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实验讲义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3640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实验讲义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实验讲义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实验讲义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实验讲义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实验讲义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实验讲义Word格式.docx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实验讲义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实验讲义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实验讲义Word格式.docx

1.2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ACS实验系统一套。

1.3实验原理和内容

图1-1

图6-1是一个典型的PID闭环控制系统方框图,其硬件电路原理及接线图可设计如下,图中画“○”的线需用户在实验中自行接好,对象需用户在运放单元搭接。

图1-2

上图中,控制计算机的“OUT1”表示386EX内部1#定时器的输出端,定时器输出的方波周期=定时器时常,“IRQ7”表示386EX内部主片8259的7号中断,用作采样中断,“DIN0”表示386EX的I/O管脚P1.0,在这里作为输入管脚用来检测信号是否同步。

这里,系统误差信号E通过模数转换单元“IN7”端输入,控制机的定时器作为基准时钟(初始化为10ms),定时采集“IN7”端的信号,并通过采样中断读入信号E的数字量,并进行PID计算,得到相应的控制量,再把控制量送到数模转换单元,由“OUT1”端输出相应的模拟信号,来控制对象系统。

本实验中,采用位置式PID算式。

在一般的PID控制中,当有较大的扰动或大幅度改变给定值时,会有较大的误差,以及系统有惯性和滞后,因此在积分项的作用下,往往会使系统超调变大、过渡时间变长。

为此,可采用积分分离法PID控制算法,即:

当误差e(k)较大时,取消积分作用;

当误差e(k)较小时才将积分作用加入。

图6-3是积分分离法PID控制实验的参考程序流程图。

图1-3

实验参考程序:

请参照随机软件中的example目录中的ACC3-2-1.ASM。

为了便于实验参数的调整,下面讨论PID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1)增大比例系数KP对系统的影响

但过大的比例系数会使系统

(2)增大积分时间参数TI对系统的影响

(3)增大微分时间参数TD对系统的影响

1.4实验步骤

1.参考流程图1-3编写实验程序,检查无误后编译、链接。

2.按照实验线路图1-2接线,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3.调节信号源中的电位器及拨动开关,使信号源输出幅值为2V,周期10S的方波。

确定系统的采样周期以及积分分离值。

4.装载程序,将全局变量TK(采样周期)、EI(积分分离值)、KP(比例系数)、TI(积分系数)和TD(微分系数)加入变量监视,以便实验过程中观察和修改。

5.运行程序,将积分分离值设为最大值7FH(相当于没有引入积分分离),用示波器分别观测输入端R和输出端C。

6.如果系统性能不满意,用凑试法修改PID参数,直到响应曲线满意,并记录响应曲线的超调量和过渡时间。

在调整参数时,可以使用凑试法。

参考以上参数对控制过程的影响趋势,对参数实行“先比例,后积分,再微分”的步骤。

(1)首先整定比例部分。

将比例系数KP由小变大,并观察相应的系统响应,直到响应曲线超调小、反应快。

如果系统没有静差,或者静差小到允许的范围内,那么只需比例调节器即可。

(2)如果在比例调节的基础上系统的静差不能满足要求,则须加入积分作用。

整定时首先臵积分时间TI为一较大值,并将第一步整定得到的比例系数KP缩小(如80%),然后减小积分时间,使静差得到消除。

如果动态性能(过渡时间短)也满意,则需PI调节器即可。

(3)若动态性能不好,则需加入微分作用。

整定时,使微分时间TD从0变大,并相应的改变比例系数和积分时间,逐步凑试,直到满意结果。

由于PID三个参数有互补作用,减小一个往往可由几个增大来补偿,因此参数的整定值不唯一,不同的参数组合完全有可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7.修改积分分离值为20H,记录此时响应曲线的超调量和过渡时间,并和未引入积分分离值时的响应曲线进行比较。

8.将6和7中的较满意的响应曲线分别保存,在画板、PHOTOSHOP中处理后粘贴到WORD中,方便形成实验报告。

1.5实验结果及分析

EI=7F

EI=20

I=0018

D=0008

P1=8000

P2=5000

P3=2000

P=5000,D=0008

I1=0030

I2=0018

I3=0010

P=5000,I=0018

D1=0018

D2=0008

D3=

实验2最小拍控制系统

2.1实验目的

1.掌握最小拍有纹波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2.掌握最小拍无纹波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2.2实验设备

2.3实验原理及内容

典型的最小拍控制系统如图8-1所示,其中D(Z)为数字调节器,G(Z)为包括零阶保持器在内的广义对象的Z传递函数,(Z)为闭环Z传递函数,C(Z)为输出信号的Z传递函数,R(Z)为输入信号的Z传递函数。

图8-1

可得最小拍控制系统的数字调节器为:

将D(Z)表示成计算机可实现的有理多项式:

式中E(Z)为误差输入,U(Z)为输出。

将D(Z)式写成差分方程,则有:

1.最小拍有纹波系统设计

图8-2是一个典型的最小拍控制系统。

图8-2

针对阶跃输入,其有纹波系统控制算法可设计为:

2.最小拍无纹波系统设计

有纹波系统虽然在采样点上的误差为零,但不能保证采样点之间的误差值也为零,因此存在纹波现象。

无纹波系统设计只要使U(Z)是Z-1的有限多项式,则可以保证系统输出无纹波。

即:

式中Pi、Zi――分别是G(Z)的极点和零点。

为了使U(Z)为有限多项式,只要(Z)的零点包含G(Z)的全部零点即可,这也是最小拍无纹波设计和有纹波设计的唯一不同点。

如图8-2所示,针对单位斜波输入,无纹波系统控制算法可设计为:

3.实验线路图

图8-2所示的方框图,其硬件电路原理及接线图可设计如下,图中画“○”的线需用户在实验中自行接好,对象需用户在运放单元搭接。

图8-3

这里,系统误差信号E通过模数转换单元“IN7”端输入,控制计算机的定时器作为基准时钟(初始化为10ms),定时采集“IN7”端的信号,通过采样中断读入信号E的数字量,并将采样值进行D(Z)计算,得到相应的控制量,再把控制量送到数模转换单元,在“OUT1”端输出相应的模拟信号,来控制对象系统。

4.数字控制器的实现

图8-4是数字控制器实现的参考程序流程图。

图8-4

2.4实验步骤

1.参考流程图8-4编写程序,检查无误后编译、链接。

2.按照实验线路图8-3接线。

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3.对象的输入信号选择:

当为有纹波设计时,选择方波信号。

调节电位器使方波信号的幅值为2.5V,周期为6S。

当为无波设计时,选择单位斜波信号,斜波幅值为6V,上升时间为6S。

4.分别将有纹波和无纹波设计方法得到的参数写入程序,分别装载并运行程序,用示波器观察对象的测量点“C”和数模转换单元的“OUT1”端,并记录波形进行分析。

注意:

实验中有纹波是针对阶跃输入设计,而无纹波是针对斜波输入信号设计,所以实验时要注意正确的选择信号源。

2.5实验结果及分析

有波纹设计

无波纹设计

响应曲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