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详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554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保基金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保基金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保基金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社保基金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社保基金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保基金详解.docx

《社保基金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保基金详解.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保基金详解.docx

社保基金详解

  

 

  

社保基金-详解

 

  

 

 

 

 

 

 

 

   

 

 

 

 

 

(重定向自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社保基金(SocialSecurityFund)

·1什么是社保基金

·2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

·3我国社保基金入市历程

·4社保基金的管理

什么是社保基金

  社保基金也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

  社保基金是不向个人投资者开放的,社保基金是国家把企事业职工交的养老保险费中的一部分资金交给专业的机构管理,实现保值增值。

  社保基金投资运作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基金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增值。

  国家规定社保基金可以进入股市,当然不是全部,有比例的限制。

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社保基金实现增值,保证人民的利益

  社保基金资产是独立于理事会、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社保基金托管人的资产。

  财政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拟订社保基金管理运作的有关政策,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运作和托管情况进行监督。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各自的职权对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社保基金”是一个被简化了的统称,共有五种概念。

  一是“社会保险基金”是指为了保证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时的基本生活需要,政府立法强制征收的专项计息基金;

  二是“社会统筹基金”是国家、用人单位和广大职工共同缴纳的用于支付住院或紧急抢救医疗费用和经批准的特殊慢性疾病门诊医疗费用;

  三是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中个人账户上的基金,被称为“个人账户基金”;

  四是包括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也称“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在内的企业补充保障基金;

  五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

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

  纵观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做法,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大致有以下三种模式。

  第一,现收现付制。

  这是根据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横向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社会保险基金的模式。

所谓横向收支平衡、即本期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仅仅用来满足本期保险费支出的需要,本期征收、本期使用,收支基本保持平衡,不为以后时期的支付储备资金。

其筹资模式的操作方法是,先对当年或近一、二年内某项社会保险所需支付的费用进行预测,然后以相同的提取比例,分摊到所有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当年提取,当年支付。

保险费开支的预测一般是根据上年度实际开支总额,加上本年度预计增加的支出总额求得,一般提取总额应略大于预测的支付总额,使收支相抵,略有节余。

  这种筹资模式的优点是:

不用考虑储备,基金提取比例视需要来调整,易于预测、计划;收支保持平衡,积累基金不多,避免了因物价上涨而带来的保险基金贬值的风险,也无需考虑投资增值问题;实施初期交费率较低,易于被筹资对象所接受。

以后随着支出规模的扩大和物价上涨,收费率可逐年调整提高。

其缺点是:

缺乏长远规划,没有必要的储存和积累,随着参加社会保险成员年龄结构的变化,需求水平增长,提取比率会不断上升,势必加重用人单位、个人和国家负担,甚至出现支付危机,同时也容易造成代际转嫁负担的社会矛盾。

  第二,完全积累制。

  这是一种根据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筹集社会保险基金的模式。

采取这种筹资模式时,首先要对全国或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人口的健康水平、就业率、退休率、工资增长率、利息率、死亡率、预期平均寿命等进行宏观的预测,然后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时期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所需保险基金的总量,确定一个可以保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收支平衡的总平均收费率,再按照这个总平均收费率来筹集资金。

采用这种筹资模式,在实施初期的若干年份,社会保险基金收大于支,其差额就作为以后年份的储备基金;而在支大于收的年份,就以储备基金及其利息来弥补收支差额。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具有很强的储蓄功能,能在较长的时期内分散风险,提取费率稳定,个人和用人单位负担较小;在支付保险费后每年仍留有相当数量的储备积累基金,使社会保险基金有比较稳定的来源;保险金额的增减是在科学预测基础上通过确定适当的费率来实现的。

能应付人口老龄化时的支付需求,不存在支付危机和代际之间转嫁负担的社会矛盾,这一模式还将自我保障机制融入法定社会保险,激励作用明显。

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基金储存时间长,容易遭受通胀贬值的风险。

因此,能否保证储备基金的保值增值,是实施这一模式的关键。

  第三,部分积累制。

  这是一种把近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结合起来的筹资模式。

在社会保险基金的形成上,一部分采取现收现付式,保证当前开支需要;另一部分采取预筹积累式,满足将来支付需求。

这种方式兼容现收现付式和完全积累式二者的长处,弥补了它们的缺陷,所以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摒弃了传统的现收现付制,采用部分积累制,并从我国实际出发,结合中国国情,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筹资模式——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以下简称统帐结合)。

统帐结合在维持社会统筹现收现付制框架基础上引进个人帐户,形成了激励机制。

因为积累基金建立在个人帐户的基础上,所以个人保险权益十分清晰,透明度高,个人帐户已缴纳储存了多少养老保险基金,将来可以享受多少养老保险待遇,一目了然。

有利于推行个人缴费,明确个人在筹集基金中的责任,树立自我保障的意识。

统帐结合引进了约束和监督机制,个人在乐于缴费的同时,从自身利益出发,也会积极监督用人单位为其及时足额缴费,有利于建立基金的部分积累制,能够减轻代际之间的转嫁负担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支付压力。

在统帐结合模式中,政府的责任也十分明确,即政府要为个人帐户的储存额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

  综上所述,统帐结合既体现了社会互济,又突出自我保障;既讲究公平,又注重效率;既体现政府的责任,又强调用人单位和个人的责任,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筹资模式。

我国社保基金入市历程

  社保基金投资运作的基本原则是:

在保证基金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增值。

社保基金资产是独立于理事会、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社保基金托管人的资产。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可以进入股市的“社保基金”。

  我国社保基金入市历程为:

·2000年9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成立。

·2001年7月,全国社保基金首次“试水”股市。

·2001年12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第一届理事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2001年12月13日,财政部和劳动保障部公布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2002年1月,荷银集团介入中国社保基金管理研究。

·2002年3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与美国信安金融保险集团在京签署培训合作备忘录。

·2002年6月27日,在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共同主办的“社保基金与资本市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表示,社保基金入市是必然选择。

·2002年年底,南方、博时、华夏、鹏华、长盛、嘉实六家基金公司成为首批社保基金管理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为基金托管人。

·2003年2月10日,原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出任社保理事会副理事长,分管投资;3月28日,国务院正式任命项怀诚为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新任理事长。

·2003年4月14日,履新不久的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与项怀诚在社保基金理事会见面。

·2003年6月2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与南方、博时、华夏、鹏华、长盛、嘉实6家基金管理公司签订相关授权委托协议,全国社保基金将正式进入证券市场。

社保基金的管理

  社保基金的运用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

当前中国的社保体系,一般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全国社保理事会管理的资金等三个部分。

从总体上看,社保基金的监管是严格的。

特别是基本养老保险部分的资金,其管理运用的约束是相当严厉的,1999年之后的主要运用方式基本上是存款与国债等;对于企业年金的运用管理,2004年以后也制定了十分严格的运用管理规范和制度监管框架。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局部地区的局部违规运用问题,这些资金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社会影响十分负面。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中国清理回收挤占挪用的基金已达到160多亿元,2001年以来追缴的社保基金也已达到95亿元。

尤其2006年又爆出上海社保案。

因此,从制度角度探究一下中国社保基金管理运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就显得十分必要。

当前模式的阶段合理性

  从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看,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基金管理运作模式大致与当前发展阶段相适应    总的说来,自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新社会保障体制的三项原则(建立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中引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将社会保障的基金经营与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分开)以来,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保基金的管理与运作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之中。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方面,截至2006年9月30日已实现收益121.36亿元,期间收益率为6.01%。

已实现收益加浮动盈亏,共盈利240.53亿元,期间经营收益率为11.67%。

企业年金方面,《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企业年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范企业年金管理和运作的法规条令相继出台,第一批获得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的37家金融机构的出炉,意味着企业年金的运作框架在不断完善。

社会保险基金方面,"统账结合"、区域统筹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模式为当前探索和研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

    从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看,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基金管理运作模式大致与当前发展阶段相适应。

通常来看,"统账结合"兼具现收现付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和完全积累的财政持续性优点。

一方面,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出现了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社保基金的统筹部分有益于收入的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个人账户的出现,也使社保基金的财政可持续性增加。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显示,单纯的现收现付是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压力的。

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加快,人口红利在减少,根据中国人口研究中心2003年的预测,从现在到2035年,中国老龄人口呈加速增长态势,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人口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53%和3.73%。

到2050年,中国60岁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5亿和3.36亿,分别占总人口的32.7%和24.4%。

面对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中国社保基金中的个人账户意义显然非同寻常。

另外,在社会保障体系转型的过程中,一定程度的现收现付和适当的区域统筹也为改革创造了缓冲时间,有利于调节各地余缺,有利于各项保险金的按时、足额发放,缓解了在经济快速发展中遇到的区域性社会保障财政困难。

  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基金管理运作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制度缺失,执行规定不严,监督力量不足,违规问题经常发生,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等问题。

中国的社保基金管理运作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基金管理监督工作任重道远,现实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做实个人账户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统账结合并不是部分积累制的唯一模式,以波兰为首的东欧国家进行的名义账户改革也逐渐成为部分积累制的重要手段  从世界范围内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抛弃单纯的社保基金管理模式(即以瑞典为代表的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和以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