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江苏专用练习模块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731898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江苏专用练习模块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江苏专用练习模块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江苏专用练习模块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江苏专用练习模块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江苏专用练习模块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江苏专用练习模块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江苏专用练习模块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江苏专用练习模块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江苏专用练习模块综合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

C.土壤肥沃D.水源充足

第3题,结合经纬网知甲、乙两盆地分别为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

两盆地中河流分别为塔里木河和长江水系,结合两河流水文特征即可判断出答案。

第4题,两盆地都是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区,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5题,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温差大,光照足,作物品质优良。

3.A 4.C 5.B

下图示意我国四个地区各类耕地所占比重。

读图完成6~7题。

6.据图可知(  )

A.耕地占全国比重大的地区,25°

以上坡耕地占全国比重小

B.25°

以上坡耕地占全国比重大的地区,灌溉设施少

C.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最大

D.中部地区25°

以上坡耕地面积大于东部地区

7.东北部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占本区比重小,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春季土壤水分多,夏季降水丰富

B.耕作方式先进,机械化程度高

C.农作物耐旱程度高,需水量小

D.河流较多,无须修建大量灌溉设施

第6题,由图可知,耕地占全国比重大的地区是西部地区,其25°

以上坡耕地占全国比重也是最大的;

25°

以上坡耕地占全国比重最大的是西部地区,该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占本区比重也较大,故该地区灌溉设施应较多;

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当地耕地面积×

有灌溉设施耕地占本区比重,故西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最大;

由于中部地区25°

以上坡耕地占全国比重较东部地区高,因此中部地区25°

以上坡耕地面积大于东部地区。

第7题,东北部地区春季有积雪融水补给,土壤水分较多,夏季有丰富的降水,因此有灌溉设施的耕地占本区比重小。

6.D 7.A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人类与环境持久地、和谐地发展下去,人类必须首先改变一系列违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思想属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是(  )

A.发展就是经济增长

B.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发展的唯一标志

C.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子符合可持续发展观

D.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9.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正确态度是(  )

A.控制人类的发展,使环境尽快恢复原始面貌

B.扩大围湖造田的面积,使粮食增产,减缓人地矛盾

C.加速开采自然资源,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

D.既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第8题,传统的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增长,国民生产总值(GNP)成了衡量发展的一个标志。

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教训是沉痛的。

可持续发展观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的精神修养的提高、社会风尚的改善、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等。

第9题,协调人地关系不是要控制人类的发展去恢复环境的原始面貌,也不能加速开采自然资源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

围湖造田会导致环境恶化。

8.D 9.D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地区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直接(  )

A.加剧水土流失

B.造成土壤盐碱化

C.破坏地表植被

D.减轻环境污染

11.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地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大力提高煤炭产量

B.将涉煤企业外迁

C.加大煤炭的外运能力

D.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第10题,图示区域煤炭分布在大兴安岭西侧(背风坡)草原地带,降水较少,开采煤炭资源直接破坏地表植被。

第11题,煤是不可再生资源,大力提高煤炭产量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将涉煤企业外迁,煤炭资源将得不到开发利用;

加大煤炭的外运能力会加快资源枯竭;

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措施。

10.C 11.D

卤虫是一种小型甲壳动物,生活在高盐度水域中,卤虫卵是高档观赏鱼和名贵虾、蟹的良好活饵料。

结合下面两湖泊周边区域图,回答12~14题。

12.艾比湖与马拉开波湖相比,卤虫养殖条件更优越的是(  )

A.马拉开波湖。

因为该湖与海洋连通,盐度高,周边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多

B.艾比湖。

因为该湖属内陆咸水湖,且气候干旱,盐度高

C.马拉开波湖。

因为该湖对外交通便利,离美国近,市场广阔

D.艾比湖。

因为该湖水域广,离边界线近,且对外交通便利

13.艾比湖西畔铁路常因某种自然现象而中断运行,表现为(  )

A.夏季融雪增大,导致湖水暴涨淹没铁路

B.西北山口狭管效应明显,风力强,风沙会破坏路基、填埋铁路

C.冬半年常有寒潮侵袭,冻裂铁轨

D.西北山区滑坡、泥石流频发,冲毁铁路

14.艾比湖和马拉开波湖所在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

A.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减少

B.土地荒漠化 海洋污染

C.旱灾 洪涝频发

D.大气污染 水污染

第12题,马拉开波湖虽与海洋连通,但周边淡水河流注入多,其盐度很低;

而艾比湖属内陆咸水湖,区内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故盐度高,更适合卤虫生存。

第13题,艾比湖西北的山口有利于西北风进入,加之当地气候干旱,故多风沙天气,易出现风沙破坏路基、填埋铁路而阻断交通的情况;

融雪不会使湖水暴涨;

寒潮对铁轨影响小;

该地降水少,且地势较平坦,滑坡与泥石流很少发生。

第14题,艾比湖地处内陆干旱区,所处区域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引起的土地荒漠化;

马拉开波湖石油资源丰富,所处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石油开采、加工及运输引起的海洋污染问题;

洪涝和干旱不属于环境问题。

12.B 13.B 14.B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地区,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

据此回答15~16题。

15.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16.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第15题,川、渝地区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

加上位于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第16题,从材料中可知,把“调水”变“调电”可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即可减少上游水库的库容,加大对中下游水量的供应。

15.D 16.A

(2019·

南京外国语学校检测)龙溪河流域位于我国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北部,龙溪河向南汇入岷江,位于岷江水系上游。

下图是不同年份该流域植被覆盖度分级统计图。

据此回答17~19题。

17.据图判断,下列时间段,该流域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概率最大的是(  )

A.2007年以前B.2007年

C.2010年前后D.2014年

18.该流域(  )

A.河谷横剖面多呈U形

B.水力资源贫乏

C.流水堆积作用明显

D.流水侵蚀作用明显

19.若该流域实行梯级开发,则会(  )

A.使岷江水量的季节变化减小

B.为南水北调中线提供更多的优质水源

C.减轻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危害

D.限制炼铝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第17题,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植被覆盖度越高,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概率越小。

据图可知,2007年和2014年该流域植被覆盖度总体比2010年高,表明该流域在2010年前后植被覆盖度受自然灾害或人类活动影响而降低,故该流域在2010年前后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概率最大。

第18题,根据材料可知,该流域位于岷江水系上游,地势起伏大,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故水力资源丰富;

河流上游河谷横剖面多呈V形;

河流上游流水侵蚀作用明显,堆积作用不显著。

第19题,该流域位于岷江上游,通过修建水库实行梯级开发,可调节该流域水量的季节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岷江水量的季节变化;

该流域距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较远,对南水北调中线水质影响不大;

实行梯级开发,可能会给该流域带来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实行梯级开发,利用该流域的水能进行发电,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炼铝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17.C 18.D 19.A

二、双项选择题

河套平原土壤肥沃,是内蒙古主要农业区,素有“塞外江南”的美称。

下图为河套平原区域图。

读图回答20~21题。

20.河套平原大面积种植水稻可能会引起(  )

A.土壤次生盐碱化

B.下游水资源短缺

C.凌汛危害的加剧

D.水土流失面积扩大

21.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奶源基地。

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A.农村劳动力减少

B.市场扩大与物流改善

C.生态保护的需要

D.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第20题,河套平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会大量引用黄河水,导致下游水资源短缺;

引水灌溉还会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故正确选项为A、B。

第21题,该地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退耕还草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该地成为中国奶源基地是因为市场需求量大,加之物流改善等,与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无关,故正确选项为B、C。

20.AB 21.BC

下图为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  )

A.F表示资源开发

B.F表示产业活动

C.H表示废物排放

D.H表示产品消费

23.E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A.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B.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D.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物排放

D.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22题,认真分析图示内容不难确定,E表示资源开发,F表示产业活动,G表示产品消费,H表示废物排放。

第23题,E阶段(资源开发)可能产生的问题是过度开发使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22.BC 23.AD

水质量(水资源)承载力指在某一历史发展阶段,水质量(水资源)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支撑能力。

水质量承载力大于1,说明水质量承载状况超出最大承载能力,水质量趋向变差。

河水中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与水质量承载力有密切的关系。

下图为2006~2009年赣江流域水质量承载力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24~25题。

24.影响赣江流域水质量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A.总氮B.总磷

C.径流量D.化学需氧量

25.提高赣江流域水质的主要途径有(  )

A.压缩资源型产业规模

B.推广“处方”农业

C.加强污水防治力度

D.实施跨流域调水

第24题,影响流域水质的主要因素一是径流量的大小,一般径流量越大,流域水质越好;

二是河水中总氮、总磷等化学元素的多少,总氮、总磷含量越大,水质越差。

图中总氮承载力明显过大,严重影响水质;

综合考虑,径流量和总氮是影响赣江流域水质量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因素。

第25题,从图中可知,总氮是影响赣江水质的主要因素,推广“处方”农业可以减少氮肥、农药的使用以及农业污水的排放;

加强污水防治力度,也能减少污水排放,提高水质。

24.AC 25.BC

三、综合题

26.能源问题是关乎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图。

材料二 中国能源构成图。

材料三 我国已把风能开发作为新能源开发的重点,并制定了长期发展计划,在十几个省区规划建设风电场。

其中河北省、上海市、福建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是重点开发地区。

(1)分析中国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图和中国能源构成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重点开发风能的原因。

(2)简析“三北”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评价河北省、上海市、福建省等风能重点开发地区的开发条件。

(1)从我国能源供应、环境和风能的特点上分析。

(2)从接近冬季风源地和地形上分析。

(3)从风能资源多少、市场状况、技术、资金等方面分析其开发条件。

(1)我国能源短缺,而市场需求量大;

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

风能资源无污染、可再生。

(2)靠近冬季风源地;

地势平坦,摩擦力小。

(3)面向海洋,摩擦力小,风能资源丰富;

经济发达,能源市场需求量大;

资金充足,技术发达。

27.西辽河流域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流域面积约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mm,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区。

该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1000kg,是我国人均占有量的2.5倍,商品率达到60%,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随着人口的增长、长期掠夺式和高强度的开发,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读西辽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西辽河的水文特征。

(2)分析西辽河流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4)结合所学知识,为西辽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措施。

(1)读图,西辽河纬度较高,结冰期较长;

流域内降水量少,径流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大;

植被覆盖率低,含沙量大;

有夏汛。

(2)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方面分析。

结合图中等高线分析,西辽河地形平坦开阔,河流较多,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西辽河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

西辽河下游为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3)读图,图例显示,该区域沙地分布广,降水较少,农业用水量增大,可能造成水资源短缺;

长期掠夺式和高强度开发容易导致土地沙漠化;

灌溉不当导致土壤盐渍化;

过度砍伐森林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4)西辽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如山区发展林业、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等;

发展特色农产品,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营造防护林,因地制宜地恢复自然植被;

加强管理,限耕限牧,退耕还牧。

(1)结冰期较长;

径流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大;

含沙量大;

(2)地形平坦开阔;

河流较多,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西辽河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3)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

长期掠夺式和高强度开发导致土地沙漠化;

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4)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山区发展林业、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嘉兴一直为富庶繁华之地,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近些年来,嘉兴在一无能源、二无资源的情况下,形成了“皮革之都”——海宁、羊毛衫市场——桐乡、木业大县——嘉善、服装中心——平湖等特色产业区域。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嘉兴市经济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2)改革开放初期,环太湖地区很多集镇人口没有进入城市,集镇慢慢发展成为小城市。

简述这种城市化发展方式对当地的影响。

(1)根据材料可知,嘉兴市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偏高,且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经济发展较慢。

针对上述问题,该地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进行污染治理、调整产业结构等。

(2)当地原有乡村、集镇发展为城市,避免了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所导致的“城市病”,提升了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集约化发展;

但是这种发展方式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市层次不高。

(1)问题:

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对资源消耗、交通运输要求高,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产品的附加值低等。

措施:

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

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等。

(2)有利影响:

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促进区域整体发展;

乡村地区得到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避免了大城市的拥堵、污染等问题;

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等。

不利影响:

县级城市重复建设,投入高,削弱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