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A卷新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373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0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A卷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A卷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A卷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A卷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A卷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A卷新版.docx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A卷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A卷新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A卷新版.docx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A卷新版

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6题;共13分)

1.(2分)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赎罪/渎职   犬吠/肺腑   和面/曲高和寡    

B.啜泣/辍笔   对峙/稚嫩   揣度/度德量力    

C.纤细/阡陌   彤云/憧憬   抹布/转弯抹角    

D.烙印/落枕   蓓蕾/胚芽   商贾/余勇可贾    

2.(2分)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三首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的语言平白如话,情感却直率奔放,而又毫无矫揉作态之感,这样决绝的誓言,任你心似铁也要化为绕指柔吧。

B.这两年矿难不断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有些领导对安全生产规程和规章制度的不屑一顾,肯定是酿成安全生产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C.中新网8月24日报道,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致辞中宣布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并称本届奥运会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D.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防腐倡廉的工作,实际上也反映出党和国家领导人也认识到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

3.(2分)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园将芜胡不归       芜:

田地荒废    

B.奚惆怅而独悲         奚:

何,为什么    

C.悟已往之不谏         谏:

回忆,回顾    

D.知来者之可追         追:

补救    

4.(3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为借代用法的几项是()

A.终岁不闻丝竹声    

B.举酒欲饮无管弦    

C.足下蹑丝履    

D.君当作磐石    

5.(2分)从下列说法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至当年的赤壁战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6.(2分)下列句子中的“故”字,与其它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故垒西边    

B.已而遂晴,故作此    

C.故国神游    

D.故人西辞黄鹤楼    

二、句子默写(共1题;共1分)

7.(1分)________,化为绕指柔。

          (刘琨《重赠卢谌》)

三、诗歌鉴赏(共10题;共92分)

8.(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有何特点?

有何作用?

(2)这首词的下阕集中笔墨怀人,在众多的风流人物中,作者为何仅写周瑜一人?

(3)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4)这首词的上阕写景怀人,在众多的风流人物中,作者为什么把怀念的对象锁定为周瑜?

(5)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十三字,从形、声、色三方面勾画了古战场的雄奇壮丽。

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9.(8分)(2019高一下·慈利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从春风着笔,紧扣诗题,“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

B.颔联写归途遥远,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然而又有几人能回乡呢?

既有伤感、无奈,又聊以自慰。

C.颈联写川原纵横交错,远至天边;宫殿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

这一联的写景,壮观中隐含衰飒之意。

D.尾联正如沈德潜所评“遭乱意上皆蕴含,至末点出”,点明主题,表现了一种感伤却又不失希望的心态。

E.诗人感时伤怀,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表达情感细腻委婉。

(2)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分析。

10.(7分)(2018高二上·南宁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狂夫①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

①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中“故人”指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

②篠:

xiǎo,小竹,细竹。

③裛:

yì,通“浥”,沾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典故,暗示诗人操守。

“即”字有知足意味,有此清潭,又何须“沧浪”?

B.颈联写严武音书断绝,作者失去了经济支持,饥饿波及幼子,以至形于颜色,表现出诗人客居成都时的穷愁潦倒之态。

C.尾联“填沟壑”本为悲哀之事,而诗人却能以“疏放”的态度对待,而这样的人生态度却使世俗中人耻笑其“老来更狂”。

D.《狂夫》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一面是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

(2)“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一联历来为人称妙,请从用词的角度分析其妙处。

11.(8分)(2017高二下·武汉月考)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问题。

海棠

(唐)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①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愁:

古代美女的通称。

菩萨蛮

(唐·五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1)

对郑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前两联正面描写海棠秾丽的颜色,含苞待放时妖娆的形态,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摹。

B.首联用拟人的手法写春风多情为海棠敷色,也用衬托的手法写人们赏花时会携酒吟诗,突出了海棠的美丽。

C.颔联中形容海棠的“新著雨”一词与写杨玉环泪容如“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句子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美好。

D.颈联中“点笔迟”的“迟”和“弄妆梳洗迟”中的“迟”都是“缓慢”的意思,描摹出了人物特别的情态。

E.全诗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但这种情感表达得含蓄委婉,是通过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2)

郑诗写“莫愁粉黛临窗懒”,温庭筠词写“懒起画蛾眉”,两诗都写到美人之“懒”,作用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12.(7分)(2020高三下·惠来月考)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各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①(选二)

杨万里

其   一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②方是远,中流③以北即天涯。

其   四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④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注)①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千,作诗以抒怀。

②桑乾:

永定河上游。

桑乾河流域已沦入金人之手。

③中流:

淮河的中流线,为宋、金的分界线。

④王人:

皇帝的使者。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中,“天涯”原意为在天的边缘处,这里是指宋、金以淮河为界的边境线。

B.其四中,写中原父老面对面地向南使滔滔不绝地诉说不堪忍受金朝压迫的痛苦。

C.其四中,以鸿雁和中原父老作强烈对比,从侧面传达出作者对中原父老的同情。

D.两首诗中,其一侧重于诗人主观感情的抒写,其四则为中原父老代言,主题鲜明。

(2)请结合两首诗,简析“意不佳”的原因。

13.(8分)(2019高一上·曲靖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①

杜甫

雀啄江头黄柳花,䴔鶄鸂鶒②满晴沙。

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樽恋物华。

近侍③即今难浪迹,此身那得更无家。

丈人才力④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⑤?

【注】①此诗作于乾元元年春,时杜甫在左拾遗任上。

郑八丈,朝廷史官。

南史是春秋时齐国的史官,以不畏强权、直书史实而著称,杜甫称郑八丈为南史,是对他的认可。

②䴔鶄(jiāojīng):

水鸟。

鸂鶒(xīchī):

水鸟。

③近侍,即左拾遗。

④才力,一作“文力”。

⑤汉朝初年,故秦东陵侯邵平,秦亡后沦为布衣。

贫,种瓜于长安东门,其门青色,故称青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江边黄柳花开、雀儿啄食、水鸟曝沙的清新之景,展现江边动人的春色。

B.颔联抒发诗人自叹人生迟暮之悲和及时行乐、借酒消愁的豁达,含蓄而委婉。

C.“近侍即今难浪迹”一句写诗人居官左拾遗而难得浪迹江湖,处境进退两难。

D.“此身那得更无家”意谓诗人为了国家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小家,显示了献身精神。

E.本诗首联写春景,颔联写陪郑,颈联自叙,尾联又提到郑,起承转合,层次分明。

(2)尾联“丈人才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请简要赏析。

14.(7分)(2019高三下·武邑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①凉州:

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

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2)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15.(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鹧鸪天 寻菊花无有,戏作

辛弃疾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

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

黄花何处避重阳?

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注】此人渴望能够收复中原,展露才干,却遭奸臣谗害,被贬如今的江西上饶铅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