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docx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docx(1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会对加、减计算进行验算。
(4)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5)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感受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形状。
(6)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继续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能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
能运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线路图。
(7)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
初步认识直角,会辨认锐角与钝角。
(8)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
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测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9)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学会对比较熟悉的事情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收集整理表格,获得有意义的信息。
(10)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表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1)运用千以内的数、已经掌握的运算或简单的图表描述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认识一些比较简单的规律,在这些活动中继续发展数感、符号感和抽象思维。
(2)通过观察物体和观察生活环境丰富对图形和现实空间的认识,继续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
(3)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参与收集有意义的信息并适当归类整理等活动,体验活动的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继续发展统计观念。
(4)为解决问题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习有条理地、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社会货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初步具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积极地通过各种思维活动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解决问题往往有不同的方法。
(3)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习反思和评价。
(4)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增强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
初步具有愿意接近数学的态度,学习数学的愿望,学好数学的信息。
(2)经历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体验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三、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
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转化。
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四、课时安排
共计62课时,各单元课时安排如下:
有余数的除法:
5课时
时、分、秒:
认识方向:
4课时
认识万以内的数:
11课时
分米和毫米:
3课时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19课时
认识角:
统计:
期末复习:
4课时。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及一次实践活动。
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帮助学生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结合具体实例,益处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理念:
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有余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3、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
共4课时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谈话:
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准备了10枝新铅笔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提出问题:
这10枝铅笔我要分给大家。
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
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
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
(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
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
几人呢?
那么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
……我们来分一分。
二、交流共享
1、
(1)分一分:
(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2
3
4
5
6
指导操作。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
请一组上台示
范分一分。
分完后问: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分完?
在表格中板书结果。
自主活动。
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
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
①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②谈话:
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
③小结:
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
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
出示表格:
表
(1)表
(2)
1
(3)写算式:
①观察表
(1)
提问: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
分完了吗?
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
10÷
2=5(人)
10枝铅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几人?
5=2(人)
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②观察表
(2)
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
有什么方法计算?
(板书:
3)可以分给几个人?
还剩几枝?
这1枝还能分吗?
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
③认识余数。
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
3=3……1中,10、3、3分别叫什么?
1呢?
如果不知道,可以看看书。
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
10除以3等于3余1。
④观察比较:
5=2、10÷
3=3……1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
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
(4)谈话:
你能把表
(2)中每人分4支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
反馈交流:
4=2(人)……2(枝)10÷
6=1(人)……4(枝)
(5)概括提炼:
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
余数表示什么?
2、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出示例2,用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8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
像这样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先摆一摆,再填写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
(1)谈话:
请同学们观察13÷
4、14÷
4……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
小结:
请记住,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猜一猜:
有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
如果余数是3,除数最小是几?
三、反馈完善:
“想想做做”1—3。
1、第1题:
让学生各自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算一算,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有余数除法求商的思考过程。
2、第2题:
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再引导学生比较两道题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3、第3题:
先让学生按照题目读一读,再说说每题的商和余数各是什么?
4、第4题:
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
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数的除法说一说,说父母听。
[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习惯。
让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桃子贴图,圆片
一、先学探究:
1、出示挂图:
几十面按红、黄、蓝顺序排列的彩旗,下面顺次标上序号。
2、谈话:
老师不看屏幕,同学们告诉我几号旗,我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你考考老师?
3、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旗的颜色呢?
你们想知道吗?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其中的奥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妈妈买了12个苹果,如果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列算式:
()÷
()=()
………
()数()数()
你能尝试列出这道除法算式的竖式吗?
仔细观察老师写的除法竖式,找一找被除数、除数和商。
看了这道除法竖式,你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吗?
(2)出示例题:
如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还剩几个?
先圈一圈,再把算式填写完整。
怎样列式?
12÷
5=)等于多少呢?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分一分、算一算……)
(2)鼓励探索。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解决。
(3)汇报交流。
①用圆片代替桃分一分。
指名学生上台操作。
分的结果怎样?
(放了2盘,还剩2个。
)
剩下的2个桃,还能继续分吗?
(剩下的2个桃,不能再分)
讲述:
12个桃,每盘放5个,分的结果是“放了2盘,还剩2个”。
如果是22个桃、32个桃、42个桃,甚至更多的桃每盘放5个呢?
难道我们也用圆片代替桃来这么分吗?
有别的方法吗?
②列竖式算一算。
笔算12÷
5竖式该怎样列,商和余数该写在哪儿?
指名学生说老师写。
5商是几?
为什么商是2,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在交流汇报。
想法一:
12个桃,每盘放5个,放了2盘,所以商是2。
想法二:
商2,二五一十,10比12小,商2;
三五十五,15比12大,所以商2。
想法三:
二五一十,2和5相乘的积最接近12,又小于12,所以商2。
想法四:
12里面最多有2个5,所以商2。
12的下面该写几,为什么?
“10”表示什么?
12个减去分掉的10个,还剩下几个?
所以横线下面写几?
这个“2”表示什么?
(表示剩下的2个,这个2就是余数)
谁能说出横式的计算结果?
在上面的谈话过程中逐步完成板书。
(4)小结:
今后我们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想想做做”1——5,重点引导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用小棒操作,联系操作过程和结果计算相应的式题,帮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求商方法的理解。
有余数除法与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对比练习。
通过计算和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表内除法计算方法的练习和区别,更好地掌握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思考过程和书写规范。
是有余数除法求商方法的专项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让学生应用有余数除法,尝试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5、第5题:
25个气球,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人分得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完成,用竖式计算。
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认为自己学得怎样?
[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一第3课时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试商的方法,深刻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能熟练地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7×
79×
621÷
33×
424÷
812÷
2
35÷
74×
76×
948÷
818÷
256÷
7
2、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在求商时是怎样很快找到合适的商的?
(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在计算时还应注意些什么?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摆一摆,每位学生准备10根小棒。
(1)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5=2
通过计算,谁来说说商为什么是2?
有余数吗?
为什么?
(2)10根小棒,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还剩几根?
请学生分小棒后,列式并笔算。
商为什么是2?
是几?
为什么还是2?
(3)比一比,以上两道题哪一道是有余数的除法?
2、完成第1题。
出示图后,让学生自己弄清图意后让学生叙述,然后独立完成,反馈时,说说自己是怎样填写的,所写的每个算式表示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一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左边的一组填空。
(2)提醒学生利用填空时的思考过程计算右边4题。
2、练习一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反馈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3、练习一第4题
(1)学生分组计算,并指名板演。
(2)反馈。
(3)比一比:
每列火车中的三题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4、练习一第5题
读题后请学生独立解题,说说算式的意义,余数是几,表示什么?
5、练习一第6题
(1)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2)独立解题。
四、反思总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同时还得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一第4课时
1、回忆本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在求商时可以怎样很快找到合适的商?
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
1、口算:
4×
39×
845÷
96×
932÷
824÷
4
56÷
75×
68×
536÷
635÷
9
2、口答:
25里面最多有()个6。
48里面最多有()个7。
36里面最多有()个8。
28里面最多有()个6。
3、用竖式计算:
43÷
632÷
720÷
436÷
(1)明确要求,先口答出商及理由。
(2)学生分组计算,以检验刚才所说的的商是否正确。
指出:
看被除数是多少,可以想几个几是多少,被除数里还多几,余数就是几。
1、练习一第7题
让学生认真分析每一题的计算过程。
2、练习一第8题
(1)出示题目,思考:
除数最小应是几。
(2)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如果除数是6,再根据题目中已给的余数,想想商可能是几,那么被除数能不能确定是多少呢?
(3)提问:
如果将“最小”两字去掉,你认为除数可以是几,为什么?
通过这题的思考,你更加清楚了一个什么道理?
3、练习一第9题
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答。
说说自己解题的想法。
4、练习一第10题
5、练习一第11题
6、练习一第12题
(1)学生独立填表。
(2)说说余数是怎样变化的?
(3)如果除数是5,余数怎样变化?
7、练习一思考题(提示:
除数控制在一位数的范围)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反馈。
交流解答时的想法:
先想除数可能是几,再根据商和除数的情况,想出被除数是多少。
提醒学生思考时做到有序。
帮助学生整理写出的算式。
通过刚才的练习,想一想: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的大小有没有规定?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四、反思总结:
今天你练习了哪些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
认识时、分、秒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时、分、秒,及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教材分析
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例如,“秒的认识”主题图就选择了家喻户晓的春节联欢晚会中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的场景,“做一做”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能做些什么”,练习中又编入了一系列与学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以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2.知道1分=60秒。
3.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4.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5.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
四、教学重点难点
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4课时
六、教学建议
1、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2、提供丰富的素材,包括钟表,是学生进一步认识钟表。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4、学生在练习中加强对时间的认识。
认识时、分第1课时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
认识钟面上的大约几时。
教学准备:
钟面教学具。
一、激趣导入
1、猜谜:
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2、揭示课题:
小朋友猜对了。
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
二、思索探究
1、初步认识钟面
说明:
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知识。
有12个数,让学生从1顺次读到12。
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指出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
让学生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
2、初步认识整时
(1)出示7时的钟面,让学生猜猜是几时?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
再出示5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
引导观察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点?
时针呢?
(2)总结: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教学试一试
出示三只整时的钟面图,提问这三只表上又是几时?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3.认识大格。
(挂图出示:
钟面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钟表。
)
仔细观察钟面,看看你能有哪些新的发现。
(学生可能发现:
钟面上有1~12这12个数;
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