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学习笔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6879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45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学习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流行病学学习笔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流行病学学习笔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流行病学学习笔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流行病学学习笔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学习笔记Word下载.docx

《流行病学学习笔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学习笔记Word下载.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流行病学学习笔记Word下载.docx

(1)群体的特征:

以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2)对比的特征:

通过对比调查和对比分析,发现疾病的原因和线索;

★(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运用统计学的知识,样本推论总体;

(4)社会心理的特征;

(5)预防为主的特征;

(6)发展的特征。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本章重点:

掌握:

描述疾病分布常用指标的意义、用途与计算方法;

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常用术语;

疾病三间分布的概念和描述疾病三间分布的意义,描述疾病任人群分布特征、地区分布特征、时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内容

熟悉:

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综合分布的描述——移民流行病学

某些不常用指标(续发率、感染率、生存率)及地方性、外来性流行病学

术语

第一节概 述

1.疾病分布的定义及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

★疾病分布的定义(distributionofdisease)。

(名词解释):

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主要描述疾病发病、患病和死亡的群体现像

特点:

1. 通过观察性研究获得;

2.群体现象(个体现象----症状、体征、功能变化等临床表现);

 

3.三间分布;

4.用频率指标描述。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

1、描述分布规律,认识流行特征;

2、帮助找到重点防治对象和重点防治疾病;

3、探讨病因;

4、制定预防和控制的措施;

5、评价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效果-----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第二节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指标(index):

能够数量化的科学概念,如频数(frequency)、率,频率(rate)、比(ratio)、比例(proportion)。

重点注意个指标的分子、分母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发病频率测量指标(以下公式重点掌握)

(一)发病率(incidencerate)

1、定义:

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并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

K=100%,1000‰,10000/万…..

★★★重点区别发病率和患病率的:

发病率是在某段时间内新发的病例占暴露人口数的比例,患病率是该短时间内患病的人数占可能患病的人数的比例,不考虑是否新发!

2、计算发病率需考虑的因素

新发病例数、暴露人口数(为平均人口数)、观察时间

3、应用

描述疾病的分布、反映疾病发生频率,探讨病因及其因素、其变化意味着病因因素的变化、评价预防措施效果、前瞻性调查的基点

(二)罹患率(attack rate)---主要用于突发事件

1、定义:

测量某人群某病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K=100%,1000‰,10000/万…..

2、应用

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如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的爆发流行情况,在爆发调查中,测量爆发疫情的强度,并用来探讨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系

(三)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rate,SAS)

也称二代发病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

图表1

2、应用:

常用于家庭内、病房、集体宿舍、托儿所、幼儿园班组中发生传染病是的流行病学调查、用于比较传染病传染力的强弱、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及其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

★★★二、患病频率测量指标(以下公式重点掌握)

(一)患病率(prevalence)

1、定义:

也称现患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可分为时点患病率和期间患病率

K=100%,1000‰,10000/万….. 

平均人口数:

该年6月30日的人口数或(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2

2、影响患病率的原因:

(1)引起患病率升高的主要因素:

新病例增加、治疗水平提高,患者免于死亡,但未痊愈,病程延长、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病例迁入、健康者迁出、易感者迁入、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

(2)引起患病率降低的主要因素:

新病例减少、病死率增高、病程缩短、治愈率提高、健康者迁入、病例迁出

3、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

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是,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发病率和病程。

患病率=发病率×

病程

4、应用:

患病率通才常用来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用于估计某病对居民健康的危害的严重程度,还可以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医疗质量的评估进而医疗费用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某一疾病及其预后与各种因素的关系、筛查及试验性诊断上的应用、评价疾病对健康人群的影响程度、断面研究的常用指标

5、★★★发病率与患病率的主要区别:

比较内容

患病率

发病率

资料来源

现况调查

疾病报告、疾病监控、队列研究

计算分子

观察期间新发病例和现患病例数之和

观察期间新发病例数

计算分母

调查人数(时点患病率)

平均人口数(期间患病率)

暴露人口数或平均人口数

观察时间

较短,一般为1个月或几个月

一般为一年或更长时间

适用疾病病种

慢性病或病程较长的疾病

各种疾病

特点

静态描述

动态描述

用途

疾病先患状况或慢性病流行情况

疾病流行强度

影响因素

较多,影响发病率变动的因素,病后死亡或痊愈级康复情况及患者病程等

相对较少,疾病流行情况、诊断水平、疾病报告质量等

(二)感染率(prevalenceofinfection)

1、定义:

指在某时间内被检人群中某病原体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通常用百分率表示

2、应用:

多应用于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和分析防治工作的效果、在具有较多隐性感染的疾病调查中应用较多,如结核病、乙型肝炎等、评价人群健康状况。

★★★三、死亡与生存频率(以下公式重点掌握)

(一)死亡率(mortalityrate)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总死亡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测量该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死亡专率:

死亡率按不同的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婚姻状况等)分别计算

用于衡量某一时期某一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的的大小、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水平、为该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用于探讨病因和评价防治措施。

(二)病死率(casefatalityrate)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者占该病患者的比例,表示某病患者因该病死亡的危险性

表示确诊某病者的死亡概率、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治能力、常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

(三)生存率(survivalrate)

之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患病者中经N年随访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反映疾病对生命的危害程度、用于评价某些病程较长疾病的远期疗效

四、疾病负担指标(以下公式重点掌握)

(一)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years oflifelost,PYLL)

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e:

期望寿命,i:

年龄 ai =e-(i+0.5)di:

某年龄组的死亡人数

该指标可用来计算不同疾病或不同年龄组死者总的减寿年数

2、应用:

是人群中疾病负担测量的一个直接指标、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进一步衡量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强调了早死对人群健康的损害

(三)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DALY):

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两部分

比较与评价地区间的卫生健康状况,对已实施的措施进行初步的评价,了解干预措施的效果;

确定不同病种的疾病负担,为制定防治重点提供重要信息依据;

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

五、疾病流行强度:

疾病流行强度常用散发,暴发,流行及大流行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某病在某地区某人群中发病率的变化及其病例间的联系程度。

1、散发:

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见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

一般是对于范围较大的地区。

2、暴发:

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中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症状相同的病人。

3、流行:

指在某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

流行出现时各病例之间呈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关系。

4、大流行:

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疾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区广,在短期内跨越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

六、疾病的分布:

疾病分布是流行病学研究中重要的内容,是描述性研究的核心,是分析性研究的基础,是制定疾病防御策略和措施的依据。

(一)人群分布

人群特征包括:

性别、年龄、种族、职业、 婚育状况、家庭结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医疗卫生保障体制、宗教信仰、社会地位等等。

研究疾病人群分布的最根本目的:

①根据人群分布特征,寻找可能的致病因素或病因线索;

②确定重点防制对象。

1、年龄:

年龄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比起其他因素的作用都强,差不多所有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显示出与年龄这个变量有关。

一般来说,慢性疾病有岁年龄增长发病率随之增加的趋势,急性传染病有岁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下降的趋势。

分析方法:

横断面分析(cross sectionalanalysis)分析潜伏期短和病程短的急性病或传染病的年龄分布 

出生队列分析(birthcohortanalysis)分析慢性病和潜隐期长的疾病的年龄分布

1891年的出生队列

1936:

45岁(A),1941:

50岁(B),1946:

55岁(C),1951:

60岁(D),1956:

65岁(E),…

横断面研究中的年龄差异是队列效应cohorteffect导致的,因为早期出生的队列暴露水平低。

出生队列研究中的年龄差异是年龄效应age effect导致的,可以真实反映年龄与发病的关系          

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流行病学意义:

确定疾病的高危人群及重点保护对象 

探索流行因素,提供病因线索

根据传染病的年龄分布动态,了解人群的免疫状况

制定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免疫水平状况

暴露机会不同,可导致出现疾病年龄分布的差异。

有效的预防接种可改变某些疾病固有的发病特征。

2、性别:

某些疾病的死亡率与发病率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这种疾病的性别差异与男女性的遗传特征、内分泌代谢、生理解剖特点和内在素质的不同以及致病因子暴露的特点有关。

3、职业:

某些疾病的发生于职业密切相关,由于机体所处职业环境中的致病因素,如职业性的精神紧张程度、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的不同可导致疾病分布的职业差异。

如:

医务人员-乙肝,丙肝,SARS;

染料、橡胶、电缆制造业-----膀胱癌;

石棉、砷、铬、镍-----肺癌;

煤焦油和石油行业-----皮肤癌

4、种族和民族:

种族和民族是长期共同生活并具有共同生物学和社会学特征的相对稳定的群体。

不同民族由于长期受一定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遗传背景的影响,疾病分布也显示出了差异

中国人—鼻咽癌、日本人---胃癌、印度人---口腔癌、非洲班图人---肝癌、犹太人---宫颈癌、美国人---大肠癌、白种人---皮肤癌、马来西亚、中国人—鼻咽癌、印度人---口腔癌、马来人---恶性淋巴瘤

5、婚姻与家庭(略)

6、行为生活方式(略)

(二)地区分布

疾病的分布特征与一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疾病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征反映出致病因子在这些地区作用的差别,根本原因是由于疾病的危险因素的分布和致病条件不同所造成的。

疾病的地区分布可采用行政区划法或自然景观法对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

1、国家间及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分布

2、城乡分布

3、地区聚集性

1地方性:

由于自然因素或社会因素的影响,某种疾病经常存在于某一地区或只在一定范围人群中发生,而不需要自外地输入,一般有统计地方性,自然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

2输入性疾病:

又称外来性疾病

3带入性:

指本病在本地区以往未曾有过或者以前有但确定已被消灭,目前的疾病是从其他地区带入的

4、地方性疾病

(三)时间分布

疾病的时间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可以从短期波动、周期性、季节性、长期变异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与描述。

1、短期波动:

一般是指持续几天、几周或者几个月的疾病流行或疫情暴发,是疾病的特殊存在方式。

与暴发区别在于,暴发常用于少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

短期波动一般具有比较明确的原因,人群同时或持续暴露于某共同致病因素,病例数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多,如食物中毒,伤寒,痢疾和麻疹。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均可表现有暴发和短期波动

2、季节性:

疾病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增高的现象,分严格的季节性和季节性升高

3、周期性:

指疾病频率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有规律的起伏波动,每隔若干年出现一个流行高峰的现象

疾病周期性原因与必备条件:

①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和卫生条件差等因素利于疾病的传播②传播机制容易实现的疾病,当易感者积累到足够数量便可迅速传播③病后可形成稳固免疫的疾病④病原体的变异及变异速度

4、长期趋势:

也称长期变异或长期变动,是指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通常为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临床特征、分布状态、流行强度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四)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移民流行病学:

是进行疾病人群、地区和时间分布综合描述的一个典型。

应遵循的原则:

①若某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主要是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则与原住国人群不同,接近移居国的水平②若某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则与移居国的人群不同,而接近原住国的水平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掌握:

现况研究的概念、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及抽样调查的样本估计;

普查与抽样调查各自的优缺点,常见偏倚及其控制、生态学研究的局限性。

描述性研究的概念及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地位、特点与用途。

决定抽样调查样本大小的主要因素。

了解:

生态学研究特点。

第一节 概述

★1.观察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的区别(理解):

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对样本施加人工干预,若无干预,则为观察性研究,若有干预,则为实验性研究。

2.描述性研究的概念:

(名词解释)描述性研究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专门调查的资料,按不同地区、时间及不同人群(三间分布)特征分组,描绘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

第二节现况研究(横断面研究)

一、现况研究概述:

1.现况研究的概念:

(名词解释)

现况研究是通过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疾病或健康状况和有关因素的分布状况的资料收集、描述,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病因线索。

又称横断面研究。

★2.(理解)现况研究的功能:

(1)描述疾病与健康的三间分布(时间、地点、人群);

(2)描述某因素与健康或疾病的关联;

(3)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

(4)确定高危人群。

3.现况研究的特点:

(1)一般不设对照组(因为是描述性研究);

(2)时间特定:

研究所关注的是某一特定时点或某一特定时期内某一群体中暴露与疾病的关系;

(3)确定因果关系受限:

因为是在一个时点上,故疾病和暴露因素同时存在,不能确定疾病和暴露因素谁在前谁在后。

如研究A和B的关系的横断面研究,因为病例在研究的时候同时存在A和B两种现象,故不能确定是先A再有B(A是B的原因),还是先得有B再有A(B是A的原因)。

★这里一定要重点理解。

(4)对固有的暴露因素可做因果推断:

某些属性(如性别、血型等)不会因是否患病而发生改变的因素,在排除和控制了可能存在的偏倚的情况下,可以提供相对真实的暴露因素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从而推断因果关系。

(5)用现在的暴露因素替代或估计过去的情况是有条件的:

①现在的暴露或暴露水平与过去的情况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即可以通过相关关系推断过去某时点的水平),或已证明变化不大(直接用现在的暴露水平替代过去的暴露水平);

②已知研究因素的暴露水平的变化趋势或规律,一次趋势或规律估计过去的暴露水平;

  ③回忆过去的暴露或暴露水平极不可靠,而现在的暴露资料用来估计过去的暴露情况。

(6)定期重复进行现况研究可获得发病率的资料:

两次现患率之差除以两次现况研究之间的时间间隔即可获得该时期的发病率。

4.现况研究的研究类型:

现况研究的类型可根据研究对象的范围分为普查和抽样调查。

4.1普查:

【定义】

(理解)普查是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内、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作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如人口普查。

【普查的优点】

(1)[最主要的]不存在抽样误差;

(2)可以同时调查目标人群中多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

(3)能发现人群中的所有病例,在实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的同时,全面描述疾病的分布与特征,为病因分析研究提供线索。

【普查的缺点】

(1)[最主要的]耗费人力、物力、财力;

(2)不适用患病率低且无简便易行的诊断手段的疾病;

(3)调查工作人员涉及面广,掌握调查技术和检查方法熟练程度不一,对调查项目的理解往往很难统一和标准化,较难保证调查质量。

★【几个重要的公式】

4.2抽样调查:

(理解)抽样调查是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用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的所在范围,即通过对样本中的研究对象的调查研究来推论总体的情况。

随机抽样的理解:

每个个体进入该样本和不进入该样本的概率大小一样。

【抽样调查的优点】

(1)节省时间、人力、物力资源;

(2)由于调查范围小,易于做到细致。

【抽样调查的缺点】

(1)资料的重复和遗漏不易发现;

(2)变异过大的研究对象不适用;

(3)患病率过低的疾病不适用

二、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影响样本量的因素:

(1)容许误差(

);

 

(2)预期患病率(p)或标准差(

);

(3)显著性水平(

2.样本含量的计算:

【计量资料】

【计数资料】

当p=q=50%时,所需样本量最大。

3.抽样方法:

抽样可分为非随机抽样和随机抽样两种,常见的随机抽样方法有:

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阶段抽样。

【单纯随机抽样】也称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N个个体中利用抽签或其他随机方法抽取n个,构成一个样本。

【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按照一定顺序,机械的每隔若干个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抽样方法。

【分层抽样】先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总体(层),再从每一层内进行简单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

【整群抽样】将总体分为若干群组,抽取其中部分群组为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多阶段抽样】将抽样过程分阶段进行,各阶段抽样方式可能不同的组合抽样方式。

★★★抽样误差:

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三、现况研究的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1.偏倚的概念:

偏倚是指从研究设计到实施、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各个环节中产生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片面性,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出现倾向性的差异,从而错误地描述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称为偏倚。

★注意:

(1)误差,简单的说就是测得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差异。

引起这种差异的有系统误差和抽样误差两种。

偏倚具有方向性,随机误差不能称为偏倚;

(2)偏倚的大小可以测量:

偏倚=(测得值—实际值)/实际值*100%

(3)偏倚可以通过研究设计的改进等方式减小或避免,而抽样误差不可避免。

2.现况研究中产生偏倚的原因:

(1)主观选择研究对象;

(2)任意变换抽样方法;

(3)调查对象不合格或调查对象不合作(无应答偏倚);

(4)所调查对象均为仍然存活的个体,已经死亡的个体无法调查(幸存者偏倚)(5)回忆偏倚;

(6)调查员有意识的深入调查某些个体的特征,而随意调查另外一些个体的特征(调查偏倚)(7)测量工具、检验方法等不准确(测量偏倚)。

第三节生态学研究

★生态学研究实例:

海豹儿的研究。

一、生态学研究概述:

★1.生态学研究概念(名词解释):

生态学研究又称相关性研究,它是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2.生态学研究的用途:

(1)提供病因线索,产生病因假设;

 

(2)评估人群干预措施的效果。

二、生态学研究的类型:

生态学研究包括生态比较研究和生态趋势研究。

生态比较研究常用于比较在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平局暴露水平和某疾病之间的关系,即比较不同暴露水平的人群中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有何差别,从而为探索病因提供线索。

三、生态学研究的优缺点:

1.优点:

经济、出结果快。

2.缺点:

★生态学谬论(是最主要的缺点):

生态学谬论是由于生态学研究以及各个不同情况的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组)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以及存在的混杂因素等原因而造成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的现象。

第四章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的概念、特点、基本原理与类型;

研究对象的选择方法;

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包括率的计算、人时的计算、暴露于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计算,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收集资料的种类和方法;

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主要的偏倚以及其控制

样本大小的计算;

影响样本大小的主要因素,队列研究是分析流行病学研究中两大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直接观察暴露于某因素不同状况人群的结局来探讨该因素与所观察的结局的关系。

第一节概述

一、基本概念(重点理解):

★(名词解释)1、队列研究(cohortstudy):

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亚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2、暴露(exposure):

是流行病学的常用术语,有时也叫做研究变量。

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