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设计院配筋及制图原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1422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型设计院配筋及制图原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型设计院配筋及制图原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型设计院配筋及制图原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型设计院配筋及制图原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型设计院配筋及制图原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型设计院配筋及制图原则Word下载.docx

《大型设计院配筋及制图原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型设计院配筋及制图原则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型设计院配筋及制图原则Word下载.docx

板面宜用10@150,板底可用10@200;

平屋面板配筋:

可用10@200双层双向;

上述屋面板配筋均须满足计算要求。

8.1.2梁配筋

(1)一般框架梁底筋放大10%,负筋不放大;

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重要部位如较大跨度挑梁的支座筋、框支梁配筋等应适当放大。

(2)连续梁配筋时,支座两侧的钢筋直径应尽可能相同,以便钢筋穿过支座,避免两侧不同的钢筋都在支座内锚固,造成节点钢筋过密,影响节点混凝土浇注。

(3)连续梁邻跨跨度较大时,应根据弯矩包络图设计,有时小跨的负筋要通长设置。

(4)梁底纵筋不宜出现只配两根的情况,因此在总配筋面积满足的前提下,宜改为3根直径小一级的钢筋。

(5)横向附加筋优先选用箍筋。

当有较大次梁搭过来时,应检查附加箍筋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应设置吊筋。

(6)框架梁/剪力墙连梁上部纵筋一般贯通2根,当梁宽≥350mm时,不足4根贯通筋时补架立筋212;

当梁宽为300mm、纵筋多于4根时,中间应加单肢拉筋。

(7)梁腹板高≥450mm时,需设侧向纵向构造钢筋(腰筋),构造设置时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小于腹板截面面积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当抗扭计算需要时不受此限(指hw<

450mm也可设)。

注意梁腹板高度为梁有效高度减板厚。

(8)根据《抗规》,对于抗震等级为三级、四级的框架结构,梁端箍筋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取hb/4、8d、150mm三者的最小值。

所以对于截面高小于400mm的梁,比如hb=300mm,加密区间距应为hb/4=300/4=75mm,而不是一般的100mm。

(9)当边跨框架梁搭在框架柱上时,注意梁纵向筋平直段的锚固长度应满足0.4Lae要求。

此时梁纵筋最大直径有相应限值。

(10)对于抗震等级为二、三级的框架,梁配筋除应符合相关规范和以上各原则外,在构造上尚应注意以下要求:

1)梁端截面的底筋和顶筋配筋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不应小于0.3;

2)梁箍筋最小直径为8mm,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要用10;

3)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

(11)框架梁箍筋按加密区计算时,非加密区箍筋应仔细核对。

(12)卫生间梁面标高同板面标高,以避免影响水管铺设或线角突出。

(13)梁的最大、最小配筋率另详。

8.1.3柱配筋

(1)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其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2)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5%。

(3)边柱、角柱及剪力墙端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4)柱的纵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焊接。

(5)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均应全长加密,如楼梯间休息平台处框架柱。

(6)四级框架柱,箍筋在计算满足的条件下,可以8做外箍,6做内拉筋。

(7)对于抗震等级为三级的框架,柱配筋除应符合相关规范外,在构造上尚应注意以下要求:

1)框架结构:

柱轴压比控制在0.9以内;

框剪结构:

柱轴压比控制在0.95以内。

2)柱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对于中柱和边柱为0.7%,对于角柱为0.9%;

3)柱箍筋最小直径为8mm;

4)柱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

至少每搁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

采用拉筋复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钩住箍筋。

(8)柱的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箍率另详。

8.1.4墙配筋

(1)一般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按JGJ3-2002第7.2.16条及第7.2.17条执行。

(2)墙体的配筋率。

目前在高规7.2.18条文强制规定在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中,竖向和水平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

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

1)设置墙的水平分布筋是为横向抗剪,以防止墙体在斜裂缝出现后发生脆性剪切破坏,同时起到抵抗温度应力防止砼出现裂缝,设计中当建筑物较高较长或框剪结构时配筋宜适当增加,特别在连梁部位或温度、刚度变化等敏感部位宜适当增加。

2)设置墙的竖向钢筋主要起抗弯作用,目前在一些多层低高层剪力墙中电算结果多为构造配筋。

墙肢的竖向配筋原则上也应该尽量将钢筋布置在墙端部边缘区并保证钢筋间距≦300mm,也应该注意防止竖筋过多使墙的抗弯强度大于抗剪强度,对抗震不利。

8.1.5线脚配筋

(1)墙身线脚尺寸≤60时不配筋,施工时与梁整浇即可;

其它线脚仅考虑控制微裂缝而配筋时,用6钢筋即可。

(2)外墙立面构造装饰柱配筋均可用10钢筋。

 

制图原则

8.2.1制图步骤

(1)用建筑的轴网,在建筑图上布置梁柱,画好模板图。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结构构件图层的设置,如梁线,柱,墙,轴线,同时要注意建筑投影关系的虚实线。

检查楼板开洞,楼梯间开洞,以及商铺楼梯的开洞,设备洞等。

(2)画板配筋,板厚,标高,洞口加筋,板底加筋,一些必要大样做法;

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前述的板布置,板配筋做法进行布置,配筋,同时要注意对一些关键部位的构造加强,如大洞口边。

(3)画X方向,Y方向梁(注意两个方向梁高校对);

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pkpm计算结果进行梁配筋,要注意前述梁配筋时的一些注意事项,重要的是建筑边梁必须要通过建筑墙身大样确定。

同时要注意检查X,Y方向梁高是否搭的上。

(4)PkPm计算结果导入,对柱子配筋首先进行分类,然后根据自己的分类结果,进行柱子编号,编号时一般为从左到右的顺序,同时要照顾到柱配筋的变化。

如编号顺序后,发现有特殊情况,可以在KZ后加a,b,c等英文字母以示区别。

(5)画墙身,细部,同时与梁高对照;

墙身细部的做法见通用图集,具体特殊做法可以找大家讨论,找寻一个合理的配筋方法。

(6)画基础平面图。

基础的选型,持力层的选取可以先跟项目负责人,主管领导商量,等这两个确定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基础设计要有必要的设计余量。

(7)画楼梯施工图,一定要注意检查是否碰头,具体条文见建筑通则。

(8)出图前最后要检查轴号,标高,重要构件的配筋,有关的必要说明。

8.2.2结构平面布置图

(1)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中上通柱涂灰,不上通柱仅用框线表示。

一层结构平面布置图中地下室混凝土外墙不涂灰,用粗实线和粗虚线表示。

(2)构造柱在各层结构平面图中定位并涂灰。

构造柱截面尺寸和配筋在本层结构平面布置图中以大样形式表示。

(3)各层平面的结构基准标高按建筑标高减去面层厚度确定。

注意厨房、阳台、卫生间等板面结构标高与基准结构标高的相对关系。

(4)各层平面中设备井除通风井用洞口表示外,均用细框线表示井内壁位置即可(待管线安装完后楼板封浇)。

(5)一层结构平面图中应标明沉降观测点位置和数量。

(6)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中,屋面板阴阳脊线和屋面板边线应以普通细线表示。

屋面结构平面图中应包含以下内容:

坡屋面板各级水平屋脊线结构标高、屋面板起坡点结构标高、屋面板坡度。

(7)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的集中说明应包含以下通用条款:

1)未注明楼板厚度及配筋

2)本层结构基准标高

3)半砖或一砖隔墙下无梁时板底加筋

4)楼板开洞洞边板底加筋及锚固要求

(隔墙下板底加筋及洞边板底加筋宜在平面图中用两根粗实线定位。

(8)板编号统一按2B5式样,其中2为层号,5为板号。

上部结构一般外围梁梁面与主楼面做平。

8.2.3梁配筋图

(1)上部结构各层梁配筋一般分X方向和Y方向两张图表示,以利图面清晰;

当梁较少时,如能表达清楚,X方向和Y方向也可以合并为一张图表示。

(2)梁编号前加层号,并且应区分屋面梁编号。

自下而上梁编号为DL(地梁)、1KL(一层框架梁)、2KL(二层框架梁)及WKL(屋面框架梁)等。

(3)八角窗处水平折梁在柱位置应明确钢筋锚固,并与内梁筋拉通配置。

(4)四级框架中,底层楼面、屋面框架梁及中间层受力较大梁箍筋用8@100/200

(2);

中间层梁受力较小时箍筋用6@100/150

(2)(C25及以下);

上部结构及地下室顶梁四肢箍梁面筋架立筋角筋拉通,另两根筋用12。

8.2.4墙柱平面图

(1)混凝土墙柱平面图中墙柱不涂灰。

(2)如能表达清楚,柱网平面一般不分层画出,仅用两张平面(地下室、上部各一)表示,上部另加柱直接在上部结构平面中表示(包括大样),框架柱用截面大样法。

8.2.5桩位结构平面布置图和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

(1)桩位图中用粗线表示桩位,用细线表示墙柱线(实线)及承台(虚线)。

(2)桩位图中应明确标出静载试验桩以及桩顶标高。

(3)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中桩位用极细虚线表示。

独立基础、承台、地梁截面做法可另附详图表示。

(4)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中应表示地沟、高差、坡道等。

地下室底板标高变化处应加高差符号,并引出剖面,用详图表示清楚。

8.2.6楼梯详图

(1)各层楼梯平面图用1/50比例出图,图中应标出踏步,梯板,梯梁和梯柱的编号和平面位置。

(2)楼梯剖面图用1/50比例出图。

剖面图中应标出各梯段、踏步尺寸,梯梁、梯板,梯柱的位置和编号,梯板和楼板的结构标高等。

利用大剖面检查楼梯各梯段净高不小于2200,并表示出楼梯短柱布置情况。

(3)梯板配筋宜画详图表示,比例宜用1/25。

图中需标明梯板及平台板钢筋直径、间距和截断位置以及踏步尺寸。

(4)梯梁布置应避免小板跨。

梯段跨度较小时,休息平台处梁可不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