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0246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ⅠWord文档格式.docx

《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Ⅰ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ⅠWord文档格式.docx

C.具有多元的开放性和兼容性D.外来宗教取得了与本土宗教平等的地位

6.《隋书》称隋文帝“躬节俭,平徭役,仓廪实,法令行,小民各安其业,人物殷阜。

”隋朝著名的官仓含嘉仓、洛口仓位于

A.黄河中下游经济区B.巴蜀经济区

C.陇右、河(黄河)西经济区D.长江中游与两湖(洞庭湖、鄱阳湖)经济区

7.据史载:

“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地方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材料记述的行政机构是

A.明朝的承宣布政使司B.元朝的行省制度

C.北宋的转运使D.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

8.据《明史》载:

“崇祯时,历法益疏桀,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令其徒罗雅谷、汤若望等,以彼国新法相参较,开局纂修。

”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西学东渐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活力B.西方实用性的科技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C.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D.西方天文知识得到开明士大夫的喜爱

9.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曾说:

“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

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主要指的是

A.清政府闭关锁国,讲究夷夏之辨B.封建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

C.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D.清政府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10.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相同点是①都以下层劳动人民为主要斗争力量②其斗争口号都具有笼统排外的色彩③都是中国近代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④都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政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11.守旧人物叶德辉在评价近代一位思想家的著作时说:

“假素王之名号,行张角之秘谋。

”这部著作应该是

A.《新学伪经考》B.《孔子改制考》C.《日本变政考》D.《变法通议》

1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庄严宣布:

“对外要将清政府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

而后在《告各友邦书》中,重申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承担过去的外债和赔款,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各种特权和利益。

南京临时政府的这种变化表明其在此期间的主要目的是

A.延续帝国主义的中立态度B.换取帝国主义的经济援助

C.获得帝国主义的外交承认D.集中力量对付清政府和袁世凯

1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提出了“抵制外货”、“实业救国”的口号。

这里的“外货”主要是指

A.英国的工业品B.法国的工业品

C.日本的工业品D.德国的工业品

14.1925年广州出版的《商报》载文:

“不扰民间一草一木,老妪妇孺,喜而挤观。

东江人民父老,谓民国以来,仅此次所见,乃是真正革命军,真正卫国保民之革命军。

”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B.人民军队的创建

C.两次东征和广东根据地的巩固D.农民运动的发展

15.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实际上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陈独秀的评价主要着眼于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B.作出了加入共产国际的决定

C.作出了国共合作的决定D.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奋斗纲领

16.在苏区,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扩大了农民的个体经济;

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建立了合作社;

苏维埃政府兴办了民营的工厂、商店和对外贸易机构,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了。

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军事割据的形成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根据地执行了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

C.根据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D.根据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良好的自然条件

17.“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

‘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我们的总方针上是逼蒋抗日。

”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前提是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B.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

C.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了二战D.日本侵略者加紧了对正面战场的进攻

18.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的性质是

A.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合政权B.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联合政权

C.农民阶级和开明地主的联合政权D.抗日各阶级和阶层的联合政权

19.“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当年为民国35年)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

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

”该部队发此电文主要是由于

A.国民党军队对山东实施重点进攻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内战

C.国民党军队对延安实施重点进攻D.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

20.1949~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与民族资产阶级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表现在

①进行“银元之战”②开展“五反”运动③实行公私合营

④进行“米棉”之战⑤合理调整工商业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④⑤

21.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22.下表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某项经济建设的数据。

它反映的是

时间

产量(百万吨)

1958-1959年

200

1959-1960年

170

1960-1961年

143.7

1961-1962年

147.5

1962-1963年

160

A.钢铁的产量B.粮食的产量C.棉花的产量D.煤炭的产量

23.周恩来1949年11月在《新中国的外交》中指出:

“外交工作有两方面:

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

就联合这方面说,我们同兄弟之邦并不是没有差别。

换言之,对兄弟国家战略上是要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联合”主要表现在①推行“一边倒”的政策②实行“两只拳头出击”的政策③推行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政策④重视加强区域合作⑤支持周边国家的反侵略斗争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4.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进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宏观经济两个新的增长点。

其中乡镇企业的发展主要解决的是

A.工业资金短缺的问题B.工业技术薄弱的问题

C.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消化问题D.城镇化发展水平问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3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3分,共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下是在今新疆境内出土的部分文物图片 

图一:

“汉归义羌长”印,1958年在新疆沙雅县出土。

图二:

“司禾府印”,1959年在新疆民丰县发现的汉印。

图三:

“汉佉(音去,古国名)二体钱”,汉朝时西域的钱币,一面镌刻汉字及货币单位,另一面镌刻印度北部通行的佉卢文和货币单位。

——摘自《看中国·

新疆历史》

材料二唐初打败西突厥,收其降部,先后设焉耆、龟兹、毗沙、疏勒等都督府,府下统辖若干蕃州;

在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一度是焉耆)设四军镇,史称“安西四镇”;

还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作为在西域的最高管理机构,“掌抚慰诸蕃,辑宁外寇,觇候奸谲,征讨携贰”。

唐朝在西域治理体制上做了重大变革,在汉民集中居住的伊州、庭州等地区,政治上采取与内地一样的行政管理制度,经济上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军事上实行府兵制;

而非汉民生活聚居区,则推行“羁縻政策”,继续维护当地本民族首领的行政管理制度,采用唐朝都护、都督、州刺史名号,允诺其以旧俗治理其部众。

天山北部草原路的畅通使西域与毗邻地区的商贸交往活动更加便捷,唐太宗曾自诩:

“我在,天下四夷有不安安之,不乐乐之。

”“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

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

盖德泽洽,四海可使如一家。

——摘自《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分别包含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6分)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朝、唐朝统治者在对西域实行治理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汉、唐对西域地区实行有效治理的前提条件和历史意义。

(3分)

26.服饰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

——摘自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摘自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三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

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严格规定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主要特征?

(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述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并简要归纳其理由。

(3)在材料三中,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三到图四,反映出中国民众服饰变化的什么主要趋势?

(2分)从上述服饰的变化中,简要总结出中国民众在不同阶段的精神追求。

(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吕祖谦《白鹿洞书院记》载:

“窃常闻之诸公长者,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镝之后,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先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师多至数百人。

”理学兴盛之际,各派之间论争激烈。

朱熹除亲自授课外,曾邀请与它论战多年的陆九渊来白鹿洞书院讲学。

陆九渊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题展开讲述,“说得来痛快,至友流涕者。

元晦深感动,天气微冷,而汗出挥扇”(《陆九渊集》卷三十六)而朱熹确乎以其真诚而表白:

“熹当与诸生共守,以无忘陆先生之训。

”并请陆九渊把讲义“笔之于简”。

朱熹亲自写《跋金溪陆主簿白鹿洞书堂讲义后》,珍藏于书院以供摹览学习。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中国近代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

时期

留学方向和群体

人数

留学生代表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以前

留美幼童学生群

1872年起4批共120人

唐绍仪、詹天佑等

福州船政学堂留欧学生群

1877年起4次共80余人

严复、马建忠等

甲午战争到20世纪初期

涌向日本的留学群

推算在22000人以上

宋教仁、蒋介石、鲁迅、陈独秀等

留学欧美学生群

到辛亥革命前至少在600人左右

孙中山、蔡元培、竺可桢等

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

留美学生群

推算人数达5362人

茅以升、闻一多、梁思成等

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群

共计有1700名以上

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等

留苏的政治家群

总计在1600人左右

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等

留日学生群

当在20000人以上

郭沫若、苏步青、李大钊等

留欧学生群

当在5000以上

徐悲鸿、李四光、朱德等

——摘自周棉《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材料三1951年,中国派出留学生380名,其中留苏学生375名。

1978年12月,我国向美国派遣了改革开放后的首批赴美留学人员,此后20年间,国家累计向海外派遣了40余万留学人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人留学海外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3),是数量少、公派生多的起步阶段。

此间,以公派进修人员和访问学者为主体。

第二阶段(1984-1988),是公派、自费双管齐下的逐步发展阶段。

公派和自费留学双管齐下,自费者日益增多。

第三阶段(1989年至今),是人数激增且自费生占主体的阶段,形成了以自费留学生为主体的中国人留学海外的空前大潮。

1992年国家制定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工作方针,继而又将强调留学人员“回国服务”扩展为“为国服务”,鼓励吸引海外人才和智力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

——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人员留学人员状况及特点》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书院教育盛极一时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述从19世纪六十年代至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留学教育在留学地区、学习内容等方面的主要不同点(6分),这些不同点反映了中国近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什么主要阶段特征?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留学教育的主要变化如何体现了新中国的对外政策。

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松江府始设于元代,到了明代,松江已与苏州诸府连称,并为东南名郡,“苏松嘉湖,东南上郡”。

东部滨海,土性咸,多卤痟之壤,不宜水稻,以种植棉花,豆麦为主,兼擅鱼盐萑苇之利。

西部种稻,精耕细作,为重要的产粮区。

航海贸易,使一部分人积累起万千资产,“其船户俱土著之人,身家殷富,有数十万之富者”。

当时有“江南之赋税,莫重于苏、松,而松为尤甚”之说,又有“松江棉布,衣被天下”之誉。

——摘自马学强《论明清时期松江的经济特色》

材料二1844年,广州大关的关税收入为225万两,上海仅为17万两,不到广州的十分之一。

到1856年,广州大关的关税收入为108万两,上海为182万两。

至光绪六年(1880年),上海对外贸易占全国总贸易量的62%,其中进、出口贸易量分别占65%和59%。

19世纪60年代后,上海外商银行逐渐取代昔日洋行,经办华侨汇款、埠际汇款和发行钞票等业务,并通过大额信用贷款,控制华商资本钱庄、票号和商号,霸占海关税收权,垄断绝大部分金融、外汇和进出口业务。

到1894年,上海有船舶和机器制造业、缫丝业、印刷业、火柴业、面粉业等企业近40余家,产业工人总数占全国的46.4%。

——摘自《上海通志》

材料三“一五”期间,上海市用于重工业的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71.6%,“二五”时期上升到83.2%,”三五”时期继续上升到87.2%。

全市工业产值中重工业的比重从1949年的11.8%增长到1965年的43.4%,其中采掘工业和原材料的比重从1949年的28.1%上升到1965年的47%。

——摘自《上海工业志》

材料四1978—2004年上海市主要年份三大产业产值比较单位:

亿元

主要年份

1978

1990

2000

2004

第一产业

11.00

32.60

83.20

96.71

第二产业

211.05

482.68

2163.68

3788.22

第三产业

50.76

241.17

2304.27

3565.34

注:

本表总量指标中的价值量指标均按当年价格计算。

——摘自《上海统计网》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松江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3分)这些特点反映了当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哪些主要趋势?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时期上海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海具有这一地位的主要原因。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20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上海产业结构具有什么主要的不同特点?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选择题(共48分)

1.B2.D3.C4.D5.C6.A7.B8.A9.A10.C11.B12.C13.C14.D15.D16.A17.A18.D19.B20.A21.D22.B23.A24.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13分)

(1)图一:

“汉归义羌长”铜印为当时汉朝颁发给活动在新疆南部地区古代羌族长老的印章,它的发现,证明从汉代以来新疆一带已正式列入我国的版图。

(2分)图二:

“司禾府印”是汉朝屯田官吏管理农耕所使用的印章,说明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在汉朝就已经传入西域地区。

(2分)图三:

“汉佉二体钱”的出土说明了西域在汉朝已经具备较高的商业水平,中印两国文字同时使用,也说明了当时西域地区处于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上。

(2)相同点:

设置机构进行有效管辖;

推广农耕(屯田戍边);

发行货币;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分,回答其中两点即可)

不同:

唐朝实行双轨统治,对待汉族聚居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促进了民族团结、民族融合,体现“华夷一体”的民族观念。

(3)前提:

中原王朝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

(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给分,如回答中原文化的影响力、以行政管辖为保障等)

意义:

促进了西域地区的开发与进步;

密切了西域同中原地区的关系;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6.(12分)

(1)严格的等级制度。

(2)思想主张:

主张易服。

(2分)理由:

适应国际交往的需要;

适应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需要。

(3)趋势:

由传统走向现代;

由朴素单调走向丰富多彩。

(2分)精神追求:

从图一到图二反映的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和民族独立(2分);

从图三到图四反映的是追求个性、文明、和谐和时尚。

27.(14分)

(1)主要原因:

宋代推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

宋代经济发达,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宋代理学兴盛之际,各派之间争论激烈,为书院的学术空气注入了新鲜、自由、兼容的活力,推动了宋代书院教育的发展。

(2分,回答出其中2点即可)

(2)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洋务运动公派200余名幼童赴欧美留学,主要学习西方语言和科学技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留学日本潮。

日本政治制度(法律)、军事技术成为留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

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出现了留学欧美、日本的热潮,向欧美、日本学习富国强兵之道。

十月革命后出现了“向苏俄学习”新潮流。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救国模式并行探索。

阶段特点:

从20世纪六十年代学习西方科技、军事和语言到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到20世纪二十年代寻求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真理。

(3)留学变化趋势: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公派留学苏联成为海外留学首选目标;

1978年开始,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美关系缓和并建交,公派留学欧美各国成为潮流;

90年代以来,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我国实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和开放政策,公私留学已成为当代中国青年追求人生价值和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28.(13分)

(1)特点:

全国的粮食生产基地、棉纺织中心和重要贸易港口,呈现出多样化的经济态势(1分);

出现了专业化的生产。

主要趋势:

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凸显;

分工日益细密,出现了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2)地位:

近代上海逐渐取代广州等城市发展成为全国工商业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

主要原因:

上海最早开埠,深受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影响;

政府和民间资本在上海的大量投入;

上海独特的区位优势,辐射力较强(交通便利,周边地位物产丰富);

大量外来移民对上海的开发与贡献;

上海人民开放的思想观念,积极吸取外来文明;

上海地区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等。

(3分,回答其中三点即可)

(3)五六十年代:

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原材料工业。

七十年代末期以来:

三大产业得到均衡发展(回答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也可)(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