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6924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Word格式.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Word格式.docx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复习检查:

复习卧钩的写法,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学习斜钩的写法。

斜钩又称为“戈钩”,也是比较难写的笔画。

斜钩的写法:

A、入笔后向右下行,中间略带弧度

B、至末端略作停顿

C、调整笔锋向右上方挑出。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A、教师示范写法。

B、学生练习写斜钩的写法。

2、学习“氏”的写法。

A、说说“氏”字的写法。

B、教师示范写法。

C、学生练习写。

3、教师边师范边讲解“代”的写法。

A、学生说一说笔顺。

B、“代”字的注意点。

C、学生练习写“代”字,实物投影仪显示写得好的作品。

4、说说“砚”。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

要注意什么呢?

五:

快乐练习:

完成作业本2P1。

第2课卧钩

1、认识卧钩的名称和形态,掌握其书写方法,正确、规范、整洁地写好本课例字。

2、培养学生整体观察字型、合理搭配字型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书写技能。

卧钩的书写方法。

卧钩的写法与必字例字。

课时安排:

二、复习检查:

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导入新课。

1、介绍卧钩的名称及写法

卧钩是书写方法最难的笔画之一。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卧钩。

A、顺锋入笔。

B、从左上向右下,由轻到重写出弯弧。

C、尾部略停顿,调好笔锋。

D、向左上方提笔出锋。

3、教师示范写法。

4、学生练习写卧钩的写法。

5、学习“心”的写法。

A、注意三点的位置。

左点最低,中点最高,右点其次。

C、学生练习写“心”的写法。

6、教师边师范边讲解“志”的写法。

B、“志”字的注意点:

上窄下宽,上部居中,下部卧钩起笔对正上部末横起笔。

C、学生练习写“念”字,实物投影仪显示写得好的作品。

A、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竖弯钩”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B、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

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详细讲解:

①写竖画时向左稍斜,至转弯处微提,转笔右行。

②出钩前微顿后向上挑出。

C、指名说一说竖弯钩怎样书写。

D、师边讲解边示范。

3、学生练习书写竖弯钩,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4、学习书写带竖弯钩的字。

A、【出示范字:

心、必】

B、指名认读。

C、指名说笔顺,书空。

D、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E、演示书写过程。

F、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小结。

四、快乐练习:

完成作业本2P2。

第4课横折钩

1、认识横折钩的名称和形态,掌握其书写方法。

2、掌握横折钩的笔画规律并能正确应用在例字中。

教学重点:

掌握横折钩的正确书写方法。

折角与挑钩。

说说上节课学习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

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学习横折钩的写法。

A、说说横折钩的注意点:

①把“横折”和“钩”的写法结合起来。

②折后“竖”有曲直或长短的变化。

C、学生练习写横折钩的写法。

2、学习“司”的写法。

A、说说“司”字的横折钩怎么写好

C、学生练习写“司”的写法。

3、教师边师范边讲解“丹”的写法。

B、“丹”字的注意点。

“丹”字的注意点:

注意“横”、“竖”书写角度的变化和出钩的方向;

因为有两次转变方向,所以要注意调整笔锋。

C、学生练习写“丹”字,实物投影仪显示写得好的作品。

五、快乐练习:

完成作业本2P4。

第5课提

1、了解提有斜提及平提两种。

2、学习斜提和平提的用笔方法,体会不同。

3、练习书写带有提笔的几个字。

教学准备:

1、笔、墨、纸

2、老师做好有关“提”的ppt。

方法与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小结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复习点的写法。

2、检查学生握笔姿势及坐姿。

3、板书课题:

提的写法。

4、学生自学,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了解提的基本形态,学写“提”。

1、出示小黑板,看看这两种提笔有何不同?

2、认识斜提和平提,体会各自形态特点。

3、师范写“斜提”。

4、师领生写,边写边说要点。

5、评议。

6、同样方法学习平提的写法。

7、评议学生作品,注意平提运笔与斜提的不同。

8、指名上台写,集体评议。

(1)生练写。

(2)互相评议。

三、毛笔字书写指导。

带有“提”的字。

(1)出示小黑板:

物、如。

(2)观察这几个字的共同特点:

都带有“斜提”

(3)师范写“物”生观察师的运笔方法。

(4)生练写“物”。

(5)集体评议:

运笔方法、间架结构。

(6)同样方法生练写“如”

四、优秀作品展评:

板书

第十六课提的写法

第6课我来写“求知”

1、掌握“求知”书写技法。

2、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

教学重难点:

“竖钩”两侧四笔的聚散关系。

运笔的技法。

一、复习导入

1、老师范写竖钩,横沟或卧钩的字。

如:

呼,容,心等。

2、描描写写。

先让学生说说哪个字比较难写,然后进行范写。

小组内交流注意事项。

3、自己练练。

二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

求知】

观察提示:

A、书写“求”字时,注意“竖钩”两侧四笔的聚散关系;

B、书写“知”字时,注意左右两部分的长短、错落关系。

5、建议在横幅或条幅上作字,注上年月,姓名,年龄。

三、快乐练习:

完成P17每日一得。

第三单元笔画的组合变化

第11课横的组合变化

1、通过探究发现、练写评议,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横的组合变化与布白的大致规律。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3、提高学生书写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学重难点:

探究并掌握横的变化与组合。

一、横画自述,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横的组合变化规律【课件出示:

课题】。

有信心吗?

下面,我们先来听一听横画自己是怎么说的?

横画自述:

我是“横”,可别小看我,在书法中我的功劳可大了!

我应用最多,自然也最重要,我与“竖”兄弟合作,往往构成书法的框架,决定字的肥胖。

我的长短粗细变化、有序组合,既险劲又典雅。

小结:

横是汉字的主要笔画,许多字里有多个横,这种情况下书写时要有变化。

二、品读例字,感悟规律。

1、探索“諸”字的写法

同学们,看来我们确实应该重视横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諸”字中“横”的变化规律。

从整体看,“諸”字的横有什么不同?

(长短不同)

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横画的起笔、收笔。

(引导起笔、收笔不同)

同学们,你们找到了几处不同?

如果我们进一步观察每一笔横画,其实它们的姿态也各有特点。

互动:

谁再来说一说横画的特点?

教师范写“諸”

组织学生练习(4个)。

教师点评。

2、探索“昧”字写法(正音,简单提一下)

同学们,看来你们已经知道了“諸”字中同时出现多个横画,书写时必须有长短、粗细、倾斜角度之别。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昧”字中“横”的书写规律。

首先请大家仔细观察例字,先在小组里交流“昧”字中“横”的书写规律是怎样的。

小组交流。

②注意笔画之间的长短、粗细的变化。

教师范写“酉”,组织学生练习(4个)。

2、探索“悟”字写法

小组交流——“悟”字里各个竖的组合特点是什么?

哪一笔是主笔?

集体交流,指名汇报,教师范写“悟”。

学生练习(4个)。

师生共同评议。

三、巩固应用,汇报成果。

1、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观察例字,把剩余的作业完成,比一比,看谁写得规范。

2、学生自评,请好友评讲。

3、集体评价,请班级“小书法家”评讲。

4、教师示范评讲。

四、拓展延伸:

了解古代著名书法家——钟繇

完成P35每日一得。

第13课撇的组合变化

1、通过探究发现、练写评议,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撇的组合变化与布白的大致规律。

探究并掌握竖的变化与组合。

一、引入新课。

撇的特点:

变化丰富,有长撇,短撇,平撇,直撇,兰叶撇,一个字中出现多个撇时,姿态长短曲直斜度要有变化。

1、探索“度”字的写法

同学们,看来你们确实应该重视竖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度”字中“撇”的变化规律。

从整体看,“度”字的两撇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撇画的起笔、收笔。

总结竖画的特点。

撇画组合需要注意:

①一个汉字中同时出现几个撇,角度不宜平行。

②根据汉字结构需要,撇有长短粗细之分。

教师范写“度”,组织学生练习(4个)。

2、探索“象”字写法

集体交流

指名汇报,教师范写“象”。

书写:

妙、处、峻

3、教师示范评讲。

5、结语。

四、拓展:

了解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及其《兰亭序》

完成P38每日一得。

第14课捺的组合变化

1、通过探究发现、练写评议,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捺的组合变化。

探究并掌握捺的变化与组合。

捺的特点:

有平捺、斜捺和反捺,凡一字中存在两笔以上的捺时,应有收有放,可将其中一笔改成反捺,如“食”

1、探索“迷”字的写法

同学们,看来我们确实应该重视捺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迷”字中“捺”的变化规律。

从整体看,“迷”字的两个捺有什么不同?

(方向长短不同)

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捺画的起笔、收笔。

(引导起笔、收笔不同)总结捺画的特点。

捺画组合需要注意:

①遇到走之旁时,上面的捺一般写成反捺。

②一幅作品中,临近的两个字都带捺时,最好一收一放。

教师范写“迷”,组织学生练习(4个)。

2、探索“受”字写法

小组交流——“受”字里各个捺的组合特点是什么?

集体交流,指名汇报,教师范写“受”。

(大、逺)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位同学的作业。

仔细分析一下,这些作业是否都能体现“捺的组合变化规律”。

同学们,欣赏了这几位同学的优点,谁又能中肯地为他们提一些改进意见呢?

因为学习书法也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

了解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及其《鸭头丸帖》

完成P41每日一得。

第15课点的组合变化

(一)

1、通过探究发现、练写评议,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点的组合变化。

探究并掌握点的变化与组合。

点的特点:

变化丰富,在不同的字里横向排列时,有相向的,如“来”;

有相背的,如“其”。

三点以上的,变化更丰富,如“無。

1、探索“其”字的写法

同学们,看来我们确实应该重视点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字中“点”的变化规律。

从整体看,“其”字的两点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点画的起笔、收笔。

(引导起笔、收笔不同)总结点画的特点。

点画组合需要注意:

①把握横向点之间的形状、大小变化。

②注意各个点之间的角度变化。

教师范写“其”,组织学生练习(4个)。

2、探索“無”字写法

小组交流:

“無”字里各个点的组合特点是什么?

集体交流,指名汇报,教师范写“無”。

(爲、樂、赫)

了解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珣及其《伯远帖》

了解古代著名书法家——智永及其《千字文》

完成P47每日一得。

第四单元综合练习

第17课时习作(上)

1、通过练习书写作品,体会汉字的美感。

2、巩固学生正确的双姿和运笔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3、通过老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书写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巩固学生正确的双姿和运笔方法,掌握横的变化及组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

写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每个单字。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要写好一幅字,先要练熟每个单字。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书写内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教师范写楷书作品,边写边强调要领:

(1)“千”和“下”:

体会点画间的相互关系。

(2)“里”:

把握横画之间布白匀称。

(3)“之”和“足”:

注意“捺”书写角度的变化。

(4)“行”、“始”和“於”:

平衡左右两部分向背、高低的关系,两部分之间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

3、学生描写作品,进一步感受书法创作特点。

师巡视,发现优秀作品。

4、优秀作品展示。

完成P49每日一得。

第18课时习作(下)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钢笔书法创作的格式和章法常识。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能完成书法作品。

3、提高学生的书法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书法创作的兴趣。

竖式、横式的布局特点及写法。

学生创作布局合理、美观的竖式、横式钢笔书法作品。

课前准备:

学生背诵学过的古诗!

一、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同学们,刚才听你们背了那么多的古诗,相信你们不仅会背,还能用笔把这些古诗默写下来。

老师写了一首,同学们看看【出示作品《梅花》】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字写得怎么样?

那再看看这幅作品,比较一下,哪个更好?

【出示钢笔书法创作《梅花》】

同学们,都是老师写的,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字体,经过创作后效果截然不同,这就是书法艺术创作的魅力。

大家想不想也创作这样的一幅作品来?

【出示课题——习作(上)】

二、学习竖式书法作品创作特点。

出示竖式和横式书法作品,学生欣赏。

1、引导学生发现书法作品由正文、落款、印章三部分组成。

同学们,一幅书法作品一般都包括正文、落款、印章三个部分,(板书:

正文、落款、印章)仔细观察,看看哪是正文部分?

同学们,请把这两幅作品正文读一遍。

通过读,我们知道了要从右往左写,这是书法创作的一大特点。

(板书:

从右往左)而且我们看,正文字体在整幅作品中字体最大,没有标点,字与字之间疏密得当,行首对齐,行尾也对齐。

谁来读落款部分?

这两幅作品谁写的?

如果你写这幅作品落款怎么署名呢?

注意横式作品落款与竖式落款比少了时间和诗题,因为余下的空间不多了,但书写者的名字是一定不能少的。

字体大小与正文相比要小一些,起笔不能高于正文行首,收笔不能低于正文行尾。

印章盖在署名后,注意不要低于正文行尾。

同学们,一幅书法作品一般都包括正文、落款、印章三个部分组成,只有把它们合理布局,才能形成一幅整体和谐,令人赏心悦目的作品。

布局合

理)

2、教师范写楷书作品,边写边强调要领。

同学们,看到老师写,你们想不想试试?

下面请大家自由选择横式或竖式进行描写,加深认识,注意描写不走样。

师强调写字姿势:

头正身直两肩平,两足平放两臂张.

3、请学生描贴,师巡视,发现优秀作品。

三、名家作品欣赏。

出示一组优秀钢笔书法作品,师简要介绍,学生感受书法创作的形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四、创作与展示。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发了两种书写纸,你可以根据自己创作横式还是竖式来选择纸张,好的作品我们将贴到展版上。

出示创作要求及评价标准。

从右往左写:

布局合理:

★★★

有一定速度:

学生创作,师巡视,纠正姿势,发现优秀作品。

同位互评,推荐优秀作品。

师点评,奖励作者励志章,请学生自己的作品盖上印章,将作品贴于展示板上。

五、拓展延伸:

世界著名的绘画大师毕加索讲:

“如果我生在中国,不会是位画家,但肯定是位书法家。

”中国书法是历史最悠久的艺术,也是中国艺术的代表。

作为中国人,应该引以为傲,同时更应该让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得到代代弘扬。

希望同学们平时加强练习,提高书法水平!

六、快乐练习:

完成P51每日一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