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十五从军征》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8753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十五从军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十五从军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十五从军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十五从军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十五从军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十五从军征》教案Word下载.docx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十五从军征》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十五从军征》教案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十五从军征》教案Word下载.docx

  二、解诗题,知诗人:

  、师:

在诗的题目中,从哪儿可以看出是与战争有关的?

  生:

我从“从军征”可以看出的,意思是被征到军队里打仗。

  2、师:

这首诗是两汉时期的乐府诗,选自(生齐读:

《乐府诗集》),记得我们在第6册的语文天地里曾学过一首乐府诗叫做:

(生齐说:

《江南》)。

关于乐府诗,我们书上87页小资料有详细的介绍,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生读)

  3、师:

乐府诗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是后代文人模仿乐府古题所作.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它来自劳动人民中间,没有具体的诗人。

我们再读课题:

《十五从军征》

  【通过对话,使学生感知古代战争的残酷,了解汉代乐府诗。

  出示学习目标

  、了解乐府诗的文学常识,读准字音,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理解诗句的含义。

  3、诵读诗歌,体会诗歌抒发的悲凉凄苦之情,长期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4、用自己的语言改写诗歌。

  出示自学提示

  、自读互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3、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学习目标的设定,结合了新课程标准上的三维目标,有对学生提出的目标的肯定,有方法上的指导,也有情感及习惯的渗透。

  三、初读诗歌,了解诗意:

  1.师:

当你在预习时第一次读到诗的题目时,有没有问题想问?

  生1:

我想知道是谁在15岁的时候去打什么仗?

  生2:

他为什么要去打仗?

  生3:

结果活着回来了吗?

  (师做副板书:

谁?

打什么仗?

为什么打?

结果?

通过昨天预习,你知道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呢?

主要是讲了一个80岁的老兵退伍回到家里,却发现自己家里亲人没有了,家也荒芜了的事情。

它通过写老兵回乡的经历是想告诉我们有关战争的什么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读通这首诗是基础。

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这首诗,看看大家预习的情况怎么样。

  一生读诗歌

评价一下,读得怎么样?

我觉得她读得很流利,就是有点快。

  4、师:

是呀,读得有些着急,要是能静下来读得慢一点就好了。

这首诗歌有很多生字比较难,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容易读错的字:

(出示,生跟读:

冢,窦,雉,舂,羹,贻.)

  5、师:

在预习中,除了字音,还有哪些词不太理解呢?

请大家先在小组里互相交流解决。

(生在小组里交流)

组员都解决不了的词,现在可以提出来。

我想知道舂是什么意思?

就是把谷类放进器皿里捣碎。

你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我用的是查工具书的办法。

看来,尽管课文后面没有注释,但我们也能想办法了解到词语的意思。

我还想知道什么叫做旅葵、旅谷?

  生4:

在这里,旅是野生的意思,旅葵就是野生的葵菜,旅谷就是野生的谷子的意思。

  生5:

贻是什么意思呢?

  生6:

贻就是给的意思,文中指老人煮好了了饭菜去不知道给谁吃。

  6、师:

了解了词语的意思,请大家结合刚才的交流,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自己试着说一说)

谁能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一个人在15岁时应征去打仗,80岁才回到家乡。

路上遇到乡里人,便问:

“我家还剩下哪些亲人?

”那个乡里人说道:

“远远望过去,松树和柏树相连的地方,就是你的家。

”老人回到家里,看见野兔在狗洞里爬进爬出,野鸡在房梁上飞去飞来;

庭院中间长满了野生的谷子,井台边围绕着一簇簇野生的葵菜。

老人捋了几把野生的谷子舂成米做饭,采几把野菜煮汤算是菜,一会儿饭菜就做好了,却不知道还能给谁吃。

老人走出家门望着东方,泪水洒落在征衣上。

  【这样安排任务,考虑到让学生从整体来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有初步的认识。

此环节以学生自读、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主,我仅在生僻字音、词义上提供帮助、进行点拨。

  四、深入诵读,展开联想:

  1、师:

这是一位15岁参军,80岁才得以回乡的老兵。

这首诗开篇第一句就给我们介绍了老兵一生的经历。

(生接读: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他服了多少年的兵役?

(生:

65年)。

这是人生绝大部分的岁月。

在汉朝,男子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五十六岁止。

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位老兵十五岁参军,80岁才离开战场踏上回乡的路程,体会一下:

此时的他心情怎么样?

我觉得他一定很激动,因为他能大难不死回到家乡,很想快点回家和亲人团聚。

你能读读第一句话,读出他的这种激动吗?

(生读)是啊,对于一个常人来说,几十年离家还能活着回来,是有些激动的。

但仅仅如此吗?

想想,从一位15岁的少年到一位80岁的垂垂老者,他还会是怎样的心情?

我觉得他心里一定很担心,几十年都没回家了,不知道他家的亲人怎么样了。

那你读出这份担心来。

(该生读一句。

我觉得他心里一定沉重,也很担心、焦急,因为他都已经80岁了,说不定父母都不在人世了。

是呀,他的心里一定充满着担心和焦急,用一个字来概括(板书:

忧)我们一起来体会他的这份心情。

(生齐读第一句。

80岁的老兵回到家乡,道逢乡里人,便向乡里人打听“家中有阿谁?

”乡里人是怎么告诉他的?

我请一个小组读乡里人说的话:

(生读)“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假如你是乡里人,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告诉老兵这个消息呢?

我会带着很沉重、悲伤的心情告诉他这个消息,:

“远处就是你的家,家里人都死得差不多了。

请你读出这份悲伤来。

(生读,有些快,没有感情。

)没听出你的悲伤呢?

静下心来再读。

(生再读,好多了。

我会很同情地告诉他。

因为也许我家也有人在外打仗,我家也有人死去。

不仅是乡里人,连我们每一个人心里也是充满悲伤,(生齐读“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假如你就是老人,听到乡里人的话,这时候的你会是什么反应,什么心情?

我简直无法相信这样的事实,快晕过去了。

我悲痛但也没有任何办法。

我在路上的忧虑给证实了,我的心情跌至了谷底。

我觉得自己非常对不起自己的父母,我在外打了那么多年的仗,侥幸活着回来了,却再也看不见父母了,再也不能孝顺他们了。

可是,这样的打击才刚刚开始。

80岁的老人拄着拐杖,一步一步,由远及近,走进自家小院,看到的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发挥你的想象。

(配乐,师朗诵那四句诗。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十五从军征》为叙事诗,语言平实简洁,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所以,指导学生想象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我看到他们家很荒凉,没有人,明显能看出很久都没人住了。

我看到一些野兔看见老人仓皇逃跑,井台边有很多野葵菜,井里一滴水也没有了。

我家的院子里长满了野草,很久都没人打理了。

野鸡在屋梁上安了家,到处一片狼籍。

我想到了以前曾经在这里生活过,而现在杂草丛生,远处还有一堆堆坟墓,我感到十分悲伤。

就是他现在的家,就是他几十年魂牵梦绕的故园吗?

(配乐,生齐读4句.)而65年前他离家时,他的家,可能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65年前,他15岁,每天一回家,他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都出来迎接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们家人每天早上一起去打井水,特别快乐、温馨。

他们家虽然非常简陋,但一家人该干活的干活,该料理家务的忙着料理家务,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他当时才15岁,经常和朋友一起开心的玩,比如捉迷藏啊之类的,父母在家早就准备好了饭菜

我一定会想到我家背后有一棵高大的树,到了秋天,叶子一片金黄。

家里养了几只鸡鸭,特别热闹。

而现在呢,一切都已经荡然无存,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只有:

(男生读第4句)他曾经的家人在哪儿呢?

(出示句子,生读:

松柏冢累累)曾经的家人都在这一座座坟墓里呀。

苦苦思盼的亲人成了荒野枯骨,曾经热闹的家园也是一片荒凉破败,唯一能看到的,只能是:

(男生再读: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这番荒凉的景象,怎不让人悲伤难过呢!

(板书:

悲)

在这样的一个家中,80岁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

(生齐读5,6句: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这样的饭菜,吃起来是什么味儿呀?

结合刚读的句子来谈。

我觉得他吃着饭菜,却觉得是无味的。

因为家里破败,再也没有家的感觉了。

那请你读出这种无味。

我觉得他吃着也会觉得很酸。

我联想到我的爷爷奶奶,他们60多岁,都在家里安度晚年,每天都会做好饭菜,笑眯眯地看着我吃,享受着老人的天伦之乐。

而这位老人都80多岁了,却还是孤苦伶仃地一个做饭一个人吃着,失魂落魄。

我觉得他吃着,一定觉得很苦。

因为以前他在家时,和家里一起吃饭;

打仗时,虽然很苦,但吃饭时是和战友们一起吃,应该是很热闹的。

而现在,吃着野饭野菜,又没人陪着他吃,一定很苦。

你能读出这种苦吗?

(生动情地读)真的很苦呀!

我也觉得他苦啊!

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心里的痛苦。

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他心里的苦吧!

(想读的齐读,全班都起立深情地读。

失去亲人,失去家园,无依无靠,面对这一切,这位80岁的老人又能怎么样呢?

他只能是: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只能是老泪纵横,无声地哭泣呀!

泣)他在泣什么?

他为什么而泣呢?

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并提笔写下来,一段话即可。

(生动笔在书上写下来。

  【指导学生细细体会白描手法的妙处。

全诗没用一个比喻、拟人、夸张的语句,也不见一个修饰性的词语,但学生通读全诗,了解大意之后,在诗歌侧面描写的景物中,可以深深体会到老兵命运的“凄凉、悲惨。

写好的先来说一说。

我哭泣我为什么不能早点回来呢?

再也看不到生我养我的父母了。

我颤抖着双腿走到我的父母坟前,老泪纵横:

我的父母就这样离我而去了,我十分对不起他们。

他在泣自己和自己的亲人。

请你把这种泣读出来。

(该生读:

)除了泣他自己和自己的亲人,他还会泣什么?

他还会泣别人。

说不定还有其他很多家庭的亲人也死去了。

是啊,就拿他们村庄来说不知有多少家庭也成了(生:

松柏冢累累)

我觉得他可能还会泣那些在战场上死去的战友,也会泣跟他一样侥幸从战场上活着回来的战友。

也许,那些战友回到家看到的景象也是这样。

[小精灵儿

是啊,不知有多少战士几十年征战在外而成了(生:

松柏冢累累)甚至是尸骨未寒。

把你的这种泣读出来。

(生读:

我会哭泣着想到:

我唯一的牵挂---家人没有了,我唯一的朋友---战友没有了,唯一的美好回忆---家园也荒芜了,那我还有什么呢?

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不如战死在沙场算了。

生不如死啊!

我觉得他还在泣战争带来的危害。

因为肯定还有无数人,无数个家庭也遭遇了这样的不幸。

仅仅是汉武帝在位,五次讨伐匈奴,就导致全国有一半的人因为战争死亡,有一半的人成了(生:

松柏冢累累)大家带着这种泣读最后一句话。

  【多种形式读诗:

自读自品,情入内心;

大声诵读,震撼人心;

配乐读,入情入境,感人至深。

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五、小结,升华主题:

这就是这位80岁老兵回家的经历,让我们一起用朗读走进他这段回乡历程。

(生齐读全文)

正如刚才很多同学所说,老人的经历只是众多遭受战争苦难的百姓之一。

从古至今,在战争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百姓不知还有多少。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你对战争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和看法呢?

我觉得战争太残酷了。

如果没有战争的话,老人也不会家破人亡。

我觉得战争有好处但也有坏处。

但战争的坏处远远大于战争的好处。

不管正义不正义,战争都是十分残忍的。

有时战争是为了某些政治利益和权利,可以实现某些梦想。

但在实现这些梦想的同时,却是以牺牲老百姓的生命为代价的。

我同意刚才这位同学的观点。

比一切都更可贵和重要的,是人的生命。

我明白同学们的意思了。

远离战争,渴望和平是从古至今,咱们每一个老百姓的心愿。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这首以战争为主题的诗歌。

从一位老兵回乡经历的角度,感受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

其实,除了这首诗,还有很多从不同角度描写战争的诗,比如我们后面要学习的《出塞》,以及乐府诗里的《战城南》等等,建议同学们可以在下课后找来读一读,看看它们又是从哪个角度来写战争的,相信会让你对战争有更深刻的认识。

  【再次强调,升华主题。

让学生整体感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