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县官仓镇众源煤矿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报告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0985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桐梓县官仓镇众源煤矿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桐梓县官仓镇众源煤矿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桐梓县官仓镇众源煤矿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桐梓县官仓镇众源煤矿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桐梓县官仓镇众源煤矿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桐梓县官仓镇众源煤矿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报告书Word下载.docx

《桐梓县官仓镇众源煤矿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报告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桐梓县官仓镇众源煤矿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报告书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桐梓县官仓镇众源煤矿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报告书Word下载.docx

第一节计算公式....................................25

第二节参数选取....................................26

第三节能力计算....................................26

第6章矿井通风能力验证...............................27

第一节矿井通风动力验证.............................27

第二节矿井通风网络动力验证.........................27

第三节矿井用风地点有效风量验证.....................26

第四节矿井稀释瓦斯能力验证.........................28

第7章煤矿通风能力核定结果...........................28

第8章注意事项.......................................29

附图桐梓县官仓镇众源煤矿通风系统示意图..............30

第一章核定的目的、依据和原则

第一节核定的目的和任务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矿井每年安排采掘作业计划时必须核定矿井通风能力,必须按实际供风量核定矿井产量。

其目的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81次常务会议提出的“以风定产”的煤矿瓦斯治理措施,提供依据,做到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防止超通风能力生产,有效遏制瓦斯事故发生,同时也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安全监察部门对煤矿企业实施监督管理。

第2节核定的依据

1.《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标准》AQ1056-2008;

2.《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办法(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矿字[2005]42号);

4.桐梓县官仓镇众源煤矿主要通风机性能参数;

第3节核定的原则

1.核定的原则:

矿井通风能力核定要求数据真实、可靠。

核定组在实际工作中实事求是,坚持科学、公正的核定原则,力求收集的数据准确、真实、可靠、合理,计算结果能够反映矿井具备的通风能力。

2.本次核定的通风能力为众源煤矿现阶段以及以后一定时期内矿井的通风能力。

3.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81此常务会议提出的“以风定产”煤矿瓦斯治理措施,防止超通风能力生产;

4.根据技术人员现场勘察,找出制约众源煤矿生产能力和通风能力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第二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井概况

桐梓县官仓镇众源煤矿于2009年7月,取得的采矿证(证号:

C5200002009071120031558),桐梓县官仓镇众源煤矿矿区范围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划定,2010年3月,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关于调整桐梓县官仓镇众源煤矿矿区范围的通知》文件(黔国土资矿管涵【2010】184号),调整后的矿区范围由10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0.9397km²

准采标高+525m—+1050m。

矿井设计能力为15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为8.5年。

第二节矿井自然条件概述

1.地理位置、交通

众源煤矿位于桐梓县城南西面,平距约18km处,属桐梓县官仓镇所辖。

矿区地理坐标:

东经106°

40′08″~106°

41′03″,北纬28°

01′24″~28°

01′37″。

矿山有公路经官仓镇到桐梓县城,运距约30km,矿区至桐容运煤公路3km,从而进行入210国道(川黔公路)、川黔铁路、崇遵高等级公路,交通十分方便。

2.地形地貌

区内地形总体上北东高,南西低,南北向及北东向山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属中、低山侵蚀、溶蚀、剥蚀山地地貌,地表河流由北东向南西迳流,汇合于赤水河之中。

地形上东部高,向西为斜坡,最高点为图区北东部石合岩附近的无名小山,标高为1108.5m。

3.气候、地震

桐梓县气候总的特点是冬季长,夏季短,气候变化大,山与谷间气温、降雨相差较大。

根据桐梓县气象局的统计资料,降雨量一般为1150~1200mm,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且在时空上也分布不均匀,表现为平、枯季(10月至次年3月)降雨量少,雨季(4月至9月)降雨量多;

多年气温一般为2~26℃,夏、冬季年际气温变化较大。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矿区及附近地区地震烈度不超过Ⅵ度,属稳定类型,对矿山建设危害性不大。

4.矿区地层及地质构造

4.1矿区地层

矿区及附近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和上统龙潭组(P3l)、长兴组(P3c)及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第四系(Q)。

现将各地层由老到新叙述如下:

1、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

仅出露茅口组(P2m)的一部份。

岩性为浅灰~灰白色厚层块状细晶石灰岩,夹少量燧石团块、炭泥质条带。

厚度大于100m。

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

为矿山可采煤层赋存层位,由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粘土岩、炭质泥岩及煤组成,夹泥质灰岩及薄层状、条带状菱铁质灰岩,底部为含黄铁矿粘土岩。

厚80~85m,平均厚83m,与下伏茅口组(P2m)呈假整合接触。

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

岩性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石灰岩,内夹燧石团块及条带,层间夹深灰色有机质钙质泥岩,底部为泥质灰岩。

厚度60~65m。

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4、三叠系下统夜朗组(T1y)

(1)沙堡湾段和玉龙山段(T1y1+2)

灰、黄灰、黄褐色钙质泥岩夹薄层泥灰岩。

厚8~10m。

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

玉龙山段:

浅灰、灰色薄~厚层状石灰岩,泥质石灰岩,局部夹钙质泥岩,顶部为块状鲕粒灰岩。

厚度约130m。

(2)九级滩段(T1y3)

岩性为紫红、灰绿等色泥岩、钙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灰、浅灰色薄~中厚层石灰岩。

厚度>

100m。

2)第四系(Q)

主要为残坡积土层。

岩性为褐黄色粘土及砂质粘土,断续夹分布不均的碎石及块石,结构松散。

厚度0~5m,一般厚约1.5m。

零星分布于洼地及平缓斜坡地带。

与下伏地层为假整合接触。

4.2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高桥向斜(周市坝向斜)南东翼中段,轴部由侏罗系(J)、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T1m)组成,两翼出露分别为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二叠系长兴组(P3c)、龙潭组(P3l)、茅口组(P2m)及志留系等地层。

区域上以横向断裂为主,走向断裂次之。

矿区内地层呈单斜产出,走向北东,倾向北西(310°

~325),倾角在26~34°

之间。

从坑道测量情况看,煤层倾角在29~31°

,平均30°

断裂不发育,煤层中,局部有小断裂错动,但由于延伸短(3~5m)、断距小(0.3~1.5m)、对煤层连续性破坏不大。

根据矿区外围详查资料及矿区构造情况,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

5.煤层与煤质

5.1煤层

从目前工程揭露矿体情况看,矿区内煤层呈层状产出,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倾向315度,平均倾角30度,煤层上、下界与围岩界线清楚。

各煤层在矿区内沿走向和倾向上较稳定,现将矿区可采煤层分述如下:

C5(原K3)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上部,上距长兴组底界17m左右,厚度0.75~1.58m,一般0.94m,夹石0-1层,结构较简单。

全区可采,属较稳定煤层。

C4(原K2)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部,上距C5煤层10m左右,厚度0.71~1.33m,一般0.95m,无夹石,结构简单。

C1(原K1)煤层:

位于龙潭组底部,上距C4煤层45m左右,下距茅口组4m左右。

厚度0.75~1.58m,一般1.32m,夹石0-1层,结构较简单。

各煤层特征见表2-1。

表2-1可采煤层特征表

编号

煤层厚度(m)

层间距(m)

煤层倾角(°

结构

稳定性

顶板岩性

底板岩性

C5

0.75-1.58

0.94

10

30

夹石0-1层

较稳定

泥质粉砂岩或泥岩

粘土岩或泥岩

C4

0.71-1.33

0.95

无夹石

泥岩

45

C1

1.32

含黄铁矿泥岩

粘土岩

5.2煤质

1、物理性质

各煤层主要物理性质如下:

C5煤层:

呈黑色、条痕暗黑色,以粒状、碎块、片状、鳞片状结构为主,具中至细条带结构。

内生裂隙发育,油脂及玻璃光泽,贝壳状、参差状断口。

C4煤层:

呈黑色粉状、碎粉状,煤岩类型为半亮型,刻痕呈黑色,内生裂隙发育,参差状断口,具半金属光泽,为中至细条带结构,局部宽条带结构。

C1煤层:

呈黑色粉末状、粒状及片状,煤岩类型为半亮~光亮型,刻痕呈黑色,内生裂隙较发育,具半金属光泽。

该煤层具明显的上下层结构,煤层的上部分较松散,呈黑色粉状、片状及粉末状,下部则多为块状,且偶见黄铁矿结核。

2、煤岩特征

各煤层煤岩特征大致相似:

该煤层主要由有机组份和无机组份组成。

无机组分主要为粘土矿物、黄铁矿次之,少量石英、方解石。

粘土矿物:

多为团块状、浸染状,部分呈细条带状、透镜状,少量充填胞腔。

黄铁矿:

多呈微粒状、球粒状、细粒状、星散状分布于基质镜质体中,少量充填胞腔。

石英:

呈微细粒状、细粒状分散分布。

方解石:

呈细脉状充填裂隙;

有机组分占87~96%,镜质组普遍为基质镜质体、均质镜质体,少量结构镜质体。

惰质组以半丝质体、氧化丝质体及碎屑丝质体多见,少量微粒体,偶见分泌体。

3、煤的化学成分

C1、C4、C5煤层主要煤质指标:

原煤水份(Mad):

C1煤层0.98~1.90%、C4煤层1.07~1.23%、C5煤层1.18~1.63%。

原煤灰份(Ad):

C1煤层18.34~26.72%、C4煤层16.74~18.35%、C5煤层12.78~14.13%。

原煤挥发份(Vdaf):

C1煤层9.20~11.87%、C4煤层9.79~10.52%、C5煤层9.50~10.15%。

原煤全硫(St.d):

C1煤层2.34~2.97%、C4煤层2.31~2.85%、C5煤层1.03~1.61%。

原煤发热量(Qnet.d):

C1煤层25.631~27.022MJ/Kg、C4煤层27.476~28.847MJ/Kg、C5煤层29.725~30.095MJ/Kg。

据外围收集资料:

煤元素组成以碳为主,有少量氢、氧、氮元素组成;

煤灰成分以二氧化硅为主,其次为三氧化二铝和三氧化二铁,还含少量氧化镁、氧化钙及氧化钛;

各煤层的其它元素含量较低:

磷0.007~0.009%,砷4~17×

10-6,氟191×

10-6。

4、煤的变质程度及煤类

据《贵州省桐梓县众源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该区煤的变质程度属无烟煤Ⅶ变质阶段。

表2-2煤质特征表

煤层

水分Mad(%)

灰分(Ad)

(%)

硫分St,d

挥发分Vdaf(%)

固定碳C)(%)

发热量

(Qnet,d)(MJ/kg)

牌号

1.18-1.63

12.78-14.13

1.03-1.61

9.5-10.15

29.73-30.1

无烟煤

1.07-1.23

16.74-18.35

2.31-2.85

9.79-10.52

27.48-28.85

0.98-1.90

18.34-26.7

2.34-2.97

9.2-11.87

25.63-27.02

据以上煤岩的煤质分析结果,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煤炭质量分级》(GB/T15224.1-2010)及《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1986)对主要煤质指标的分级标准,C1煤层为中灰、中高硫、高热值无烟煤;

C4煤层为中灰、中高硫、高热值无烟煤;

C5煤层为中灰、中硫、特高热值无烟煤。

6.矿井安全条件

(1)矿井瓦斯等级

根据众源煤矿2013年10月呈报遵义市煤矿管理局的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众源煤矿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09m³

/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46m³

/min,为高瓦斯矿井。

(2)煤尘爆炸性、自燃倾向性

煤尘爆炸性:

根据贵州省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2012年7月11日提供的《桐梓县众源煤业有限公司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该矿C1、C4、C5煤层均无爆炸危险性。

自燃倾向性:

根据贵州省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2012年7月11日提供的《桐梓县众源煤业有限公司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该矿C1、C4、C5煤层自燃倾向性均属Ⅲ类,不易自燃。

(3)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

根据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本矿井位于煤与瓦斯突出区域。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于2012年9月编制提交了《桐梓县众源煤业有限公司C1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鉴定结论:

C1煤层在鉴定区域(见本设计大图中根据鉴定报告中拐点坐标所圈定的ABCD鉴定区域)+561m标高以上区域内没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2013年11月,众源煤矿委托中国矿业大学对该矿C1煤层进行了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工作。

中国矿业大学采用现场测定、实验室测定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并于2013年12月编制提交了《众源煤矿C1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研究报告》,测定结论:

众源煤矿C1煤层最大瓦斯压力为0.29MPa,最大煤层瓦斯含量为4.5m³

/t。

在矿大参数测定之后,众源煤矿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了一采区C1煤层区域预测报告,结果为1采区C1煤层+544m水平以上区域为无突出危险区。

(4)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地形总体上北东高,南西低,南北向及北东向山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属中、低山侵蚀、溶蚀、剥蚀山地地貌,地表河流由北东向南西迳流,汇合于赤水河之中。

矿区外围主要的地表水体有桐梓河,位于矿区西侧,在两河口交汇后向西流出矿区,河流流出矿区处标高为520m,是当地的最低侵蚀基准面。

该区地下水由北东向南西迳流。

1)含水层、隔水层特征及其与矿床充水的关系

①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

零星分布于洼地及平缓斜坡地带,主要为残坡积土层。

该层为透水性好、含水性差,富水性弱。

②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T1y3)隔水层

出露于矿区北部,为紫红、灰绿等色泥岩、钙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灰、浅灰色薄~中厚层石灰岩,厚大于100m。

调查泉水点1个,主要出露于中下部,流量为0.022L/s,出露标高950m。

该层富水性弱,厚度较大,隔水性能良好。

③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T1y2)及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岩溶裂隙含水层

玉龙山段和长兴组岩性和富水性相近,且二层之间仅有8~10m厚的沙堡湾段(T1y1)隔水层相隔,岩性为浅绿色钙质泥岩夹薄层灰岩。

T1y1在受外力的作用下易变形破坏,并失去隔水性。

所以将玉龙山段和长兴组合并为同一层来研究,把两层统称为“T1y2+P3c”岩溶裂隙含水层。

玉龙山段(T1y2):

出露于矿区北部大面积区域,岩性浅灰、灰色薄~厚层状石灰岩,泥质石灰岩,局部夹钙质泥岩,厚度为130m。

调查泉水点2个,流量0.012~0.051L/s,标高为790~1005m,岩溶不发育,调查岩溶漏斗1个,标高为790m。

据区域水文资料,该层富水性中等。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

分布于矿区中部,在地表形成陡崖,岩性主要为灰~深灰色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厚度为60~65m。

未见到泉水出露,据区域水文资料,该层富水性中等,含水性不均一。

综合上述资料分析认为,“T1y2+P2c”层以面状渗入补给为主,当地补给却未见排泄点,地下水则可能桐梓河河底一带排泄。

经查明“T1y2+P3c”层底界至C4、C5煤层之间为25~30m,采空塌陷将影响至该层,故该层为矿床顶板间接充水含水层,其地下水将通过导水裂隙带间接进入矿井。

④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裂隙含水层

出露于矿区南东侧,岩性主要为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粘土岩、炭质泥岩及煤组成,夹泥质灰岩及薄层状、条带状菱铁质灰岩,底为含黄铁矿粘土岩,平均厚83m,含可采煤层C1、C4和C5。

调查泉水点2个,流量0.023~0.076L/s,标高为610~718m。

该层含裂隙水,属当地补给当地排泄特点,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弱,由于煤层赋存于该层中,故成为矿床直接充水含水层,在未来采掘过程中,地下水可直接进入井巷对矿床充水。

⑤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岩溶裂隙含水层

出露于矿区南东面,岩性主要为浅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细晶灰岩、沥青质细晶灰岩,中上部间夹燧石团块,厚度>100m。

调查区地表岩溶不发育。

该层富水性强,但极不均一,其顶界距C1煤层之间仅有0.4~6.3m的含黄铁矿粘土岩隔水段,故该层构成了矿床的底板充水含水层。

根据资源量估算图,资源都位于该层地下水位以上,但由于其富水的不均匀性,地下水将有可能造成井巷突水。

从区域上看,当地最低标高520m,地下水由北东向南西迳流。

矿区内资源量都位于此标高之上(准采标高:

+1050m-+525m),地下水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小,但地质构造及水文变化因素多,开采过程中尚需注意。

第三节矿井开拓、开采

1.矿井开拓方式及主要巷道布置

(1)井筒

桐梓县官仓镇众源煤矿采用平硐开拓,布置有主平硐、进风平硐和回风平硐三条井筒。

主平硐井口坐标为:

X=3102410,Y=36369333;

井口标高+544m,井筒方位角309°

,坡度3‰°

,长458m。

主平硐担负煤炭、材料运输及行人、进风、敷设管线等任务,净断面11m²

,采用半圆拱形断面,锚喷支护,主平硐采用电机车运输煤炭,敷设22Kg/m轨道。

进风平硐井口坐标为:

X=3102103,Y=36369833;

井口标高+703m,井筒方位角292°

,长349m。

进风平硐担负行人、进风、敷设管线等任务,净断面6.6m²

,采用半圆拱形断面,锚喷支护。

回风平硐井口坐标为:

X=3102058,Y=36369850;

井口标高+707m,井筒方位角285°

,长377m。

回风平硐担负回风任务,净断面6.6m²

(2)水平及采区划分

众源煤矿开采标高在+1050—+525m之间,该矿井共划分一个水平一个采区开拓全矿井,水平标高为+544水平。

(3)主要巷道布置

采区为联合布置。

1)采区上山:

一采区3条上山均布置在C1煤层底板中,采区上山下部通过采区下部车场与运输大巷相连,上部与进风平硐和回风平硐沟通。

①溜煤上山:

煤炭运输、行人、进风和铺设管线等,坡度32°

,行人道设置扶手,扶手高度1.0m。

溜煤上山一侧铺设溜槽溜煤,一侧用于行人。

溜煤道和人行道中间修筑不小于300mm的挡墙,溜煤道内完全封闭。

每隔20m布置一铁门,铁门溜煤时必须关闭。

如溜煤道内出问题时,须停止溜煤,打开所有铁门通风,新鲜风充分进入溜煤道并检查瓦斯及一氧化碳后确认安全后,人员方可在系上安全带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入溜煤道处理问题。

②轨道上山:

辅助提升、进风和铺设管线,坡度28°

,铺设18kg/m钢轨,轨距600mm,钢筋混凝土轨枕,绞车串车提升,行人道设置梯步及扶手。

③回风上山:

专作回风之用,坡度28°

,不铺设轨道,铺设瓦斯抽放管和监控电缆,不准铺设动力线缆,行人道设置梯步及扶手。

2012年3条上山已施工完毕,已经布置出2采3掘巷道。

巷道施工过程中:

①必须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经过效果检验消突后向前掘进;

②“边掘边探”,同时要加强地质编录工作,采区巷道布置时,揭穿突出煤层地点应避开地质构造带,防止突穿煤层和构造诱发突出。

2)层间联系方式:

区段石门。

2.采煤方法、开采顺序

采区开采顺序为:

一采区

煤层开采顺序:

众源煤矿开采顺序为C1煤层→C5煤层→C4煤层。

采区内工作面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采区内采面开采顺序为由采区边界向上山方向推进。

采煤方法结合煤层倾角及构造赋存特点,适合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法,后退式回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第三章矿井通风概况

第一节矿井通风

1.通风方法及通风方式

桐梓县官仓镇众源煤矿采用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