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自然学科育人价值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54582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自然学科育人价值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自然学科育人价值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自然学科育人价值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自然学科育人价值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自然学科育人价值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自然学科育人价值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学自然学科育人价值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自然学科育人价值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自然学科育人价值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本次教师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652份。

(三)研究的结论

通过研究,可以获得以下结论:

1.课程标准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对自然学科的育人价值和功能有比较全面的阐述,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学生自身生活成长的意义两个方面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在课程内容、实施建议与定位、目标有较好的一致性,育人要求有比较好的体现。

但在对学生自身生活成长的意义强调不够,没有充分体现“探究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人和自然和谐的观念在课程方案中有体现,但还不够突出。

另外,在课程定位到内容要求等各个方面如何来表述育人要求也需要做改进。

2.两套教材总体上比较好体现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内容贴近学生经验与生活,图文并茂适应小学生的心理。

两套教材各有特点。

科教版教材以学生活动为主,易于教师教学中的把握,但内容内容严密性和体现学生认知过程方面不足。

牛津上海版教材内容研究,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认知需求,但以内容呈现为主,对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足。

3.学校总体上比较重视科技教育,在学校的主体性活动中,科技类活动占重要部分,但还是以技能取向为主,缺少育人取向的考虑。

另外,与自然课程相脱节,影响活动的效果。

学校的自然实验室及实验器材的配备、图书资源方面的情况比较好。

而师资情况,不同区域差异较大,中心城区专职教师比例较高,郊区教师队伍不整齐,兼职教师过多。

4.总体上教师对学科育人价值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但在学科对学生自身生活成长的意义、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不足,这与课程标准在这两个方面没有充分的表述有关。

教师教学行为能体现以探究为核心的要求,教学过程关注探究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

但总体上,很多教师对教学核心内涵的把握上还存在不足,设计有效活动的技能不足。

二、小学自然学科育人价值分析

(一)国内外小学科学课程目标比较分析

从课程角度看,课程目标应当包含学科育人价值的主要方面,所以分析比较国内外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目标的论述是分析自然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几个国家和地区科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目标:

美国:

●由于对自然界有所了解和认识而产生充实感和兴奋感;

●在进行个人决策时能恰当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原理;

●理智地参与那些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各种问题而举行的公众对话和辩论;

●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运用一个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所应有的知识、认识和各种技能,因而能提高自己的经济生产效率。

英国:

英国2000年版《国家科学课程标准》没有明确用目标的术语,而是规定了科学课程在文化性、社会性、道德性和个性的整体作用,并作了详细解释。

●能促进学生精神性、道德性、社会性、文化性的发展。

●能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数的应用能力,IT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自我学习和表演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能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即思考技能,计划者、创业者的能力,与职业相关的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香港:

●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提升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及概念,俾能在科学与科技世界中生活,并作出贡献。

●让学生认识科学的贡献和局限,以及科学、科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培养负责任的公民态度,包括尊重环境和善用资源。

●让学生认识科学语言和掌握有关的沟通技能,好能在与科学有关的议题上,交流意见。

●让学生领会及了解科学知识不断演进的特质。

●让学生透过学习科学,促进个人成长。

●为有意在科学与科技领域中进一步学习或择业的学生作准备。

台湾:

●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和热忱,并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学习科学与技术的探究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能应用所学于当前和未来生活。

●培养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及尊重生命的态度。

●培养与人沟通表达、团队合作及和谐相处的能力。

●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开展潜能。

●察觉和试探人与科技的互动关系。

由于语言文化方面的原因,英美国家表述课程目标的角度有一定的差异。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从两个方面陈述目标,一是学习科学的过程对学习者的意义,一是科学知识、科学过程与方法、科学观念对学习者自身行为与结果的意义。

英国课程目标的表述比较上位,强调课程的文化性、社会性、道德性和对个体的意义,但从具体的解释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共通性,比如规定了科学探究、生命进程及生物、物质及其属性和物理过程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强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可见,尽管各个国家(或地区)在表述上有所不同,但基本目标是一致的,都强调对科学的兴趣,强调对科学内涵的认识;

强调科学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强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科学对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影响作用;

强调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这些体现了小学科学育人价值的主要方面。

下面是我国教育部颁布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目标,可以看到同样强调了这些方面。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进一步分析国内外小学科学课程目标可以发现,关注的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二是对于学生的生活与健康成长的意义。

从科学素养的内涵来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对基本科学概念、原理的了解,对科学研究过程的了解,对科学、技术、社会关系的了解。

可以看到各国或地区的小学课程目标都是以这三个方面为重点。

对于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来说,小学科学课程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探究”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其中“生活”、成长,既满足了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获得心智发展,又获得生活的意义,获得自我满足感。

所以,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强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对小学科学学习于学生身心发展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考虑。

(二)学校育人目标对小学自然学科育人目标的要求

小学自然是上海市小学阶段基础性课程,是为学校整体教育目标服务的。

所以,小学自然学科的定位与目标应服务于学校整体教育目标,其育人价值应是学校教育价值的体现。

以下是《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规定的小学阶段(一至五年级)课程目标:

小学课程要着重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能:

⑴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

热爱集体,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⑵自觉遵守学校和社会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公共财物,惜时守信,诚实正直,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礼貌待人。

乐于参加公益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家务。

⑶掌握语言、运算、社会和自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和运算能力;

具有基本的观察、比较、辨别和概括能力;

具有探究意识和动手操作的习惯;

富于想象和好奇心,敢于质疑;

学会倾听,乐于分享;

能感受美、欣赏美。

⑷喜爱体育活动,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身习惯,开朗自信,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上述目标对各门学科课程目标提出了规定和要求,也基本规定了各门学科的育人功能,各门分科学科应当为学校实现这些目标服务。

任何学科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又有一般的教育价值。

根据学科的内容和特点,小学自然学科在实现小学阶段课程目标中的以下内容有独特的作用:

●掌握自然方面的基础知识;

●具有基本的观察、比较、辨别和概括能力;

●具有探究意识和动手操作的习惯;

●富于想象和好奇心,敢于质疑;

●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身习惯,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之外,小学自然学科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乐于分享,遵守规则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既然小学自然学科是为实现学校整体育人目标服务的,所以上述方面就应当是小学自然学科育人目标的主要内容。

而且,我们可以发现,小学基础课程总目标对小学自然学科的规定与国内外科学课程目标的要求是一致的,同样关注了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小学自然学科育人价值与功能的主要方面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从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对学生自身成长的意义两个方面出发,确立小学自然学科的育人价值和功能的主要方面,具体有:

●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对探究学科的兴趣;

●促进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养成合作的意识与习惯和注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学科的知识、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

前三条着重于对小学生身心发展与自身成长的意义,后三条着重于现代社会对公民科学素养的要求,当然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

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

某种程度上来说,探究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就是在探究中生活成长,不仅能获得好奇心的满足,而且有利于儿童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所以,“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对探究学科的兴趣”,“促进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应是自然学科育人价值与功能的重要方面。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促进学生养成和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的意义。

以往课程中对这方面并不十分强调,而事实上,在通过自然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获得充实感和成功的体验,学生也在其中获得生活的意义。

显然,自然学科对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强调这方面也是“为了每个学生终身发展,为了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上海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所要求的。

“养成合作的意识与习惯和注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学习过程的重要价值,科学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形成合作分享的意识。

注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是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培养所要求,其核心是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精神,这里以“注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呈现是考虑小学生年龄层次。

“理解自然学科的知识、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科学素养的基础要求;

同时在这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这里特别要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生活方式的转变,但同时资源、环境、生态、气候等问题日趋严重,人类需要反思自身的行为,需要反思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必然的选择,所以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应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小学自然学科育人现状分析

(一)课程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阐述了课程定位与目标,规定了内容与要求,同时对课程的实施提出具体化的建议,其育人要求就在其中体现。

为简便起见,以下简要考察定位与目标、内容与要求、实施途径三个方面。

首先看课程定位与目标。

小学自然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并对培养的主要方面和培养方式做了如下表述:

小学自然课程将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引领他们亲近自然,感受科学,养成热爱自然的情感和不断探究自然的兴趣;

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逐步养成科学思维方式,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科学的态度,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发展应用科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小学自然课程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本质,培养探究精神,发展“学会学习”的能力,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可以看到,课标中课程的定位对学科的育人价值和功能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既反映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又反映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从课程内容上看,课标以“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理念为指导,在选择和组织内容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经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学习内容的教育性。

其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选择组织注意学生的经历和体验,一是重视选取教育价值丰富的内容,比如,在课程内容上非常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有针对性地选取内容载体。

在内容的表述和呈现上,有比较周到的处理。

比如,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发展阶段的要求,课标把“学习内容与要求”分成了两个阶段,一至二年级为第一阶段,以学生能接触到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为主;

三至五年级为第二阶段,除关注自然事物的特点和现象外,逐渐增加有关自然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规律的内容。

为了使内容要求更加清晰,标准把“内容与要求”分为“学习内容与要求”和“活动建议”两部分,“学习内容与要求”以科学知识为主线,“活动建议”以科学探究为重点。

活动建议以探究活动的各种类型为主,并力求并反映活动内容、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

对科学态度在内容的表述上也作了考虑,一方面力求根据具体内容特点,把科学态度的要求以“学习内容与要求”的形式体现,另一方面在“活动建议中提供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专题性活动。

表1是课程表中主题“水”的内容与要求的表述,从中可以看到知识、探究和情感态度“三位一体”的呈现。

表1:

课标中关于“水”的内容与要求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学习内容与要求

活动建议

1、了解自然界里水的分布

2、了解水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用途

3、知道水对维持生命的重要性

4、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讨论各自家庭可以从哪些方面节约用水

1、知道自然界中水存在的不同状态

2、知道水的一些特殊性质(凝固点、沸点、溶解性等)

3、了解水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实验探究食盐、糖在等量水中溶解量的多少及温度变化对溶解量的影响

◆调查本地区自来水厂取水口的搬迁史,分析搬迁原因,讨论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再看实施途径。

就小学自然课程而言,“探究”是实现育人价值的有效途径。

从育人功能实现过程看,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前提,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好奇呢?

学生的好奇表现在他对周围自然世界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然而解决问题,获取答案的途径有多种,可以是成人告诉他,可以到书本上去找,也可以是自己去主动探索……。

如果是学生自己通过主动的探索完成,他需要不断的尝试和反思,在这过程中他不仅经历了探究的过程,而且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

所以说,只有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满足自己的好奇,才能使学生养成持续的探究和学习科学的兴趣。

我们作同样的分析可以发现,对行为习惯和态度、科学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等等方面的培养,“探究”是有效的途径。

而从课标来看,不仅在课程定位中明确提出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转变学习方式的要求,而且在学习内容与要求中通过“活动建议”给予具体的操作性建议,并在实施建议中对如何落实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

这些为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了支持和指导。

2.教材分析

目前上海市平行使用两套教材——小学自然牛津上海版和小学自然科教版。

总体上看,两套教材都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落实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兴趣、经验和认知。

在内容上,两套自然教材都以儿童身边的、可以触摸到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作为学习内容和研究对象;

在内容组织、呈现上,关注学生的认知和科学探究过程的需要。

所以,从总体上看,两套教材都比较好地反映了育人的要求。

两套教材在内容选择、组织、呈现等方面也有各自的特点:

科教版教材以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为主线编排内容。

第一阶段从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开始,慢慢发展到第二阶段认识事物的内在性质,再到认识事物的组成、结构、功能。

对于事物的变化,从认识表面现象的变化,发展到认识内在的变化规律。

根据学生探究活动的发展需要,先从简单的观察、比较和分类开始,发展到通过实验、长期观察记录,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

教材主要呈现了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过程两个方面内容,对学生活动的展开作出了一些必要安排,设计了一些比较开放的探究活动。

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教材安排了“自由探究的”内容。

从教学角度讲,科教版教材的编写较多地考虑到了教学过程,比较具体地呈现了的学生活动过程,比较有效地指导教师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材意图和教学目标,组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展。

牛津版教材是引进的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的自然教材,秉承了牛津教材的特色:

从学生认识自然事物的需要着手,为他们的学习活动提供素材。

以资料提供为主,从小学生观察世界的角度、以科学学习活动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

在描述科学的概念和事实时,以贴近儿童的语言呈现。

为了便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在教材改编中补充了提示性问题。

牛津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比较严谨,可读性强,在改编过程中增加了提示性问题来反映探究的要求。

这给学生带来阅读的乐趣,也给学生充分的空间。

3.课程教材方面存在的不足

对照小学自然课程育人价值与功能的主要方面,在课程与教材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从课程标准层面看,在两点上强调不够,一是对促进学生养成和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的意义,二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

虽在课程定位到内容要求中都有一定的涉及,但总体强调不够,表述不够清晰。

从教材层面看,两套教材的都有一定的缺陷。

科教版教材在具体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具体内容的育人价值或功能方面不够清晰,一些学生活动设计也不尽合理,很多活动有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

活动过具体的安排一定程度约束了学生的空间,也一定程度制约了教师创造性。

活动的设计和安排对学生问题生成和探究需求关注不够,对学生的认知程序考虑不足,使得一些活动比较生硬。

另外,不少活动在知识逻辑方面有一定的问题或活动本身不尽合理,使得教师难以把握教学内容的科学内涵和要求,给教学处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牛津上海版基本保持原版教材的风格,以内容呈现为主,虽在改编过程中增加了提示性问题来反映探究的要求。

但教师把握教学内容有一定困难,对教师有大量的活动设计的要求。

内容偏多,部分内容偏难,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受教学时间的制约,会造成学生的体验不够充分。

(二)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从学校整体角度看,科学教育主要有两个实施途径,一是小学自然课程,二是学校有关科技主题性活动。

所以,对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分析主要就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1.学校自然课程实施状况分析

实验室及器材的配备、图书资源和师资是小学自然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所以从这三个方面就可看出一个学校自然学科的教育、教学基本现状。

表2、3,图1、2是选取两个区县——一个中心城区、一个郊区——关于这三方面的统计对照。

表2:

某城区与某郊区实验室与实验器材情况对照表

项目

专用实验室数量

实验器材的配置

1个

2个

其他

与其他学科共用

满足基本实验

满足大部分实验

满足少部分实验

基本没有合适器材

某中心城区

人次

10

7

4

1

8

2

百分比

45.5%

31.8%

18.2%

4.5%

36.4%

9%

某郊区

22

15

19

14

5

56.4%

38.5%

5%

0%

48.7%

35.9%

12.8%

2.6%

表3:

某城区与某郊区图书资源对照表

图书类别

区县

课程标准

科学课程教学理论书籍

小学科学活动设计和国内外科学教科书

科普类图书

几乎没有

21

13

95.5%

59.1%

68.2%

86.4%

32

29

34

82.1%

74.4%

87.2%

从上面的统计对照结果看,大多数学校都有专用实验室,规模大的学校有2到3个,实验器材也能大部分的学生实验要求。

学校的图书资源比较丰富,既有满足教师教学的基本需要,也一定程度满足教师学习提高的要求,适合学生的科普类图书也比较丰富,在每个学期的调研中对学校图书室的实地考察也印证了问卷统计结果。

而且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心城区和郊区在实验室和实验器材配备、图书资源等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差异。

但在师资方面可以看到显著的差异。

中心城区一般学校数量少,专职教师比例高;

而郊区学校数量多,专职教师总数可能超过中心城区,但比例要小很多,而兼职教师队伍非常庞大。

在对某郊区一所乡镇学校调研中发现,有11位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只有一位,却属于“老弱病残”之列。

其他城区和郊区对照也基本如此。

当然,从专职教师任教班级比例来看,差异要小一些,因一位专职教师任课是兼职教师的3~4倍,上述表中郊区由专职教师担任的课时数大约占总课时的50%~60%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