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益阳市沅江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72981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益阳市沅江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益阳市沅江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益阳市沅江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益阳市沅江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益阳市沅江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益阳市沅江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益阳市沅江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益阳市沅江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益阳市沅江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弹幕”与传统的“评点”颇为相似,“弹幕”的流行使传统的“评点体”有可能在视听化、网络化条件下得到复活。

D.“弹幕”有利有弊,一些低劣的评论容易破坏作品本身的美感,更大的弊端是大量的弹幕会影响艺术观赏的完整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文艺批评家。

B.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更有效地欣赏作品。

C.“弹幕”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它介入的领域将更宽泛,最终或许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D.文艺评论的作用重大,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也可能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新经典。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转运使黄湜(shí

)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

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

“君真能吏也。

”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

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

“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

“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

子玉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

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由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

欲身不病,得乎?

”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

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

对曰:

“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一日,帝从容问:

“蔡京何如人?

”对曰:

“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

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

“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蒙曰:

“吾府之积若干?

”曰:

“八千缗。

”蒙叱曰:

“安有更革而吾不知!

”明日,制下。

又尝有凡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

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

“侯蒙亦如是邪?

”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

“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

侯蒙传》)

【注】①王恢:

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

汉武帝大怒,曰:

“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

②子玉:

楚成王时为令尹。

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

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

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

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

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

皇帝,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

贤相。

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

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

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蒙晓之曰:

”(5分)

(2)至是,帝密谕之。

(2)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由苏轼命名。

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

②黄华,菊花。

8.诗颔联说“梦后倚楼无限情”,诗人表达的“无限情”有哪些?

并结合全诗分析。

(6分)

9.前人评述贺铸在此诗中化用了李贺的“秋风白”一句,并点化成新句,请指出是诗中的哪一句,并赏析此句的妙处。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两句是: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范仲淹对古仁人超越客观环境和个人荣辱境界的高度概括,

庄子的《逍遥游》中与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3)李白在《行路难》中“           ,           ”两句用典故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挂鸟刘泷

夜来雪下得从容,小山村像铺展开的宣纸,收拢了一地的梅花。

老两口起得早,她做饭,他扫雪,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话。

山沟袖珍,叫凤翅坡。

别人都搬走了,自家孩子去了城里,一条沟仅剩老两口。

他叫她“老伴”,她叫他“当家的”。

这么多年,习惯了。

见他扫雪呢,她嗔道,当家的,咋忘了自己的营业?

是呢!

他拍下额头,扔下扫帚,碎步跑到沟里去。

沟里场院边一块向阳的坡地上,有两片像渔网那样的挂鸟网。

鸟网的线绳为土褐色,挂在两根坚硬的檩条上,张网以待。

当然,人撞上无所谓,鸟撞上肯定走不了啦。

他养成了习惯,每天一早要跑到这里。

他来不是捉鸟,而是给鸟放生的。

唉,孩子拴的网,老人不好违拗,只好出此下策。

腊八那天,城里的闺女和姑爷回来了。

姑爷老大不小了,但孩子气不减,开车拉来鸟网,要挂鸟。

而且,居然当天真有两只呆头呆脑的山鸡挂在了网上。

傍晚,姑爷把缚住双腿的山鸡扔进汽车后备厢,说去城里给领导进贡。

行前,姑爷嘱咐,爸,妈,精心些,有飞鸟挂网,就给我们攒着啊。

也是,这个地方偏,林草茂密,那些鸟,什么喜鹊、啄木鸟、布谷鸟、山鸡、斑鸠、野鸽子、蜡嘴、金翅、红嘴蓝尾鹊,很多,不时在天空和林间飞过,花花绿绿的,很迷幻,很热闹。

自打有了那两片网,好像电视上说的百慕大三角,飞机呀船呀到那里就失踪了。

鸟呢,到这里也仿佛航船遇到了礁石,搁浅了。

几乎,每天都有一两只鸟倒挂在网上,挣扎。

第一次,是只野鸽子挂在了上面。

老两口抓住它,曾有过一番犹豫。

后来,他说,老伴,你看呢?

她说,当家的,我看,那什么,放了吧。

一个带翅儿的哑巴物儿,好歹是条命呢?

二人把那鸽子放了。

鸽子仓皇地钻入云层里。

之后,习惯成自然。

每天早起,到网前巡视一番,即使抓到味美的野鸭子,他也是轻轻地拍下它的翅膀,放飞。

一些大鸟都是鸡叫时分出窝活动,这时候天还很朦胧,星星也很迷离,鸟们最容易挂网。

这就逼着他早起。

第一遍鸡叫,他就站在网前,一是防止鸟挂,一是防止野猫呀山狸子呀对挂网的鸟儿下口。

那天,他从网上抓起了一只难得一见的八哥。

这八哥毛色漆黑,额冠前耸起一撮儿俏皮的黑毛,瞪视着一双橙红色的眼睛,竟然人似的无奈地叹着气。

八哥因逃命心切,过分扑腾,一只翅膀受伤,像折损的伞翼,耷拉着,并涔涔流血,染湿了羽毛。

他把八哥捧回家,把它伤口抹上药面,把整个翅膀和身体包扎在一起,将养起来。

一个星期后,八哥痊愈,放它飞去,竟悬在半空振翅,对他喊一个字,好!

好!

他说,怪,它不走了!

她说,当家的,这鸟儿挺招人稀罕,会说好呢,留下给咱做伴儿吧?

小年那天,老两口又是蒸年糕,又是蒸豆包,忙昏了头。

晚上,顾不得封好煤炉,就睡下了。

岂料,半夜时分,二人中煤熏了。

胸闷,憋气。

她爬起来,却栽倒了。

他呢,要爬到地上去开门,竟摔到了地面,动弹不得。

八哥急了,飞到她身边,喊,好!

又飞到他身边,喊,好!

见两个人没有动静,它飞起来,满屋子转。

好在,有一孔窗户是用报纸糊的。

八哥便一头、一头去撞那窗户的报纸。

报纸开裂了,一股风刮进来,八哥也奄奄一息蜷缩在地面。

后半夜,老两口醒过来。

望着窗棱上凌乱的八哥羽毛,他说,哎呀,是八哥救了咱!

此后,虽然一直虚弱,但他依旧拄着棍子去给找死的鸟儿放生。

初一一大早,姑爷开着车回来了。

姑爷把汽车径直开到鸟网前,摘下了三只悬挂的沙鸡。

姑爷跑进家门,炫耀地说,宁吃飞禽一口,不吃走兽半斤,今天就让这沙鸡当过年的下酒莱!

姑爷又满屋转了转,问,怎么,一个腊月,你二老没有攒下几只飞鸟?

他说,攒什么攒,你们嘴馋,我们嘴就不馋吗?

吃了!

中午,炖好的沙鸡端上餐桌来,闺女和姑爷吃了几块,连喊好香。

又问,爸,妈,你们怎么不吃?

见老伴转过脸去寻找八哥,他咽口唾沫,说,我们过年吃素!

八哥瑟缩在窗台上,噤若寒蝉。

他抓过它,走出屋去。

一抖手,那八哥竟然头也不回地飞走了。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11月7日)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品以简洁传神的笔触描写了山沟里老两口挂鸟又放鸟的故事,反映了猎杀野生动

物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善良人性的赞美、乱吃野生动物的不满。

B.城里的闺女和姑爷回来时,姑爷开车拉来了一张鸟网,要挂鸟,说是要给领导送礼,

这表明姑爷虽然老大不小了,但孩子气仍然不减。

C.第一次抓到只野鸽子,当家的在老伴的建议下放了它;

后来治好了八哥,也是在老

伴的建议下留下它做伴儿,老伴事实上才是真正的当家人。

D.老两口中了煤熏动弹不得,八哥竟然不顾危险用头去撞纸糊的窗户,鸟儿的这一义

举感动了老两口,这也是他们过年不吃鸟肉、放飞八哥的原因。

E.小说写了四个人物:

老两口和小两口,其中“闺女”这个角色所用笔墨最少,形象

和性格都很模糊,无法判断其对挂鸟的态度。

(2)作品中的“当家的”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3)作品前半部分穿插了对山沟的景物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第一次放飞八哥时,八哥是喊着“好”不走;

后来却是“头也不回地飞走了”。

作品为什么这样写?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4、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题

永远的陈寅恪

(1)富有诗人气质的陈寅恪,本是一个纯正的学人。

他学问广博、精深,在宗教、史学、语言、人类学、校勘学、文学上的建树颇高,尤以中古史的研究卓尔不群。

(2)1902年,十三岁的陈寅恪随兄陈衡恪留学日本,后赴美在哈佛学习梵文、巴利文,1921年又赴德国,在柏林大学研究院研究梵文和其他东方古文字学。

他留学十多年却没有获得博士学位。

1925年,吴宓拟请陈寅恪为国学研究院教授。

清华校长曹云祥问梁启超:

“他是哪一国的博士?

”梁答:

“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

”曹云祥又问:

“他都有些什么著作?

“也没有什么著作。

”曹听罢摇头表示为难。

梁启超有点生气地说:

“我梁某人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嘛,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寅恪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梁启超列举了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名教授对陈寅恪的推誉之词。

曹云祥同意了。

(3)1926年,陈寅恪执教于清华国学研究院。

他上课喜欢用布包装着相关书籍资料,一进课堂便将布包摊在讲台上。

异趣所在是他备有一黄一黑两只布包,凡上佛经文学、禅宗文学必用黄布包,讲授其他课程则用黑的。

陈寅恪冬日喜欢穿长袍马褂,因体弱,有时严寒还加上件皮袍。

凡引征重要文句或参考书目,他都亲自抄在黑板上。

擦黑板本是脏活,学生要代劳,可他一概谢绝。

讲课讲到入神处,往往闭目而谈如入禅境,直至下课铃响,也不介意。

他倘有新的论文发表,必将单行本分给每个同学研读。

他上课从不点名,也不小考。

他不欣赏问答式的笔试,倡导学生提问题、有创新,以期对史识有新理解、新发现。

(4)他是一位“怪人”。

国文考试加试还是科举时代的方式——对对子,以此测试学生的读书博寡、语汇丰富与否及音韵学、逻辑学。

此举虽毁誉参半,但“寓意甚深”,可“测试作者的联想力和美感力”以及“表现文学的天才和造诣,而修辞的程度更可以从这里流露出来”。

他既开风气也为师,一面向学生提示可走的新路,一面指导学生如何去做。

那时陈寅恪不过三十多岁,还是单身汉。

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他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学西夏文和蒙古文。

他的勤奋令学生们脸红,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勤勉精神。

(5)陈寅恪与王国维私交甚笃。

1927年,王国维于昆明湖自沉。

在向静安先生遗体告别时,研究院的学生们在先,行的是三鞠躬,而陈寅恪行三跪九叩大礼。

他送挽联,撰《王观堂先生挽词》,赋诗言哀。

次年,他又应研究院众学生之请为王观堂先生撰写碑铭,于碑文中阐发观堂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心曲。

(6)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陈寅恪一家在香港,食品奇缺,没有吃的。

一位日本学者写信给日军军部希望不要为难他。

军部行文给香港司令部,司令部派宪兵送去好多袋面粉,陈寅恪与夫人坚拒,不吃嗟来之食,面临行将饿毙,也不为五斗米折腰。

(7)1945年,季羡林留德已经十年,正准备回国,听说陈寅恪在伦敦治疗目疾,便写信向他汇报学习情况。

陈寅恪本不了解季的学业,一听说季的指导老师瓦尔德施米特竟是自己的同学,且季的师祖便是自己的导师,他马上复长函鼓励季羡林,并热情把他推荐给胡适,使季羡林一帆风顺地到北大当了教授。

后来陈寅恪读了季羡林的论文《浮屠与佛》大加赞赏,推荐给《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使季羡林“一登龙门,身价百倍”。

(8)胡适曾说:

“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

”傅斯年也说过:

“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

”更有人在谈及他的受世之尊之地位时说:

“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陈寅恪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学西夏文和蒙古文,这充分体现了他在治学上孜孜以求的勤勉精神。

B.王国维可以说是坚守民族文化而死,向王国维先生遗体告别时,学生们三鞠躬,而陈寅恪三跪九叩,这说明他认为应该坚守民族文化,抵制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汲取。

C.梁启超认为自己虽然著作等身,可在治学的境界上依然无法与陈寅恪相提并论,这既是帮助陈寅恪顺利执教清华的理由,也是诚心之言。

D.文章灵活地运用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从不同角度塑造了陈寅恪特立独行的学者形象。

E.作者引用傅斯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这句话,对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一代学术大师陈寅恪的至高成就进行了褒扬。

(2)在本文第二段中,作者记述的梁启超和曹云祥之间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6分)

(3)通过本文作者的介绍,你印象中的陈寅恪是个什么样的人?

请简要概括。

(4)文章结尾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

”。

结合全文,具体阐释陈寅恪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事前有周密的规划,遇事有果敢的决心,就不至于 

,左右为难了。

②要创佳绩,就必须大胆革新,勇于实践,克服 

的保守思想。

③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坚决舍弃个人利益,决不应该 

A.举棋不定畏首畏尾 

犹豫不决 

 

B.畏首畏尾 

举棋不定 

犹豫不决 

C.犹豫不决畏首畏尾 

举棋不定

D.举棋不定 

畏首畏尾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14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因发动系统问题接到近10亿美元左右的罚单,同年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也因加速器问题被罚12亿美元,这是美国政府对汽车制造商开出的最高罚单。

B.国务院扶贫办和联合国驻华系统在每年的扶贫日举办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是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国际发展机构应对贫困挑战、交流减贫经验、分析减贫形势、共商减贫合作的国际性平台。

C.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疟原虫的成分的屠蚴蚴,2011年9月获得在美国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后,今年又如愿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D.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华文化已传播到海内外,更多的外籍友人想要欣赏中华灿烂文明的魅力,进而感受中国的风土人情。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魏晋时期,随着一股思想解放的浪潮,书法也实现了人性的觉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当然不是王羲之一人的功劳,而是许多前人共同创造的结果。

①所谓技术就是书体的成熟和技法的完善

②使书法具有高度的人文精神

③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把性情、襟度、风格寓于书法之中

④然而这种人文精神势必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

⑤就人文精神的建立而言,王羲之的功绩无疑是巨大的

⑥这对书法品格的提升起到巨大的作用

A.⑥①③⑤②④ 

B.③⑥①②④⑤ 

C.⑥④⑤③①② 

D.③②⑥⑤④①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

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

承的记录工具,①________。

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②________,元曲的灵动俏丽;

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③________。

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17.请为下面漫画拟写题目(不超过8个字),并写出漫画寓意。

题目:

(2分)

寓意:

(3分)

六、写作(5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0分)

有一个人要去远方旅行,把庭院交给他的朋友留守。

院子破土而出的草芽,朋友从不拔去。

初春时,草芽健康成长,朋友发觉它像野兰。

到了夏天,那草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氲着一缕缕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那些兰花一样,只不过它是蜡黄的。

朋友带着一朵花和几片叶子,向研究植物的专家求证,得知这是蜡兰——兰花中的一个稀有品种,许多人穷尽一生都很难找到它,如果在城市的花市上,这种蜡兰一棵至少价值万余元。

他打电话给远方的朋友报告这一喜讯,朋友惋惜地说:

“其实它每年都破土而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