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人教版必修二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007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人教版必修二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人教版必修二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人教版必修二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人教版必修二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人教版必修二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人教版必修二1.docx

《历史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人教版必修二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人教版必修二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人教版必修二1.docx

历史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人教版必修二1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预习学案

Ⅰ、预习目标

1.掌握重要概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2.了解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以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3.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并了解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4.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和艰巨性,社会主义自身会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

Ⅱ、预习导航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胜利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不甘心失败。

(2)1918年夏,苏俄进入时期。

2.目的:

为了集中全国的、,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内容:

(1)实行。

(2)大中小全部实行。

(3)取消。

(4)实行普遍。

4.特色:

兼有“”和“”两种特色。

5.评价

(1)积极:

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2)消极:

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利益,战后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和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

1.原因

(1)直接原因:

“”政策在战后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危机。

(2)根本原因:

不适应当时的水平,不符合国情。

2.内容:

(1)农业:

以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①允许私人开办。

②以方式让经营矿产、森林、油田等。

(3)流通:

恢复和。

(4)分配:

废除。

3.实质:

在国家掌握主要前提下,允许的发展。

4.作用:

(1)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的迅速恢复。

(2)有利于稳定。

三、“斯大林模式”

l.背景:

(1)1922年底,正式成立。

(2)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3)被逐渐取消。

2.实践:

(1)优先发展,其资金来源是和轻工业。

(2)推行运动,以摆脱困难。

3.特点:

(1)实行单一的和高度集中的。

(2)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

4.评价

(1)功绩①两个的实施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②经济实力的增长为后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弊端①片面发展,导致和的滞后。

②向索取太多,压制了他们的。

③长期的,压制了和企业的积极性。

④的僵化成为以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Ⅲ.质疑问难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请写在下面)

 

Ⅳ.预习评估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B.粉碎了敌人的武装干涉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D.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2.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老农曾对列宁说:

“我看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

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

”据此判断,与老农反映的问题相关的苏俄(联)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改革集体农庄政策

3.下面两幅历史图片反映的情况有明显变化。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行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C.战争结束,形势发生变化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4.“社会主义也要市场”在俄国开始于()

A.实施新经济政策B.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D.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5.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说:

“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请推断他当时在苏联不可能看到()

6.评价苏俄曾经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当看它是否有利于()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堂学案

Ⅰ.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归纳该政策的特点。

(2)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简述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3)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比较,引导学生探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从而了解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通过对“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表现、利弊进行讨论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性;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被迫性、必然性和不彻底性;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2)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的分析,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从而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斯大林。

Ⅱ.检查预习

1、什么是余粮收集制?

余粮收集制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2、什么是斯大林模式?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导入新课

Ⅲ.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的形势怎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特点是什么?

如何评价?

 

合作探究二:

三年艰苦的内战家属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依然适应苏俄以后的发展呢?

请概括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实质及作用。

 

合作探究三:

什么是斯大林模式?

联系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苏联面临的形势,分析这一模式建立的背景?

 

合作探究四: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这一模式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Ⅳ.知识构建

㈠.归纳总结,构建体系

㈡.理解运用,整合提升

1.苏联的工业化之路

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后,仍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

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1925年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从1926年起,苏联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

在内部技术落后、资金短缺,外部又面临资本主义威胁,而且又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的特殊情况下,以斯大林为首的党中央在工业化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工业化的方针政策。

1926~1928年,主要是对原有工业企业进行改建扩建,同时新建了许多企业。

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为了解决工业化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国家大幅度提高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积累率,压缩消费率,同时对农民扩大工农业生产的“剪刀差”,向农民低价收购农产品,高价出售工业品。

经过苏联人民的艰苦奋斗,到1932年,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工业强国。

但苏联工业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弊端,如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经济结构。

Ⅳ、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l.评价苏俄曾经实行的战时舞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当看它是否有利于()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

2.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农民的利益B.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取消自由贸易制度

3.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性质相同内容相反B.互为补充取长补短

C.前者是对后者的发展D.性质和内容都相反

4.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5.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

“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B.苏联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冷战格局的形成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6.对斯大林体制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基本上适应苏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②这种体制有严重缺点和弊端③后来这种体制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④这种体制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拓展延伸

Ⅰ.知识巩固

1.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特点及评价

(1)背景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遇到挫折,俄国国内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这就使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重新思考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②国内战争的胜利结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2)特点:

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掌握一切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从而恢复农业,恢复整个国民经济,以便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3)评价: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影响深远的经济改革政策,它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苏俄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和改善工农联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社会主义的经济实力,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他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这一政策受到了俄国广大工农群众的欢迎,促进了俄国工农业生产的恢复,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Ⅱ.补偿练习

一、选择题

1.(2006,上海)列宁指出: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这一思想体现在()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实现农业集体化

2.(2007上海)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

“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这一“不同的办法”是()

A.进行全面的改革B.实行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D.建立苏维埃政权

3.(2006广东)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

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

C.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D.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4.(2006全国)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

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

A.余粮收集制B.征收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农产品自由贸易

14.(2007江苏)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不属于斯大林时期的是()

A.推进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B.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C.联合个体小农经济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D.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15.(2007广东)(1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