依靠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

  1、阅读和听故事

  2、录音录像:

让学生看富有教育意义的录音录像。

  3、艺术欣赏:

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

  4、联想活动:

通过学生的观念联想活动,来训练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故事接力等。

  

(二)操作法

  1、游戏

  2、作业:

借助练习、劳动、手工等各种作业

  3、心理测验

  4、讲演:

事先准备和即兴发挥,可以训练口才,培养机智,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

  5、绘画:

例如集体做画培养合作性。

  6、唱歌:

调动情绪,引起共鸣。

  (三)讨论法

  1、专题讨论:

针对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如新学期,讨论如何适应环境;

考试前,讨论如何克服考试焦虑;

放假前,讨论如何度过假期。

  2、辩论

  3、脑力激荡

  4、配对讨论:

两个人先讨论,得到结果,再与另两个人的意见协商,形成四个人的意见,再与另4个人一起协调,获得8个人的结论。

  5、六六讨论:

分组讨论,每组6人,每人发言一分钟,人人参与且省时的讨论方法。

  6、意见箱:

要求学生平时将意见或问题投入意见箱,在上心理课时,向全班宣读,共同讨论。

  (四)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作用。

主要有:

  1、哑剧表演:

老师提出主题或情景,让学生不用语言而用表情动作表演出来。

例如表演与新同学见面的情景,赞美别人的情景。

促进非言语沟通。

  2、空椅子表演:

一个人表演,适合于社交困难的学生。

如与异性交往困难。

  3、角色互换:

参与的人有两个或更多。

如一个扮演失败者,一个扮演帮助者,两人对话一段时间后,互换椅子和角色。

  4、双重扮演:

要求两个学生一起表演,一个是有问题的学生,一个是助理演员。

有问题的学生表演什么,助理演员就重复什么,这样可以重现事实,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5、改变自我:

让学生扮演自己改变后的情况。

例如,多动学生,扮演改变后不再多动。

  6、魔术商店:

老师扮店主,学生扮买主,贩卖理想、健康、幸福、财富等,学生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及原因,老师问愿意拿什么来交换。

  (五)行为改变法

  利用行为强化的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行为或消除不良行为。

如:

奖励与惩罚;

示范学习;

肯定性训练;

果敢训练等。

(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保密性原则5、教育性原则6、最佳经济原则

(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程序

1、确定心理档案的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学生基本情况:

如个人简介、家庭生活情况、生理状况、重大事件等。

(2)智能状况及教育建议(3)个性特征及培养建议(4)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建议(5)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6)职业能力倾向分析

2、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

3、结果解释与教育建议

(1)计分

(2)结果解释(3)提出教育培养建议

4、建立心理档案

(1)设计心理档案的格式:

可以采用文本的形式或电脑软件的形式。

(2)将信息录入或填写。

第一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总论

填空

一、心理健康是不断保持个体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需要。

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距)”是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

二、能进行综合评价并自成体系的工具,首推我国著名心理测量专家、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郑日昌)教授研究和开发、经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专家鉴定的“(学生心理健康检测系统)”简称(PESS),又称(学生心检系统)。

该系统是基于郑日昌教授提出的“全人教育模型”而建构的。

三、1999年8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了明确的界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

四、衡量心理健康的两大类标准:

(适应性标准,发展性标准)。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成立时在其宪章中把健康视为(“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一种完全安宁幸福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不仅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名释

一、心理健康——是个体一方面能够积极调整完善自我,顺应日益变化的环境;

另一方面又能够有效地改变环境,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要。

简而言之,心理健康就是不断保持个体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适应——是指个体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不断的身心调整,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的过程。

三、复原力——是指个人具有或学习到某些特质,这些特质或行为会因个人与环境的互动而保护个人不受压力或挫折情境的影响,使个人重新获得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发展出健康的应对行为。

问答题

一、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包括?

答:

1、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常。

2、情绪稳定,乐观,心情舒畅。

3、意志坚强,做事有目的、计划、步骤、方法,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

4、人格健全,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均正常。

5、养成健康的习惯和行为,无不良行为。

6、精力充沛地适应社会,人际关系良好。

二、用于衡量心理健康与否的依据有哪三种?

医学尺度、社会尺度和统计学尺度。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发展性标准)的3个方面?

1、适应良好。

2、无心理困扰。

3、有较强的复原力。

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小学生注意的特点。

小学生的注意不稳定、不持久,难于长时间地注意同一事物,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

2、小学生感知觉的特点。

小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精确,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特点,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也比较模糊。

3、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是从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

另一特点是从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

4、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想象发展主要表现在:

(1)想象发展向正确地、完整地反映现实过渡。

(2)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

(3)想象的形象具有片段、模糊的特点。

(4)高年级学生想象的创造成分增多。

五、中学生身体发育的一般特征?

(1)体态骤变。

(2)机能增强。

(3)身体素质提高。

(4)性发育成熟。

六、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过渡性。

(2)闭锁性。

(3)社会性。

(4)动荡性。

七、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八大标准?

(1)食得快。

(2)便得快。

(3)睡得快。

(4)说得快.(5)走得快.(6)良好的个性。

(7)良好的处世能力。

(8)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中小学心理健康的评价?

(一)适应良好。

(二)无心理困扰。

(三)有较强的复原力。

九、小学生的适应包括哪些方面?

人际适应、学习适应、生活自理、青春期适应。

十、中学生的适应包括哪些方面?

人际适应、学习适应、行为适应、青春期适应。

十一、小学生复原力包括哪些方面?

积极认知、自信、社会支持、问题解决。

十二、中学生复原力包括哪些方面?

积极认知、自信、社会支持、自我调节。

十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什么?

具体目标是什么?

总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

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具体目标:

1、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体心理品质。

3、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十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教育性原则。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全体性原则。

(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开展教育活动,是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发展。

全体性原则另一个含义就是全员参与。

3、差异性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主体性原则。

(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体性原则集中体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特征。

5、整体性原则。

(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教育工作,注意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注意各种方法和途径的联系,注意师师、师生、生生互动。

6、保密性原则。

(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障。

保密性原则是心理教育与咨询工作者的基本职业道德。

十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

(一)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环境。

(是指学校、家庭、社区、媒体等教育主体要为学生提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二)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德育渗透;

班主任工作渗透。

(三)开展面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方法:

讲授法、诱导法、谈话法、讨论法、游戏法、心理剧、角色扮演、建立心理档案、家校合作。

十六、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包括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自其特点是什么?

1、专门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具有知识性、基础性、活动性、主体性、系统性等特点。

2、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十七、开展面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方式进行,各自内涵?

1、心理辅导:

是针对学生群体进行的,以促进其发展为目标的心理辅导和指导过程,其形式分为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

2、心理咨询是采用心理学方法,通过语言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适应和发展的过程。

3、心理治疗:

是对有心理疾病的人进行的以改正其不良行为、情绪情感和认知为目的的心理干预过程。

十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体制共有五种模式?

(一)教研组模式:

教研组模式是较初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特点:

心理教师与政治教师的身份合二为一,即政治或语文等学科教师兼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或者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同时兼任政治、语文等学科教学,由教师所属的教研组直接管理,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研组。

(二)教科室模式:

全称教育科学研究室,是在校长领到下,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中层机构。

教科室模式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置于教科室的管理之下,心理健康教师是教科室的成员

(三)德育管理模式:

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置于学校学生处或政教处的管理下。

这种管理模式的前提假设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或是德育工作的补充。

这种模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班主任工作模式,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政教处布置,由班主任完成,班主任成为兼职心理教师。

(四)独立模式:

即设置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纳入学校整体教学管理之下。

教研组的设置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与其他学科课程同等的地位,侧重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

(五)全面渗透模式:

即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到整个学校层面上来考虑。

 

第二章学业发展的教育与辅导

一、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了学习动机的自我归因理论(或成败归因理论)。

他认为(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别人的反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直觉到的六种原因,并将这六种原因分成稳定性(原因在性质上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控制点(把成败归于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和可控制性(原因是否由自己控制)三个维度。

二、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支持策略)。

三、元认知的结构成分来看,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

一、入学适应概述:

适应是心里健康的主要标志,入学适应——是指新生入学的一年内,对于新环境的应激反应的调试过程。

二、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非认知因素。

三、成就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某种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美的内在推动力。

四、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

它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等类型。

五、复述策略——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

在学习中,复述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

六、组织策略——所谓组织,就是指对材料进行加工,按照材料的特征或类别进行整理、归类或编码。

组织的具体方式、方式和途径就是组织策略。

七、精细加工策略——指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加工。

八、支持策略——指通过促进学习活动的一些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如划线、做笔记、写提要等。

九、元认知策略——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1976年首先提出来的。

弗拉维尔指出:

“元认知通常被广泛地定义为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

他之所以被称之为元认知,是因为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

十、元认知知识——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知道做什么是在完成任务之前的一种认识。

十一、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识体验或情感体验。

十二、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的监控,并相应地对其进行调节,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核心。

十三、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考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担心、忧虑、恐惧等情绪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

一、入学适应常见问题有哪些?

(一)学习适应问题(更重视)。

1、 

新课程内容的增加。

2、 

教师授课方式改变,学生不能适应。

3、 

学习自信心不足。

(二)人际关系适应问题。

1、师生关系适应问题。

2、同伴关系适应问题。

3、亲子关系适应问题。

二、导致学习适应不良的原因及对策?

(一)、新课程新内容的增加(具体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及时运用反馈和评价;

科学使用奖赏和惩罚;

科学设置难度,激发成就动机;

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努力。

(二)、教师授课方式改变,学生不能适应(针对此类问题,教师要辅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做好课前预习,将老师在课堂上可能要讲的内容先预习一遍,将能够理解的内容和不能理解的内容分开,然后课上重点听着老师讲解;

课上做好笔记;

做好课后复习和课后作业。

(三)、学习自信心不足(具体方法:

积极的暗示,这是鼓励学生建立自信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辅导学生建立短期目标,从小成功中获得成就感;

改变参照系,参照自我的进步,而不要把其他同学当作自己的参照。

三、学习动机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1、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知(知识价值观)。

2、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

3、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