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7671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原理》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统计学原理》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统计学原理》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统计学原理》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统计学原理》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学原理》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docx

《《统计学原理》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原理》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计学原理》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docx

13级《统计学》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制定人:

_日期:

审核人:

日期:

批准人:

日期: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统计学》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包括统计调查组织技术、统计资料的整理方法和原则、社会经济统计指标的理论和应用、时间数列、统计指数、参数估计和抽样推断等基础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学会定量分析的方法。

主要讲授统计中几个常用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采集与整理、总体变量分布特征的统计描述、抽样技术概述、统计对比与因素分析、时间数列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等。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课程的任务:

熟悉统计指标的相关概念以及对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预处理的方法;掌握抽样分布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测;掌握统计中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统计指数的分析方法及其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工作的基础理论、主要方法和基本技能;以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为主,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各项经济工作和财会工作奠定分析研究的基础。

前期应当完成的课程:

《数学》、《会计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

《统计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应用性较广的学科,希望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和体会到学好统计基础是做好各项社会经济管理工作所不可缺少的业务基础理论知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启发式为主,由浅入深,围绕重点讲清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注意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以提高教学效果。

4.推荐教材及学时说明

本课程推荐教材:

《统计基础知识》钟新联、师应来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ISBN:

978750952838,本课程课时为76课时。

二、学时分配

章节

名称

总课时

理论

训练

实习

第一章

概论

8

8

0

0

§1-1

统计的含义与特点

2

2

0

0

§1-2

统计工作过程与基本研究方法

2

2

0

0

§1-3

统计中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

2

2

0

0

§1-4

统计的组织和管理

2

2

0

0

第二章

统计设计与统计调查

8

8

0

0

§2-1

统计设计

2

2

0

0

§2-2

统计调查

2

2

0

0

§2-3

问卷调查

2

2

0

0

§2-4

统计调查报告

2

2

0

0

第三章

统计整理

12

12

0

0

§3-1

统计整理概述

2

2

0

0

§3-2

统计分组

2

2

0

0

§3-3

统计汇总和统计表

4

4

0

0

§3-4

次数分布

4

4

0

0

第四章

综合指标

8

8

0

0

§4-1

总量指标

2

2

0

0

§4-2

相对指标

2

2

0

0

§4-3

平均指标

2

2

0

0

§4-4

标志变异指标

2

2

0

0

第五章

动态数列

10

10

0

0

§5-1

动态数列概述

2

2

0

0

§5-2

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

2

2

0

0

§5-3

动态数列的速度指标

2

2

0

0

§5-4

现象变动的趋势分析

4

4

0

0

第六章

统计指数

8

8

0

0

§6-1

统计指数概述

2

2

0

0

§6-2

总指数的编制

2

2

0

0

§6-3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2

2

0

0

§6-4

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

2

2

0

0

第七章

抽样技术

16

16

0

0

§7-1

抽样技术概述

4

4

0

0

§7-2

抽样技术的编制

4

4

0

0

§7-3

总体参数估计

4

4

0

0

§7-4

样本容量的确定

4

4

0

0

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6

6

0

0

§8-1

相关与回归分析的一般问题

2

2

0

0

§8-2

相关分析的方法

2

2

0

0

§8-3

回归分析

2

2

0

0

合计

76

76

0

0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概述

教学要求:

1.了解统计的产生和发展、统计的含义;

2.统计工作过程和基本研究方法;

3.了解统计的组织与管理;

4.理解统计的职能;

5.掌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6.掌握统计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一、统计的含义与特点

(一)统计的含义

(二)统计的职能

(三)统计的特点

二、统计的工作过程与基本研究方法

(一)统计工作过程

(二)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统计中常见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二)标志与指标

(三)变异和变量

四、统计的组织与管理

(一)统计的组织

(二)统计的管理

(三)统计的法则

教学建议:

1.可结合专业需要选择实例,以扩大应用知识面。

2.重点变量与变量值、指标的特点。

第二章统计设计与统计调查

教学要求:

1.了解统计设计的概念、意义和原则;

2.了解统计调查的意义与要求;

3.了解统计报表制度;

4.理解统计指标体系设计;

5.掌握统计调查的分类与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

6.掌握统计指标的设计、统计调查的方式方法。

教学内容:

一、统计设计

(一)统计设计的概念与意义

(二)统计设计的原则和种类

(三)统计设计的内容

二、统计调查

(一)统计调查的意义和要求

(二)统计调查的分类

(三)搜集统计数据的具体方法

(四)统计调查方案

(五)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三、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的概念和意义

(二)问卷设计

四、统计调查报告

(一)统计调查报告的概念和特点

(二)统计调查报告的种类

(三)统计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四)统计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

教学建议:

1.通过问卷调查知识点的学习,设计一份调查报告并进行分析。

2.重点讲解统计指标的设计、统计调查的分类、统计调查方案和专门调查。

第三章统计整理

教学要求:

1.了解统计整理的意义、工作步骤;

2.了解统计资料的审核、订正和汇总技术;

3.了解统计表的分类和统计表的设计;

4.理解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及统计分组的形式;

5.理解次数分布的概念及其构成;

6.掌握统计分组方法和变量数列的编辑。

教学内容:

一、统计整理概述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与意义

(二)统计整理的步骤

(三)统计资料的审核与订正

二、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

(二)统计分组方法

(三)统计分组体系

三、统计汇总和统计表

(一)统计汇总

(二)统计表

四、次数分布

(一)次数分布的概念和种类

(二)变量数列的编制

教学建议:

1.通过书本的案例加以分析,使学生更加理解统计汇总和统计表的应用。

2.重点讲解统计分组的意义和分组方法、变量数列的编制组中值的计算和统计表的结构。

第四章综合指标

教学要求:

1.了解总量指标的概念、作用及其计算;

2.了解相对指标的意义和表现形式;

3.了解平均指标的作用及位置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理解总量指标的分类、相对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5.理解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6.掌握平均指标的概念、特点;

7.掌握数值平均数、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一、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应用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三)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四)计算和应用总量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二、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意义和表现形式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三)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三、平均指数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和特点

(二)平均指标的作用

(三)平均指标的形式

(四)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的原则

四、标志变异指标

(一)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应用

(二)标志变异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教学建议:

1.分析五种应用平均数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优缺点。

2.重点讲解平均指标的概念与特点、相对指标、数值平均数与标准差的计算及其应用。

第五章动态数列

教学要求:

1.了解动态数列的概念、构成及编制时应注意的问题;

2.了解长期趋势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3.了解循环波动与无规则波动;

4.理解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

5.理解最小二乘法与季节变动的测定方法;

6.掌握水平指标与速度指标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一、动态数列概述

(一)动态数列的概念及其构成

(二)动态数列的种类

(三)编制动态数列的原则

二、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

(一)发展水平

(二)平均发展水平

(三)增长量

(四)平均增长量

三、动态数列的速度指标

(一)发展速度

(二)增长速度

(三)增长1%的绝对值

(四)平均速度

四、现象变动的趋势分析

(一)长期趋势的测定

(二)季节变动的测定

(三)循环波动

(四)无规则变动

教学建议:

重点讲解时点数列和相对数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

第六章统计指数

教学要求:

1.了解总量指标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方法;

2.学会零售价格总指数、工业生产指数和股票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

3.理解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4.掌握综合指数、平均法指数的编制原理;

5.掌握指数体系与总量指标的梁因素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

一、统计指数概述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和性质

(二)统计指数的种类

二、总指数的编制

(一)综合指数

(二)平均法指数

三、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一)指数体系

(二)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

(三)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

四、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

(一)工业生产指数

(二)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三)股票价格指数

教学建议:

1.通过书本的练习题,加强对统计指数和总指数的运用。

2.重点讲解综合指数的含义和编制方法、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方法。

第七章抽样技术

教学要求:

1.了解抽样调查的组织方式、抽样推断的置信度和点估计方法;

2.理解抽样技术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抽样极限误差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确定必要样本容量的意义和方法;

3.掌握抽样误差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抽样平均误差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方法;

教学内容:

一、抽样技术概述

(一)抽样技术的几个基本概念

(二)抽样组织方式

二、抽样误差

(一)抽样误差

(二)抽样平均误差

(三)抽样极限误差

(四)抽样推断的置信度

三、总体参数估计

(一)点估计

(二)区间估计

四、样本容量的确定

(一)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

(二)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

(三)确定样本容量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建议:

1.本章是整本书的重点,学生应该独立学会计算抽样误差、总体参数和样本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