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物品对市场经济效率的影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7910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物品对市场经济效率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共物品对市场经济效率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共物品对市场经济效率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公共物品对市场经济效率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公共物品对市场经济效率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物品对市场经济效率的影响.docx

《公共物品对市场经济效率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物品对市场经济效率的影响.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物品对市场经济效率的影响.docx

公共物品对市场的经济效率的影响

摘要: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一对概念。

而公共物品则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搭便车问题就是公共物品对经济效率的影响表现之一。

本文从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分析比较入手,阐述了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的内在联系,并结合搭便车现象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

公共物品、市场失灵、搭便车、治理措施

一、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

西方经济学者一般把社会经济分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

私人部门提供的物品叫私人物品;公共部门提供的物品叫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是指消费者从市场上所购买的各种商品或劳务。

它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竞争性是指消费上的排他性,意指增加一个消费者,需要减少任何其他消费者对这种产品的消费。

排他性是指所有权的排他性,意指产品一旦生产出来,付费才可以使用。

而公共物品(publicgoods),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像国防、立法、交通这类不通过市场交易,由政府提供的商品与劳务。

它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所谓非竞争性是指增加一人消费不影响他人的消费。

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无法从技术上或经济上把不交费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一对概念。

经济学家们区分的标准是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而公共物品则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简言之,排他性是指一件商品我用了别人就不能再用,我吃了一口苹果别人就不可能再吃我吃的这口;竞争性是指我用了一件商品别人就会少用一件,我吃了一个苹果其他人可以吃的苹果就少了一个。

显然,诸如城市道路、路灯、公共广场与绿地,都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

路灯照亮了我回家的路,并不妨碍照亮我邻居回家的路;我得到了路灯照亮道路的好处,也并没有减少我的邻居得到相同益处的机会。

而典型的公共物品的供给,是市场失灵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二、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因为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如出现“免费搭车”现象),这种生产的外部经济导致供给太少甚至没有,即私人不愿意提供这种物品,而这些物品又是一个国家或社会所必须的,如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

如果缺乏这些公共物品,我们的生产和消费便要受到相应的影响。

1.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

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而是它们的垂直相加。

原因在于公共物品在消费上的非竞争性特点。

(注意:

公共物品的最优标准和私人物品的最优标准不完全相同。

在私人物品场合,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而在公共物品场合,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之和与边际成本相等。

2.公共物品对经济效率的影响表现

为由于上述原因,公共物品必然会导致市场失灵,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公共物品对经济效率的影响表现为:

第一、无法准确确定社会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信息。

第二、无法避免“搭便车”问题。

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公共物品的消费和生产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给市场机制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搭便车问题。

搭便车问题往往导致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法达到效率。

例如,一个拥挤的十字路口,由于没有红绿灯的控制,每辆车都急于通过路口,从而导致路口变得更加拥挤,每辆车都无法通过。

设置一个红绿灯的成本为50,000元,一年该路口通过100,000辆汽车,每辆汽车由于能够顺利的通过路口而节约的成本为10元。

由于节约的成本1,000,000元大于50,000元,设置红绿灯是有效率的。

第三、造成公共物品的供应不足和利用不足。

尽管我们在实际上难以通过公共物品的供求分析来确定它的最优数量,但却可以有把握地说,市场本身提供的公共物品通常将低于最优数量,即市场机制分配给公共物品生产的资源常常会不足。

三、案例分析——搭便车问题

1.搭便车问题的经济学含义

   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公共物品的消费和生产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给市场机制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搭便车问题。

搭便车问题往往导致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法达到效率。

  一个拥挤的十字路口,由于没有红绿灯的控制,每辆车都急于通过路口,从而导致路口变得更加拥挤,每辆车都无法通过。

设置一个红绿灯的成本为50,000元,一年该路口通过100,000辆汽车,每辆汽车由于能够顺利的通过路口而节约的成本为10元。

由于节约的成本1,000,000元大于50,000元,设置红绿灯是有效率的。

  市场会提供这个有效率的结果吗,可能性比较小。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共产品的利益这种机制失灵。

对于红绿灯提供者而言,他必须能够把那些不付钱而享受红绿灯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否则他将无法弥补生产成本。

而对于一个消费者而言,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一旦生产出来,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不支付就获得消费的权力,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搭便车。

消费者这种行为意味者生产公共产品的厂商很有可能得不到弥补生产成本的收益,在长期中,厂商不会提供这种物品,这使得公共物品很难由市场提供。

2.搭便车问题的例子

    假设在一条街道有25名住户,并且本街道即将进行卫生设施改造,改造的费用为$2500。

因此分摊到每个住户的改造费用为$100。

虽然设施的改造会使得所有住户都可以受益,但当费用是自愿支付时,肯定会有一部分的住户拒绝交纳。

这部分住户盘算着其它住户会分担改造费用,而此种卫生设施肯定会投入使用。

  解决方法是使得25名相互独立的住户作为一个整体支付这笔费用,即集体意志代表个人意志。

在此情况下,住户可以通过投票决定是否进行设施改造。

如果投票的结果认为应该进行改造,则所有住户都必须交纳费用。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些公共服务,如国防、公共治安等,就必须由政府组织提供。

  当然,仅仅通过投票决定还没能把问题解决。

住户们还需要对费用的分摊比例进行讨论,因为一种平均分配费用的原则又显得无法公平的反映用户之间的差异。

3.克服搭便车问题的制度

    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导致市场在公共物品供给上是无效率的,因此,公共物品的供给主要是由政府来提供的,但也有私人提供的。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并不等于政府生产全部公共产品,单纯由政府生产和经营公共产品,由于多种原因往往缺乏效率。

因此,政府的职能应该是提供公共产品,而不是生产公共产品。

特别是对准公共产品,政府常常通过预算或政策安排给企业甚至私人企业进行生产。

还有政府也可能通过对生产公共产品的企业进行补贴的方式来鼓励公共产品的生产。

公共物品提供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政府提供。

政府直接向公民提供各种公共物品,这是现实生活中最普遍的方式。

如国防、安全、公共道路、给排水等。

  2、政府与私营机构签订合同。

国家与企业签订经营公共产品,这是最普通、范围最大的一种形式。

适应这一形式的公共产品成本,主要是具有规模经济的自然垄断性产品,如大部分基础设施。

如国家允许私人企业以建设——经营——转让(BOT)的方式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及服务的提供,即政府允许私人企业投资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并通过若干年的特许独家经营,等到收回自己的投资并获得利润后,再由政府接收该公共基础设施。

如广西的马江至梧州高速公路。

  3、政府授予私营机构经营权。

政府将现有的公共基础设施以授予经营权的方式,委托给私人公司经营,如自来水公司、供电等。

此外,还有很多的公共服务项目也是由这种方式经营的,如政府将城市卫生管理、绿地维护、市政设施维护等委托私人管理。

  4、政府给提供公共物品的私营机构提供补贴。

例如,补助津贴、优惠贷款、减免税收等,政府提供财政补贴的主要领域是科学技术、基础研究、教育、卫生保健、住房、图书馆、博物馆等。

5、私人提供。

以广播节目为例。

广播节目是公共物品,既无竞争性,也无排他性。

但却有私人提供。

如私人电台,或者私人办的节目。

在中国的官办电台里,一些节目也承包给私人。

提供广播节目的私人,如私人电台或承包官办电台的节目的个人或者企业,虽然不能从广播节目的消费者中收取费用,但却可以向广告发布者收取广告费。

一些海上灯塔也是有私人经营的,经营者虽然没有办法向使用灯塔的船只收费,但却可以向港口收费,因为如果港口不交费,灯塔经营者就关闭灯塔,从而船只也就不能来你这个港口了。

这与广告商愿意交付广告费是同样的道理。

这两个例子涉及到复杂的合约安排问题,希望详细了解的读者可以学习《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合约理论。

四、公共物品的解决

由于公共物品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导致“搭便车”问题,人们会压低显示其真实支付意愿倾向,因而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问题不能由市场上的个人决策来解决。

必须由政府来承担起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

那么,政府如何来确定某公共物品是否值得生产以及应该生产多少呢?

成本—收益分析和表决机制是进行公共物品生产决策和提高效率的重要工具。

1.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又称社会项目评估分析法,是用来评估经济项目或非经济项目的一个重要方法。

它首先估计一个项目所需花费的成本以及它所可能带来的收益,然后把二者加以比较,最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决定该项目是否值得。

公共物品也可以看成是一个项目,并运用社会项目评估分析方法来加以讨论。

如果评估的结果是该公共物品的收益大于或至少等于其成本,则它就值得生产,否则便不值得。

2.投票的方式

公共物品的生产也可以由投票的方式来决定。

在私人部门中,人们对产品的偏好是通过他们所愿意支付的价格来表达的。

在公共部门中,人们对产品的偏好是通过他们的投票来表达的。

公共部门根据人们的投票结果做出决策,称为公共选择。

投票的原则主要有两个:

一致同意规则和多数规则。

但集体表决规则也是有利有弊的,就其弊病而言,如决策成本太高,即投票表决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经历时间太长;投票结果易于发生偏差,即许多选民并不清楚投票的目的,容易受到宣传和舆论的影响,投票结果并不一定反映了选民的意愿。

参考文献:

1.卢现祥,朱巧玲著:

《新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

2.<美>曼昆著:

《经济学原理》,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6年6月版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