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835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docx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docx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

 

申报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材料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建设方案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10月

目录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1

二、专业建设规划原则1

1、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原则。

1

2、实践性、职业性原则。

2

3、特色性原则。

2

三、专业建设基础2

1、专业特色2

2、社会需求5

四、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7

1、专业发展目标:

7

2、人才培养目标7

五、专业建设内容10

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10

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1

3、师资队伍建设13

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3

5、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14

六、建设进度与监测指标15

七、改革举措17

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17

2.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措施18

3.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措施18

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改革措施19

5.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改革措施20

6.以就业导向的专业改革措施21

7、教学方法改革措施22

8、考核评价体系改革措施22

八、建设经费预算23

九、质量保证体系24

1.建立项目负责制度24

2.建立项目监督制度24

3.建立绩效考核制度24

4.建立责任追究制和奖惩制度24

5.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财务及人事制度25

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始建于2003年,至今有18年历史,是我院设立较早的专业之一。

十多年来,该专业培养了1000余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主要分遍在福建省工控行业及机械装备制造企业,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在行业和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该专业是本学院最具行业特色和代表性的专业,2010年被评为省级精品专业。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依托海西、立足福建、面向企业,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以工学结合为平台,推行订单培养,以产学合作为途径,探索“产业项目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专业对接产业、校企深度融合”。

通过二年专业建设,使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效益、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

发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办学示范作用,带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建筑电气工程技术等自动化类专业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把专业群建成海峡西岸经济区自动化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

二、专业建设规划原则

1、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原则。

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根植于地方经济建设的沃土之中.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思想,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

深入研究产业结构、产业优势、经济特色、人才需求,据此分析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行订单培养,为经济建设输送高技能的自动化技术人才。

2、实践性、职业性原则。

准确把握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职业岗位群,遵循职业性原则,在专业建设中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实践性,以工学结合、学做一体为特征,将工学交替和“教、学、做”一体化、企业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模式合理地应用到教学中,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在实训基地建设上突出工厂情景化与操作实际化。

3、特色性原则。

通过对同类院校和社会需要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本专业建设中长期积淀的优势方面,在办学的指导思想、治校方略、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过程等方面凝练特色,充分发挥优势,把握外部机会,避开不利因素,集合学校优势力量,配置相适应的教学资源,重点突破,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凝练特色,争创品牌专业。

三、专业建设基础

1、专业特色

(1)建立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关系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专业建设团队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专业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方面,教学团队结合自身特长,充分发挥掌握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和在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为企业的技术更新、技术改造、员工培训等提供支持和服务,订单式为企业培养急需的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高素质高职能人才;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环境及生产设备解决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要求结合实际生产工艺进行)及顶岗实习的环境及场所要求,现有合作企业提供的校外实训基地如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厦门烟草有限公司等有十多家,企业的工程师及能工巧匠更是直接给专业教学团队补充了急需的兼职教师。

校企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深度融合、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局面已初步形成。

(2)依托校企合作,突出工学结合,形成了具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以突出岗位技能培养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了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能手和学校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生产一线的就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明确了专业典型就业岗位,根据岗位的工作领域,结合自动控制技术发展的情况,明确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提出了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与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依托与福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丰泽北峰兴达机械厂、泉州亿兴电力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长期校企合作关系,聘请企业专家兼课并辅导实践教学、毕业实践及顶岗实习等教学活动;推行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升了就业能力。

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校内外实践条件优良,初步建立了“教、学、做”一体化的实习实训基地

本专业先后建成并不断完善具备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室,包括有电机检修、低压电气控制、可编程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维修电工培训考证等18个校内实验实训室,设备总值700多万元。

基地建设注重吸收设备供应商和各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及能工巧匠参与,在设备的选型、组合以及开设的实训项目上充分考虑企业相关生产岗位工作过程,营造仿真职业环境的“教、学、做”相结合的校内实训场所。

此外,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多年的校企合作良好氛围下还建立了包括福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丰泽北峰兴达机械厂、泉州亿兴电力有限公司、泉州开元模具厂等16个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能满足150名学生半年时间顶岗实习的需要。

(4)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的专业教学团队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有校内专任教师11名,其中高级职称6名,研究生以上学历4名,双师素质型教师6人,另有从设备供应商和企业生产一线聘请的技术骨干共8-10名兼职教师。

2005年以来,教师共承担省级以上课题1项,地市级课题2项,院级课题5项,教师能深刻领悟高职教育理念,掌握专业新知识和新技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初步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5)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改革课程体系和结构,在模块化教室、实验实训室、生产现场里教学,通过“教、学、做”、“工学交替”等多种教学方式的交融,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训环节,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实践教学(含分散实践)占总课时比例达到57.41%。

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相应岗位的顶岗实习,使学生真正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6)培养了一批专业能力强、企业认可度高的毕业生

近几年来,该专业强化技能训练,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坚持“双证书”制度,设有中高级“维修电工”、“电气设备安装工”、等工种的技能鉴定,毕业生“双证率”达到了100%,可以从事自动控制系统安装、调试、维护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7.2%。

2、社会需求

福建省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产业集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任务更加迫切,福建省“十一五”规划提出重点发展的电子、机械、石化三大主导产业。

先进的电子、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是实现全省亦即海峡西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意味着福建省包括泉州市将成为继“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之后我国又一个制造中心。

电气自动化技术已成为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涵盖着广泛的专业岗位群,并形成了针对性明确的职业工种。

现代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必然引发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毕业生成为行业发展的生力军。

由此可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目前这方面的人才相对缺乏,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飞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方面的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将急剧增加,预计到2012年,海峡西岸经济区需要增加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5万多人。

重点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一大批电气自动化技术高技能人才,对泉州乃至福建的发展和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泉州作为我省制造业基地,产业正处在“接轨、转型、升级”阶段,力求从“泉州制造”向“泉州创造”转变,自动化技术将起关键作用。

这些企业中原始的、简单的设备已在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技术精良的新型设备,这些设备起点高、技术新,有大量的设备采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

产业的升级更需要广泛采用以智能仪器与仪表、可编程控制器(PLC)、工业控制计算机等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提升生产设备性能,开发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需要一大批熟练掌握自动化生产技术,从事生产设备的操作、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测、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工作人员。

同时,许多大中型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以加大竞争力,进行技术改造,也引进了先进制造设备,PLC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变频技术、伺服技术等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用得越来越普遍,电气自动化技术是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的关键技术,因此,现代制造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存在巨大需求。

四、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1、专业发展目标:

不断实践与创新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专业对接产业,开展订单培养,为创新办学机制,推动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探索新的途径。

完善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建设以及特色课程建设。

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推行模块化、项目化、一体化教学方法改革。

坚持企业主导与参与,共建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探索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和管理长效机制。

聘用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努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广泛开展技术服务,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利用本专业的辐射作用,带动其专业群的建设,并通过对口支援、师资培训、资源共享等途径有效带动区域内同类专业发展,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

2、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敬业精神、熟练的职业技能、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知识,熟悉现代电气控制技术,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从事自动化控制系统及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管理等工作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具体目标

(1)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

建立产业合作委员会。

由行业、企业、政府有关部门、科研单位等领域的人员共同组成的产业合作委员会,指导专业与产业对接工作,研究产业转型升级和专业发展对接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宏观层面上解决因社会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专业人才供给的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专业与产业对接的错位。

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作用。

由教师、企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职能部门等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专业论证和调研,研究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同时,有效利用企业和行业的资源优势。

建立定期校企互动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