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精选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775327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24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精选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三上学期精选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三上学期精选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三上学期精选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三上学期精选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精选测试题.docx

《高三上学期精选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精选测试题.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上学期精选测试题.docx

高三上学期精选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

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合金材料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B.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易发生化学腐蚀而生锈

 

C.

废弃的玻璃、金属、纸制品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

 

D.

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考点:

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专题:

化学应用.

分析:

A.根据合金就是某种金属与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融合在一起形成的混合物来分析;

B.根据铁在潮湿的空气生锈是由于发生电化学腐蚀;

C.根据可回收利用垃圾:

废弃金属、废纸、废弃玻璃、废弃塑料、废弃电池;

D.可降解塑料分解产生CO2,CO2又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

解答:

解:

A.合金就是某种金属与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融合在一起形成的混合物,所以合金中肯定含有金属、可能含有非金属,故A正确;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生锈,故B错误;

C.废弃的玻璃、金属、纸制品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故C正确;

D.可降解塑料分解产生CO2,CO2又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故D正确;

故选: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低碳经济,垃圾回收,金属的腐蚀、合金等,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难度中等.

 

2.将0.4gNaOH和1.06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考点: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

图示题;计算题.

分析:

对NaOH和Na2CO3混合配成的溶液,当滴加盐酸时,先发生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再发生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最后发生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才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利用物质的量的关系并结合图象即可解答.

解答:

解:

A、0.01mol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气体生成,但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时也没有气体生成,则图象与反应不符,故A错误;

B、图象中开始反应即有气体生成,与反应不符,故B错误;

C、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时,首先和NaOH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当滴入0.1L时,两者恰好反应完全;继续滴加时,盐酸和Na2CO3开始反应,首先发生

HCl+Na2CO3=NaHCO3+NaCl,不放出气体,当再加入0.1L时,此步反应进行完全;继续滴加时,发生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此时开始放出气体,正好与图象相符,故C正确;

D、因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分步完成,则碳酸钠与盐酸先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此时没有气体生成,则图象与反应不符,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图象数据的处理知识,解答此题的易错点是,不能准确理解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首先发生的是HCl+Na2CO3=NaHCO3+NaCl;进行完全后,再发生:

NaHCO3+HCl=NaCl+H2O+CO2↑.

 

3.(3分)关于“类卤素”(CN)2的性质中,不像卤素一般的性质是(  )

 

A.

在碱溶液中生成CN﹣和OCN﹣

B.

跟卤素反应生成CNCl、CNBr等

 

C.

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D.

可与Ag反应生成可溶盐

考点: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分析:

“类卤素”(CN)2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能和水反应生成酸、和碱反应生成盐、AgX都是难溶性盐,但卤族元素单质不能燃烧.

解答:

解:

A.“类卤素”(CN)2在碱溶液中生成CN﹣和OCN﹣,卤素单质和碱溶液反应也生成酸根离子、次卤酸根离子,故A正确;

B.“类卤素”(CN)2、卤素单质之间能反应生成拟卤素,故B正确;

C.卤素单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类卤素”(CN)2也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故C正确;

D.“类卤素”(CN)2可与Ag反应生成可溶盐,而卤素和Ag反应生成的银盐都是难溶性的,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类卤素的性质,根据卤素性质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分析解答,侧重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4.(3分)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FeCl3溶液与Cu的反应:

Cu+Fe3+=Cu2++Fe2+

 

B.

醋酸溶液除水垢中的CaCO3反应:

CaCO3+2H+═Ca2++H2O+CO2↑

 

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O22﹣+2H2O═4OH﹣+O2↑

 

D.

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HCO3﹣+AlO2﹣+H2O=A(OH)3↓+CO32﹣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

A.电子、电荷不守恒;

B.反应生成醋酸钙、水、二氧化碳;

C.过氧化钠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

D.促进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生成沉淀和碳酸钠.

解答:

解:

A.FeCl3溶液与Cu的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u+2Fe3+=Cu2++2Fe2+,故A错误;

B.醋酸溶液除水垢中的CaCO3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故B错误;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Na202+2H2O═40H﹣+4Na++O2↑,故C错误;

D.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的离子反应为HCO3﹣+AlO2﹣+H2O=A(OH)3↓+CO3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5.(3分)向含S2﹣、Fe2+、Br﹣、I﹣各0.1mol的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l2,通入Cl2的体积和溶液中相关离子的物质的量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

离子还原性S2﹣>I﹣>Fe2+>Br﹣,故首先发生反应S2﹣+Cl2=S+2Cl﹣,再发生反应2I﹣+Cl2=I2+2Cl﹣,然后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最后发生反应2Br﹣+Cl2=Br2+2Cl﹣,根据发生反应顺序计算离子开始反应到该离子反应完毕时氯气的体积,据此判断.

解答:

解:

离子还原性S2﹣>I﹣>Fe2+>Br﹣,故首先发生反应S2﹣+Cl2=S+2Cl﹣,再发生反应2I﹣+Cl2=I2+2Cl﹣,然后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最后发生反应2Br﹣+Cl2=Br2+2Cl﹣,根据发生反应顺序计算离子开始反应到该离子反应完毕时氯气的体积,

0.1molS2﹣完全反应需要消耗0.1mol氯气,0.1molI﹣完全反应消耗0.05氯气,0.1molFe2+完全反应消耗0.05氯气,0.1molBr﹣完全反应消耗0.05氯气,

A.S2﹣、I﹣、Fe2+完全时消耗的氯气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即溴离子开始反应时氯气的体积为4.48L,由2Br﹣+Cl2=2Br2+2Cl﹣可知,0.1molBr﹣完全反应消耗0.05氯气,故溴离子完全反应时消耗氯气的体积为4.48L+0.05mol×22.4L/mol=5.6L,图象中氯气的体积不符合,故A错误;

B.0.1molS2﹣完全反应后,才发生2I﹣+Cl2=I2+2Cl﹣,0.1molS2﹣完全反应需要消耗0.1mol氯气,故开始反应时氯气的体积为2.24L,0.1molI﹣完全反应消耗0.05氯气,故0.1molI﹣完全反应时氯气的体积为0.15mol×22.4L/mol=3.36L,图象中氯气的体积不符合,故B错误;

C.0.1molS2﹣完全反应需要消耗0.1mol氯气,0.1molI﹣完全反应消耗0.05氯气,故亚铁离子开始反应时氯气的体积为0.15mol×22.4L/mol=3.36L,由2Fe2++Cl2=2Fe3++2Cl﹣可知,0.1molFe2+完全反应消耗0.05氯气,故Fe2+完全时消耗的氯气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图象与实际符合,故C正确;

D.由S2﹣+Cl2=S2﹣+2Cl可知,0.1molS2﹣完全反应需要消耗0.1mol氯气,标准状况下的Cl2的体积为0.1mol×22.4L/mol=2.24L,图象中氯气的体积不符合,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以图象形式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离子反应计算等,难度中等,确定离子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是解题的关键.

 

6.(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SiO2晶体中含有硅氧键的数目为4NA.而1mol金刚石中含碳碳键的数目为2NA

 

B.

标准状况下,22.4LNO2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为2NA

 

C.

1molNa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

 

D.

0.1mol•L﹣1的NaHSO4溶液中,阳离子的数目之和为0.2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

A、SiO2中1个Si原子结合4个O原子,金刚石晶体中每个碳原子与4个碳原子形成正四面体向空间延伸的立体网状结构,每个碳原子出4个键,每个键给碳原子提供

B、根据n=

和N=n•NA来计算;

C、Na2O2与CO2的反应是歧化反应;

D、溶液体积不明确.

解答:

解:

A、SiO2中1个Si原子结合4个O原子,即1molSiO2晶体中含有硅氧键的数目为4NA;金刚石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出4个键,每个键给碳原子提供

,所以1mol金刚石晶体中含有的碳碳键数目为

×4×

×NAmol﹣1=2NA,故A正确;

B、气体的物质的量n=

=

=1mol,气体的分子数N=n•NA=1mol•NA/mol=NA,故B错误;

C、Na2O2与CO2的反应是歧化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此反应转移2mol电子,故1molNa2O2转移1mol电子,故C错误;

D、溶液体积不明确,无法计算阳离子的数目,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7.(3分)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KNO3溶液

KOH

加入FeCl3溶液,并过渡

Al2(SO4)3溶液

MgSO4

加入过量烧碱后过滤,再用硫酸酸化滤液

CO2

SO2

通过盛KMnO4(H+)溶液烧洗气瓶,再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

NaNO3

CaCO3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

①②④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分析:

①KOH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沉淀和KCl;

②硫酸镁与NaOH反应生成沉淀,二硫酸铝与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过滤后滤液中加硫酸可除杂;

③二氧化硫与KMnO4反应,而二氧化碳不能;

④碳酸钙不溶于水,硝酸钠溶于水.

解答:

解:

①KOH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沉淀和KCl,引入新杂质KCl,不能除杂,故错误;

②硫酸镁与NaOH反应生成沉淀,二硫酸铝与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过滤后滤液中加硫酸可除杂,故正确;

③二氧化硫与KMnO4反应,而二氧化碳不能,然后利用浓硫酸干燥可除杂,故正确;

④碳酸钙不溶于水,硝酸钠溶于水,则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可除杂,故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分离提纯试剂的选择,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元素化合物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8.(3分)下列实验装置,试剂选用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除去NO中的NO2

B.

干燥Cl2

C.

稀释浓硫酸

D.

制备少量O2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

实验评价题.

分析:

A.NO2可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

B.氯气可用浓硫酸干燥;

C.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

D.过氧化钠和水反应剧烈,不能用简易气体发生装置制备氧气.

解答:

解:

A.NO2可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可用水洗气、除杂,故A正确;

B.氯气与浓硫酸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故B正确;

C.容量瓶只能在常温下使用,不能用于稀释、溶解,应在烧杯中溶解且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故C错误;

D.过氧化钠和水反应剧烈,不能用简易气体发生装置制备氧气,且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分离、提纯以及气体的制备和容量瓶的使用等,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为高频考点,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9.(3分)(2008•山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iH4比CH4稳定

 

B.

O2﹣半径比F﹣的小

 

C.

Na和Cs属于第I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强

 

D.

P和As属于第VA族元素,H3PO4酸性比H3AsO4弱

考点: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A、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与氢化物的稳定性的关系;

B、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

C、根据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

D、根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解答:

解:

A、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就越稳定,C的非金属性比Si强,所以CH4的稳定性比SiH4强,故A错误;

B、因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O2﹣半径比F﹣的大,故B错误;

C、因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Cs失电子能力比Na强,故C正确;

D、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P的非金属性比As强,H3PO4酸性比H3AsO4强,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10.(3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

①冰水混合物②爆鸣气③铝热剂④普通玻璃⑤水玻璃⑥漂白粉⑦二甲苯⑧TNT⑨溴苯⑩C5H10⑪含氧40%的氧化镁⑫花生油⑬福尔马林⑭密封保存的NO2气体⑮CuSO4、5H2O⑯CuFeS2⑰聚氯乙烯⑱液氯.

 

A.

①②③④⑥

B.

⑦⑧⑨⑪⑮⑯⑱

C.

①⑧⑨⑪⑮⑯⑱

D.

①⑧⑨⑪⑫⑰⑱

考点:

混合物和纯净物..

分析:

同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结合各组物质组成分析判断

解答:

解:

①冰水混合物组成为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②爆鸣气是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

③铝热剂是铝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④普通玻璃是硅酸钠、硅酸钙、二氧化硅的混合物;

⑤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

⑥漂白粉是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

⑦二甲苯可以是邻二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的混合物;

⑧TNT是三硝基甲苯的俗称属于纯净物;

⑨溴苯是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

⑩C5H10不一定表示纯净物,可能是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混合物;

⑪含氧40%的氧化镁是氧化镁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纯净物;

⑫花生油属于油脂是混合物;

⑬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

⑭密封保存的NO2气体和四氧化二氮存在化学平衡属于平衡混合气体;

⑮CuSO4、5H2O属于纯净物;

⑯CuFeS2属于纯净物;

⑰聚氯乙烯是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

⑱液氯是液态氯气属于纯净物;

故①⑧⑨⑪⑮⑯⑱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物质组成和俗称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11.(3分)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

ClO﹣、I﹣、Na+、SO42﹣

B.

Al3+、K+、CO32﹣、Cl﹣

 

C.

K+、Ag+、Ca2+、NO3﹣

D.

NH4+、Na+、OH﹣、MnO4﹣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

A.次氯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在溶液中能够氧化碘离子;

B.铝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

C.K+、Ag+、Ca2+、NO3﹣离子之间不满足离子反应发生条件;

D.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一水合氨.

解答:

解:

A.ClO﹣、I﹣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Al3+、CO32﹣之间发生双水解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K+、Ag+、Ca2+、NO3﹣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

D.NH4+、OH﹣之间发生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考中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掌握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

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3分)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的目的是(  )

 

A.

将铜粉与硫粉混合均匀加热以制取CuS

 

B.

向Cu与过量浓硫酸反应后的试管中加水以观察CuSO4溶液的颜色

 

C.

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充分灼烧以制取CuO

 

D.

在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稀H2SO4微热,再加少量新制Cu(OH)2悬溶液并加热,产生红色沉淀

考点:

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分析:

A.由于硫的氧化性弱,所以只能将铜氧化成一价;

B.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反应;

C.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产生氢氧化铜的沉淀,过滤洗涤并灼烧氢氧化铜分解生成氧化铜;

D.葡萄糖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解答:

解:

A.由于硫的氧化性弱,所以只能将铜氧化成一价,故A错误;

B.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反应,因此观察不到现象,故B错误;

C.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产生氢氧化铜的沉淀,过滤洗涤并灼烧氢氧化铜分解生成氧化铜,故C正确;

D.葡萄糖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该反应在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微热,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实验不成功,不能说明淀粉没有水解,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关键是反应条件的选择,题目难度不大.

 

13.(3分)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通入少量SO2,溶液的漂白性增强

 

B.

加入少量Na2CO3粉末或CaCO3粉末,c(H+)减小,HClO浓度增大

 

C.

加入少量固体NaOH,可能有c(Na+)=c(Cl﹣)+c(ClO﹣)

 

D.

再加入少量水,

增大

考点: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氯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

A、通入二氧化硫,其与氯气反应生成无漂白性的盐酸和硫酸,平衡左移,漂白性减弱;

B、C12+H2O⇌H++C1﹣+HC1O,若向氯水中加入少量Na2CO3粉末或CaCO3粉末,会和溶液中的盐酸反应平衡正向进行;

C、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c(Na+)+c(H+)=c(Cl﹣))+c(ClO﹣)+c(OH﹣),加入少量固体NaOH,溶液呈酸性,只有溶液为中性时c(Na+)=c(Cl﹣)+c(ClO﹣);D、氯气与水的反应,加入水,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解答:

解:

在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Cl2+H2O

HCl+HClO、H2O

H++OH﹣、HClO

H++ClO﹣.

A、通入少量SO2,发生反应:

Cl2+SO2+2H2O=H2SO4+2HCl,平衡左移,HClO的浓度减小,溶液漂白性减弱,故A错误;

B、在化学平衡中:

C12+H2O⇌H++C1﹣+HC1O,若向氯水中加入少量Na2CO3粉末或CaCO3粉末,会和溶液中的盐酸反应平衡正向进行,次氯酸酸性小于碳酸,不与碳酸钠反应,c(H+)减小,HClO浓度增大,故B正确;

C、加入少量固体过氧化钠,反应后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故存在c(H+)+c(Na+)=c(OH﹣)+c(Cl﹣)+c(ClO﹣),加入少量固体NaOH,溶液呈酸性,则有:

c(H+)>c(OH﹣),所以c(Na+)<c(Cl﹣)+c(ClO﹣),故C错误;

D、Cl2+H2O⇌H++Cl﹣+HClO,加入少量水,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与c(HClO)同等程度增大,若HClO的电离程度不变,

应该相等,但实际上HClO的电离程度增大,使c(ClO﹣)增大倍数多,所以

应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既考查了化学平衡,又考查了电离平衡,注意次氯酸是一种弱电解质,在增加HClO时,其电离程度减小,在水中加酸或碱都抑制了水的电离.

 

14.(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将pH=11的氨水和pH=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关系是c(Cl﹣)>c(NH

)>c(H+)>c(OH﹣)

 

B.

某二元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H2B═H++HB﹣,HB﹣⇌H++B2﹣,所以NaHB溶液呈酸性

 

C.

在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Cl2溶液产生沉淀,平衡后的溶液中:

C(Ba2+)•C(SO42﹣)>Ksp;c(Ba2+)>C(SO42﹣)

 

D.

等浓度的NH3•H2O、NH4HSO4,NH4Cl溶液中c(NH4+)在逐渐增大

考点: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分析:

A、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常温下,将pH=11的氨水和pH=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

B、H2B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电离可逆,说明HB﹣只电离不水解;

C、达到沉淀的溶解平衡后,C(Ba2+)•C(SO42﹣)=Ksp(BaSO4);

D、NH4HSO4能够电离出氢离子,对NH4HSO4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水解有抑制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