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聚集场所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0954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员聚集场所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员聚集场所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员聚集场所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员聚集场所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员聚集场所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员聚集场所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人员聚集场所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员聚集场所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员聚集场所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

  3、触电

  

(1)公共场所内发现触电伤人事故,现场作业人员应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切断电源。

  

(2)对触电人员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抢救,严重者应就近就医或拨打120、110求助。

  (3)并及时将事故情况向电工或主管领导汇报。

  二、应急救援小组名单及其联系电话

  姓名

  职务

  联系电话

  手机

  电话(办)

  电话(家)

  2、组织机构及人员

  

(1)组织机构

  企业负责人为组长,安全员为副组长,组成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2)人员

  组长:

  组员:

  若事故发生,该组织机构即刻指挥救援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指挥长:

  现场指挥:

  现场管理:

  3、事故救援救治保障

  为使受伤人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应配置急救箱及简易药品(包括:

酒精、绷带、纱布等)。

  4、应急车辆配备

  为确保医疗救治工作能够有效及时的开展。

公共场所内应确定至少一部应急车辆(车牌号:

)。

  三、各类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1、火灾事故

  1)发现场所内起火,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扑火,并迅速报告上级部门,并按照防火灾计划,首先将人员撤离危险地区,并组织人员,利用现场的一切工具和器材及时灭火。

火源不能扑灭时,必须封闭火灾区域。

  2)场所内电器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

在电源切断之前,只准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灭火。

  3)主管安全负责人接到火灾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救护队和有关人员,查明火源及发火地点的情况,根据防火灾计划,拟定具体的灭火和抢救行动计划。

同时,应有防止风流自然反方向和有害气体蔓延的措施。

  4)需要封闭的发火地点,可先采取临时封闭措施,然乎哉砌筑永久性防火墙。

进行封闭工作之前,应由佩戴隔绝式呼吸器的救护队员检查回风流的成分和温度。

在有害气体中封闭火区,必须由救护队员佩戴隔绝式呼吸器进行,在新鲜风流中封闭火灾,应准备隔绝式呼吸器。

如发现有爆炸危险,应暂停工作,撤出人员,并采取措施,加以消除。

  2、拥挤事故

  如场所内发生安全事故,安全通道位置不明显,无救援人员组织撤离,撤离中的人员慌乱逃离,如人员过多,形成拥挤,容易发生人员撞伤、踩踏、绊倒等事故发生,而不能使人员有序撤离事故现场。

故内部工作人员应带领撤离人员有序经过安全通道撤离事故现场,防止人员在撤离中发生拥挤事故和人员有效的疏导。

  四、安全管理措施

  1、公共场所应按防火分区、安全疏散、防烟排烟、消防给水、建筑装修材料、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

  2、人员集中公共场所的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已经核准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必须符合特定的防火安全要求。

  3、对人员集中公共场所的消防设施和电气设施,实行先检测后验收和年度检测制度。

  4、人员集中公共场所在营业时不得进行具有火灾危险的设备检修、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维修作业。

确需进行以上作业的,必须履行审批手续,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5、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时,不得超过额定人数。

  6、人员集中公共场所应加强火源管理。

严禁在营业区及室内燃放烟花爆竹和焚烧物品。

  7、人员集中公共场所应制定并严格执行用电制度,用电量不得超过额定负荷,不得拉接临时线路。

营业结束后,应及时关闭电源。

  8、人员集中公共场所,应按照有关电力技术规范的规定,由具有电工资格的人员定期对电器设备、开关、线路和照明灯具等进行检查,凡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应及时维修和更换。

  9、严禁将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带入人员集中公共场所,严禁在人员集中公共场所内存放、使用和销售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

  10、公共场所安全出口数目、疏散宽度和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安全出口处不得设置门槛、台阶,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得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门口不得设置门帘、屏风等影响疏散的遮挡物。

娱乐场所在经营时必须确保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畅通,严禁将安全出口上锁、阻塞。

  11、公共场所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楼梯口应当设置符合标准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疏散指示标志应当设在门的顶部、疏散通道和转角处距地面1m以下的墙面上,疏散指示标志的间距不宜大于20m。

并在疏散走道的地面上设置蓄光型疏散指示标志,保证疏散指示标志明显、连续。

疏散用的应急照明,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lx,照明供电时间不得少于20min,应急照明宜设在墙面或顶棚上。

  12、公共场所电气线路的敷设、电气设备的安装必须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电气安装技术的要求,并由专业人员实施安装敷设,不准接拉临时电气线路。

依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需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等消防设施、器材和配置逃生器材的,应当按照规定设置、配置。

配置的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的安全消防标志应当定期进行检验、维护,确保消防设施、器材及标志完好、有效。

  13、公共场所使用特种设备的,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1)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向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登记。

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电梯经注册登记后,方可投入使用。

  2)在用的特种设备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进行定期检验。

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未经定期检验、超过检验周期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14、公共场所经营单位使用特种设备的,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15、公共场所应依法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和治安保卫人员,歌舞娱乐场所保安人员必须由公安机关批准的保安公司提供,保安人员数量按照场所核定定员人数的5%计算,核定人数数量不足100人的,保安人员数量不得少于5人。

治安保卫机构和人员须履行以下职责:

  1)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各项治安保卫工作制度,落实治安防范措施。

  2)按照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确定要害部位,严格落实各项安全保卫措施,确保要害部位安全。

  3)加强重点防范部位和贵重物品、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

  4)组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治安隐患。

对公安机关指出的治安隐患和提出的改进建议,在规定的期限内解决,并将结果报告公安机关。

对暂时难以解决的治安隐患,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16、娱乐场所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未经安全培训和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

特殊工种要依法取得作业资质,持证上岗。

娱乐场所应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全员消防安全培训。

培训的内容应包括:

防火知识、扑救初期火灾以及逃生自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知识和技能等。

  17、娱乐场所在营业期间应当安排专职人员至少每两小时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巡视,巡视区域要有明确的划分,巡视内容要有明确的要求,及时发现和整改火灾隐患,并做好巡视、检查和整改记录。

娱乐场所在每日营业活动结束后,确定专人对场所进行检查,及时清理人员,消除遗留火种,检查电源,关闭防火门,放下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

需值班的,应当明确专人值班,值班人员不得擅自脱离岗位。

  五、各类急救方法

  1、人工呼吸:

凡是触电、水淹、缺氧、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中毒,都可进行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常用的有三种:

口对口呼吸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

实行人工呼吸前首先将患者抬到较温暖的,有新鲜风流的巷道中,解开衣扣,脱掉鞋袜,取出口、鼻中的堵塞物,检查内外伤的情况后,在确定人工呼吸的方法。

  2、心脏按摩法:

心脏按摩法与口对口呼吸法配合,对抢救人身触电者效果很好。

首先将触电者置仰卧位置,然后再实行心脏按摩。

  3、止血:

任何外伤都有出血可能,人体的血量约5000-6000毫升,急性出血超过800-1000毫升时,就有生命危险。

因此,事故现场应及时对伤员有效地止血。

常用的止血方法有以下几种:

  1)压迫止血法,适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大血管出血的临时止血;

  2)止血带止血法,用于四肢大血管的止血。

  3)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止血;

  4)加垫屈肢止血法,多用于小臂和小腿的止血,利用肘关节或膝关节的弯曲压迫达到止血目的。

  4、包扎:

有外伤的伤员经过止血后,要立即用急救包、纱布、绷带或毛巾包扎起来。

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起到止血,保持伤口清洁,避免细菌感染,减少伤员痛苦的作用。

  5、骨折临时固定:

骨折临时固定的原则是先止血并包扎伤口,然后再做骨折固定。

对明显外伤畸形的伤肢,只做大体上纠正,固定时要注意防止伤口感染和断骨刺伤血管、神经,加重伤势。

  6、伤员的搬运:

伤员在经过急救、止血、包扎和骨折临时固定后,要迅速送往医院。

搬运伤员方法要得当,矿山井下图中环境差,更要注意。

伤势不重可根据情况采用肩、背、抱、扶的方法;

伤情较重或骨折等,一定要用担架搬运。

运送伤员时动作要稳、迅速,步伐一致,严禁摇晃,避免震荡。

对休克伤员要头低脚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