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襄公三十一年,北宫文子评论郑国的贤臣是:
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善为辞令”。
在礼治思潮下,整个时代的士君子,无不以《诗》礼为立身之本,以求自我实现。
因此,春秋大国曾兴起研究《诗》礼的热潮;
一些小国,为了交往大国,也不得不研究诗礼;
连当时的戎狄也加入此列。
但这时不像汉唐那样研究《诗》的本意或寻求圣人的微言,而是将《诗》认作与“礼”有诸多联系的圣典。
《左传》几乎是把《诗》作为“礼经”来用的,其所有的引《诗》段落似乎或多或少都与礼有些联系。
“礼”成了《诗》的第一生命。
所有引《诗》赋《诗》者,无一不是精通礼仪者。
总之,会盟燕享,促成了赋《诗》引《诗》的热潮;
礼治思潮,促成了以礼为核心的诗歌解释系统的形成。
在春秋会盟燕享的外交大平台上,诗与礼绾结,为狼烟四起的春秋笼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
1.下列关于“诗礼风流”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春秋时代,一面是战火狼烟,一面是诗礼风流。
诗礼是时代的风尚,也是士君子的法宝,还是列国公卿生活的组成部分。
B.会盟燕享是春秋时期的外交平台,各国利用这个平台,通过“诗礼交锋”的方式,化干戈为玉帛,用文化解决了冲突。
C.《诗》礼可使行为变得文雅,甚至连骂人这样不文明的行为,在用《诗》礼包装之后,也显得温柔雅洁,不失风流本色。
D.“诗礼风流”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在春秋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它的出现与频繁的会盟燕享有重要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春秋时代对诗礼的研究,不是为了探寻《诗》的原意或从诗中寻求圣人的微言大意,而是为了应对当下的政治。
B.“礼治”思潮的高涨,与会盟燕享时赋《诗》引《诗》的风气的盛行,几乎是同时出现的,这不是偶然巧合。
C.庆封、宋华定因为在会盟燕享中不懂赋《诗》之意成了世人的笑谈,从侧面说明了世人对诗礼的推崇。
D.西周与春秋,虽同重一个“礼”字,但春秋人注重的是礼的仪式性,而西周人则把礼当做了治国大法、人生准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左传》以礼作为主要的价值判断标准,认为礼是治国治民治家的有效方式,甚至认为礼的重要性可与天地相比。
B.“诗礼风流”的背后是你争我斗,列国都想在会盟燕享中用既合于礼又合于愿而又不失为大雅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
C.春秋时代,士君子只要对《诗》礼了如指掌,出使四方就能应对自如,否则就会洋相百出,孟僖子就是典型的反面例子。
D.春秋各国曾经掀起研究《诗》礼的热潮,在这场诗礼盛宴中,有的国家是主动加入的,也有不少国家是被迫卷入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14分)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
每天大盆大盆地洗。
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
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
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
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
人很老实。
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
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
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
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
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
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
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
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
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
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
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
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叮叮当当的东西的下面。
学生离不开纸。
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
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
为什么要花钱买呢?
纸有的是!
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
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
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
他每晚都开夜车。
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
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
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
然后,躺在叮叮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
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
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
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
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
她又不能像王婆骂街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
“我口乃(的)鸡呢?
我口乃鸡呢?
……”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
文嫂吓了一跳:
女儿戴得一头重孝。
她明白出了大事了。
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
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
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
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
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
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
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
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
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
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
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
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
“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笋壳鸡呀!
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
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彰显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以唤起读者对他更强烈的鄙视和憎恶。
B.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C.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再加上女婿惨死他乡,这一切使得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
D.本文语言轻松诙谐、简洁自然,记叙了两个不同生活轨迹人物的琐碎故事,写出了市井百姓生活的原味,反映出人物最真实的心理和脾性。
5.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
请简要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
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
其次,“双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
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
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
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年成立的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应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的范围。
(《中国教育报》2015年10月25日12版,有删改)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
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
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
目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18.77%,由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5.6%,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28.45%。
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节选)》,2017年1月)
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
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
据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35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
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日前,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
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
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
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
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
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
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
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艺术报》2017年09月06日7版,有删改)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梳理,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B.
C.
D.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睫,亟需获得社会高度重视。
B.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C.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内容具体;
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详尽客观;
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
D.三则材料的背后,是国家对于书法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小学生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材料具有时效性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E.材料的语言风格因读者群体而有所不同。
材料二主要面向教育界,简洁严谨;
材料一和材料三主要面向普通读者,通俗易懂。
9.根据上述材料,简述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
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
稍长,博通古今。
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
以文学闻于时。
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
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
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议者。
人号其里曰君子乡。
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
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
乞还山,会编类礼书,复留之。
时议礼者蜂起。
鲁众中扬言曰:
“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
”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
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鲁让曰:
“袭帕误耳,纳贡称籓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
”使者谢过,即令易去。
安南陈叔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
主客曹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之,白尚书诘使者曰:
“前王日熞,今何骤更名?
”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
帝曰:
“岛夷乃狡狯如此耶!
”却其贡。
由是器重鲁。
五年二月,帝问丞相:
“鲁何官?
”对曰:
“主事耳。
”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
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
吏部持典制,不之许。
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
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
“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
”未几,命主京畿乡试。
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
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
淳安徐尊生尝曰:
“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
”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选自《明史·
列传第二十四》)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皆遵约束约束:
规约,规章
B.会编类礼书会:
恰逢
C.鲁让曰:
“袭帕误耳……”让:
谦让
D.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
其:
大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
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儒教国家化由此开始。
B.洪武:
明朝第一个年号,当时在位皇帝为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击破各路起义军后,于应天府称帝定都南京,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C.礼:
含义丰富,主要有三,一指礼制,指全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秩序;
二指礼仪,指具体的礼节仪式;
三指礼貌,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
D.京畿:
本意即“位于国之中央的都城”,后来指京城外的周边地区。
从周代开始,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为“王畿”。
中国唐时有京畿道,宋时有京畿路。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B.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C.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D.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13.将下列文中画横线和课本中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
(2)质明始霁,罢甚,然念及亡是公存亡莫卜,欲蚤至山中,不敢息。
(《乌有先生历险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望秦川①
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李颀晚年官场失意,辞官归隐故乡之前所写。
秦川:
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
此诗中指长安一带。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前两联既写出秦川的广阔视野,又衬托出长安城的巍峨雄姿,不言秋而秋色自现,描绘出一幅萧瑟、苍凉的画面。
B.颔联中的“净”字和“重”字,将秋色的明净阔朗,长安城的庄重肃穆,传神地点染了出来。
C.颈联写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上了一层寒冷的色彩,渲染出一种清冷之境。
D.尾联中的“霜露”,既指自然界中的霜露,也指自己在官场经历的风霜雨露;
“凄其霜露浓”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苦。
E.本诗情景交融,对秋景的描写极为生动细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黑暗生活的强烈不满。
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屈原在《离骚》中批评惯于投机取巧、随意改变规矩的社会风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②陶渊明《归园田居》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③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认为,有了大志与力气,而且不轻易地松懈,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能到达目的地。
说明借助的重要性。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几幅画是他的早期作品,自是不能和他现在的创作__________。
②达•芬奇提出“做自然的儿子”,那是因为在中世纪的后期,艺术家受社会的束缚太厉害,一切都要_________。
③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_________,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④自2001年全国书画大展上获奖以后,这位年轻画家由专攻传统国画转而大搞技法创新,佳作频出,_________。
A.相提并论安分守己不以为意一发而不可收拾
B.同日而语循规蹈矩不以为意一发而不可收
C.相提并论循规蹈矩不以为然一发而不可收
D.同日而语安分守己不以为然一发而不可收拾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公立医院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但部分地区医疗器械领域存在洋品牌垄断、价格虚高等问题,客观上加剧了群众的“看病贵”。
B.大范围雾霾笼罩京津冀地区,专家分析,该区域大气污染的直接原因是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大量聚集和燃煤、燃油集中排放造成的。
C.科普小卫星“八一•少年行”的发射升空,是中国第一颗由中学生全方位、全过程参与设计研制,并实现了在外太空独立飞行的小卫星。
D.长征是中华民族的一部英雄史诗,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早已超越时空,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19.下列交际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A.此事全仗先生玉成,日后定效衔结之报。
B.明天上午十时登门拜访,敬请赐见。
C.阔别十载,但您的照片我一直惠存。
D.获悉老师将来讲学,甚是翘首。
学生恭迎台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历史及其叙述在国家、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借鉴意义。
①________,正在于其著述者对待历史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有后人应有的敬意,而不是凭空想象,随意为之,并使其庸俗化。
否则,其著述非但起不到以史为鉴的作用,②_______,使读者通过一面夸张变形的“哈哈镜”观察历史。
近些年来,③_____,已经在读者尤其是在那些并不专门研究历史的非专业读者中造成了不良后果,影响到他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21.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元宵节和中秋节的对联。
要求:
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千门灯火一轮明月一曲笙歌三秋桂子
春似海十里馥两地心夜如年
①元宵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秋节: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中,有许多人和事是我们高度重视、感触颇深的,但也有一些人和事,我们司空见怪却熟视无睹。
也许有一天,你在偶然间突然发现,那些看似平淡的人和事中却蕴含着美好的情感、深刻的哲理……从而深深地震撼了你的心灵。
请以“曾被我忽视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