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修 期末 知识点 完整版 大总结 开卷考 详细 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0991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修 期末 知识点 完整版 大总结 开卷考 详细 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修 期末 知识点 完整版 大总结 开卷考 详细 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修 期末 知识点 完整版 大总结 开卷考 详细 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修 期末 知识点 完整版 大总结 开卷考 详细 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修 期末 知识点 完整版 大总结 开卷考 详细 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修 期末 知识点 完整版 大总结 开卷考 详细 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修 期末 知识点 完整版 大总结 开卷考 详细 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修 期末 知识点 完整版 大总结 开卷考 详细 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修 期末 知识点 完整版 大总结 开卷考 详细 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P15

2.理想的定义P15

3.理想具有阶级性,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P15-16

4.理想的类型(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P16

5信念的定义P16

6.信念具有稳定性(不轻易改变)、多样性(不用人有不同信念;

同一个人在生活不同方面有不同信念)P17

7.信仰与信仰的分类P17

8.理想和信念的关系:

如影随影、相互依存

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1.理想信念的作用(三个方面)P18

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意义(做什么人、走什么路、为什么学)P18-20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1.大学生承担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P20

2.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现实基础上迎接挑战P20-22

3.新的挑战:

①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科技文化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②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③我国改革发展新任务的挑战

2、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1.共同理想: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P25

2.应怎么做P26-28: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鉴定时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1.个人理想的定义和内容P29

2.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P29-30

①实质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在理想层面上的反映

②社会理想决定、制约个人理想

③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练和生活

2、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1.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P31-32

三、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理想实现是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过程P33

2.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P33

3.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P34-35

四、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如何在实践中实现理想(三个方面)P35-37

①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②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③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1.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四个方面)P39-40

爱河山、爱同胞、爱文化、爱国家

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1.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四个方面)P41-42

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四个方面)P42-44

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1.为什么经济全球化形式下仍要弘扬爱国主义?

P44-45

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技跨国界、信息共享,人员流动等情况使人产生错觉,误以为爱国主义已经过时

②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

国家仍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

在经济全球化中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③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积极而理性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

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2.大学生把握经济全球化和爱国主义应树立的观念(三方面)P45-46

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P47

2.爱国主义与爱护祖国的一致性P48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定义P48

2.民族精神的内涵P49: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P49

4.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静什么P50-51

4、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1.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P51

2.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P52-53

3.如何弘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53-55

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1.如何做到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三个方面)P55-56

二、促进民族团结

三、维护祖国统一

1.如何做到维护祖国统一(四个方面)P58

四、增强国防观念

1.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P58-59

2.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三个方面)P59-60

五、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人生观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P64

2.人生观的定义P65

3.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目的P65

4.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P65(世界观是人生观的基础;

人生观有利于巩固和发展世界观)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1.人生目的的重要作用(三个方面)P66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人生态度的定义P67

2.人生态度的形成是一定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复杂的心理过程P67

3.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两个方面)P67

①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②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4如何端正人生态度(四个方面)P68-69(认真、务实、乐观、进取)

四、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1.价值观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P69(价值取向、追求+价值尺度、准则)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体现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深刻影响P70

五、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1.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人生观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P71

2.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意义P71-72

①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目的有更深刻的理解,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人民群众欢迎的人。

②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需要渎职的错误思想P72-73

①反对拜金主义②反对享乐主义③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1.人生价值包含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P74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机制。

衡量社会价值的标准是:

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P74

3.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P74-75(相互区别、相互依存。

两个方面)

4.人生价值的评价尺度:

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P75

5.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四个方面)P76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2方面)P77

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四个方面)P77-78

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大学生创造人生价值的要求(两个方面)P79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1.身心健康P80

2.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两个原因)P80-81

3.如何保持身心健康?

P81-82(四个方面+体育锻炼)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1.个人与他人关系,在本质上市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P82

2.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应坚持的原则P83-84(平等、诚信、宽容、互助)

3.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P84-85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85-87

①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

②个人与社会既对立又统一。

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和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4、促进个人与自然的和谐

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P87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P97

3.自觉真爱自然,保护环境P88

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1.道德的起源P90

2.道德的本质P91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1.道德功能的定义和表现P91

2.道德的功能P91-92:

认识功能、调节功能+导向、激励、辩护、沟通功能

3.道德的社会作用P92

4.社会主义道德的意义P93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三个方面)P94-95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六个方面)P95-98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1.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P99-100

第三节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意义P101-102

2.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法:

坚持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P102-107

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1.为人民服务的要求: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P102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P102-104

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③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④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应该在社会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大力倡导和积极实践为人民服务的道德。

3、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1.集体主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P105-106

①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③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的三个层次P106

3.现阶段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同时,还要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P106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P107

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内容: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P107

2.提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三个方面)P107-108

3.对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主要内容的理解P108

4.大学生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三个方面)P109

5.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P109-110

6.大学生与诚信道德P110-111

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P111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P111-113

3.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P114-115

4.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P115-116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

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一、法律的词源

二、法律的一般含义

1.理解法律的含义(四个方面)P119-120

2.法律是由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P120

三、法律的历史发展

1.法律的发展史P121-122:

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制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2.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三个方面)P120

3.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理解P122-123

4.社会主义法律的意义P123

第二节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两个方面)P124-125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1.社会主义法律的规范作用(五个方面)P125-126

2.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四个方面)P127-128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1.法律的运行过程包括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的环节P128

2.法律的运行P128-130

第三节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一、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P130

2.宪法的特征(三个方面)P130-131

3.宪法的作用(四个作用)P131

4.宪法的基本原则(五个原则)P131-132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P133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133-134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P134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134-135(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P135

6.基本经济制度P136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1.我国公民:

具有我国国籍的人P136

2.我国公民及基本权利P137-139(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

3.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P139-140(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

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标志P140-141

2.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意义P141-14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1.中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五个方面)P142-14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成

1.中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定义:

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体P144

2.中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四个方面)P144-145

3.中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部门P145-150

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定义P152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义(三个意义)P153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1.基本内容: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

P154

①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内容

②包括四项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收法)

3.执法为民P154-155

①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要求

②包括三项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文明执法)

4.公平正义P155

①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

②包括两个基本要求(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5.服务大局P155-156

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②把握大局是服务大局的前提,围绕大局是服务大局的基本保证

6.党的领导P156

①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

②内容包括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

3、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自觉树立法治理念要把握的四个关系P156-158

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1.法治思维方式的定义P159

2.法治思维方式的四个特征P159-160

(法律至上、权力制约、人权保障、正当程序)

2、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1.培养法治思维方式要处理的五个关系P161-164

①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②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③权力与义务的关系

④自由与平等地关系

⑤实体与程序的关系

3、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

1.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三个途径P164-165

(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

第三节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1.法律权威的含义P166

2.法律权威的两个意义P166

二、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1.如何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五个方面)P167-168

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1.如何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三个方面)P168-169

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第一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1.公共生活的四个特征:

P171

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的含义P172

3.有序的公共生活的四个意义P172-173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社会公德的含义P173

2.社会公德的内容(五个内容)P173-174

三、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1.法律是最权威的规则P175

2.治安管理处罚法:

立法目的与基本原则P175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含义P175

相关规定P175-176

3.集会游行示威法:

立法目的P176

基本原则(三个原则)P176

集会、游行、示威的定义P176

相关规定P176-177

4.道路交通安全法:

立法目的P177

基本原则(两个原则)P177

相关规定:

P177-178

5.环境保护法:

立法目的P178

基本原则(三个原则)P178

相关规定P178

我国环境管理基本制度P179

6.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制定目的P179

基本原则(三个原则)P179

相关规定P179-180

第二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是为了调节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而形成和制定的行为规范。

P180

2.职业道德的含义P180

3.职业道德的内容(五个内容)P180-183

4.大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知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重大意义。

如何做?

P183

二、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1.劳动法:

宗旨是保护劳动者权利P183

基本原则(四个原则)P183-184

劳动者权利P184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权利保护制度P184

2.就业促进法:

三个就业方针P184-185

就业促进法明确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促进就业协调机制,形成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体系P185

3.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的含义P185

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P185

劳动合同应具备的条款P185

相关规定P186

4.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劳动争议的解决方法P186-187

三、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1.大学生择业和创业应该适应时代的需要,纪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

2.我国就业压力的原因(三个原因)P187

3.我国的就业方针:

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P187

4.择业与创业的含义P188

5.择业与创业的关系P188

6.正确的择业观(三点)P188-189

7.正确的创业观(三点)P189

8.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P190-191

9.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是必须把个人成才的主观愿望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结合起来,自觉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祖国和人民的召唤、期盼中实现自己成才的理想。

P191

第三节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1.爱情的含义

2.恋爱中的道德规范(三点)P192

3.正确的恋爱观(五点)P193

4.恋爱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P193

5.婚姻和家庭的定义P194

6.婚姻与家庭的关系P194

7.婚姻与家庭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本质是社会属性)P194

8.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P194

9.家庭美德的含义P194

10.家庭美德的内容(五项内容)P19195-196

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1.婚姻法:

(1)基本原则(五项)P196-197

婚姻法的禁止性规定P197

相关规定P197

(2)结婚的含义P197

结婚的必备条件(三个)P197

结婚的禁止条件(两个)P197

结婚的法定程序P197-198

(3)家庭关系的定义P198

(4)离婚的含义和两个原则P198

离婚的两种方式P198

其他的相关规定(军人的婚姻、离婚后子女的抚养问题、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P199

2.继承法:

继承的定义P199

继承的四种方式P199

第四节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1.个人品德的定义P200

2.个人品德的三个特点P200-201

3.个人品德的作用(三个方面)P201

二、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1.个人品德养成的四个方法P201-203

三、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

1.加强法律修养,重在增强法律思维P204

2.讲法律、讲证据、将程序、讲法理P204-2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