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竞聘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复习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小学教师竞聘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复习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竞聘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复习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通过教书,既传授知识技能,又进行思想教育,还发展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
10.怎样理解教师劳动的性质?
教师劳动的性质是复杂而又繁重的培养人的脑力劳动。
11、教师的素质结构和修养包括哪些方面?
(l)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及其修养;
(2)文化素质及其修养;
(3)教育能力及其修养;
(4)小学教师的教学艺术——教育机智。
12.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内容是什么?
(l)民主平等;
(2)爱生尊师;
(3)心理相容;
(4)教学相长。
13、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是: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4.什么是课程?
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它包括教学科目(简称学科)和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课外活动。
15、为什么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主导作用?
.
教师能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这是因为第一:
教师受党和国家的委托教育学生,对党和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能够把握教学的正确方面;
第二:
教师在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方面,总是比学生知之在先,知之较深,能够引导学生认识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
第三:
教师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懂得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能够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6、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哪些阶段?
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本发展阶段。
17、教学中怎样运用启发性原则?
(l)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承认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2)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3)贯彻启发性原则,要在弓!
导学生理解教材,掌握规律的关键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解疑的机会,都有解疑的思考过程;
(4)贯彻启发性原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有解疑的能力。
18、教师上课前为什么要备课?
备课对于教师具三点重要意义:
(l)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2)备课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过程;
(3)备课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
19、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怎样上好一堂课)
(l)教学目标全面、适度、明确、具体可测;
(2)教学效果好;
(3)教师对教材的讲解正确,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4)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5)教学过程设计得好;
(6)教学方法多样,有实效;
(7)时间分配合理,课堂效率高。
20.教师怎样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答。
处理课堂上发生冲突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冷处理”。
尽量缓和矛盾,把问题暂时放在一边,推迟到课下再去解决。
尽量安定全班学生的情绪,把大家的注意力巧妙地转移到教学认识活动上来。
21、什么是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又称德育。
它的内涵包括政治教育、思想观点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几个方面。
22.怎样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根据国家有关学校德育任务规定的精神,依照德育的内涵来划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总任务,可以划分以下四个方面:
(l)为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面奠定基础;
(2)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23、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怎样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
1、从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来看,各因素之间是有机联系和活动顺序的,一般是从提高认识开始,沿着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顺序发展,但在实际形成过程电也不尽然。
2.根据不同的客观条件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德育过程有时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有时也从培养道德情感开始,有时也从锻炼意志开始,更有的先从训练行为开始。
24、课外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1)课外活动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2)课外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特殊重要作用。
25.班主任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l)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班主任是学校进行教导工作的助手和骨干力量;
(3)班主任是班级的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组织者。
26、班主任怎样组织培养良好班集体?
(l)提出集体奋斗目标;
(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3)创造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环境;
(4)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开展经常性的班级教育活动;
(6)组织主题班会。
27.班主任如何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l)加强与任课教师的团结合作;
(2)充分发挥班委会组织的作用;
(3)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8、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形式?
(l)学校通过班主任,教师进行家访;
(2)接待家长来校,定期举行家长会、报告会、座谈会;
(3)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
29.学校管理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学校管理的基本环节有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30、教育研究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l)教育观察法;
(2)教育调查法;
(3)教育实验法;
(4)教育经验总结法;
(5)个案法。
二、心理学知识复习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设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什么是心理现象,它可以分为哪两类?
心理现象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3、人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什么,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又是什么?
人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条件反射。
4、请谈谈你对心理的基本认识。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对此可作如下认识:
(l)心理具有物质基础——人脑
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它的活动产生并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
(2)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但人脑并不会自发地产生心理。
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对外界的映象,产生心理。
(3)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这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4)心理具有发展过程
在人的一生中,心理是在不断发展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心理发展的趋势是上升的。
5.研究学生心理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6.什么是注意,我们应当怎样判断学生是否集中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判断学生是否集中注意,教师可以从观察学生的外部表现来考察。
因为人在集中注意于某个对象时,常常伴随有特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最显著的有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和呼吸运动的变化。
但要真正了解学生注意的实情,还需审慎,全面地根据学生的一贯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7.我们应当怎样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参考答案:
(1)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①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
②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2)正确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①提高学生活动的目的性。
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③训练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
(3)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8.有些教师在教形近字的时候,相同的部分用白色粉笔写,而对于不同部分用红色粉笔写,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符合什么规律?
这样做的好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这样做符合两个规律:
①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
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②符合感觉的对比规律:
红白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率。
9.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因此在我们的生活和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不对。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但在我们的生活和教学实践中有时有着消极意义,而有时也有着积极意义。
当错觉存在消极意义的时候,我们需要加以避免,当错觉存在积极意义的时候,又可以被我们加以利用。
同时,有些错觉是很难避免的。
因此说,一定要避免错觉现象的发生,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10.什么是观察,发展观察力有何意义?
答、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以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
发展观察力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基础;
(2)观察力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
(3)观察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11、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题要点:
(l)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2)要使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准备;
(3)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①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
②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感官,勤于思考;
③观察时要细致耐心,学会运用比较;
④要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
12.什么是记忆,它是一瞬间的活动吗?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不是一瞬间的活动,它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识记、保持、回忆。
13、记忆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有两种分类标准:
(l)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把记忆分为四种:
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语词一逻辑记忆。
(2)根据记忆保持的时间长短不同可把记忆分为三种:
瞬时记忆,短时间记忆,长时记忆。
14.什么是遗忘;
它有什么规律,此规律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回忆。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遗忘规律给我们的启示是学过的东西要及时复习巩固。
15、有人说:
“学生年龄越小,越善于机械识记”,这句话对吗?
此话不对。
年龄较小的学生在进行识记时主要依靠的是机械识记,其原因是他们年龄小,知识经验比较贫乏,对很多东西不能真正理解。
实际上不管是机械识记,还是意义识记,都是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其效果越好。
16、教学生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
“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
“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
凡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儿童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
对于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以保证记忆效果。
简言之,老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17、应如何合理地组织复习?
(1)复习要及时;
(2)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3)复习份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度学习”
(4)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18.什么是想象,想象有什么作用?
答;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2)教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想象;
(3)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想象。
19.什么是思维,从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哪几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以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三种: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0、学生解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哪些环节?
主要包括四个环节:
(1)审题;
(2)题日归类;
(3)重现有关知识:
(4)找出问题的答案。
21、什么叫情感,它是以什么为中介的?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作中介的。
22.什么是意志,它有哪些特征?
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的意志有三个特征:
(1)明确的目的性;
(2)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3)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23、请谈谈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l)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人的意志行动总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基础之上的。
同时认识过程也离不开意志
的作用,积极的意志品质会促进一个人认识能力的发展,而消极的意志品质则会阻碍一个人认识能力的发展。
(2)意志与情感的关系
一方面,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另一方面意志也使人的情感服从于人的理智的认识。
24、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
(1)开展理想教育,提高学生行动的自觉性;
(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3)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
(4)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
25、品德,主要由哪些心理成分构成?
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
心理成分构成,简称知、情、意、行。
26、如何理解和运用惩罚?
(l)应坚决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
(2)惩罚应少用慎用;
(3)在一定条件下可适当运用惩罚,但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惩罚要顾及儿童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
②惩罚要公正治理;
③惩罚要结合说理教育。
27、什么是人际关系,影响人际关系的。
心理因素有哪些?
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有:
空间距离、交往频率、仪表风度、心理品质、特点相似、特点互补等。
28.班级人际关系有哪些特点?
(1)教师的主导性:
在班级人际关系中,教师具有主导调节的作用;
(2)学生的全员性:
每个学生都在班级中占有一定地位和起着一定的作用;
(3)班级人际关系的发展性:
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学生来说,班级人际关系的侧重面,会随着他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程度而有所变化。
29.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有哪几种情况?
有三种情况:
受欢迎学生。
不受欢迎学生,中间型学生,而以中间型学生为主。
30.什么是个性,它有哪些特性?
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
统。
个性是个性的普遍性与个别性的统一,其中普遍性包括稳定性,整体性和社会性。
3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要分为哪几个层次;
分为五层次: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是逐级实现的。
32、什么是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
间接兴趣是由活动的目的和结果的意义引起的兴趣。
33、什么叫兴趣迁移,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迁移需哪些条件?
兴趣迁移指将已有的兴趣延伸到相关的事物上,对它也发生兴趣。
兴趣迁移的条件有:
一、要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是什么。
二、要善于寻找新的事物或活动与原有的兴趣之间的相通点。
三、要在实际活动中循循善诱,促使学生产生新的认识需要,并指导他们克服困难。
34.你认为是自我评价过高的学生,还是自我评价过低的学生对其今后的发展成长更为不利,为什么?
学生长期地自我评价过低对其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更为不利。
因为这会降低学生的自尊生和自信心,阻碍其个性的形成。
35、请谈谈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1)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不可缺少的前提。
(2)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掌握知识技能的难度、速度和程度,并影响对知识、技能的运用。
(3)知识技能的掌握也会对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6、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分布情况怎样?
理解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分布的情况,对我们有何意义?
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分布情况符合统计学上所谓的正态分布,即中等水平的人数居多,处在极高或极低两个极端水平上的人数较少。
理解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分布的情况对我们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提醒我们要注意
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属于中间能力水平的大多数人上,适应于他们的特点并施加教育影
响。
二是要有效地分辨出能力的高。
中、低分布,因材施教。
37.学生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现在三个方面:
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38.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
()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照群体。
(2)注意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影响。
(3)创设良好的群体气氛。
(4)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
39、如何根据学生气质类型进行教育?
(1)要巧妙地利用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
(2)要善于理解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不足之处。
(3)要注意和防止一些极端气质类型学生的病态倾向发展。
40、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连续的不间断的,当心理的发展由量受到质变时便表现出阶段性。
(2)发展的定向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其发展的阶段不可跳跃,不可逆转。
(3)发展的不平衡性
儿童心理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心理过程其发展速度也不同。
(4)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每一个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和发展的最终水平上,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成为个体间的差异。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复习题
l、.《教育法》是什么时候制定、实施的?
制定:
1995年3月18日实施:
1995牛9月1日
2.《教育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本法适用于中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
3、《教育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4、《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5、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有哪些?
(l)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现化代建设服务,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4)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5)我国公民享有平等的教育权;
(6)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7)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6.教育的管理部门是如何分工的?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
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管理。
7.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是什么?
(1)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2)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3)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4)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5)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
(6)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7)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8、设立学校应具备的条件和程序是什么?
条件:
(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2)有合格的教师;
(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程序: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批准。
注册或备案手续。
9.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3)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
(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2
(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6)聘任教师或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0.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履行的义务有哪些?
(l)遵守法律、法规;
(2)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