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ed论文中日贸易问题研究2.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7325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revised论文中日贸易问题研究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revised论文中日贸易问题研究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revised论文中日贸易问题研究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revised论文中日贸易问题研究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revised论文中日贸易问题研究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revised论文中日贸易问题研究2.doc

《revised论文中日贸易问题研究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evised论文中日贸易问题研究2.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revised论文中日贸易问题研究2.doc

国际经贸学院

学年论文

题目:

中日贸易问题研究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2008级本科4班

学号20080414408

姓名王羽

二O一一年六月

中日贸易问题研究

王羽

摘要:

中日贸易持续增长,同时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中日双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升级,已开始阻碍两国贸易的继续与发展。

本文主要从经济,政治原因两大方面研究中日贸易摩擦,探讨如何利用WTO规则合理避免摩擦,扩大出口,升级贸易结构,发挥行会作用。

关键词:

贸易增长贸易摩擦互补性争端机制WTO

一、引言

2010年是中日建交38周年,38年来中日两国贸易合作关系作为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可喜成果。

日本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也已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与日本双边贸易关系不断的发展,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加剧。

近年来,由于在世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外需依赖度较高的日本经济遭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更频繁发起各种对华贸易争端,使我国出口企业遭到较大损失。

在肯定贸易摩擦的长期性和必然性的前提下,期望通过系统的研究分歧,探究中日贸易摩擦的产生根源,提出预警,应对,减少贸易争端的策略及思路。

根据这个研究目标,本文采用了例文,实证与对比分析的方法,系统的梳理了贸易保护理论,并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中日贸易摩擦的现状及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两个方面探究中日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并从中国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个角度给出中日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

 目前中国关于中日贸易摩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以及贸易摩擦的应对分析。

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主要集中在;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两个方面;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中日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通过双边贸易谈判敦促日本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转变观念:

消除双边误差,化解中日宏观经济摩擦,建立双边贸易预警机制。

二、贸易摩擦的现状及特点

(一)贸易摩擦的现状

自1971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经济贸易交流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2000年中日双边贸易总额达到831亿美元,比1972年的11亿美元增加70多倍,2001年双方期待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然而,中日间的贸易摩擦也随着双边贸易的扩大而不断升级。

贸易摩擦有多种形式,主要有:

设立关税壁垒,如高关税;设置非关税壁垒,如配额、许可证、技术壁垒、绿色壁垒;滥用世贸组织规则,如反补贴措施、保障措施、反倾销措施等。

贸易伙伴之间发生贸易摩擦,实践中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但是,如果发生贸易摩擦的贸易伙伴相互之间采取不公正、报复性的措施,愈演愈烈,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双方遭受损失。

第一,双方对双边贸易差额分歧很大。

从中国的统计资料来看,在1978—2000年期间,中国对日贸易仅在1982年、1990—1991年、1996—1998年和2000年等7个年度出现贸易顺差,其他16年均为贸易逆差。

因此,中国认为,长期对日本贸易逆差是一个重要、长期的问题。

但是,日方并不持这种看法,相反认为日本对华贸易长期逆差。

例如,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中国对日本出现1.4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改变上年对日本逆差13.7亿美元的状况;根据日本的统计,2000年日本对中国出现贸易逆差,达到249.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7.4%,惊呼日本对中国贸易逆差增大。

第二,日本部分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各国中日本复苏最为缓慢。

到目前为止,日本国内经济仍然不景气,失业状况没有好转;国内成本上升,尤其是劳动力成本;部分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尤其是农产品、纺织品和服装,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中国实行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政策,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调整了产业结构,大大降低部分产品(例如,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其国际竞争力。

另外,在流通渠道、流通环节上,中国的部分产品也占据相对优势。

因此,日本政府为保护国内产品和国内有关部门的利益,采取紧急进口限制措施。

第三,日本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是伴随中日关系而发展的。

近几年来,中日关系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问题、日本国会议员甚至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严重影响中日双边关系以及双边贸易的正常发展,日本政府借口对中国实行紧急进口限制措施。

因此,日本对中国实行紧急进口限制措施的最根本原因是保护国内产业和相关利益,但是日本政府采用了不公平和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手段。

(二)贸易摩擦的特点

1.产生贸易摩擦的机率增多

日本的贸易政策服务于政治。

中日之间首次贸易摩擦的产生源于日本,这是日本政党政治利益的需要。

当时,日本的主要执政党自民党在参议院议席不足一半,处于劣势地位。

在2001年7月底进行的参议院选举中,该党一心想改变这种劣势地位,而农民历来是自民党的票田,取悦于农民成为自民党争取选票的必然选择。

紧急限制措施的采取,正是为了适应这种需要。

中国蔬菜等农产品物美价廉,竞争力大大超过日本的农产品,在日本市场很受消费者青睐。

但在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不景气的状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日本多个产业协会相继向日本政府提出限制纺织品、农产品进口的要求。

自民党为谋取其政治利益,本着“选票优先于外资关系”的原则,利用了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向中国发难,以此争得农民的选票,并转移国民由于日本经济长期不振、国际地位下降而产生的不满情绪。

日本是自由贸易国家,但在政党政治利益需要时,所谓的自由也就成为了牺牲品。

在日本,类似2001年7月的选举,每三年就有一次,只要政治需要,日本政界就会让历史重演。

日本国内需求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战后,日本首次使用贸易制裁措施,并首选中国作为目标,这并不是偶然的。

从日本国内经济状况看,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金融业陷入困境,长期以来银行旧的不良债权尚未根本解决,而新的不良债权又在不断出现;保险公司已有多家倒闭;企业破产增加;失业率连创新高;内需不足,如2001年,约占国内生产总值60%的个人消费大幅度下降;外需疲软,外资出口由于受到美国经济减速和亚洲经济恢复缓慢的影响,2001年上半年一直呈负增长,贸易顺差4~9月与上一年同比下降43.1%,出现1978年以来最高降幅。

日本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虽使日本经济出现过短暂的复苏征兆,但仍难摆脱长期疲软的局面。

在出口市场难以扩大的情况下,日本企业界一些人士认为,进口增加是导致日本近期通货紧缩、物价疲软、经济形势再趋严峻的重要原因,因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从国际经济形势看,包括美国、欧盟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国内经济走低,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加之九一一事件的影响,世界贸易额大减,2001年全球贸易额的增幅可能将从2000年的几乎创纪录的12.5%骤减到2%(注:

《国际商报》2002年1月9日。

)。

这使得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日本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因此抬头。

2.产生贸易摩擦的范围正在扩大

2001年发生的中日首次贸易战,日本虽首选蔬菜采取报复性措施,但双方摩擦的范围早已不限于农产品领域。

我国生产的部分纺织品、轻工产品、钢材等都已成为日方以各种理由限制进口的产品。

不仅如此,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在地域上已延伸至国际资源领域及第三国市常如本来中日两国的排他性水域中间线并未正式确定,但日本却指责中国的渔船越界擅自进入日本的排他性水域捕鱼,并扣押中国渔船船长;日本还以保护属国际资源范畴的金枪鱼资源为名,无理要求中国不要扩大捕捞金枪鱼的船队;在越南市场中国摩托车以价格等强有力的竞争优势,至2000年已占据50%左右的市场份额,打破了日本几乎处于垄断的地位(日本对越南的摩托车市场占有率曾高达90%);在印尼市场,中国的电单车与日本产电单车竞争激烈,仅2000年1月至8日,中国出口至印尼的电单车超过50万辆,这使日本厂商感到焦虑不安,甚至以中国企业在电单车上使用的降压器“违反专利权”为名(实际上根本不存在此问题),无理要求印尼进口商停止进口中国的电单车,遭到印尼进口商的拒绝。

3.日本政府放任日元贬值,造成对中国经贸发展的牵制

在日本出口企业竞争力下降及日本经济长期低迷而又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情况下,日本政府以不负责任的态度放任日元贬值,日本朝野甚至认为日元贬值是其摆脱困境的惟一出路。

对此,美国采取不干预政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表示容忍日元贬值,从而使日元贬值形势日趋严峻。

2001年以来,日元汇率一路走低,日元兑美元汇率年初为114:

1,年底已跌破130的心理防线,达到1美元兑换134.30日元,成为1998年10月6日1美元兑134.18日元以来的新低,贬值幅度高达14%。

有关人士预测,2002年日元汇率水平将在145:

1左右变动(注:

《经济导报》2002年1月28日。

)日本是亚洲惟一的发达国家,是亚洲最重要的经济体。

由于日本是亚洲最重要的贸易出口地,日元是亚洲的主要投资货币,日元贬值将直接影响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出口竞争力,也将使这些国家和地区面临货币贬值的压力,使金融动荡与风险进一步加大。

日本多年来一直是我国最大贸易伙伴,目前我国对日经济贸易相对依存状况还比较明显,因而日元贬值对中国的损害最大。

这也正是日本以日元贬值冲击与牵制我国经济贸易发展、打压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意图。

这种发展趋势必然会对中日双边贸易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贸易摩擦的原因

(一)经济原因

双边贸易不平衡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自2002年起中日贸易平衡状况发生逆转,中国由2001年的贸易顺差转为逆差,全年累计贸易逆差为50.3亿美元。

2003年中方逆差达134亿美元,2004年208.6亿美元,2005年164.6亿美元,2006年接近250亿美元。

出现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有:

1.两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出现明显的差异。

中国对日出口的产品多为低附加值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而日本对华出口则以高附加值的工业制品为主,国际竞争力强。

而低附加值产品与高附加值产品之间的价格相差甚远,两国的贸易收入出现较大的差距也就不足为奇了。

2.两国市场的开放程度不同。

中国自加入WTO以来,逐年降低进口关税,国内市场正在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因此,日本对华出口增长迅猛。

而日本则由于种种原因,如保护本国民族企业,设置贸易壁垒阻止中国产品的进入,市场开放空间相对狭小。

此消彼长,导致中国逆差急剧扩大。

3.两国市场的需求增长速度不同。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的需求也开始迅速增加,尤其是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增长最为迅猛;而日本生产的高端产品正好迎合了这一需求,使日本的出口额得以大幅度增加。

与此同时,中国对日出口则仍以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为主,特别是食品、纺织品等生活必需品居多;这些产品几乎没有什么需求弹性,需求量总是维持在固定水平,所以日本市场的需求增长速度相对慢了很多,从而导致中国出口额无法大幅提高。

为此,中国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不断改善出口商品结构的同时,研发出既具有高附加值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产品,从而扭转这一局面。

此外,在重点发展具有较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同时,还要继续发展拥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对日出口规模。

(二)政治原因

中日政治关系影响贸易

长久以来,中日贸易受中日政治关系的影响较深。

两国态度始终存在落差:

1999年之前,日本比较积极,曾经提出“宫泽构想”邀请中国参加,却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1999年之后,中方比较积极,提出中日韩经济整合的构想,却遭到日本的冷遇。

另外日本政府官员频频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并在钓鱼岛的归属、东海划界、俄罗斯天然气管道等问题上多次制造事端。

结果,严重影响了中日双边关系以及双边贸易的正常发展,成为两国产生贸易摩擦的催化剂

三、贸易摩擦的应对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