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组成同步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73029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系统的组成同步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态系统的组成同步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态系统的组成同步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态系统的组成同步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态系统的组成同步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的组成同步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生态系统的组成同步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的组成同步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系统的组成同步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

因此,树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规律方法】区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方法

根据它们的功能加以区分:

(1)生产者:

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不仅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还为消费者提供食物来源,属于生产者;

某些种类的细菌,如硫细菌、铁细菌等,能够利用无机物氧化所放出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它们也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消费者:

主要是各种动物,它们不能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3)分解者:

主要是各类腐生细菌和真菌,它们能够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中获得生活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物回归自然,又可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

某些种类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等,也能够分解有机物,也属于分解者。

4.下列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  )

A.阳光    B.野兔    C.牧草    D.细菌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阳光等属于非生物成分;

野兔是动物,属于消费者;

牧草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细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

5.若人吃的牛肉来自以玉米为饲料的牛,人和牛分别扮演的角色是 (  )

A.生产者、消费者B.消费者、生产者

C.消费者、分解者D.消费者、消费者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能够制造有机物,主要指绿色植物;

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主要是各种动物;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

人和牛都属于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玉米为食,是消费者。

6.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袋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

C.缺少消费者D.缺少分解者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南极地区气候寒冷,分解者少,分解能力低,故需要将垃圾带离南极。

7.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是 (  )

A.老虎吃野兔B.蛇吃老鼠

C.青蛙吃昆虫D.蝗虫吃庄稼

本题考查对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的认识。

在生态系统中,通常绿色植物为生产者,动物为消费者,四个选项中只有D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余都为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8.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是生产者,②③④是消费者

B.①固定太阳能的多少将影响②③的数量

C.图中包含的食物链是①→②→③→④

D.图中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

A项中,④是分解者而不是消费者。

B项中,②③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①,所以①能量的多少影响②③的数量。

C项中,④是分解者而不是消费者,不应出现在食物链中。

D项中,生态系统应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9.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

A.草→兔→狐B.泥→小虾→小鱼→大鱼

C.蝉→螳螂→黄雀D.田鼠→猫头鹰

【解析】选A。

本题考查食物链的组成。

食物链是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

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其后依次是各级别的消费者,题中只有选项A符合条件,选项B中的泥不是生产者,选项C、D中缺少生产者。

【拓展归纳】书写食物链应注意的问题

(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被捕食与捕食的关系,食物链中一般不含分解者。

(2)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其次是消费者中的草食动物,再次是肉食动物,最后是最高级肉食动物,食物链应写完整。

(3)食物链的各成分之间用箭头隔开,箭头指向捕食者,箭头的指向表示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箭头的指向不能颠倒。

10.某地区的农林害虫和鼠害非常严重,最可能的一个原因是 (  )

A.农药用量少B.农药施用不及时

C.人们乱捕滥杀鸟类D.害虫、鼠类繁殖快

本题主要考查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最可能的原因是人们乱捕滥杀鸟类,使该地区的农林害虫和老鼠失去了天敌,数量急剧增多。

11.水俣病是由于汞中毒引起的,在“水草→虾→鱼→鱼鹰”食物链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是 (  )

A.水草B.虾C.鱼D.鱼鹰

本题考查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富集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不断积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增加。

通过生物富集作用,环境中低浓度的有害物质在食物链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体内积累得最多。

二、非选择题

12.某内陆小岛上,水富土肥,花草树木郁郁葱葱。

草丛内鼠窜、蛇行、蛙鸣,加上各种昆虫的叫声,显得生机盎然;

花木中,各种食虫鸟在花枝间嬉戏玩耍,堪称“鸟语花香”。

猫头鹰是这里的不速之客,它不去吃动物尸体,却专门袭击各种小鸟、鼠和蛇等。

图为岛上各种生物形成的食物网简图。

请根据短文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小岛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分解者是 。

(2)小岛上的动物死亡后,它们的尸体不会堆积如山的原因是       

                  。

(3)在小岛上,草和树的作用是 

 。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主要是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可以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把有机物重新分解为无机物。

答案:

(1)草、树 昆虫、蛙、食虫鸟、蛇、鼠、猫头鹰

细菌和真菌

(2)被分解者分解掉了

(3)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13.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大地。

一只雄鹰从它栖息的树枝上扑啦啦飞起,展翅滑翔在点缀着鲜花的田野上空。

忽然,这只在空中盘旋的鸟儿发现了猎物——一只正在草丛中大口咀嚼着快要成熟的麦粒的田鼠。

几秒之内,雄鹰俯冲而下,利爪紧紧抓住了这只田鼠,然后飞回树上享用去了。

与此同时,一只蜘蛛正躲在附近花朵的花瓣里,一只毫无防备的蜜蜂在这朵花上停了下来,想要呷一口里面的花蜜,蜘蛛立即抓住蜜蜂,并将毒液注入蜜蜂的体内,在蜜蜂想要动用它致命的一叮之前,蜘蛛的毒液已将它毒死了。

可是,不一会儿,蜘蛛却成了正在捕食蚜虫的青蛙的美餐。

这一片阳光照耀的田野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请你分析这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成分有:

 等。

(2)生产者有:

             。

(3)消费者有:

 。

(4)这个生态系统中是否有分解者?

      。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2)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3)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

(4)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其中腐生细菌和真菌可以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1)阳光、土壤、空气 

(2)树、小麦、花草

(3)鹰、田鼠、蜘蛛、蜜蜂、青蛙、蚜虫 (4)有

【练能力】

1.我们美丽的校园可以看成一个校园生态系统,构成这个生态系统的是校园里 (  )

A.所有的老师和同学

B.所有的花、草、树木

C.宽阔的运动场

D.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本题考查对生态系统组成的理解。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运用生态系统的概念,判断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选项A只包括动物部分(消费者),选项B只包括植物部分(生产者),选项C只包括无机环境,均不能构成生态系统。

2.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等,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这些自养型微生物属于 (  )

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D.生产者和消费者

土壤、水、阳光、空气等是非生物成分,植物、动物、微生物是生物成分。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还有一些自养型微生物,能将无机物转变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也属于生产者。

【拓展归纳】关于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组成成分的归纳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动物

各种动物(主要)

蚯蚓、蜣螂等(次要)

植物

绿色植物(主要)

菟丝子、猪笼草、食虫草等(次要)

微生物

光合细菌、铁细菌、硫细菌等(次要)

寄生性的细菌、真菌等(次要)

腐生性的细菌、真菌等(主要)

3.研究者对某池塘中部分生物摄取的食物成分进行分析,下表为其记录的结果。

以下有关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

生物种类

体内食物成分

小鱼

蜻蜓幼虫

小球藻

水蚤

A.小球藻→蜻蜓幼虫→水蚤→小鱼

B.小球藻→水蚤→蜻蜓幼虫→小鱼

C.小球藻→水蚤→小鱼→蜻蜓幼虫

D.光→小球藻→水蚤→蜻蜓幼虫→鱼

本题考查食物链的写法。

食物链的开始通常是绿色植物(生产者)。

其后依次是各级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

从表中可见,生产者是小球藻,以小球藻为食的是水蚤,以水蚤为食的是蜻蜓幼虫,以蜻蜓幼虫为食的是小鱼,小鱼是此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看成 (  )

A.一条食物链B.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C.一个食物网D.动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主要是什么关系”。

题干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的是螳螂与蝉之间的捕食关系,以及黄雀与螳螂之间的捕食关系;

由于该捕食关系缺乏绿色植物,因而不能看成一条食物链。

5.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情况如表所示,那么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mg/L)

0.05

7

0.51

68

0.39

本题主要考查食物链和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的积累。

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食物链的层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但在同一个层级中相差不大。

6.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制造       ,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      ,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3)图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动植物遗体中的      ;

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              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

(4)综上所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        

    的关系。

【解题指南】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1)生产者主要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其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

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等。

因此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3)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等。

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依赖于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活;

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

(4)综上所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1)有机物 

(2)消费者

(3)有机物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4)相互依存

7.(能力挑战题)某校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生态系统后,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他们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选择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玻璃瓶(最小为1000mL),分别标注甲、乙、丙;

②向甲、乙、丙三瓶中分别装入1cm厚的沙子,再注入河水或池塘水(约占瓶子容积的4/5);

③向甲瓶中放入水草和以水草为食的淡水螺类等动物,动物和水草的生物量比为1∶10~1∶20;

④乙瓶中只放水草,丙瓶中只放入淡水螺类等动物,放入量均与甲瓶相等;

⑤密封甲、乙、丙三瓶,并贴上标签,写上制作者的姓名、日期,然后将甲、乙、丙三瓶放在有较强的散射光的地方;

⑥定期观察记录甲、乙、丙三瓶中的水质变化及生物的生存状况,分析三瓶产生差异的原因;

⑦得出结论。

请结合你所学过的生态系统的知识,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生态瓶中的能量来自        。

(2)你推测哪个生态瓶中的生物最先死亡?

 。

为什么?

 

 。

(3)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瓶是       。

(4)甲、乙、丙可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

       

和        。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实验的设计和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任何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光。

(2)由实验设计可知,丙瓶中只有淡水螺类等动物,没有水草,无法获得食物和氧气,最终瓶中生物因缺乏食物和氧气而死亡,并且死亡得最快。

(3)甲瓶中既有非生物成分,又有生物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最完整,故最稳定。

(4)由实验设计可知,甲瓶最接近自然状态,是对照组,乙瓶和丙瓶分别缺少其中一个条件,都是实验组,故甲、乙和甲、丙分别构成两组对照实验。

(1)太阳光

(2)丙瓶 丙瓶中只有淡水螺类等动物,没有水草,无法获得食物和氧气,最终瓶中生物会因缺乏食物和氧气而最先死亡

(3)甲瓶 (4)甲、乙 甲、丙

【科海拾贝】秃 鹫

秃鹫,大型猛禽,筑巢于高大乔木上,以树枝为材,内铺小枝和兽毛等。

多单独活动,有时结3~5只小群,最大群可达10多只。

飞翔时,两翅伸成一直线,翅很少鼓动,可以利用气流长时间翱翔于空中。

当发现地面上的尸体时,飞至附近取食,食物主要是大型动物和其他动物的尸体,被称为“草原上的清洁工”,也捕食一些中小型兽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