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1798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

《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

”三年初中生活里,你一定学会了一些阅读积累的方法。

从下列名言中任选一句进行积累,并说明理由。

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②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③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

④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托尔斯泰

我选择第句,理由:

【答案】示例一:

①曾以为学习是件简单的事情,这句名言让我认识到学习没有捷径,只有勤学、苦学才能学有所成。

示例二:

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告诉我:

即使失败也不灰心丧气.始终坚持奋斗。

示例三:

③它让我明白了:

如果想上进,那就要从读书开始。

示例四:

④它揭示了一个道理:

好书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促进我们更好地成长。

5.按要求填空。

(16分)

①长大后//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②,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③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④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

⑤黔娄之妻有言: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⑥刘禹锡在《秋词》中通过对秋天别致景观的描绘,抒发豪迈乐观之情的句子是:

,。

⑦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梦境中仍

想着报国杀敌的豪情壮志。

⑧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酒”情有独钟。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把酒话桑麻”,酒里有好友相聚的惬意;

晏殊《浣溪沙》中“一曲新词酒一杯。

”,酒里有时光流逝的惆怅;

李清照《醉花阴》“,”,酒里有无语独酌的孤寂

⑨古诗词中有许多运用典故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答案】①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②老骥伏枥③闲敲棋子落灯花④玉垒浮云变古今⑤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⑦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⑧开轩面场圃去年天气旧亭台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⑨示例: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

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尝趋百里外()②俟其欣悦()

7.翻译下面的句子。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8.宋濂对先达的态度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

6.①曾经②等待

7.(我)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8.对师长要尊敬、有礼貌。

6.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尝”,在古代汉语中有四个意思:

①吃;

品尝。

②尝试。

③经历;

遇到。

④曾;

曾经。

常用到的解释是“曾;

曾经”。

“俟”,等待。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能力。

古文今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1)直译:

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

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

(2)意译:

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

这种方法多用来翻译诗歌。

对学习文言文来说,应该坚持用直译的方法作今译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阅读文言文的水平。

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从,向;

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执经,拿着经书。

翻译句子时,注意前面的几个重点词汇,同时,直译的时候要配合“执经”的“移位”。

最后,千万注意加上句子的“主语”。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8.

题考查学生活学活用、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主要从无书、无师、求学中途艰难、学习生活艰苦四个方面描写求学过程的艰辛;

面对艰难,作者以坚韧的意志、勤学的精神一一克服了,终有所成。

本题所节选的部分,重点呈现的是“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毕恭毕敬的学习态度”。

能概括选段大意,就不难写出启示。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

张千载高谊

千载字毅甫,庐陵人,文山友也①。

文山贵显,屡以官辟②,皆不就。

文山自广还,至吉州城下。

千载来见曰:

“丞相赴北,某亦往。

”遂寓于文山囚所侧近,日以美食奉之。

凡留燕三年,潜③造一椟,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

后,火其尸,拾骨置囊。

南归,付其家葬之。

千载高谊,亦千载而下所不多见也!

【注释】①文山:

文天祥自号。

②辟:

征召。

③潜:

偷偷地

9.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文山自广还自富阳至桐庐

B.千载来见曰

才美不外见

C.寓于文山囚所侧近之次所旁丛祠中

D.凡留燕三年凡三往,乃见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日以美食奉之。

11.张下载高谊“高”在何处?

9.B

10.(张千载)每天拿精美的饭菜来侍奉(献给)文天祥。

11.在朋友贵显时保持距离(屡辞不仕);

在朋友落难时患难与共(侍奉三年并料理后事)。

9.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翻译能力。

做此题时,要注意实词和虚词的翻译,做到字字落实,努力确保“信、达、雅”。

特别注意“日”、“以”和省略的主语。

“日”,翻译为“每天”;

“以”,翻译为“拿,用”;

省略的主语为“张千载”。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

“文山贵显,屡以官辟,皆不就”,意思是说文天祥显贵发达的时候,多次征召张千载为官,张千载都没有接受。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朋友贵显时保持距离”。

文中提到张千载侍奉文天祥三年并料理后事,可见其“在朋友落难时患难与共”之高尚情操。

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三、现代文阅读(共3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21题。

为什么蜂蜜能千年不腐?

①2014年,考古学家在格鲁吉亚发现了一个青铜器时代早期的坟墓,出土文物中,最特别的是一罐野果子竟然保存完好,当研究人员将这些至少有4000年历史的野果子切开时,果子还散发出了新鲜水果的香气。

这些果子为什么能保存如此完好呢?

答案就在于它们保存在蜂蜜中。

蜂蜜非常特别,因为它是考古学家发现的唯一过了几千年仍然可直接食用的食物。

③食物的变质通常与微生物有关,细菌分解食物中的多糖、蛋白质,然后产生一些低分子的物质如氨、硫化氢、酮等,使食品变质。

蜂蜜是一种饱和的高渗高糖溶液。

细菌和其他生物身体体液是低渗的,在高渗透压的蜂蜜中,微生物会被吸走细胞体内的水分,最后脱水而死。

④同时,蜂蜜也非常酸。

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适宜PH值在7.2~7.4之间,而蜂蜜的PH值大约介于3~4.5之间,蜂蜜这种酸度将杀死任何想要在蜂蜜内部生长的

细菌。

⑤此外,蜂蜜的酿造者——蜜蜂,它有着特殊的“炼金术”。

⑥在蜜蜂酿蜜前,需要采集植物蜜腺的花蜜,花蜜的主要成分为蔗糖与水,水分非常多,大概占到60%~80%。

但是通过酿蜜,蜜蜂可以去除花蜜大部分的水分。

当采集蜂采蜜时,会将花蜜一滴滴吸入囊中,然后返回蜂巢,吐给内勤蜂继续加工。

内勤蜂在加工中,先把蜜汁吸到自己的胃里和转化酶进行混合,然后再吐出去,再吸进来,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多次,同时其他蜜蜂还会用翅膀不断扇风,排出巢内湿气。

这也就使得蜂蜜的水分非常少。

⑦另一方面,蜜蜂胃中有一种叫做葡萄糖氧化酶的酶,当蜜蜂从嘴里反刍花蜜到蜂巢酿蜜,这种酶会和花蜜发生化学反应,把花蜜分解成两个副产品:

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是一种氢的氧化物,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但说到它的水溶液——双氧水,可能大家都会非常熟悉。

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具弱酸性,这种化学物质可以杀死可能在蜂蜜里生长的所有细菌。

⑧在古代,人们就发现蜂蜜是细菌“绝缘体”,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

闪米特人的粘土板最早记录了蜂蜜的医疗用途,上面详细记载了蜂蜜是如何治疗烫伤和割伤的。

古埃及人还经常使用药用蜂蜜,制成药膏治疗皮肤和眼睛疾病。

而在中国,迄今蜜丸仍然是制药业最常用的制剂之一。

现在,世界各地的医院还在使用一种涂满了蜂蜜的绷带,用于防止病人伤口感染。

⑨当然了,虽然蜂蜜堪称是不朽的食物,但如果没有密封好,在潮湿的环境下还是会变质的,而如果密封良好,蜂蜜真能做到永不变质。

(选自《大科技》2017年第4期,有删改)

12.密封好的蜂蜜能够千年不腐的原因有哪些?

(4分)

13.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4.从第④段中任选一个加点词语,具体分析其语言特点。

(3分)

15.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12.蜂蜜是高渗高糖溶液(有吸湿性),会让微生物脱水而死;

酸度高,能杀死细菌;

水分非常少;

酿蜜副产品过氧化氢能杀死细菌。

13.以考古发现引出本文说明对象——蜂蜜,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4.示例一:

“大多数”指大部分,说明大部分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适宜PH值在7.2~7.4之间,但不排除特殊情况,语言准确、严密。

15.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古今中外的四个事例,说明蜂蜜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增强说服力。

12.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1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段落作用的分析能力。

说明文中第一段的作用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引出……说明对象;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总领全文。

回答此问题时,要注意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2014年,考古学家在格鲁吉亚发现……”,提取并运用“考古发现”这一信息。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掌握。

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

其答题格式相对固定,常涉及一下几种:

(1)“可能、大约、左右”起限制作用,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只是估计,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几乎”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差不多是……,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大多……,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换成“总是”表明……一定表示……,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4)“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是一般情况,表明还会有特别或例外的情况。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5)“一般”起限制作用,表示……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6)“之一”限制作用,表明……只是其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去掉后,就成了唯一的,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7)“有些”是指“有一部分”的意思,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是所有的……,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8)“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说明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特别提醒:

要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切不可空洞、没有内容。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能力。

(1)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

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

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

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很显然,第⑧段是总分结构,文中的划线句子列举了古今中外的四个事例,目的在于说明“在古代,人们就发现蜂蜜是细菌“绝缘体”,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二)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

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

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

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

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

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

找到了!

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

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

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

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

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

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

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

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

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

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

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

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

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

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

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

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

我不信,这怎么吃。

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消失了。

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

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

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

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5期,有删改)

16.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__、炸香椿、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17.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18.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9.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0.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

21.生活有百味,哪一种“味道”让你印象深刻呢?

说一说原因。

16.扒香椿吃香椿

17.示例一: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香椿芽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18.生动传神(描写细腻),表现了母亲技艺娴熟(做事利落、勤劳能干)。

19.照应题目(前文),深化主题。

20.香椿本身的味道、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春天的味道。

21.示例一:

红烧肉的味道。

红烧肉是爸爸的拿手好菜,但他在外地工作不能经常回家,每次回家都给我做香喷喷的红烧肉,那里面有父亲的味道。

眼泪的味道。

眼泪中不只有苦涩与悲伤,它是经历封雨与挫折的见证,让我更加自信坚强。

16.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17.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赏析能力。

这是常见的、必考题型。

回答此类问题,一般把握三点内容:

先判断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然后具体呈现事物的特点,最后点明作者的思想情感。

画线句子明显运用了“拟人”“比喻”两种修辞手法,“任选一种”来赏析即可。

以比喻为例。

画线句子,把香椿树比作老者,把香椿芽比作蝴蝶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初绽时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

化平淡为生动;

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体;

化冗长为简洁。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18.

本题考查学生对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

“择好、码好”“洗净”“腌一下”“打两个鸡蛋”“搅匀(面粉和水)”“烧开油”“裹一下”“迅速放入油锅”……语言简洁生动,描写细腻,充分表现了母亲的技艺之娴熟,勤劳能干。

19.

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作用的分析能力。

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

总结全文,归结主旨;

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

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

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

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本文第⑦段表面写母亲知道“我”喜欢香椿芽而准备了许多,其实表达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以及“我”对妈妈的无限感激和挚爱,照应了前文,也深化了主题。

20.

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能力。

本题可以从题目的表面义和深层义入手。

结合全文可知,“香椿的味道”,第一层含义是“香椿本身的味道”;

香椿经过母亲的巧手变成了餐桌上的美食,所以第二层含义应该是“母爱的味道”;

母亲炸好“香椿鱼儿”,“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

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可见“童年的快乐”;

作者在结尾这样写道,“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自然文中还诠释着“春天的味道”。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本题是拓展运用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能力。

哪一种“味道”,并不难写,可以是“红烧肉的味道”,可以是“眼泪的味道”,也可以是“白菜猪肉炖粉条子的味道”“蛋糕的味道”……回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原因”,这就需要学生把深刻的体验与感悟写出来,比如写“红烧肉的味道”,就要明确“他在外地工作不能经常回家”“父亲的味道”。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写作(共5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50分)

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

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

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

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发表议论。

③不少于600字。

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才是青春

当我不再只是用哭来表达内心的悲伤时,当所有的幻想不再只是用表情画出时,当生命的内涵在不知不觉中根植于我的内心时,回头一望,才蓦然发现,自己已经长大了。

苦是人生之桥,怕苦会走上人生的歧途;

苦是劳动的外壳,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

只有走过人生的苦桥,才能抵达幸福的彼岸。

今年“五一”提前放假了,正赶上农田打农药时期,爸妈为了增加家里的收入就背起沉重的喷雾器给别人家打农药。

当然,我也不可能待在家里当“大小姐”。

早上起来吃个馒头便和爸爸出去,直到下午三点左右才回来,然后匆忙吃点饭,又开始起程。

就这样,从我家到农田,两点一线式的跑两趟,一天也就结束了。

我觉得很累,身体都快被太阳晒“焦”了,但我又不敢告诉爸妈我很累。

看到爸爸被晒黑的皮肤、磨破了的

鞋;

妈妈渐白的头发、干黄的手后,我才发现自己受的累、吃的苦是多么微不足道。

烈日下的暴晒,的确让人感到很辛苦。

但是,天空很蓝,云很白,苦后一定会尝到甘甜。

我很在乎成绩,成绩的不稳定总使我忐忑不安。

每次考完试,成绩考得好,我会一连高兴好几天,有时也会兴奋过头;

但若成绩考得不理想,我就像被放了气的气球,一点力气也没有。

有时,会因成绩下降而感到头晕,感觉就像吃过很辣的辣椒一样,眼泪直往下流,很难受。

“成绩代表不了什么”,这是妈妈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是啊,它代表不了什么,可它毕竟又代表着什么……

早晨起来,突然发现爸爸额间多了几道皱纹,妈妈头上多了几根白发。

我有点心酸,我长大了,爸妈却变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