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课程纲要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729498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课程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年级上册课程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年级上册课程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年级上册课程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年级上册课程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课程纲要文档格式.docx

《二年级上册课程纲要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课程纲要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上册课程纲要文档格式.docx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得到提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5.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程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民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4课时)

1、长度单位的认识…………………………………………1课时左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14课时)

2、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5、整理和复习………………………………………………1课时

6、我长高了…………………………………………………1课时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7、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9课时)

8、乘法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9、2~6的乘法口诀………………………………………6课时

10、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4课时)

11、辨认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认识轴对称图形………2课时左右

12、认识镜面对称现象……………………………………2课时左右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13课时)

13、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14、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15、9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16、整理和复习………………………………………………………1课时

17、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

第七单元、统计(3课时)

18、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1课时

19、统计练习课……………………………………2课时左右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

20、感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课时左右

第九单元、总复习(6课时)

21、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2课时左右

22、加、减、乘法应用题、米和厘米,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23、观察物体统计…………………………………2课时左右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课时1:

学前教育: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应遵守的纪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书写的姿势,作业的整洁以及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的品德。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内容标准: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安排:

课时1学习《测量长度》(课本P1、2,例1)

课时2学习《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课时3学习《认识米 

用米量》(课本P4、5,练习一相应的习题)

课时4学习《认识线段》(课本P6、7,练习一相应的习题)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课时5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课本P8、9、10)

课时6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课本P11、12,例3)

课时7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课本P13、14练习二)

课时8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课本P16、17,例1,练习三1——3题)

课时9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课本P18、19,例2、3)

课时10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课本P20、21,练习三)

课时11学习《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课本P23,例4)

课时12学习《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练习课)》(课本P24、25,练习四)

课时13学习《连加、连减》(课本P26、27,例1、2)

课时14学习《加、减混合》(课本P28,例3)

课时15学习《加减法估算》(课本P29,例4)

课时16学习《加、减混合(练习课)》(课本P30、31、32)

课时17学习《整理与复习》(课本P33)

课时18学习《我长高了》(课本P36、37)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

课时19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课本P38、39,例1、2,练习八中相应的习题)

课时20学习《直角的初步认识》(课本P40、41,例3、4,练习八中相应的习题)

课时21学习《角在生活中的应用》(课本42、43,练习八中相应的习题)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

(一)

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课时22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课本P44、45、46,例1)

课时23学习《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课本P47,例2、3)

课时24学习《练习课

(一)》(课本P48、49,练习九的1——6题)

课时25学习《练习课

(二)》(课本P49、50,练习九的7——11题)

课时26学习《5的乘法口诀》(课本P51,例1,做一做,练习十的1——3题)

课时27学习《5的乘法口诀(练习课)》(课本P52练习十的4——8题)

课时28学习《2、3、4的乘法口诀》(课本P54、55,例2、3,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课时29学习《2、3、4的乘法口诀(练习课)》(课本P57、58练习十一的2——6题)

课时30学习《乘加和乘减》(课本P56,例5)

课时31学习《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课本59,例6)

课时32学习《6的乘法口诀》(课本P61,例7,做一做,练习十三的1——3题)

课时33学习《6的乘法口诀(练习课)》(课本P62,练习十三的4——11题)

课时34学习《整理与复习》(课本P65、66)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认识轴对称和镜面对称;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时35学习《观察物体》(课本P67,例1,练习十五中相应的习题)

课时36学习《对称图形》(课本P68,例2,练习十五中相应的习题)

课时37学习《镜面对称》(课本P69,例3,练习十五中相应的习题)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

(二)

、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乘法口诀的来源。

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

课时38学习《7的乘法口诀》(课本P72,例1、2)

课时39学习《7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一)》(课本P73、74、75,练习十六)

课时40学习《倍的认识》(课本P76,例3)

课时41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课本P77例4)

课时42学习《7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二)》(课本P78练习十七的4——9题)

课时43学习《8的乘法口诀》(课本P80,例5)

课时44学习《8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一)》(课本P82,练习十八的6——10题)

课时45学习《8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二)》(课本P83,练习十八的11——15题)

课时46学习《9的乘法口诀》(课本P84,练习十九中相应的习题)

课时47学习《9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一)》(课本P86、87)

课时48学习《9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二)》(课本P87)

课时49学习《乘法口诀表》(课本P88、89)

课时50学习《整理与复习》(课本P90)

课时51学习《看一看摆一摆》(课本P92、93)

第七单元 

统计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课时52学习《统计与猜想》(课本P94、95)

课时53学习《讨论》(课本P96)

课时54学习《条形统计图》(课本P97、98)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课时55学习《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课本P99)

课时56学习《数学广角》(课本P100)

第九单元 

总复习

通过总复习,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课时57学习《“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课本P102、105)

课时58学习《“表内乘法”的复习》(课本P102、106、107)

课时59学习《“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课本P103、106)

课时60学习《“观察物体 

统计”的复习》(课本P103、104、108、109)

【课程实施建议】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教学方式:

1、对于课程中的基础知识通过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形式进行。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歌曲、故事、游戏、猜谜语等活动)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交流。

4、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或难度较大的内容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5、重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兴趣。

6、对孩子进行多鼓励,少批评的语言,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方式:

1、自主探索。

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2、合作学习。

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合作方式完成探究等活动。

3、讲授与训练:

精讲主要知识,精炼主要内容,并认真批改,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三)课时安排:

操作课一课时、计算课两课时,讲一课时,练一课时。

(四)课外拓展性练习:

1、课堂拓展练习:

主要通过相互回答自己制作的问题卡片、活页练习、小游戏、谈话、讨论的形式等途径来实现。

2、课后拓展练习:

主要通过校本作业,、小练习、考试等途径实现。

【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由平时学习和测试成绩两项构成。

(二)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评价方式:

(1)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成长档案袋的整理、成绩等构成。

1、学习态度包括:

(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

(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学习态度评定等级为:

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2、作业情况构成:

(1)是否上交

(2)是否认真完成(3)是否及时纠错(4)是否定期小结。

评定等级:

(2)测试成绩评价

形式:

卷面测试,统一命题;

(1)95分以上为优秀;

(2)80—95为良好;

(3)60—80为及格(4)60分以下为不及格;

结果处理:

根据评价的结果改进自身教学策略,同时针对不同的结果对学生的问题予以纠正和反馈,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