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专业硕士考研复习经验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专业硕士考研复习经验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专业硕士考研复习经验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决定考会计硕士是2010年6月中旬。
但是当时一来有世界杯,而来没有完全下决心,三来还有若干期末考试。
所以只是在哪个阶段陆陆续续的买了几本单词书。
在7月10日以前曾经偶尔的看过几页单词,暑假回家呆了几天。
7月16日返校。
复习就算是从那个阶段正式开始。
第一阶段,7月16日到8月底。
7月16-月底。
这个阶段是我考研的初始阶段。
复习的不是很认真,没有进入状态。
当时每天上午背单词,下午背单词。
很多时候还因故不去,晚上偶尔偷偷懒。
所以效率不高速度不快。
也就是把单词全都背完了,而且做了开始做了一点联考数学题。
(数学题是人大版的重点,对书的评价请见下文)。
但是现在回忆起来,我认为单词反复记忆的作用是不大的,反复背诵花费了很多时间,而且记得的还是记得,记不得的依然记不得。
不是说可以不看单词,但是我认为花费那么多时间去背单词纯属浪费时间(不过当时也有这种偷懒的心态)单词在哪个时期背了两遍,然后就是看联考教材,装模作样的做了几个题目。
我买了2010年的机工版联考辅导教材(正版教材非常贵,而且根本没必要买,没有用,买了纯属浪费)
从八月份开始,逐步进入了状态,就好像在战争中的战士,有一种越战越勇的感觉。
八月份我干了如下几件事。
我把一天分成三个时间段复习。
上午,下午,晚上
英语:
一般三个时间段至少两个时间段是英语的,有时候有三个。
(我自己英语基础很差,所以极端重视,水平高的人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取长补短)那个时候尝试着英语真题。
是英语一的复习真题,最开始我是一天做一篇阅读,然后翻译总结。
后来觉得这样太浪费时间,就逐渐的增加数量。
我想提到的经验之谈是。
对于我这样的,英语从小就学不好的人而言,打基础是极端重要的。
考研英语的特点是逻辑性很强,重点不在于你知道几个单词,而在于你是否理解文章。
考研英语中,阅读理解是最重要的,分值最大,因此必须重视阅读。
而很多人英语学了很久都学不好的原因是因为缺乏系统性的训练。
很多人把它归结于词汇量不够,因为他会提出自己看文章发现很多单词不认识,其实是错误的。
我个人认为真正的问题在于自己的语法水平低下,可是你问某个人具体的某条语法,似乎又能答得出来,属于半吊子水平(很不幸,我就是这个水平),只能说这是语法水平缺乏系统性的体现。
因此我在这个阶段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我始终认为这是我考研初试能过线的最重要保证)就是做了新东方编辑的英语语法新思维初级中级高级序列,对我的语法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整理。
我每天至少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看语法书,在拿一个或者半个小时做题或者看之前的错误。
这个过程要连续进行,而且战线不能拉得太长。
并且不能专做语法而不顾其他,语法好似兵书,可是兵法中的奥妙要在实战中才能检验,这里的实战就是做阅读题。
我大概拿出了半个月到20天的时间把自己的语法过了一遍,这为我在后面做好阅读题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我复习英语二是按照英语一的方法来复习的。
对于英语一真题的复习。
我的思路就是如同考场一样模拟,最开始不要管花了多少时间,做完就是。
做完后对答案,首先不要关注自己到底错了几个对了几个。
而是对真题进行翻译,翻译是很重要的工作,不过重点不在于看黄宝书后面的解释。
(很多人说这个书的翻译水平高,那个怎么样,其实都不重要,因为关键需要的是你自己的翻译,只要能看懂意思就好,所以买资料不要挑三拣四)你要具体的分析每个句子的句子结构,开始还可以写出来,划线划出来,熟练了以后可以心里默记,要按照语法的逻辑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
就像你读中学英语老师教你的那样,什么主语谓语宾语,特别是对长难句,要分析出它的逻辑结构,到底有几层。
主要依靠自己,实在看不懂,个别问同学,但是不要老去问,多依靠自己多动脑子。
所以不要贪多,一天做几篇阅读理解这个随你自己,但是你要保证做完之后还有时间做全文翻译的工作。
你会发现开始或许很慢,慢慢的你做题就会有感觉,其实考研英语它的顺序性很强。
我的室友英语很好,六级可以拿600多,我曾经和他交流,他的做题习惯是先看完文章,在看题目。
我喜欢看一段文章看一道题,因为考研八成阅读理解中题目的答案的来源是按顺序的,基本上每隔几段就有一道题的答案等待你发现。
这两种阅读方式无所谓对错,你喜欢哪个就用那个。
总之这个全文翻译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完形填空,大可不必操之过急,因为完形填空实质上考察的是你的综合阅读能力。
单独练习时很难提高的,如果阅读的水平提高,你会在后面发现你的阅读水平自然而然的提高。
在八月份的时候,我英语这一块就做完了大部分的阅读真题,另外偶尔做一下机械工业出版的历年mba真题解析以及阅读100篇,这两本书感觉都很烂,没什么用太简单了。
做这个无助于提高水平,而且没有盗版还比较贵,所以不建议买。
在管理类联考方面。
我首先开始做的是数学,我数学选的辅导书是人大版的管理类专业联考综合能力数学分册。
感觉一般,可以做一下。
网上有人评价说机工版不好,人大版的好,我也看不出有什么差别。
大概是因为我高中数学还比较好的缘故。
所以教材选择随便,不过不要拖沓。
做题要养成一个习惯,就是不要以为你十个题九个是对的,还有一个只是犯了小错误就沾沾自喜。
因为数学要尽量拿高分。
这种零错误的习惯是要在平时养成的。
考试25个选择题你就算错了5个,成功率百分之八十也已经很低了。
实际上考察的不是知识点的掌握多少,而是你做事的习惯是否缜密,考试的时候谁犯的错误少,谁成功的可能性就大。
大概在八月下,我做完了数学,就开始看逻辑。
这个阶段我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把数学彻底丢在了一边,直到11月中才重新捡起,我觉得数学不一定每天都做,但是不能中断那么久,要保持那种做题的感觉。
而且如果你基础好过去的东西全都记得,那么你可以提前做模拟题。
进行套题训练,我认为考试三个小时正常的时间分配是数学65分钟,逻辑45分钟,作文70分钟。
最好你平时训练把时间压紧一点,60分钟为宜。
再有压力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你做题的正确率很可能和平时悠闲轻松时候做题的正确率不一样。
所以该怎么做,自己应该心里有数。
再谈逻辑,我没学过逻辑,只是感觉有点意思。
我也没有报过班(顺带说一句,考研不建议报班,什么班都不报最好。
报班关键不是浪费钱,而是浪费了时间。
老师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最多将几个题,如果你自己理解去感悟去总结,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不知道可以掌握多少东西。
而且老师总结出的东西未必是真理,未必你能全理解,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例题你回家后未必会做,还要算上去上课的时间损耗,其实是得不偿失的)根据网络评论,有的人说机械工业的逻辑分册好,有的人说应试指南好,我全都买了。
感觉逻辑分册讲的很仔细,适合第一阶段的学习,逻辑教程可以模拟考试。
学习方法也很简单,自己看自己总结然后做上面的题目。
实际上逻辑是一种思维方式,你做题做多了就会有那种批评性的感觉,你可能开始觉得很痛苦。
比如什么必然P等于可能非P,希望那段时间的你能坚持而非动摇。
我的理解能力只能说一般,那个时候也曾经很烦,曾经某道题反复理解都理解不了,不过只要多看,反复看,回头看,复习总结总会是能看懂的。
不要试图只看一遍逻辑就能一劳永逸,逻辑教程我是完整的看了两遍,实质应该是三遍有余。
三遍以后,我再去做模拟题,就感觉错的能够稳定在6个以内,之后在经过训练保证在5个以内就算差不多了。
不过这篇文章是编年体,在八月份的时候我的逻辑才开头。
八月我政治没复习,专业课也只是随意的翻了一下指南。
九月份:
我的时间分配开始有了调整,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间段,英语有两个,不过偶尔只有一个,综合稳定在一个时间段。
不过开始看联考作文。
英语在这个阶段依然是翻译全文,翻译完文章以后我开始重新做真题,所谓真题要反复做就是这个意思。
我买了一个小本子,做完真题以后把每篇阅读的题目翻译成中文,抄在本子上。
你就会发现题目的特点,比如它经常下的陷阱就是,从文中你能推导出什么,这时候往往很多人会去找书上有的,而事实上推导的东西是文章不能直接提供的,必须是隐含的。
还有一般的阅读出题无非是这个文章的内容是什么,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类似这些总结,你应该自己去体会。
任何事物,人家说一万遍都没有用,只有你自己实践过了,发现确实是如此,以及自己有了新的总结才是真的。
管理类综合方面,逻辑如同上文顾不赘述。
但是做完题目后要总结,不能做完了就算了。
个时候开始看联考作文,,每天大概看了一个小时。
回想起来其实太早了,实际上联考作文不难。
一个就是批判性思维,你稍微看过几个案例,然后掌握必要的术语就差不多了。
当然自己的语文水平也是很重要的,我高中议论文写的还凑合,所以不是很难应付。
不过要习惯自己总结模板,因为考试的时候时间很短,你要有自己的结构,这样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不管出什么材料都能写出东西。
我的模板如下
上述材料通过,引用什么什么信息,试图得出XX结论。
这种结论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
材料认为XX,这怎么怎么,是不对的
进一步说,即使如何如何,也不必然推出材料关于某某的观点,
同时:
材料还认为,这也无法推出什么什么
再而言之,材料也无法从XX得出什么的结论
综上所述:
该材料既不能从xx得出某某观点的必然性,也无法证明什么什么和某某的确定性。
其论证分析过程存在总总不合逻辑之处,以这样的分析得出如此的结论是难以服众的。
至于议论文,就和高考作文差不多。
写文章的时候要列提纲,写明一二三,然后要多举例子论证,道理论证之类。
这样的东西是一个人的综合写作能力的体现,所以怎么办基本是看个人。
不过如果多练习,虽然不能拿高分,但是肯定可以保证基本分数。
由于今年的题目明显是作文压分,我个人的作文分数也不算高。
所以我的联考作文经验也不具有权威性,权作抛砖引玉只用。
但是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要多练习,不要光看例子不做事。
你可以在网上下载答题卡,然后去打印店复印。
自己平时就要多练习,把握时间,多做模拟训练。
写出一篇文章不难,难的是在半个小时以内写出一篇略有文采的文章还要构思结构之类,更难在要在70分钟之内写出1300字。
我写到后面时间的安全边际也很小,经常是恰点写完。
所以考试的时候,写作文之前一定要把其他的东西都填涂好,不要抱着侥幸的心态,先写作文再填涂。
我九月份的阶段是每天花一个小时左右,某天是看,第二天就开始写。
把那些例文写完,然后逐渐开始模拟考试。
不见得要天天写,但是不能间隔的太久。
保持一种感觉,这样在综合三门合练的模拟考试阶段就不会太吃力。
进入了九月份,就可以开始考虑看政治了。
我的政治分数不高,或者说没有预想的那么高。
我考研之前对政治期望很高,因为我过去政治历史等学科的基础很好,我个人也很有兴趣。
所以比较轻视政治。
没想到这造成了我这次复习最大的败笔。
我的政治分数居然比我英语分数还低,花的时间比别人多,考的分数就一点点。
我想讲一点教训给那些自以为政治基础不错的人敲一下警钟。
我政治花的时间不多,九月份名义上是看了,还买了任汝芬的序列一,我室友是以序列一为主复习,我买了没看。
感觉序列一没什么用纯属垃圾,不建议大家买这本书浪费钱。
我自己认为基础不错,就以看教材为主,看完之后就做高教版的单选1000题。
回想起来这是错误的,因为教材的东西不一定考,而且教材的东西很多很杂,关键是你把握不了终点。
考研政治想考高分,永远是要以大纲解析也就是红宝书作为标准的。
这是我十二月份以后深深地体会,只是那个时候时间已经不够只能将错就错了。
故在此强调,大纲解析,有的人说看5遍,有的人说看十遍。
其实看多少遍取决于你自己,但是要不停地看,看完以后做难一点的题目。
开始我买了序列二,觉得那本书很偏很怪,就没怎么做,到了11月份以后我才发现序列二其实是一本不错的书,因为教材的重点难点都涵盖了。
但是序列二的缺点是没有解释,而且答案也有错误。
不过高教版的1000题和1600题都属垃圾。
其他的资料我没看过,看评论有人推荐肖秀荣的题目,我不了解,想看可以自己去比较。
我正是因为花了很多时间在教材上,而没有重视红宝书,所以后面出的许多题目我都做的不好。
其实考研政治在九月份也并非要花特别多的时间,只要以大纲解析为主,在偶尔做配套的选择题即可。
市场上资料很多,大同小异,可自由选择。
关键是打好基础,如果能在九月份把大纲解析看一遍,选择题做一遍就非常不错了。
因为时间有限,不能多给政治。
十月份
十月份的时候,三块时间的分配就要做调整。
在这个阶段,我的英语不再占据三分之二也达不到二分之一的比例,保持在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左右。
即每天上午下午晚上保证一块全搞英语,一块全搞管理类综合,一块和搞政治和专业课以及部分英语。
管理类综合我九月份侧重于逻辑,十月份好像再看第二遍逻辑分册,作文已经开始动笔,不过数学耽搁了。
前面说过,数学耽误是一个失误之处,如果复习到这个阶段时间还有的话,希望能隔几天挤出一点时间做数学。
英语的话如果真题做完两遍,希望暂时不要做第三遍,因为那个时候你记忆很深刻,做题时没有什么效果的,可以考虑做点其他阅读题。
我是在11月份才听说过有配套英语二的阅读题,如果我在十月份知道了,我一定会买,我买的是蒋军虎的阅读80篇。
这个时候我已经习惯一次做四篇的模拟考试训练,我发现我做题的速度很快,基本上4篇五十分钟到一个小时足够搞定,英语考研时间分配我认为大致是四篇阅读1小时,新题型15分钟,完形填空15分钟,翻译20分钟,作文70分钟。
但是最好写做阅读,把完形放在最后,因为你搞不清你写作文的时间,拿完形填空作为缓冲比较好。
有的人说应该现写作文,我做不到。
因为作文是需要像挤牙膏一样挤的,说得直白一点是要逼的。
看着时间马上就要到了,不写就挂了的时候往往会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冲劲,。
如果一开始就写,很难给自己压力,会浪费很多时间。
可能是我那个时候做真题提高了自己的水平,我认为蒋军虎的题目比较简单,所以八十篇我只做了后面四十篇而没有坐前面的。
你可以选择性的做张剑的150篇,不一定全要做完,也不一定每天都要做,。
因为做完容易,翻译总结就难。
这个阶段,做完后不要求像八月份那样通篇翻译,因为你的水平已经有了进步,你可以适当的口译,对自己不能立马看懂的长难句稍作分解即可。
同时不仅仅是要了解文章的意思,也要看题目,了解考研出题的规律。
十月份我开始了专业课的学习。
我选择十月份是因为我虽然跨专业,但是之前学过不少会计的知识,所以基础还可以。
不是完全的门外汉,所以复习的比较晚。
如果是跨专业零基础,希望早一点以免耽误事。
专业课最大的麻烦是没有指定教材。
就薄薄的72页,看好像一下子就看完了,但是又不敢丢掉,因为毕竟还有100分。
我的复习方法是把那本书背下来。
但是你要自己总结,它上面提到了什么考点,你要自己分析。
书上提到了什么知识点,把它抄在笔记本上面,作出解释,如果你认为重要,查询相关的资料,自己去延伸。
72页虽然短,但是不可能把它倒背如流,也没有必要倒背如流。
但是它提到了什么知识点,那个知识点可以考察什么知识,你必须心里有数。
几年专业课考的名词解释,什么收入的定义,之类都是书上的原话。
如果你这都记不下来,那就是送分。
考研初试除非你有很硬的背景,不要试图去押题。
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如果老师真想考察你,你那点押题的伎俩是阻挡不了的。
有的人问是否要看财务管理的教材之类的,我觉得如果你时间很多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时间不够,你只需要看大纲提到的部分在那些教材上的表述。
当然今年简答题考了一个十分的,变动成本法和其他成本法的异同,这个确实超纲了,如果你不会那也只是你运气不好。
但是你即使把成本会计看一遍也不一定记得住,所以说这种事情看运气,看综合实力。
总之,指南上的东西如果你复习的好,至少能的70分以上。
还有人问要不要看往年824财务与会计的真题,老实说我没看过,我也不知道。
我考完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感觉考得很差,因为很多题目没有把握,给自己估分也就60到70,最后的84我感到很意外。
还是那句话,你觉得有用就有用,你觉得没用就没用。
十一月
我认为从11月开始,我的复习进入了一个转折点,这也是我能最终上复试线的一个关键。
就是当时有一条传言,说2011mpacc的网报人数是1200,而去年只有100多。
我相信今年考mpacc的人都听说过这条传言。
当时我压力很大,一致认为这是真的,非常担心自己考不上,毕竟如果是1200个人来报考,那么比例就是十比一,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一定是那十分之一。
而且我复习的那么晚,还跨了专业。
不过对我的唯一改变就是,之前我的复习虽然进入了系统,但还是时常懒散,经常无意识的给自己放假。
但是当我知道竞争压力这么大以后,我是抱着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心态准备了后面的复习。
我认为从时间的量比来看,我前后期复习时间差不多,后期略多于前期,但是强度巨额不可同日而语,而且那个时候我已经复习了一阵了,作为一个已经投了不少资源的赌徒,他当然不希望自己前期的投资打水漂,要想赢的唯一办法就是加注。
(所以我从来不参与赌博)
但结果却是,实际上最后来考试的不到四百人,上线的人不足招生人数还需要调剂。
这说明了几个问题,第一网上的传言不可全信,第二,你真正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闲话扯完,继续谈正事。
这个阶段三个时间段正是三分,英语管理各有一部分,政治专业课合用一个时间段。
数学这个时候我重新捡起,买了一本太奇出的数学书,还有联考奇迹百分百大纲解析新加的内容。
联考奇迹百分百太难了根本没意义,太奇出的那本书感觉还不错,有空可以做做。
这个阶段英语二和管理类联考的模拟题也出来了。
如果管理类联考复习的好了,就可以考虑模拟考试。
我在做模拟卷子之前,买了人大出的数学五百题和逻辑六百题。
作为模拟考试用,那个时候我就基本上是每天或者隔天一次模拟考,其实知识点大概都掌握了,不过出错往往是一个人的性格问题,有的人天生就是做十几个题目要错个别,这个是很难改变的,多练习的目的仅仅是降低概率。
模拟考试要多多进行,如果不想写作文,刚开始可以仅仅逻辑和数学的模拟,但是要注意时间。
同时要体验不同的情况,有时候是数学难而逻辑容易,有时候都不好,有时候都难,你要能够适应。
套用一句军事术语就是要实战经验丰富,能够在真正的考试那种高度紧张的环境下能够不紧张从容不迫。
很多人考完觉得平时可以,考试就不行,实际上就是不明白选拔性考试和普通测试性考试的区别。
因为选拔性考试不仅仅考察的是知识,更重要的目的是刷人,所以不仅仅要掌握足够的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考试经验,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我想这不仅仅是对mpacc考生的经验,而是所有选择考研的朋友所应注意的。
对于英语,我到了这个阶段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我认为即使考不上进不了复试也绝对不会是英语的原因(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我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巩固和总结,题目做的不是那么多,而且看了新东方的翻译书,偶尔做了一下完形填空。
很多人提到完形填空就说要放弃,我认为不可取,但也不必专门训练。
我已经说过,完形的水平会随着阅读水平的进步而自然地提升,我在那个阶段偶尔做了完形填空,最差的时候可以的4分,最好的时候居然可以得八分,这让我自己都感到非常的意外。
有空的话可以重新看看单词,但是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并且也可以开始尝试模拟考试。
当然最重要的我认为是准备作文,这一点对于英语基础不好,作文长期写的一团糟的人(本人这类)是很重要的。
我作文准备得早,用的书是新东方的高分指导,感觉还不错。
你可以开始背几个模板,但是要注意的是要改造。
我那个时候经常推敲句子,因为据说考研作文改卷是反模板的。
所以你模板的很急不能太重,不能一开始就itisvividly之类的。
但是你实际不能离开模板,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的改,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模板,英语二很重视图表,所以要会写那些东西。
可以向英语基础比较好的人请教,具体句子的用法,总之英语不可荒废一日。
在十一月份,政治就已经是相当重要了,我序列二十一月份做完了,1000题做完了。
但是我认为如果我那个时候认真把书看几遍就更好,要做真题,同时因为对英语和管理的重视,我对政治复习相对较少。
专业课如同十月份那样,自己总结重点,要尝试着找一些典型例题,比如固定资产投资计算现金的还有管理会计的量本利模型的。
CPA的感觉比较难,中级职称的我没有做过。
能把学校的教科书练习题做好就不错。
十二月:
到了这个阶段谁到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就是干上个月没干完的事情,不要一头雾水。
如果你还没有全面复习完那要抓紧,当然咯英语作文除外。
管理学就是要多进行模拟考试,不过你会发现时间可能有些不够,因为搞一次模拟考试至少要三个小时,如果每天都模拟的话或许就没有实践总结了,你可以隔几天一次总模拟考试,但是综合每天的单科模拟必不可少。
写作的速度要快,时间永远是最重要的。
而且一切要模拟考试的场景,尽量逼真,那个时候我模拟考试别人找我我一般都是不理的,而且要自己看表,要有那种紧张的感觉出来。
军队里面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就是这么回事。
讲一个心态问题,这是我自己存在的,对于他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我经常做完了一套题,感觉很好,结果一看答案很不理想,错了很多不该错的小错误,情绪受的波动很大,往往会立马再做一套,而不顾要吃饭的情况之类。
希望大家做题如果做得不好,不要这样,能够放松心态最好,因为模拟题毕竟不是真题,有难有易,在平时侧重于发现问题,避免再犯。
即使某天错了很多也不要忧心忡忡。
考研只要你认认真真,中规中矩上除非出现今年金融这样的意外,一般都是能上线的。
其他的几科,对于会计专业课而言就是不断的记忆不断的强化。
我自己总记得专业课重点至少是背了十遍以上,开始两天背一轮,后来是半天背一轮,后来是3小时,基本上每天的空余时间我都会牢记一遍。
英语的话,写作文,多练习,编模板。
同时买了那个机械工业的模拟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